在毛筆書法碑帖中,常有一幅作品中同時出現楷、行、草等多種字體的現象,你怎樣理解這種現象?

惠風堂love



這種款式的書法在古代的經典作品特別是二王一脈的書法作品中是比較常見。現代書法現代古人書法略少一些,也有一些書法家有意模仿這種章法創作作品的。

我們知道古代書法作品,實際上説是作品,遠沒有我們現代人的書法作品意識強烈,如王羲之的作品更多都是日常應酬,這種形式非常自由。正是這種沒有強烈功利意識的自由書寫,因而其書法作品多是無意於佳而佳,一片自然之態,所以書寫往往楷行草相雜,怎麼順手,怎麼熟就怎麼寫,沒有成規。再者就是非常有助於調整一行之間和行與行之間的節奏,以避免呆板僵化毫無活潑生趣。在一種可能就是一種習慣,熟悉王羲之書法的不難發現,在王羲之的書法中草書部分多是慣用語和自己的簽名,如頓首、王羲之、不具等等,由於這些詞語在古代的日常生活中應酬中使用概率非常大,因而在書寫是也比較其它文字內容熟,所以就熟能生巧草書化了。這種處理方式在二王書法中比較常見,而且處理的非常巧妙自然,自然到我們如果沒有高人提醒指點就認識不到王羲之書法中這個楷行草間雜的藝術特點。

這種做法在以後的書法發展過程基本上保留了下來。故而晉唐以後的書法作品中仍然會有這種形式。不過相對而言,現代的楷書行書草書更法度謹嚴更純粹一些而已。




翰墨書道


在毛筆書法碑帖中,常有一幅作品中同時出現楷,行,草等多種字體的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今天就這種情況給大家談一談書法中的書體互雜問題。

今天的書法,是做為藝術品以展示懸掛。最常見的是很少的幾個字,如詩詞、聯句、格言警句、單字等內容為書寫形式。加上書協的展覽對書寫的字體進行分類。要求楷行隸草篆不能混合在一幅作品中。楷書就是楷書,草書就是草書……便於評審。



古人的書法,是實用。我們現在看到的,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們的書信。書法作為大家互通信息,書信往來,興之所至,楷行草書一齊來,毫無禁忌,只是一封書信而已。並沒有人會在寫的時候想到這封書信會流傳千古。更沒有人會去按著別人的喜好字體去寫。他們就按著自己平時的書寫字體去寫。但如果是寫給長輩或是位遵的人,字體就會用比較嚴謹的字體去寫 。這和今天的人大不一樣。今天的人寫字,要迎合評委老師的口味。他喜歡什麼,大家寫他喜歡的書法獲獎的概率就要大很多。所以現在的書法,展覽體便應運而生。為的是獻媚於評委。古人沒有評委老師們來審評他們的字。他們也不用阿諛奉承地改變自己的心意,能夠自由無拘的書寫。他們的字,千姿百態,各具自己的面目。



再有,古人的書法,做為裝飾懸掛,是在明代晚期以後才出現的。以前的書法作品,是裝裱成手卷、冊頁等拿在手裡展看的。書寫的內容遍及所有。但“厚德載物”、“天道酬勤”之類的內容是不會作為書寫內容出現的。

在古代的書寫中,有些詞語在書信中十分常用,這些詞語往往會採用草書的寫法。這是因為對這些詞語大家都十分熟悉。如:“頓首、再拜、奈何、不具”等。

而做為正規的文書,古人也是相當認真的,就不會再混搭。



子衿書法


你說的這種情況,是作品在流傳過程中,藏家或名仕在上面的題跋。

題跋分幾種情況。


一是作品在完成後,三五好友在一起相互題跋,以示欣喜。

二是流傳過程中,名家的題跋,相當於今天的證明文件,同時名家在古人上題跋,也算沾了古人的光,流芳後世了。

三是記錄流傳過程中的一些故事,此類相對少一點。

四是附庸風雅,破壞文物。此類以乾隆居首,喜歡在法帖上亂寫亂畫亂蓋印。據說他有一萬多枚印章,把一些國寶級法帖蓋得滿滿當當。



歷史上,以多種書體創作且流傳下來的經典法帖,只有一件,那就是顏真卿的《裴將軍詩帖》,此帖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這種現象,叫做“破體”,這種形式如果追溯起來,有一段歷史了!



破體這個詞語,最初是唐代的徐浩提出來的,他說:

鍾擅真書,張稱草聖,右軍行法,大令破體,皆一時之妙。

王獻之有破體書法代表作《十二月帖》,這個影響了顏真卿,他也寫了一篇《裴將軍詩》,再到後來元代的楊維楨,明代的趙宧光,傅山,清代的鄭板橋,高鳳翰,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等,都有破體書作傳世。



我們不妨為它做一個定義,破體,是打破字體雨筆法的界限,用以創作的新形式!



可以嘗試,如果玩不好,就成了不倫不類了,慎之啊!


飛鴻踏雪


附上幾張古人的字,看是否也符合諸位的審美取向。





讀書耕田人王七


在一份書法作品中同時出現楷、行、草多種書體的現象,需從不同的角度去看。

1、主體和落款書體不同。這在古今書法作品中幾乎都是一樣的,主要是出於整體審美的考量,一般按書體發展順序—篆,隸,草,楷,行,來選擇落款字體。即選用相對正文晚的字體落款都是可以的。

2、正文古今書體參雜情況不同。古代較優秀的書法作品是很少參雜多種字體的,現代有一些所謂的書法家由於學養不夠,出現隨意參雜現象,實為對書法的不尊重。

3、書體在歷史演變過程中,有一些對書體的定義不盡相同。




文化小易


一幅作品中同時出現楷、行、草多種字體,這是有規律、有章可循的,其主要目的是打破正文單一的寂寞,為作品增添色彩,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一幅作品出現多種字體現象,這就涉及到題款、落款、正文三個問題,人們往往習慣把題與款混為一談,這是不準確的,題款,意思就變成了“落款”,即“題寫個款”。落款是作品章法重要組成部分,在書法作品中具重要作用和意義。

“題款”的“題”,就是正文之前的文字,作為正文評價或說明,在後為款“落款”,中為正文。

作品中的多文現象,增加了作品的審美內涵。


水天一色梅竹雙清


毛主席是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老人家,在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過程中,高瞻遠注,大氣謗勃,胸懷坦蕩,智慧深髓。他的書法筆墨

,所寫出的詩詞歌賦文章,是在不同的革命歷史結段中和歷史時刻,對革命情懷的抒發,對自已胸襟的示放。他老人家在書法過程中不是為寫書法而書法,而是在特定條件下對革命事業情感的描述速寫,是有感而發,是隨機,隨時局,時空奔放出來的書法,是不拘一格的書法,而且他的書法功底很深,是不用深思就會從筆尖上變換無窮的流淌出來了。這樣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人,在一篇作品中出現多種書法字形太正常了,這才是天人合一的書法真品


安然29366147


據我所知,在一幅書法作品中同時出現楷、行、草幾種不同的字體大致有以下兩種情況:一,作品除正文和落款外,後人不斷加跋加序,從而造成了一幅多體。這種情況很多,特別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法帖多是如此。如陸機草隸《平復帖》,有楷、行、草不同字體的跋達七個之多。這些不同字體交相互映,動靜結合,更增添了原帖美的韻味和特色。

二,在一個人書寫的同幅作品中用楷、行、草多種字體。如祝允明的《雜詩卷》,就是用楷、行、草三種字體書寫的自作詩。這幅作品楷法精嚴,行書爽暢,草書飛動,體現了書者諸體皆能的藝術造詣,使作品莊重而不呆板,靈動而有節度,更好地表達了詩人閒散逸緻的心情。歷史上在一幅作品同時用三種以上字體書寫的很多,這是因為書者所用諸體皆精。一幅多體,筆法靈動,新鮮活潑。但通常情況下,書者為了做到動靜結合而又不零亂,在一幅作品中只用兩種。落款多用行書體,正文可以用篆、隸、楷、行、草任何一種字體。但如果本人想在一幅作品中同時用幾種字體,它的先決條件是,一是幾種字體一定都要寫得好。二是,正文和落款各用什麼體要安排恰當。按照書法的慣例,一般正文的字比落款的字產生的年代要早。總之,用得好,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用不好則動靜不一,雜亂無章。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