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喜歡《道德經》?

liguanyao


作為一名文化傳播者,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先來說說老子的出生歷程故事,老子的母親孕育老子,生產的時候是“大月份”,就是現在說的難產,母親拿起旁邊的一把菜刀親手割開自己的肚子,將老子取出,自己用生命換取老子的生命,母親留有遺言,希望讓老子成為一個為蒼生造福的人。

老子後來感恩母親對自己的付出,發誓一定成為為民造福、長生久視之人。

老子自幼聰慧,靜思好學,後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三年而大有長進。又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

老子騎青牛欲出函谷關,遇上尹喜,這才留下《老子五千言》,分為《道經》和《德經》,包含自然宇宙萬物的規律,修身養性之道,治國、修身之道,是“內聖外王”之學。世傳《道德經》有不同版本,有幸聽過傳承版本,用於修身修己,幫助眾人。





廣林子一


沒事就喜歡看看。學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再看看道德經,就很有意思。道德經因為是古文,所以句讀之解讀很花心思。光是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有好幾種讀法。只有從大的方向去揣摩,大概的意思還是懂的。這也是讀書的樂趣。或許是因為周易佔測的原因,懂得了一句話可能隱藏了很多種意思,所以這種方式才覺得好玩。古文中有互文這種修辭手法,還有雙意詞,還有很多如稽古,引經,代稱,倒置,隱喻,迂迴,委婉,誇飾等等,沒有一定的功力和對哲學的愛好,道德經定然是越看越沒有整體感。把這本書看得象那麼回事了,我又對哲學有了進一步瞭解。





八卦小一


那時的我還是大一學生,自由了,想看啥書沒人管。某日,我看到道教“陰陽八卦”的一些說法之後,就想弄明白誰是“道教”的理論祖宗。由此接觸《道德經》,並把它的一些說法遊擊學生會的工作,以及畢業後的社會工作和世人生活交集當中。用當下的流行語,是個心機男。

沒有唯一是我的深刻認識。道是個什麼東西,我至今也沒弄明白。父母老師一直教育我,要做好人,不要幹壞事,要善良,更不能違法犯罪。然而,歷史卻不是這樣的,壞人也可以當王。是先有德還是先有道呢?壞人也有道,蒼天也給了他機會。各說各自理,各表各自德。

道書告訴我天、地、和萬物都是同出,同生的。沒有什麼先後的情形。都是由一種或一個神秘的能量誕生的——我自己命名的。誰又是這個神秘能量的先驅者?我不想過度地探求,但我意識到一點,凡事都有一個因。由於各自對因的不同理解,才有了各自的說法或思維下的思想。這是其一。

其二,天、地、萬物最偉大。看看歷史,那些帝王君皇並非從外域而來,沒有天、地、和萬物,他們什麼都不是,也更不能。如我這樣的庶民,在哪裡都不知道。因此,我就堅信一點,尊重彼此,都來之不易。沒有必要你死我活。大家都是天、地、萬物的客人,總有一天各自離去。沒人能當天作地養萬物。

其三,也是我最喜歡的,《道德經》的“恆經”——自己命名的。“有無相生,難易相隨,長短相形,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既然天、地、母都是同出同生,或稱它們為“玄”,而且同誕的難易一樣,前後一致。據此,我就認定任何事物至少有兩面性以上,現在看得到的,將來也會出現“反叛”。是好事還是其它,就看自己了。這個觀點比那個“墨菲定律”更加寬泛,柔軟和實用。若要守自己的恆,就要對照這六個“相”,滿足這六個要求。這個恆經有助於守業和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僅個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