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工资、物价上涨,再增加工资、再物价上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吗?

晓桨


增加工资、物价上涨,这怎么是一种恶性循环呢?

物价增长问题

有人老说我们的物价在疯狂上涨,实际上如果按照国家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计算,我们的CPI上涨速度最近十年只有25%。

有人说每年我们的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都百分之十几,而我们的GDP增长速度是越来越慢,m2减GDP增长速度不就是通货膨胀率吗?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实际上通货膨胀率应该是货币的购买能力变化,这个大家都明白。而购买的是什么呢?实际上还是GDP社会的产出。

2017年末,我们的广义货币有167.68万亿,GDP绝对额是82.71万亿。

2007年末,我们的广义货币是40.34万亿,我们的GDP是26.58万亿。

2007年,我们100万能够买到的产出是65.89万元。到了2017年末,100万元只能够购买到49.32万元产出。

也就是说,2017年的购买能力只有2007年的74.8%,贬值了25.2%。

工资增长问题

而实际上GDP的增长,多数情况下能够影响我们的工资水平。毕竟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产出的多了,大家的待遇就会上涨。尽管有分配的不均衡性,但是大面积增长还是很明确的。

2017年青岛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是2007年的2.97倍,北京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是2007年的2.55倍。虽然,都跑输了GDP的3.11倍,但是增长还是有正相关性的。

差距在哪里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我们感觉物价上涨这么快呢?大家都知道GDP是一个大盘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GDP的不均衡性,代表了物价的供需会变化。

比如今年大蒜种的少了,就成了“蒜你狠”。明年大葱种的少了,就成了“向钱葱”。

而且人们的消费有偏好,都希望买更好,更高质量的产品。

当我们工资增高了之后,社会就会不自觉的出现消费升级的情况,比如净菜进城。而且工资增加之后,人们的消费方向还是集中到日常生活中来的,也会产生不自觉的竞争,这也是为什么日常生活必需品增长速度平均CPI快的原因。

当我们1000元工资的时候,家庭每个月能够吃100斤大米,花费300元。而我们5000元工资的时候,家庭如果仍然能吃100斤大米的话,你是否愿意拿出600元来买呢?即使你买一斤十元的大米来吃,估计也能够了。可惜你现在还惦记着买苹果手机或各种消费呢?可是十年前需要这样吗?

说实话,工资上涨,物价上涨,这不是一种恶性循环,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市场经济现象。大家放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



暖心人社


是不是恶性循环,要具体问题具体看,而不是增加工资与物价上涨是完全对等的,是恶性上涨的。

事实上,经济发展了,工资增长了,物价是肯定会水涨船高的。关键就看,工资与物价哪个涨得快,是以怎样的方式和节奏上涨的。

以房价为例,从2003年房地产市场放开到现在,房价上涨的速度明显快于工资增长的速度。在其他物价没有出现如此上涨的情况下,居民的购买能力就会大幅下降。为什么呢?因为,工资上涨的速度远低于房价,而其他方面的物价又没有下降。那么,同样金额的货币,就会被房价所吞噬。如工资涨了100元,房价涨了200元,100元的购买力就完全消失在房价中了。为什么这些年来居民的收入也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居民的家庭负债就大幅上升了,就是因为房价的上涨。

这也意味着,居民的收入增长、工资水平提升,必须与物价上涨相适应,工资增长快于物价上涨。尤其是房子等支出,上涨的速度要更慢。如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单价为10000元,总价就是100万元。如果涨价幅度为5%,就是5万元。而工资为月薪8000元,增长8%,一年也就增加8000元左右,只相当于房价上涨后多支出的1/6,需要6年多才能消化增长的支出。如果能够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比,还能勉强承受。如果房价与工资增速相等,那就完全没有承受能力了。如果其他方面的物价再上涨快一点,就更没有消费能力了。

所以,工资与物价上涨或增长,一定要保持协调性,那就是工资增长快于物价上涨。不然,居民的购买力会越来越弱,影响正常的消费,影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谭浩俊


如果老百姓工资涨幅超过物价涨幅,那么就不是恶性循环;一旦物价涨幅长期超过老百姓工资涨幅,那么必然产生经济危机。

一个国家物价涨幅往往通过CPI体现,但国内现在并没有把房价、房租这两个重要的因子纳入CPI,所以,CPI并没有反映出国内的真实通货膨胀。

工资上涨,物价上涨,究竟会不会形成恶性循环?举个“会”的例子:

三年前成都房价8000,一套100平商品房需要80万。老王工资4000,买一套100平商品房,老王需要不吃不喝存17年钱。

三年后房价涨到15000元/平米,100平商品房需要150万,而以老王为代表的老百姓,工资上涨到6000,以目前老王不吃不喝的存款能力,需要20年。

如果仅用房价代表国内所有物价上涨幅度,老王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了,这说明总体经济发展并不好,经济发展呈现出巨大的泡沫。

当然,现实中,实际情况可能是,房价涨的多,猪肉、手机、菜价涨的少,所以,算物价,还是需要一个完整的社会消费品体系为依托。

工资上涨、物价上涨,主要还是因为货币超发引起。

再举个“会”的例子:在一个小岛上,岛民用叶子当钱,这个岛上只有5片叶子。同时,这个岛上也只有一个渔夫,渔夫每天能捕捞5条鱼,5条鱼卖出去换来五片叶子,再用五片叶子换来其他的商品。(假定岛上所有商品生产能力恒定)

第二个月,渔夫每天能捞到6条鱼,但村长擅做决定,增加了两片叶子,以贷款的形式,贷给了岛民A,岛民A(拿着贷款来的两张叶子)和另外五个岛民,以七片叶子换六条鱼,渔夫于是把鱼分解分为7份,卖了7片叶子,但渔夫用7片叶子换回来的其他商品和以前的一样,并没有增加,最终获益的是岛民A和村长。

当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时,谁能贷到更多的钱,谁就能更好的享受到社会发展的好处。所以、工资上涨、物价上涨,不过是财富再分配的一个过程!

当然,说回来,我们的房价涨幅并不会一直如同2017年般暴涨,我们看到了国内正在遏制房价上涨,目的就是让“物价”涨幅等等工资!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小白读财经


物价与工资么?好的。比较一下。1980年以前工资,科长53元/月,教师,最低36.5元,与科员相同,与一级工相同。教师最高72元,与处长相同,与七级技工相同。

1980年以前物价,大米0.15/斤(500克),菜油2元/斤,猪腿肉0.78元/斤,鲫鱼0.5元/斤,萝卜、白菜0.05元/斤,藕0.20元/斤,肥皂0.20元/块,香皂的0.50元/块,15w白炽灯泡0.20元/只,布匹约5元/尺,公共汽车票按站数计0.05一0.25元。上海牌手表120元/块,永久牌自行车120元/辆,上海海鸥单镜头照相机120元/架,120胶卷5元/筒,电费0.20元/度,水费0.10元/吨。房子是房管局管的公房,人均住房约5平方米,一间房月租金约5元。

但1980年时,粮食、布匹、棉花、食用油、豆制品、肥皂、15w灯泡等,都是凭票供应。成年男人32斤粮票/月,女人27斤,初高中男生35斤,女生32斤。

您家自己看着办,如果您是科长,月薪可以买355斤大米,或者卖66斤猪腿肉,或者买1丈1尺布,或者买106块香皂……您家觉得以前的日子好过,请自己回去。


华中小隐


先富起来的瓜分了大多数的社会财富,在狂欢改革开放的盛宴,并代表着百分之八九十的平民百姓光鲜靓丽幸福,实不知普通人非常不易压力山大。希望尔等疯狂着自己的疯狂,咆哮着自己的咆哮,不要代表人民。


滇莜221051399


这个对机关事业单位来说不受任何影响,并且还很发财。因为物价上涨10元他们的工资会上调100元,以此类推。但绝对苦了工人和农民了,企业老板绝对不会因为物价上涨给工人涨工资,农民还用说吗?


自然205378057


你涨工资,物价上涨,造成恶循环。对有工资的人影响不大。可是亿万没有工资的农民和下岗工人怎么办?


昕昕姥姥901


不是恶性循环,是恶性分化!因为涨工资不是所有人的收入都增加,农民没有工资收入,涨工资与他们无关,但他们却是人数最多的群体。物价上涨也不是所有领域的物价都可以上涨,与农民收入相关的粮食价格偏偏受压制不能上涨,而农资价格却偏偏不断上涨,对农民而言,哪来循环一说,是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而己。


马尾辫500


物价我没觉得涨,自来水涨了吗?没有,电也没有,出门坐公交,交一块多钱现在还可倒二次车。天然气也没涨,粮食蔬菜水果都没涨。我自己开火,几百块钱生活还用不完。不过要出门旅游就很贵了,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看病可贵了,一个牙周炎,看了几次门疹,花了近万,太贵了。物价是说贵不贵,不贵又有点贵。不同的人对物价感受不同。看病贵有人高兴,什么人?医生高兴得很,药厂的人也很高兴。房价涨上了天,我看大部国人都高兴,仅有少之又少的高价买了房和一部分无房的人不乐意,大多有房户者偷着乐。喜欢在外面吃,喜欢出门旅游的人,身体不好经常看病的人对物价上涨太有意见了,而那些身体好,又选择低消费的人觉得物价上涨是个好事情,物价光涨了别人,没涨到我头上来不说,我的工资越来越高,这跟物价上涨关联度极高,真希望物价这样不停的涨,反正一条你贵的东西我不去消费不就结了。高铁贵,我不坐。上馆子贵,我不上。拿着今天的高工资,享受着低物价,两全其美,物价上涨多好啊!因此有人欢喜有人愁。你出门发愁,可从事旅游业的人赚得盆满钵满。物价上涨,种地的农民愁了,舍都涨了,农产品没涨,农民的曰子难过是前所未有,有病只好不看,有肉只好不吃,紧巴巴过着俭朴的生活,不过一但生个什么病,那可全完了。所不管物价怎么涨,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把物价上涨这个坏事,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好事上来。


老乡2439


现在什么东西都在大幅度涨价,普通蔬菜连续半年多了,高居不下 也不见回调,看来是要一直涨涨涨了,药店里的药也大幅度涨价,维生素系列的涨了十倍,风湿膏一类的也高居不下。心脑血管 系列的也大幅度涨价。

工资名义涨了,但跑不过物价飞涨的速度。人民小康都是泡影。看看下面的表格,你心里什么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