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工資、物價上漲,再增加工資、再物價上漲,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嗎?

曉槳


增加工資、物價上漲,這怎麼是一種惡性循環呢?

物價增長問題

有人老說我們的物價在瘋狂上漲,實際上如果按照國家公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計算,我們的CPI上漲速度最近十年只有25%。

有人說每年我們的廣義貨幣m2增長速度都百分之十幾,而我們的GDP增長速度是越來越慢,m2減GDP增長速度不就是通貨膨脹率嗎?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實際上通貨膨脹率應該是貨幣的購買能力變化,這個大家都明白。而購買的是什麼呢?實際上還是GDP社會的產出。

2017年末,我們的廣義貨幣有167.68萬億,GDP絕對額是82.71萬億。

2007年末,我們的廣義貨幣是40.34萬億,我們的GDP是26.58萬億。

2007年,我們100萬能夠買到的產出是65.89萬元。到了2017年末,100萬元只能夠購買到49.32萬元產出。

也就是說,2017年的購買能力只有2007年的74.8%,貶值了25.2%。

工資增長問題

而實際上GDP的增長,多數情況下能夠影響我們的工資水平。畢竟社會是一個大系統,產出的多了,大家的待遇就會上漲。儘管有分配的不均衡性,但是大面積增長還是很明確的。

2017年青島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是2007年的2.97倍,北京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是2007年的2.55倍。雖然,都跑輸了GDP的3.11倍,但是增長還是有正相關性的。

差距在哪裡的問題?

那麼為什麼我們感覺物價上漲這麼快呢?大家都知道GDP是一個大盤子,什麼東西都往裡裝。GDP的不均衡性,代表了物價的供需會變化。

比如今年大蒜種的少了,就成了“蒜你狠”。明年大蔥種的少了,就成了“向錢蔥”。

而且人們的消費有偏好,都希望買更好,更高質量的產品。

當我們工資增高了之後,社會就會不自覺的出現消費升級的情況,比如淨菜進城。而且工資增加之後,人們的消費方向還是集中到日常生活中來的,也會產生不自覺的競爭,這也是為什麼日常生活必需品增長速度平均CPI快的原因。

當我們1000元工資的時候,家庭每個月能夠吃100斤大米,花費300元。而我們5000元工資的時候,家庭如果仍然能吃100斤大米的話,你是否願意拿出600元來買呢?即使你買一斤十元的大米來吃,估計也能夠了。可惜你現在還惦記著買蘋果手機或各種消費呢?可是十年前需要這樣嗎?

說實話,工資上漲,物價上漲,這不是一種惡性循環,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市場經濟現象。大家放心過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



暖心人社


是不是惡性循環,要具體問題具體看,而不是增加工資與物價上漲是完全對等的,是惡性上漲的。

事實上,經濟發展了,工資增長了,物價是肯定會水漲船高的。關鍵就看,工資與物價哪個漲得快,是以怎樣的方式和節奏上漲的。

以房價為例,從2003年房地產市場放開到現在,房價上漲的速度明顯快於工資增長的速度。在其他物價沒有出現如此上漲的情況下,居民的購買能力就會大幅下降。為什麼呢?因為,工資上漲的速度遠低於房價,而其他方面的物價又沒有下降。那麼,同樣金額的貨幣,就會被房價所吞噬。如工資漲了100元,房價漲了200元,100元的購買力就完全消失在房價中了。為什麼這些年來居民的收入也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居民的家庭負債就大幅上升了,就是因為房價的上漲。

這也意味著,居民的收入增長、工資水平提升,必須與物價上漲相適應,工資增長快於物價上漲。尤其是房子等支出,上漲的速度要更慢。如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單價為10000元,總價就是100萬元。如果漲價幅度為5%,就是5萬元。而工資為月薪8000元,增長8%,一年也就增加8000元左右,只相當於房價上漲後多支出的1/6,需要6年多才能消化增長的支出。如果能夠保持這樣的增長速度比,還能勉強承受。如果房價與工資增速相等,那就完全沒有承受能力了。如果其他方面的物價再上漲快一點,就更沒有消費能力了。

所以,工資與物價上漲或增長,一定要保持協調性,那就是工資增長快於物價上漲。不然,居民的購買力會越來越弱,影響正常的消費,影響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譚浩俊


如果老百姓工資漲幅超過物價漲幅,那麼就不是惡性循環;一旦物價漲幅長期超過老百姓工資漲幅,那麼必然產生經濟危機。

一個國家物價漲幅往往通過CPI體現,但國內現在並沒有把房價、房租這兩個重要的因子納入CPI,所以,CPI並沒有反映出國內的真實通貨膨脹。

工資上漲,物價上漲,究竟會不會形成惡性循環?舉個“會”的例子:

三年前成都房價8000,一套100平商品房需要80萬。老王工資4000,買一套100平商品房,老王需要不吃不喝存17年錢。

三年後房價漲到15000元/平米,100平商品房需要150萬,而以老王為代表的老百姓,工資上漲到6000,以目前老王不吃不喝的存款能力,需要20年。

如果僅用房價代表國內所有物價上漲幅度,老王的實際購買能力下降了,這說明總體經濟發展並不好,經濟發展呈現出巨大的泡沫。

當然,現實中,實際情況可能是,房價漲的多,豬肉、手機、菜價漲的少,所以,算物價,還是需要一個完整的社會消費品體系為依託。

工資上漲、物價上漲,主要還是因為貨幣超發引起。

再舉個“會”的例子:在一個小島上,島民用葉子當錢,這個島上只有5片葉子。同時,這個島上也只有一個漁夫,漁夫每天能捕撈5條魚,5條魚賣出去換來五片葉子,再用五片葉子換來其他的商品。(假定島上所有商品生產能力恆定)

第二個月,漁夫每天能撈到6條魚,但村長擅做決定,增加了兩片葉子,以貸款的形式,貸給了島民A,島民A(拿著貸款來的兩張葉子)和另外五個島民,以七片葉子換六條魚,漁夫於是把魚分解分為7份,賣了7片葉子,但漁夫用7片葉子換回來的其他商品和以前的一樣,並沒有增加,最終獲益的是島民A和村長。

當社會生產力大力發展時,誰能貸到更多的錢,誰就能更好的享受到社會發展的好處。所以、工資上漲、物價上漲,不過是財富再分配的一個過程!

當然,說回來,我們的房價漲幅並不會一直如同2017年般暴漲,我們看到了國內正在遏制房價上漲,目的就是讓“物價”漲幅等等工資!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小白讀財經


物價與工資麼?好的。比較一下。1980年以前工資,科長53元/月,教師,最低36.5元,與科員相同,與一級工相同。教師最高72元,與處長相同,與七級技工相同。

1980年以前物價,大米0.15/斤(500克),菜油2元/斤,豬腿肉0.78元/斤,鯽魚0.5元/斤,蘿蔔、白菜0.05元/斤,藕0.20元/斤,肥皂0.20元/塊,香皂的0.50元/塊,15w白熾燈泡0.20元/只,布匹約5元/尺,公共汽車票按站數計0.05一0.25元。上海牌手錶120元/塊,永久牌自行車120元/輛,上海海鷗單鏡頭照相機120元/架,120膠捲5元/筒,電費0.20元/度,水費0.10元/噸。房子是房管局管的公房,人均住房約5平方米,一間房月租金約5元。

但1980年時,糧食、布匹、棉花、食用油、豆製品、肥皂、15w燈泡等,都是憑票供應。成年男人32斤糧票/月,女人27斤,初高中男生35斤,女生32斤。

您家自己看著辦,如果您是科長,月薪可以買355斤大米,或者賣66斤豬腿肉,或者買1丈1尺布,或者買106塊香皂……您家覺得以前的日子好過,請自己回去。


華中小隱


先富起來的瓜分了大多數的社會財富,在狂歡改革開放的盛宴,並代表著百分之八九十的平民百姓光鮮靚麗幸福,實不知普通人非常不易壓力山大。希望爾等瘋狂著自己的瘋狂,咆哮著自己的咆哮,不要代表人民。


滇莜221051399


這個對機關事業單位來說不受任何影響,並且還很發財。因為物價上漲10元他們的工資會上調100元,以此類推。但絕對苦了工人和農民了,企業老闆絕對不會因為物價上漲給工人漲工資,農民還用說嗎?


自然205378057


你漲工資,物價上漲,造成惡循環。對有工資的人影響不大。可是億萬沒有工資的農民和下崗工人怎麼辦?


昕昕姥姥901


不是惡性循環,是惡性分化!因為漲工資不是所有人的收入都增加,農民沒有工資收入,漲工資與他們無關,但他們卻是人數最多的群體。物價上漲也不是所有領域的物價都可以上漲,與農民收入相關的糧食價格偏偏受壓制不能上漲,而農資價格卻偏偏不斷上漲,對農民而言,哪來循環一說,是嚴重的社會兩極分化而己。


馬尾辮500


物價我沒覺得漲,自來水漲了嗎?沒有,電也沒有,出門坐公交,交一塊多錢現在還可倒二次車。天然氣也沒漲,糧食蔬菜水果都沒漲。我自己開火,幾百塊錢生活還用不完。不過要出門旅遊就很貴了,少則幾千,多則上萬。看病可貴了,一個牙周炎,看了幾次門疹,花了近萬,太貴了。物價是說貴不貴,不貴又有點貴。不同的人對物價感受不同。看病貴有人高興,什麼人?醫生高興得很,藥廠的人也很高興。房價漲上了天,我看大部國人都高興,僅有少之又少的高價買了房和一部分無房的人不樂意,大多有房戶者偷著樂。喜歡在外面吃,喜歡出門旅遊的人,身體不好經常看病的人對物價上漲太有意見了,而那些身體好,又選擇低消費的人覺得物價上漲是個好事情,物價光漲了別人,沒漲到我頭上來不說,我的工資越來越高,這跟物價上漲關聯度極高,真希望物價這樣不停的漲,反正一條你貴的東西我不去消費不就結了。高鐵貴,我不坐。上館子貴,我不上。拿著今天的高工資,享受著低物價,兩全其美,物價上漲多好啊!因此有人歡喜有人愁。你出門發愁,可從事旅遊業的人賺得盆滿缽滿。物價上漲,種地的農民愁了,舍都漲了,農產品沒漲,農民的曰子難過是前所未有,有病只好不看,有肉只好不吃,緊巴巴過著儉樸的生活,不過一但生個什麼病,那可全完了。所不管物價怎麼漲,根據自身的情況,採取相應的對策,把物價上漲這個壞事,化為對自己有利的好事上來。


老鄉2439


現在什麼東西都在大幅度漲價,普通蔬菜連續半年多了,高居不下 也不見回調,看來是要一直漲漲漲了,藥店裡的藥也大幅度漲價,維生素系列的漲了十倍,風溼膏一類的也高居不下。心腦血管 系列的也大幅度漲價。

工資名義漲了,但跑不過物價飛漲的速度。人民小康都是泡影。看看下面的表格,你心裡什麼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