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中国古代哪位书法家的书法?为什么喜欢?

柳侍墨


你最喜欢中国古代哪位书法家的书法?为什么喜欢?

历代书法大师中,我最喜欢唐代楷书大师颜真卿,不仅仅因为他是陕西历史上第一位书法泰斗,更因为他的人品书品俱佳,堪称典范。

在颜真卿众多书法中,我尤其喜欢《祭侄文稿》。在中国浩瀚的书法艺术宝库里,《祭侄文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仅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是许多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用之不尽的典范。

我觉得,《祭侄文稿》有四个突出优点。

颜真卿《祭侄文稿》

1,情感。

情感是所有艺术的灵魂,给作品中凝注饱满情感是打动欣赏者的根本。

颜真卿跟侄子颜季明既有血缘关系,又有战友关系,他们的关系和感情非同寻常。在平定“安史之乱”时,颜季明不幸被俘,继而在756年遭到杀害。

颜真卿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情不自禁,提起笔流着热泪写了一篇悼念侄儿的文章,这篇文章就是《祭侄文稿》。

在书写时,颜真卿并没有考虑什么章法、布局等外在形式,他只是带着沉重而饱满的情感,用文字来表达亲情的断裂所带来的悲愤,同时对侄子的生平和功劳做了描述。由于太过于专心,即使笔头上没墨了,他依然用意识指挥着笔下意识地写下去,让情感在书法线条里构成了川流不息的气韵。

颜真卿像

2,自然。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自然状态下的信手之作,直抒胸臆,没有矫揉造作之感。

由于情绪太过激动,甚至有些字写错了,他依然没有停下笔。直到他写完,他才发现有错别字,于是就用笔涂涂改改,没想到取得了另一种有虚有实,有轻有重的表达效果。

那是一种不加雕琢和掩饰的自然之美的流露。

颜真卿《颜勤礼碑》

3,文采。

文学性是评判书法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平常人眼里,颜真卿仅仅是一位书法家,或者是将军,其实,颜真卿还有一个身份——诗人。《全唐诗》收录了颜真卿27首诗词,尤其《劝学》、《咏陶渊明》等诗歌,是非常优美的古诗。在文采方面,颜真卿也是一把好手。

《祭侄文稿》只有短短240余字,通篇遣词造句凝练,没有一个多余字,彰显了颜真卿高深的文学修养。

历史上那些书法名帖,都是书法家自创诗词,是书法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祭侄文稿》同样如此。

颜真卿《多宝塔碑》

4,情怀。

情怀可以提升境界和品味。

在《祭侄文稿》中,颜真卿依靠书法的外形,文字的内核,表达了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同时也宣扬了爱国爱民,为国家利益赴汤蹈火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这些情怀历来是中华民族基因里的高贵品质,上到国家下到百姓,骨子里都认可这些品质,符合审美共性的特质,也会大力宣扬这些,因此,《祭侄文稿》会一直流传下去。


扶云笔记


话题稍微大,悟空问答总会弄些焦点问。

按年轻人想法,那肯定是书圣啊。问题是,书圣的老师是楷圣,草书还有草圣。王羲之说他的楷书草书不比钟繇张芝差,还是很牵强的。

临晋人帖,我了个擦,个个都是写意派高手,王羲之的字放其中实在是没有胜算。

成就书圣的不是他自己,是李世民。

当时没摄影没硬盘优盘,纸片一张,哇的一下不是烂了就是烧了,绝大部分进垃圾堆了。。

流传张芝一副今欲归,虽然不确定是原作,雄强的线条非凡人能为。胜王羲之绰绰有余啊。

王羲之在草书上,比同期也就一般,隶书有蔡邕,小篆祖宗李斯,草圣张芝,章草皇象。

我们的书圣太可怜了。

国人喜欢神话,把一些情感因素寄托于无所不能的神力啥的。

流传下来的参照物太少了。

附图,,,朕手机图片删光了,内存不足。勉强找几张。

靠。自己手机照片居然没几张跟自己有关的。也是醉了。





大瘾斋


就行书来说,大多人是喜欢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它是行书灵魂的化身,其书法气势奔放,神彩飞动,如清风徐来,给人以赏心悦目之快感。如说喜欢中国古代哪位书法家的书法?个人认为:除行书外;那就各有所爱了;隶书:蔡邕;草书:张芝,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等;中国古代书法家实在太多,无法一一例举,他们都是跨世纪书法大家,名家;其实李斯小篆也不错,更显得古朴,蒼劲,老道,也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和学习。

以上所述,由于喜好书体不同,观点不同,解论自然不同,但他们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精华。

谢谢:





水天一色梅竹雙清


中国书法史上,书法大家,可谓是群星灿烂,,耀眼的那颗星,肯定是能量最大的那一个。张芝、王羲之、王献芝、智勇、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孙过廷、怀素、张旭、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赵孟頫、黄自远、文徵明、启功、苏彤等书法大家,都是人们喜欢的书法名家,喜欢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有人喜欢美,有人喜欢韵,有人喜欢法,有人喜欢骨,有人喜欢肉,有人喜欢黄金分割比例用的好,有人喜欢阴阳转化到位,有人喜欢一气合成,有人喜欢连惯一体,还有人喜欢章法布局合理到位,等等不同侧面的喜欢。这些喜欢,都说明给人们带来书法艺术上的享受,同时提高了人们对书法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学习书法、爱好书法、写好中国字的激情和热情。笔者个人喜欢?我的回答是:都喜欢,最喜欢王羲之、欧阳询。为什么呢?因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把书法遵循的规律,大自然法则总结利用到中国书法当中去,用的到位、恰到好处,同时具有书写汉字的功能和效果,可随心所欲去书写中国汉字,变化多端,同时可以实现既有法而又无法的书法境界。再者欧阳询的书体法度严谨,黄金分割律用的恰如其份,象量体裁衣一样,非常合体。在未来的书法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学,那里学习书法的福音,再加上宋代书家的意,后人书写中国汉字,中国书法将会走向一个展新的书写时代一一一即有传承,又有创新的变革的新时代!











李行子


这可有点为难!实在难以说清最喜欢的人。因为,在我眼中,所有的古代优秀的书法家,他们都是大宗师,都是我的所爱。


才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非常容易确定自己最喜欢的人。我开始的时候,喜欢的是欧阳询。大约学会了有十年之久。后来,又喜欢上了褚遂良。虽然尽力临写,而一书写时,又回到欧阳询的路上。再后来,迷恋上了小楷,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自然是学习小楷时必不能少的人 。钟繇、王献之他们的作品存世量有限,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洛神赋,在小楷作品中我,被奉为了极品。楷祖钟繇,尚存六百余字。

在小楷的练习之初,最多用功的是在王羲之书《乐毅论》上。我临的是《快雪堂法帖》中的拓本。字迹娟秀,形态舒展。清秀的小楷需要精致的笔法作支撑。在石刻的拓本中,极难找到毛笔纤如毫发的笔触。在万般无奈的留恋中,一一放弃。转习唐代名作灵飞经。

灵飞经据传为唐代书法家钟绍京所书。其实是明代另一个大书法家董其昌,因灵飞经在他手中,他把灵飞经刻石制作拓片,把并无字迹传世却拥有书法盛名的钟绍京,说成是灵飞经的书者。这些疑案,留给专家去考证。我们只管学习。



灵飞经的体态十分的逸动。在笺上写,能让他的那种自然的章法发挥到极致。一旦把灵飞经放在方格中,便有束缚的感觉。或许是我学艺不精而找的借口。(我手上的带格小楷纸,有一人多高)。

带格的纸,写文征明小楷正合适。格数正好和文征明的一样。文征明小楷,我全临遍。琴赋全册,离骚经,九歌,草堂十志,金刚经,赋得落花诗,老子列传,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千字文,前后赤壁赋,长篇巨制南华经,真赏斋记,各种题跋、尺牍……在文征明小楷上,至少不下十年的功用。



近几年的,学书赵孟頫行书,为了更好的了解赵孟頫的笔法,又从文征明小楷转到了赵孟頫小楷的学习中来……

最郁闷的是,喜欢的人学不了。张芝,张旭,怀素,他们的草书无法学。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轼,米芾,他们的行书学不会……

现在将就着学习赵孟頫的风格。这也是从一开始喜欢欧阳询清秀妍丽的书风影响的结果。有人问,当初为何不喜欢王羲之?说实话,非常喜欢,但是,没见过 。在四十年前,字帖还不是如今这样随便挑选。



子衿书法


中国古代哪位书法家的书法我都喜欢。没有为什么!为什么要弄出个“为什么”呢!要真让我说出个为什么,我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喜欢!

大篆和小篆,以及隶书都没有落款,只知道是古人所书,但究竟是谁书的,我们不得而知。



草圣张芝的书法我是喜欢的。钟繇的书法,没人不喜欢的。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簪花小楷,写得相当精道,美丽,看后让人“爱不释手”。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无论是楷书,行书,草书,都是传世的经典之作,不但我喜欢,道内的哪个人不喜欢呢。


魏碑拙朴厚重,有气吞山河之势,我喜欢!唐楷三大家和初唐的虞世南的书法,都是法度严谨的,喜欢之!还有就是大草书法家张旭和怀素的狂草,草法之精准,点画质量之高,高雅,可品!“宋四家”的书法,比起唐之前的书法,就差远了。宋徽宗的瘦金体字,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我是喜欢的。以娇媚著称的赵孟頫的书法,虽然我不看好他的做人,但他的书法我还是喜欢的。清代人的字就不值得一提了,当然,这是与唐之前的书法相比而言。民国至现代人的书法,草书独服毛泽东!隶书独服王福庵!至于当代人的书法,还是算了吧!火候差得太远了。都是为了名利而书,能把字写好吗?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各位网友若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楷书喜欢颜真卿,古朴雄厚。行书喜欢王羲之,飘逸灵动。草书喜欢怀素,洒脱放纵。而隶书,我选曹全碑,天真烂漫。





鉴水渔翁


王羲之,这不是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

因为王羲之的字具备多种风格,单字看凝重庄严,整体看飘逸灵动。能把这样看似矛盾的风格溶于一体,自古以来就一书圣王羲之,恐也是绝后了。

我们看颜柳:气度森严,但就欠缺飘逸。

再看米芾,王献之,灵飞经,都非常飘逸潇洒;但欠缺庄严力度。

按常理书法与性格相关,有偏向正常。唯独右军之书如龙,万相具备,不可思议。

书圣王羲之,皆是早以定论。




先知中道


古代的书法家,我最喜欢的还是颜真卿的书法,颜真卿的书法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无论是他的楷书还是行书,不同的人总能写出不一样的风格。

比如他的行书《争座位帖》,你可以写的很秀美,用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的笔法去书写,也可以写的很老辣,可以写成小家碧玉似的小字,也可以写成榜书大字,而无论写成哪一种风格,都不会让人觉得有违和感。



他的楷书同样可以写成小楷,也可以写成大字榜书,颜真卿甚至把楷书写入行草书作品,也没有违和感,比如他的《裴将军诗帖》就是这样,把行书、楷书、草书融为一体,还写出了刚猛的气势。

而这些,其它的书体就很难做到,比如欧体、王羲之,我们就很难写出苍茫老辣的感觉,这主要得益于颜体的拓展型的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属于阳刚之美,往小了写可以让字看着疏朗,往大了写让字更有气势。无论写粗或者写细,都会非常有力量。


颜真卿《裴将军诗帖》

而王羲之的字属于阴柔之美,小字淡墨、文人雅玩比较雅致,真要是写成了大字,他的内擫的结构是很难支撑住的。

王羲之的这种美很容易看懂,就是优美,大家一眼就看出来,而颜真卿的这种美属于壮美,美在其气势,如果以貌取人,很多人会选择王羲之。

我喜欢颜真卿,主要是因为他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很大的可发挥性。

另外,初学书法选择颜真卿的楷书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对于以后书写格局的打开有很大的帮助。


不二斋


喜欢过好几位古代书法家的字,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王羲之、褚遂良等,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就当前而言,最喜欢猪遂良,从他存世的《阴符经》《倪宽赞》《雁塔圣教序》等书帖中,能够领悟到什么是书法的书写美,清朗秀劲、节奏明快、空灵飞动……看他的字仿佛看到他就在眼前挥笔疾书一样,令人赏心悦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