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夏打不过腐朽不堪的北宋?

帝国主义的接班人


素来的游牧入侵都是从满蒙区域,那里的水草丰茂,拥有大量的马匹资源,可组建廉价的骑射兵团。

但西北就差强人意多了,风沙、苦寒、贫瘠之地,即便拥有比中原还优厚的马匹来源条件,但地理环境却是处于交通枢纽,列强环伺,没有依靠就只能采取防守为国策。

中原在缺乏马匹来源的状况下,虽然无法如同强汉那般威震四方,但由于农耕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只要扼守关卡就能富庶一方。

西夏的原型是唐代节度使的属地,也就是以敦煌、沙洲一带立国,它是趁乱世而崛起,而且还是在草原处于混乱时期得以发展。

一旦中原稳定,草原团结,西夏自然就没落了。

好在李元昊给西夏留下不少财富和资源,否则根本撑不住这两股大势力的碾压。

更是在两大势力互斗获得生机,但分一杯羹是别想了,因为这样会惹祸上身。


鸿哥iouyh福小铺


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从综合国力上看,西夏和北宋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和家大业大的北宋相比,西夏要钱没钱,要人也没多少人。纵观西夏,极盛之时,人口都超不过300万,还不到北宋一路的人口。而且,西夏的地盘偏居于西北一隅,物资匮乏,跟宋辽两个大国比,实在穷太多了。



因此,西夏要对抗经济繁荣,人口超过一亿的大宋,按理来说无疑是以卵击石!

但作为小国的西夏却拥有强悍的军事力量,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是个军事天才,其军事手段十分灵活,配合沙漠地形,采取“有利则进,不利则退,诱敌设伏、断敌粮道”的战术,不仅让指挥本就不灵活的宋军频频吃亏,就连强大的辽军也在此吃了败仗。此外,西夏还设有铁鹞子、步跋子与泼喜等特殊兵种,往往在战争中起到很大的冲击作用。



由于在军事上的特殊优势,让西夏能支撑自身以弱小的国力与宋朝,甚至辽国在较短时间内开战,并且不占下风。

尤其是面对重文轻武,军事体制僵化的宋军,西夏军在巅峰时期更是一再吊打宋军。宋在对夏的战争中,多次惨败。比如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永乐城之战,宋军几乎都是全军覆没,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



但宋朝实在太大了,它可以承受一次又一次这样的打击,而西夏则不行。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军逐步适应了西夏军的战术,加上宋朝后期的改革,宋军又逐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并在熙宁年间,先后收复宕、叠、洮、岷、河、临(熙)六州,开始对西夏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史称熙河开边。


这些历史要读


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看:第一是西夏真的从始至终都没有战胜过北宋吗?第二是北宋的实力对比西夏究竟如何。


先来看第一个方面。西夏曾经有一段时间是暴揍北宋的。当时北宋的皇帝是宋仁宗,西夏刚刚建国(李元昊刚刚称帝)。彼时,宋朝由于久不作战,军备废弛;而内部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冗官和冗费。在此期间,由于李元昊的突然宣战,北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于消极防御,三川口之战和好水川之战,北宋被西夏歼灭数万人,此后李元昊更是在西北横行。但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李元昊的确有两把刷子,他不仅打得北宋"赐岁币",还战胜了当时东亚地区最强的军事大国契丹。


所以,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北宋是被西夏压着打的。转折点就在李元昊被儿子干掉以后。西夏皇帝李谅祚是个小孩,母亲没藏太后长期干政,西夏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大杀四方。宋朝这边,西北军队长期和西夏作战,已经成为了精锐,不再惧怕西夏。尤其是在王安石变之后,相比之前,此时北宋可谓是真正的"军威正盛",在熙河开边,拓地千里后,雄赳赳气昂昂五路大军伐夏。但很不幸由于指挥失误,导致了永乐城大败。

虽然败了,但实际上,宋夏之间已经攻守异势。

自此之后,西夏开始了被北宋反吊打。至1115年横山之战,西夏已经成为了瓮中捉鳖,首都兴庆府已无险可守,就差最后一口气。

北宋之所以能反杀,无外乎以下原因:

第一,王安石变法之后,北宋的国力军力的确有了很大的提升,虽然新法被废除了一段时间,但宋哲宗亲政后,有任用章惇恢复了新法。


第二,北宋的国力强于西夏很多,几万甚至十几万人的损失对于北宋而言,在可承受范围内。换句话说,就是容错率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北宋最终练出了一支专门克制西夏的精锐西军。

第三,西夏在李元昊之后,长期处于太后干政的状态。先是李谅祚的母亲没藏氏,李谅祚本人早死,他的皇后野利氏又干政。这样便造成了政局不稳,自然无法和北宋抗衡。

如果再简单地说,那就是:北宋凭借着强大的国力,缓过劲来了;而西夏却开始内部折腾。


庭州行者


这种观点认识片面。一是西夏建立初期,其军队战斗力远超北宋,这从宋夏初期的战争可以看出来;二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宋虽然重文抑武军备废弛,但由于北宋控制了富庶的江南地区。无论从后勤保障还是武器装备。北宋远超西夏;三是北宋还有韩琦、狄青等一系列名将存在,宋的国防重点也从东北移向西北;四是宋采取步步为营、雇佣周边藩兵替宋打仗,随着时势发展,北宋西夏综合实力对比不差上下。形成相持局面。西夏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花钱买平安,形成了和平相处,谁也吃不掉谁的局面。五是宋如果没有金灭北宋。或许北宋还可失复许多失地。




江湖夜雨不关情


国力估计不可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西夏算什么鸟, 一直就是重辽轻夏,麻痹大意,对于西夏人是战是和,在战备上飘忽不定,被动应付,把西夏变成了一只喂不饱的狼,开始尾大不罢了。在几次交锋之后,面对这种严峻的军事形势, 北宋王朝的统兵体制及布署有所变化。特别是北宋中期防御重心从北边转移到了西北, 自熙宁变法后, 又以攻为守兼制西夏。黄河的存在也成为北宋方面阻挡西夏进攻,制约其骑兵突袭的一道天然军事屏障。对此,宋朝在黄河沿线的进行了大量兵力部署,并且在冬季对防凌、打凌等尤为重视。这一举措为宋朝防御西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北宋经过几次大战,连续损兵折将,财力困乏,也无力再战。宋与西夏经过一年多的交涉,于1044年双方达成了协议,宋册封李匪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仍保持名义上称臣;宋每年赐给夏国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等大量财物。做老子的不放心呀。


大风起兮偶飞扬


造成北宋中后期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冗官、冗兵、冗费。北宋政府豢养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却没有什么战斗力。这是因为赵宋王朝得位不正,是典型的武将凭借军权欺负后周孤儿寡母而夺取政权的。为了防止“黄袍加身”再次重演,宋朝是拼命的打压武将、重文轻武。武将统兵打仗需要请示皇帝,而战情是瞬息万变的,等得到皇帝的指示后,已经贻误了战机,所以北宋在对阵西夏、契丹时,经常是被动挨打,胜少败多。另外,西夏、辽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擅长骑兵作战,而北宋主要是步兵,在冷兵器时代,步兵对阵骑兵,步兵是要吃大亏的。所以在宋夏战争中,北宋经常被西夏打得大败。但是,北宋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经济实力强大,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了。而反观西夏,立国西北,苦寒之地,土地贫瘠,物产匮乏,需要仰仗宋夏的互市贸易才能生存。其实,北宋根本不须打,只需断绝宋夏之间的贸易,对其实行经济封锁,西夏就会死翘翘了。果不其然,西夏虽然打了胜战,最终还是向北宋求和,对北宋称臣,请求北宋的赏赐。


枫沙湖畔一小鱼


"腐朽不堪"是个形容词,但很难说明其到了什么程度,好比一个人患了某种重病,说明身体不好,但不是说他什么都不行了。例如一个老农民尽管患了肺病,但还没到死的时候,往往还能挑起百斤重担。一个人的右手负了重伤,但他还是能用左手拎起几十斤东西。在国家层面上来说,明朝中后期已经开始腐败了,贿赂公行,民怨沸腾,但仍有戚家军平倭寇,仍有出兵朝鲜击退丰臣秀吉兵的战绩;到明末,已经腐败得不成样子了,但还是有袁崇煥这样的骁将,新兴而生气勃勃的后金兵见了他只能绕道走!

北宋和西夏大战有五次,互有胜负,不是说每次西夏都打不过宋。在元昊朝,还是宋军吃败仗的时候多,但夏军损失也很大,双方罢兵言和,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双方开放边境贸易。

以后几次也是拉锯,说不上谁占了多大便宜,但政和四年(1114年),童贯、种师道指挥宋军在古骨龙大败夏兵,到宣和元年(1119年),宋军攻占横山,西夏失去屏障,夏崇宗惊恐失措,向宋臣服。

但仅仅八年后即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灭北宋,西夏又不认账了,蚕食宋西北大片领土,宋夏战争就此结束。


大华273557151


国陏大好战必亡,身于忧患死于安乐,随北宋南宋,重文仰武,,腐败无能,但还未到亡国灭种之时,,朝中尚有又识之士,向范中淹,韩奇,等众多大将名将,,巩国守边,,,以西夏之实力,,不可能打败软宋,,,其综合国力人口财富不可能支持他们有更大的作为,去完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大宋王朝,,,,,


94310417小云


宋宝元元年(1038)西夏立国。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西夏东北与辽朝西京道相邻,东面与东南面与宋朝为邻。金灭辽宋后,西夏的东北、东与南都与金朝相邻。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诸部、甘州回鹘与西州回鹘相邻。

西夏三分之二是沙漠,缺乏水资源。这种地方养活人都难,怎么耗得过地利人和的北宋?


难得浮生闲半日


同样的例子,二战中,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也打不过日本。日本在印度有殖民地。若不是中国拖着,日本早占了印度,根本不会有阿拉曼战役。

西夏对于宋朝就像印度对日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二战能和日本对抗的只有中国,英法都不行,美国没有中国的帮忙也不行,被日本赶出菲律宾。就像宋朝和大辽,棋逢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