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如果美国不参战,英国和苏联能不能打败德国?

小龙虾148499353


先说出我的答案,当然不能。

我们先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局势:除了远在美洲的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美国之外,二战主要战场都位于欧亚大陆上,而参战国家和军队数量最多、烈度最强的战场则是欧洲战场。

当时的欧洲,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已经先后灭亡波兰、法国、北欧、比利时等国,南边的意大利是它的盟国,东欧大部分小国则是它的仆从国,西班牙名义中立,实际的偏向德国。


也就是说,除了瑞士等极少数中立国外,整个苏联以外的欧洲大陆,其实已匍匐在德国的脚下。此时的欧洲战场,其实就是统合了整个欧洲的德国与苏联、英国的战争。意大利虽然号称德国盟国,但意大利以其搞笑的本质,不给德国添乱已经不错了,军事实力几乎可忽略不计。

那么,如果苏联和英国没有了美国的支持,这两个国家对决德国,还有可能击败德国吗?

我认为并没有。按照二战的历史进程,在1941年时,已经基本统治欧洲大陆的希特勒,雄心勃勃的对苏联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计划在几个月内灭亡苏联。

但是希特勒没想到的是,虽然德军前期消灭了苏联数百万大军,几乎占据了苏联大部分欧洲精华地区。但死硬的苏联依然拒不投降,并以其无与伦比的韧劲儿重新集结大军,对德国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抗。

从莫斯科战役开始,德国战无不胜的神话开始被打破,苏德战场进入相持阶段。不过,虽然德国陷入了苏德战场的泥潭,但德军其实并未露出败绩,反而在战场上一直处于进攻的态势。

苏德战场的形势是,虽然德国无法迅速灭亡苏联,也无法快速击败苏联,但是苏联也没有反击之力,双方进入了残酷的消耗战阶段,就看谁最先顶不住。

苏德战场上一直到1943年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之前,德国的形势都并不算糟糕。而这种情况,还是在苏联获得大量美国援助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苏联单抗德国,虽然德国没有灭亡苏联的实力,但苏联也并不具备击败德国的可能。

而英国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强大的海军,德国并没有登陆英伦三岛,灭亡英国的能力,这一点在二战初期的海狮计划中已经得到了证明。但是,孱弱的英国陆军并不是德国钢铁洪流的对手,位于岛上的英国仅有防守之力,而无进攻之能。



因此,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助,独立面对德国的英国和苏联,战争只会进入相持阶段:德国统治欧洲大陆,却没有能力灭亡英国和苏联,苏联和英国的联军也不可能攻入德国境内,双方只是进入长期相持阶段,并最终等待哪一国家支撑不下去。

但以三国强悍的大国底蕴,英国有最广阔的殖民地,苏联有2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而德国则有整个欧洲大陆积累数百年、底蕴最深厚的工业基础。短时间内,三个国家都不可能会很快倒下。



在残酷的相持阶段,英国会竭尽全力的对德国进行空中和海上打击,并支持德国占领区内的反抗势力,但并没有能力攻入欧洲大陆;苏联则在苏德战场与德军奋力厮杀;而德国除了一边与苏联厮杀之外,也会尽全力发展海军,试图压倒英国海军,并彻底将英伦三岛覆灭。这时三国的较量,将是包括人口、军事、科技、工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国力较量。


鸢飞九天2018


可以肯定地说,英国和苏联基本上没有打败德国的可能。

我们来看看美国对苏联的援助清单:各类飞机18000多架,坦克13000多辆,400多艏军舰,420000多辆吉普车卡,车,近9000辆拖拉机,8000多门放空炮,32万台机车,30多万吨炸药,近5亿发子弹等等军用物资,钱105亿美元,相比之下,国民政府只得到16亿美元援助。


美国对英国的援助更多,光是钱就得到270亿美元,武器装备就更不用说了,不敢说清一色是美国装备吧,至少也得70%以上装备是美国援助的。

大家想想,如果苏联和英国少了这些援助,你觉得他们有能力打得过德国嘛,特别是英国,就算是有了这些援助,在二战时除了坚持不投降,其它可圈可点之处真的是少之又少,不管是北非登陆、进攻意大利、还是诺曼底登陆,基本上都是美国为主,英国就是个很小的小跟班,当时的英国还是日不落帝国,控制的领土还是全球最大,可是与美国和苏联的近千万军队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简单说,没有美国的援助,英国的力量基本上只能自保,要是希特勒不下令禁止进攻敦刻尔克,希特勒进攻英国本土,英国早亡了。



至于苏联,没有美国的援助,基本上也是只能自守,甚至灭亡都有可能,德国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就是希特勒后面的指挥错误,要不然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被德国占领基本上没有悬念,因为德国打到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行时,苏联红军500多万已经被歼灭400万,莫斯科保卫战时的主力都是远东的部队了,而苏联可以说70%左右的工业都在德军占领的西部地区,可想而知,如果后面没有美国的援助,光靠苏联自己,打败德国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可以说不可能。


国光军的奋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看打败的定义是什么。

其实,即便是库尔斯克会战,德军和苏军的伤亡比也是好多的。德军损失50万人,苏军则超过80万,一说是100万。

双方这样相持下去,德军并没有明显占下风,大体是旗鼓相当。

也许德国可能受不了长期战争的消耗,逐步退出已经占领的苏联领土,比如乌克兰。

但以苏军目前的实力,想要打垮德军也是非常困难。

大家注意,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后发动了所谓十次大攻势。

其中3次是在诺曼底登陆前,只是为彻底列宁格勒解围,加上占领了乌克兰部分地区包括克里米亚搬半岛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

然而,英美6月登陆诺曼底以后,牵制了德军大量的军力,导致苏德战场出现大溃败。

其实,西线的德军已经无力招架。

诺曼底战役的盟军高达288万,而德军即使再加上由希特勒亲自指挥的战略预备队2个装甲师,总共才60个师,约76万人,这还打什么仗,没法打了。

即便如此,德军也必须抽调大量部队赶赴西线救急,

在西线被重压的情况下,苏军在东线也势如破竹,随后7次攻势从6月到11月,就基本解放苏联全境,还连带占领匈牙利、南斯拉夫一部、罗马尼亚等国、将战线向西推进1100公里,德军在东线已退至本土,苏军在大部分地区已逼近德国边境,部分军队已经进入德国境内。

当时德军已经没有实力抵挡。以白俄罗斯战役为例,苏军有14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1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200辆、空军5000架战机。

而德军名义上有120万人,实际兵力还不到100万,武器弹药大量消耗没有补充,步兵师只有以往百分之三十战斗力。以他们最为骄傲的装甲部队为例,仅有坦克和强击火炮900辆,还不到苏军的五分之一。德国空军只有1350架,也就是苏军四分之一。火炮9000多门,是苏军的三分之一。

这还打什么打?

又不是叶问真的能打十个。

摆明了给别人痛揍。

说白了,如果没有美国参战,英国是绝对不敢单独在西线诺曼底登陆的。

如果西线不开战,德军集中全部实力将苏军挡在德国领土以外还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可能保不住其他的轴心国盟友了。

要知道,在阿登反击战时,德军在东西两线的兵力以及接近1比1。

最后多说一句:萨沙一个人打字,不是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


萨沙


历史不能够假设!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是美国主动参战,而是被动参战。如果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美国继续容忍,美国还会存在吗?既然美国不愿意继续被日本德国法西斯轴心国的奴役,必然集最大可能性全国力量予以反击。

如果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德国出卖军火,对日本出售军火,那末德国能够与意大利日本结为法西斯轴心国吗?他们的贪欲会无限膨胀吗?正是因为德国日本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战略物资有人失去底线卖给他们,他们的贪污才无限膨胀,他们才从理性慢慢走向疯狂,最后美国才被法西斯辱躪,不得不团结反法西斯力量,与英国苏联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国,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换句话说,如果美国不过与实用主义,坚持原则,主持正义,那末德国日本意大利就不可能如鱼得水,他们也就不可能无限遐想!就是因为美国太注重经济利益,所以呵才成为法西斯的帮凶,最终也成为法西斯的受害者。


故此,我们不能说如果没有美国参战,苏联与英国中国和其他同盟国的确战胜法西斯的困难增加,时间延长。但是同样没有英国蛾苏联中国等国的参战和竭力抵抗,美国战胜德国日本难度也增大。

不忘初心,方知始终。历史不是假设,更不是有些人手里的文化作品,想怎么塑造就怎么塑造。看清历史本来面目全非,还历史最严肃的课题,让我们人类在谁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绝对不能重蹈历史覆辙!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在二战历史,开始是不光彩的。为了发战争财,出售军火给法西斯,也出售军火给同盟国。只是到了美国利益受损后,美国才加入盟国,对法西斯作战。可以说美国吃亏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真的有苦难言呀!


锦绣中华一捧土


美国不参战,欧洲战场也将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莫斯科会战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德军就算是打赢了这场战争,也无法彻底消灭苏联,相反苏联的工业已经内迁,只要苏联有这些在,迟早将让德军在广袤的国土上消失。而英国唯一要做的就是撑下去,这对于英国来说并不是特别困难。

不列颠空战使得英国重新掌握了伦敦的制空权,这就意味着德军登陆英国是不切实际,英国海军依旧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基本上德军的登陆部队过不了英吉利海峡。加上当时英国国内工业依旧是比较完整,足够飞机的消耗。只要英国不傻到自己求和,那么德军就奈何不了英国。

如果美国不参战,充其量就是英国坐看苏德互掐,最后苏联把德国赶出了自己国土,而德国无力在进攻,只能保持现有的占领区,如此一来英国和苏联就算是胜利了。因为只要保证了德军无法在发动进攻,恢复过来的苏联完全可以制衡德国,不过到时候战争估计就不是这种形势了。

只要德军被苏联牵制在东线,构不成对英国的威胁,英国便可以直接封锁德国,凭借强大海军封锁地中海,争取在北非战场上击败德军,一旦如此德国国内工业就将崩溃,没有石油的德国注定是一蹶不振。可以说二战后期,德国会如此被动,就是因为石油来源被切断,所以苏联和英国要战胜德国,是有可能的,只不过用的时间、付出的伤亡要大一些。


小司马迁论史


历史上,英国最危急的时刻在1940年9月不列颠空战那会儿,而苏联最危急的时刻在1941年底莫斯科保卫战前夕。这两段时间熬过来了,英国和苏联基本不会亡国了。

1942年,德国在北非进逼埃及,在苏联进逼斯大林格勒,算是又给英国和苏联来了一招狠的。但说实话,那时候英国和苏联只要继续这种战争作风,坚持下去一点问题没有。法西斯这已经是最后的挣扎了。

美国大举参加对德作战,都是1943年的事情了。那时候,英国和苏联已经分别在北非和东线取得了主动权,美国加入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其实看一看双方实力对比就知道了。德国即使加上吞并奥地利和捷克,人口也只有八千万,而英国本土人口四千万,苏联未沦陷区人口1.2亿。战前工业产值,德国世界第三,苏联世界第二,英国世界第四。德国固然还可以得到欧洲占领区的资源,但法国、波兰的人不会帮他打仗。更别说英国还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还有强大的海军。只要英苏两国缓过气来,德国不是对手。最多只是战争过程延长,同盟国胜利的代价更大而已。


巴山夜雨涮锅


美国不参战,二战必不会胜利!

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人类进入现代战争阶段,胜负的关键不是兵力,是战力,是能供应维持战争的一切能力,武器和后勤补给更不用说!否则不会有敦克尔克撤退,更不会有诺曼底登陆,以英军当时海军能力无力组织大规模登陆战!

二,参战不仅指投入兵力,对英苏来讲 欧战相持阶段,物资支持更重要!战争机器是要烧钱的。抛开英国,单说苏联的主要工业区几乎都是废墟了,没有美国物资援助,英国只能望洋兴叹,苏联 怕是又要发挥红军不怕牺牲的精神了!

三,不完全统计,二战 苏联投入兵力2200万,德国1700万,美国1400万(陆军800万几乎都在欧洲战场),英国1200万!日本700万!美国有没有用,自己去想!

四,珍珠港事件,罗斯福 可以避免 ,但没有!美国如不对日宣战,展开太平洋海战,日本与印度的战争 胜率会大大提高!以此支援德国不是没有可能!

美国在二战中发挥的作用和贡献是无法抹灭的,这是史实,不是我媚美!


用户264393909


美国不参战,轴心国也会战败的,只是反法西斯同盟胜利会延长五年甚至十年。

美国参战前,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不然日本不会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德国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和伏尔加格勒一线与苏军对峙,双方都没有再发动决战的能力,英伦三岛丘吉尔还能硬扛,最后经济和战争物资是这场大战的左右手。

德国虽然经济和军事实力世界第二,但储备实力没那么雄厚,它与称雄世界、掠夺世界的大英帝国所不能比的。

苏联经济基础落后,但有庞大的战略纵深,德军即使突破列宁格勒~莫斯科~伏尔加格勒防线,又能把庞大的苏联如何?即便把全部德国人都迁去苏联,人口都不够用的。所以每前进一步,战线就拉长一截,补给就更加艰难。

日本已经陷入中国战场,把国民政府打到趋于西南一隅,就更加逼得蒋介石反抗而不妥协,谁被逼得那样都要采用不投降策略,何况日本政府大有把蒋介石政府赶下台的意思,谁干?可是日本经济完全进入到崩溃的边缘,如果不再发动对东南亚的战争,战略资源就会枯竭,到时占领中国的土地都站不住脚了。可夺取东南亚获得战争资源就等于对美英法宣战了。


娵訾静渊juzijingyuan


那肯定不能,美国不参战,英国好一定是龟缩英伦三岛,倒霉点也被德国拿下。而苏联,虽不至于亡国,但是最多能与德国打平。

德国闪击法国之后,成立了维希法国傀儡政权,同时向英国用兵,隔着浅浅的英吉利海峡狂轰乱炸,虽然没拿下,也把英国揍得够呛。德国之所以没在灭亡它之前就去暴揍苏联,是因为英国当时确实已经成不了气候,被困死是迟早的事儿。真要没有美国,英国可能内部就出现了类似贝当和赖伐尔的奸细,直接组建个亲德政权。

正是这种状态下,德国觉得西方无忧,遂大举东进,进攻苏联。苏联当时被揍够呛,但是好在自己有大量的国土可以当缓冲,可以有效的阻遏德国军团的冲击力,即使德国占了很多地方,也不至于亡了,双方就这么耗着,最终讲和。是不是觉得苏联会最终反击?那是因为美国参战消耗了德国很多力量,如果没有美国帮着消耗德国,苏联想必也不能一个人干掉德国。


北玄武


这个问题问得毫无意义。这就相当于问:“假如高考成绩排在我前面的那些人都发挥失常,那么我能不能考入清北”。虽然性质不同,但其表示的疑问都是无意义的,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所需要的是总结而不是马后炮去假设;再有,历史是复杂的,不存在任何一种模型能够分析出“美国”这个变量不存在情况下的二战走向,因为现在无法完全掌握美国对二战的隐形影响有多大。


所以说,这种假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为什么要做这个假设?法西斯为什么要胜利?难道有人对德国的失败不甘心,想为纳粹招魂吗?这很值得注意。

题目中说“假如美国不参战”,这种假设性根本不存在。

美国对德宣战,直接原因是日本进攻珍珠港,对美国不宣而战,于是美国发表申明,对法西斯阵营(包括德意日)宣战。珍珠港事件,看似是偶然,但实际上,日本由于其“称霸亚太”的野心,意欲将整个亚洲都收入囊中,那么,在太平洋地区与美国开战,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而又因为法西斯轴心国签订的条约规定,第三方对法西斯任意一国宣战,视为对轴心国共同宣战。因此,由于轴心国在地缘政治上与美国的冲突,早晚必有一战。


再者,纳粹宣传的那一套,从经济,政治再到价值观,都和美国所奉行的那一套存在着严重矛盾。德国领袖的克里斯玛型权威,与美国的发理型矛盾;德国的国家百分之百控制经济和自由竞争存在矛盾;德国的雅利安人最优与反犹,与美国的多元主义矛盾。

难道美国不想主导世界政治?它怎么可能允许一个在意识形态,经济等领域和自己完全冲突的国家控制整个欧洲?

最重要的是,德国法西斯那一套理论,对美国的内政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收拾纳粹,美国国内不会稳定。在希特勒掌握政权后,鼓动全世界的德国裔宣传他的那一套理论,美国国内于是产生了无数的德裔美国人团体,鼓吹“美德亲善”,在美国大肆宣扬反犹太和其他纳粹思想。这些团体甚至打算去参选以夺取美国政权。美国国内那一票新家肯定不同意,所以,德国实际上是先惹了美国。

综上,美国实在没有理由不参战。


最后,退一万步讲,即使美国中立,就凭英国满世界的殖民地能提供补给,苏联广阔的战略纵深和足以击败拿破仑的天气,再加上苏联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纸面实力甚至要强于德国。再加上,德国两线作战本身就吃不消,再加上被占领的国家内部存在大量的反抗纳粹的力量,德国根本没有站稳脚跟。因此,德国一开始,不过是打了欧洲一个措手不及,等欧洲反应过来,德国根本消耗不起。

所以,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