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上都记载了哪些惊世骇俗的事情?

夜未央847


我国现阶段发现的甲骨文主要记载的内容包括卜辞、打猎、战役、农业、问病和天气。中国最早的甲骨文是由农民在河南安阳的殷墟上发现的,并将此作为中药材“龙骨”卖给中药店,后被有识之人发现,震惊了全世界。


甲骨文上的汉字至今破译出来的有3500个左右,还有1500字难以破解。说到甲骨文上记载的鲜活的人物和事件,第一个当属商高宗武丁的妃子、著名的女军事家妇好了。相比于花木兰、梁红玉这般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战神,妇好的光芒更加强盛。她是一位伟大的大将军,还是一名神秘的大祭司。

在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之中,有200次提到了这个英雄人物,所以妇好也成了甲骨文描绘的人物之中最为具体的一个形象。妇好是一位雍容的女子,她为武丁生儿育女,还是国家的重臣,按照当时的制度,妇好拥有分封的土地,并不时时与武丁同居一处。

在甲骨文的记载之中,武丁身前共有六十多位妻子,而妇好绝对是最特殊的一位。妇好不同于一般妃子,她生前曾经为武丁攻克了许多国家,在历史上十分罕见。妇好第一次上战场的情形也被记载下来,那时北方出现战乱,两方僵持不下之时,妇好自告奋勇,武丁占卜后派她前往战场。妇好大胜,此后她东征西讨,拿下了二十多个小国家。

武丁对妇好感情深厚,在这些甲骨文之中,记载着两人生前的只言片语。武丁曾多次卜算妇好的病情,她打喷嚏了、牙疼了、伤风了,武丁都要占卜一遍。33岁的妇好因为积劳成疾病重之时,他更是忧心重重,卜算多次爱妻是否能够延续生命。妇好死后,武丁依旧舍不得,频频占卜她死后在另一个世界里的情况。

(妇好率领万三千军队伐羌方的甲骨文)

武丁对妇好的痴心让人感动,随着对这些文字的解读,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让人非常惊讶的事情,武丁曾经为这位功勋赫赫的爱妻主持过阴婚,还将她嫁给了自己的先祖。

这位情深义重的丈夫生怕妇好在另一个世界过得不好,没人照顾。生死两端,他所能为妇好做的,就是从自己的祖宗之间找到贤王,以阴婚的形式将妇好嫁给他们,希望这些先祖们能够代替自己在阴间保护妇好。可能连自己的祖先都不够放心吧,他前前后后给妇好许配了三位先祖。

(妇好生育卜辞甲骨文)

这些甲骨文以寥寥数字记载这一对文武双全的帝后,武丁福寿绵长,妇好却盛年早逝,所谓的千古爱情绝唱不过如此。


木剑温不胜


甲骨文里记载了这么一个女子: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有记载的第一位女将领,更是当时商朝的高级祭司。她叫妇好,一个甲骨文记载的传奇女子。

1976年中国科学院在安阳进行的殷墟发掘,让妇好墓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在殷墟出土的十多万片甲骨文中,有200片记载了她的事情。

相传商王武丁有60多个妻妾,根据甲骨文的记载,他的法定配偶有三人,妇好就是其中之一。武丁很关心妇好,有这样的记载:

她受过伤,有骨头疼的病,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这几天,天气肯定又冷多了。妇好的战车一定没有遮盖的皮毛,她会寒冷吗?
近来北方多下雨,不知道她懂不懂得注意。
(妇好要生孩子),丁日这一天生吉利呢,还是在庚日这一天生吉利?
……

总之,妇好是商王武丁很关心的妻子。

(妇好墓)

不仅如此,妇好还是非常厉害的女将领。有甲骨文的明确记载,妇好为商王的军队征集兵员。

并且,妇好曾经率领13000人(其中有3000人是妇好自己的嫡系部队)的军队征伐羌方,这是武丁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要知道,那个时期打仗,几千人已经是很厉害的人。有些小国的全部兵力,都不一定能达到妇好嫡系军队的数量。

妇好还参加过征伐土方、东夷,以及西南巴方的战斗,地位非常高贵。

所以说,妇好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女将领!

3000年前的商王朝,祭祀是最普遍的行为。而妇好,就是其中一位高级女祭司。妇好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等各类祭典,还曾担任占卜之官。

在当时,祭司的身份也是非常高贵的,可见妇好是多么传奇的一位女性。

(青铜钺)

在妇好墓的随葬品中,有大型的青铜礼器和精美的玉器,还有很多的兵器。比如青铜兵器有4把钺、91件戈、4件铲型器等。还有54件玉戈、玉矛等玉质兵器,随葬品数量非常多。

尤其是其中的两把铜钺,上面都铸有妇好的铭文,应该是她本人使用的武器。

所以想象一下妇好,手持大型青铜钺征战四方的场景,确实是英姿飒爽,传奇女子。


七追风


商汤那个时候是如何求雨?

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商汤祈雨”。据说商汤灭夏以后,大旱了5年。这给商汤以沉重的打击。在用了各种祭祀之法以后,占卜者提出了需要用人来祭天。于是,在桑山之林,商汤亲自做牺牲,捆绑自己的双手,和一头黑牛一起,放在柴堆之上,焚烧自己来求雨。在焚烧之前,他对着苍天大声历数自己的六大过失,表示愿意承担上天的惩罚,以免除百姓的灾害。随之,大雨降临。

这个故事到底是传说还是真实历史,至今尚无定论。但是里面焚人祭雨在甲骨文中却是有明确记载的。从甲骨文中来看,商王朝求雨的祭祀方式有三种:

1.燎祭法。这个主要是用于一般旱情,通过烧柴,烟直上天空。《说文解字》中也有“柴祭天也”的说法。

2.焚烧牛羊等牺牲祭祀。旱情如果严重一些便用这种方法,

3.焚人祭祀。旱情最严重的时候,便只能焚烧人来祭祀了。根据甲骨文记载通常情况下焚烧的人都是女性。一种说法是这些女性是奴隶,另一种说法是这些人是女巫。在商王朝的时候,女巫的地位其实是非常高的,所以是女巫的可能性更高。

所以前面商汤焚烧自己求雨可以说明当时的旱灾实在是太严重了,只能用最高身份的人来祭祀。有学者在甲骨文中找到一个古字,大概是这样的:

这个字就是“旱”,也有人认为是“堇”。当然有学者认为这个字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录商汤求雨的故事。从这个字上来看,上面的口代替人的头,为了强调口的作用,那个口是向上的方向,朝向天空,代表着商汤诉说自己的六大过失。甲骨文中凡是这样形状的口,便是祷告的意思。中间双臂交叉的样子,在甲骨文中除去“女”字以外,便是被捆绑的意思。下面是火,很明显是焚烧自己。

整个字形表示的意思就是一个被捆绑双手的人站在燃烧的火焰上对着天空诉说这。这便是商汤求雨的情形。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何毓灵先生《河南安阳市殷墟大司空村出土刻辞牛骨》一文公布了一片比较少见的牛骨刻辞残片,这片甲骨文的特殊之处在于正反两面均有很多文字,文字中间有竖线隔开,内容紧凑,不像是一般的占卜文字,似乎是说了一段事情。可惜只是一个残片,根据现有的研究解读只能大致了解其中所讲述的内容。

大致内容是这样,商王听说一个叫子宋的人发动了叛乱,于是召集群臣讨论处理策略。群臣提议要派兵征讨,于是选出名为牧宰的官员为将领。商王让牧宰率军与一个名叫“何”的另一位将领会合,联军讨伐。在行军途中要经过浅水滩,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将领请示商王,要让军队直接游过去,商王告诫他们士兵渡水时候不必穿衣。兵贵神速,平叛大军迅速到达指定地点,并且发起火攻,此事也得到了商王的许可。子宋的叛乱被镇压下去,平叛将领回朝后与王一同狩猎宴饮,中途虽然下雨,但一切正常。他们似乎对火攻有所检讨,觉得虽然取胜,但不值得感到快乐。

从这段甲骨文内容来看,商王虽然没有亲征,但对于远程作战依然在进行关键决策。


大意觉迷


1977年,考古专家在陕西岐山周原考古时,发现了一块甲骨,上面的话翻译过来大概是这个意思:“王祭祀大甲,册周方伯,先王保佑当年风调雨顺。”

这行看似平淡无奇的卜辞里却隐含了一个大秘密,关键就是这个“册”字。

“册”字在甲骨文中应该写作上册下口,意思很特殊,是将祭祀用的牺牲杀死,将胸部剖开后摆好,可以用于动物也可用于人。

“册周伯”恐怕不是好词,虽然这块甲骨在周原出土,但绝不可能是周人的杰作,恐怕是灭商后带回来的。因此,这块甲骨记载的极有可能就是周文王最后的归宿。

当时,商纣王帝辛击败东夷后也许很快就回师向周,周文王和长子伯邑考率军迎敌,但战败被囚禁在羑里,随后成为祭品,被纣王杀死后供奉给大甲保佑商国泰民安……

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但为了鼓舞士气,姬发表示自己不是周王,而是周太子姬发,他继续使用文王的年号,誓要继承父亲遗志,为父祖报仇。


冷兵器研究所


众所周知甲骨文是卜辞,主要用于占卜,“辛未卜争贞,妇好其比伐巴方,王自东探伐,戎于妇好立?”这是根据现有已经辨认出来的甲骨文整理出来的一条卜辞,讲述的是妇好即将出征的情况,妇好正是一位奇女子。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关于她的记载不仅出现在甲骨文中,在商代的青铜器铭文中也有很多关于她的记载,她是目前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性将领。

商王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位君主,相传他十分长寿百岁而终,庙号“高宗”,统治时间长达59年,在位期间商朝国力有了极大发展,在历史上被称为“武丁盛世”,而妇好正是武丁的原配夫人。

妇好虽然是王后,但是她有自己的封地,并没有长期陪伴在武丁身边,这种王后之间的关系也是商朝所特有的,武丁还有好几个妻子也是长期在外征战。

下面说说根据铭文记载总结出来的妇好的战绩。

有一次北方发生战争,妇好主动请命带兵,结果大声而归。

后来妇好逐渐成为武丁的统帅,打败了商朝周边二十多个小国。

妇好率军讨伐北方的羌方,竟然领兵一万三千人,这在当时是绝对的大军团。

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

妇好三十多岁就去世了,但是他却帮助武丁为商朝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妇好去世后武丁十分伤心,厚葬了她。

妇好墓在1976年被发现陪葬品之多,墓葬规模之大,都是同时期无法比拟的,其中出土了青铜器400余件,还有数量众多的玉器和骨器,总计1928件。

其中非常有象征意义的是一件带有妇好铭文的武器“钺”,表明了她曾经统兵四处征讨的经历。同时还出土了一尊“后母辛方鼎”表明了妇好高贵的地位。


一点点历史


阉割牲畜

商代的畜牧业已经发展到人工放牧了,而且还知道阉割牲畜的好处,大家看这两个字:

上边这个字就是“豕”字,看起来就像竖立的猪的形状,本义就是“猪”字,后面这个字腹部下面的点就是公猪的生殖器(它掉下来了),隶定为“豖”,也就是去了势的公猪,可见远在商代,人们就已经懂得阉割公猪能够让猪变得更加温顺,便于养殖,而且养出来的猪肉质细腻。

当然,在甲骨文中,阉割的猪主要是用来祭祀的,如下图:

【“二豖”就是两头阉猪。】

动不动就一百头阉猪祭祀:

后来男人宫刑也叫“豖”了。

商代不但给猪阉割,还给马阉割,主要是给那些体质很弱的马阉割,目的是不让它们繁殖体弱的后代。

还给羊阉割,还给牛阉割,那大家肯定要问了,那既然给牲畜阉割了,那给人阉割吗?大家体会一下这个字:

【右边是个“刀”,可以说非常形象了】


商代人打猎除了常见猎物之外,还能打到老虎、大象和犀牛。


【隻(獲)虎】

【隻(獲)象,看到长鼻子了吗】

【释文:隻(獲)兕(即类似犀牛的动物)五,?于東。十二月。】

甲骨文中,和兕连在一起的往往是“逐”字,因为这是非常大型的动物,抓住一只不简单,一般就是“逐”,偶尔获一两只,上面的卜辞中居然记载一下子抓了五只,实在是非常了不起了,最多的一次,应该是下面这片甲骨的记载了:

【禽(擒)兕四十】

擒是活捉,一次性活捉四十头兕牛,这说明当时狩猎的规模非常大,技术也很先进了。


浔阳咸鱼


甲骨文记录的,都是占卜卦辞。灵不灵?准不准?从以前的书中看是很准的。

”易经“为儒家五经之首。《易经》涉及到的学问,不仅仅是看风水,要预测人事凶吉,需要相当广泛的知识。为什么卦辞都写在龟甲上?上古时期,龟甲与卜筮,是由专门的官员负责预测国家的国运及重大活动的凶吉。



这是给大家说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夫子当行,使弟子准备好雨具。行不久,果然下起了大雨。弟子很奇怪的问,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


其实预测有没有雨,在农村,有用石块做基础的房子 。你可以观察石块,如果很润,就是要下雨的征兆。龟甲上的卦辞,也是根据《易》而得到的结果。


子衿书法


甲骨文并不是用来记载历史的,它只是商王朝的统治者占卜的载体。对于上古先民来说,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战争与祭祀。战争是为了守住祖先的地盘,祭祀是为了怀念祖宗。

不管是战争还是祭祀,都是一个非常有序的传承。这一点,在诸多甲骨文里,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所出土的甲骨里,很大一部分都是商人在祭祀先祖。

所有被祭祀的先祖里头,有两个人的身份比较特殊:一个叫祖亥,一个叫伊尹。为什么他们两个比较特殊呢?毕竟他们不是商朝的任何一代王。

尤其是伊尹,由于《竹书记年》的问世,后人对伊尹的看法有很大的分歧。有人认为他是商王朝的功臣;有人认为他和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无人知晓。千百年来,人们在这两个观点之间,不断的扯皮,谁也说服不了谁。

殷商的甲骨文与伊尹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都知道,殷墟几乎已经是商王朝的后期了。在这个时期,能出现在祭祀里的,都是过往的先祖。令人惊叹的是,伊尹经常出现在祭祀的花名册里!更让人惊奇的是,伊尹的祭品是纯色的牛,这是天子才能享有的待遇。

我们都知道周礼,对等级的把控是非常严格的,稍有逾越,非死即伤。可伊尹就是这么嚣张,他能够享有天子才有的礼数,可见商人对他的重视非同一般。

如此一来,伊尹挟天子令诸侯的言论,也就不攻自破了。你想啊,他要是真敢这么做,商王会去祭祀他吗?还用这么高的礼节。

祖亥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在甲骨文里,亥字是上亥下鸟,前面加一个祖字,说明其为商人的祖先。那么,亥字下面的这个鸟,就比较让人奇怪了,为什么会是个鸟呢?

PS:关于这个亥,山海经里也有记载: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还是这句话,历史与记载,终于走到同一个车辙上了,原来商人真的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一只玄鸟!

除了伊尹、玄鸟,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发现《史记》所载的商王朝世系表与甲骨文几乎一致。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是惊世骇俗的发现?

















祗树


主要出土于殷商时期遗址的甲骨文,其功能主要是记录当时殷商王室的行动及有关祭祀、迁都、游猎、战争等活动的占卜吉凶结果。在这一系列功能不同的甲骨文信息分类之中,今天主要就为大家介绍两种,一种是“烄”祭祀类,另一种是“燎”。

烄祭和燎祭都是殷商时期常见的祭祀仪式,其主要功能是用来求雨和祭祀自然神、祖先神,来保证商王朝的国泰民安。其中烄祭是把牺牲直接投入火堆中烧死,而燎祭是把牺牲捆在火堆上慢慢烤熟。在郭沫若等前辈编纂的《甲骨文合集》等书中,我们可以查阅到以下有关烄祭、燎祭的相关内容(下方数字为该甲骨在《合集》一书中的编号):

壬辰卜:烄小女,雨。其羊,不雨。(《合集》32290)
戊申卜:其烄泳女,雨。(《合集》32297)
于甲烄凡。(《合集》32296)
……

以上内容中,“烄小女”、“烄泳女”,意思是烄小地、泳地出身的女性奴隶为祭祀;“烄凡”意思是献祭名为“凡”的巫师作为祭祀。令人细思恐极的是,“烄小女”、“烄泳女”这些用词,在甲骨文中并非个例,而是时常出现,这意味着殷商统治者用人祭祀并非个案,而是把某些地方出产的奴隶看成是和牛羊一样的人牲,献祭他们已经成为一种惯常行为,而非个案。

再来看看燎祭:

乙丑卜:又燎于土,羌。(《合集》32118)
癸亥卜:又土燎,羌一。(《合集》32120)
癸亥卜:又燎,羌。(《屯南》961)
……

以上内容,均为殷墟等殷商遗址中出土的有关商王国土地祭祀相关的甲骨文内容,由此可知,商人的确有“杀人祭社”的传统,尤其以燎祭羌人为惯例。而除了烄祭、燎祭以外,《甲骨文字典》一书中记录的有关人祭的特殊用字还有“伐(把人劈开以祭祀土地)”、“燀(把人劈开后投入火中)”、“燓(一次投入多人火祭)”、“焙(将人装在容器中用火烤熟)”等等……

由此可知,有时候考古的价值并非在于重现历史王朝的辉煌成就,也在于向我们展现祖先最真实,同时也可能是最残酷的一面。所幸这一蛮荒落后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了。

更多有关先秦史、神话、民俗学内容,请关注本人头条号,谢谢通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