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認為是趙光義害死趙匡胤奪位的?

品明鑑清


得位之後的宋太祖,遵循先南後北的戰略,先後消滅了南方的九個割據政權,而正要攻打北方的北漢之時,時間走到了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趙光義進了萬歲殿後,摒退左右,其餘人等不可以聽他們兄弟講話,所有侍者、衛士只能在屋外候旨。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之後就沒有了動靜,趙光義宣佈皇帝駕崩,並且臨死之前傳位給他,於是趙光義繼位,史稱太宗。

有人對趙光義繼位頗為不滿,認為當夜是趙光義趁亂謀害了哥哥,並且矯詔拿到了皇位這種說法被傳的神乎其神,宋太宗也不得不拿出拿出了“金匱之盟”的說法,說當年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的生母)病重,太祖趙匡胤在旁侍疾,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杜太后擔心趙匡胤死後,孩子太小,也發生像後周恭帝這樣的事情,認為國家應當由年長的國君來繼位這樣比較安全,勸說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其弟。

現在看來這個說法並站不住腳,因為趙匡胤去世的時候,自己還是有兩個兒子的年紀大的趙德昭已經二十多歲了,完全可以勝任皇帝。而且“金匱之盟”的說法是宋太宗即位的第六年,即太平興國六年九月,還是那位趙普所獻出的。這位趙普雖然姓趙,但並非趙氏皇族,但經歷了趙氏皇族所有的關鍵時刻,如果這個“金匱之盟”是真的,那麼當初宋太宗繼位的時候為什麼不公佈,反而是在懷疑之聲日盛的時候公佈出的呢。

同樣被當做趙光義害死哥哥謀權篡位的罪證是,在太宗伐遼高梁河之戰大敗後,朝中一度失去太宗生死的消息,在這時有人便提議擁立趙德昭為帝,後來太宗平安歸來,知道後心中非常不悅,然後未賞賜一同征伐北漢與遼國的大臣,趙德昭進言勸太宗賞賜,但太宗生氣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封賞他們也不遲”。結果趙德昭因為這句話被嚇得自殺。也有傳言這是太宗故意要斷絕太祖一脈。

另外一點在後蜀被滅國之後,後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被太祖所獲,並納為寵妃,此女長得十分漂亮,又有才華,一同征戰的趙光義也非常垂涎,但迫於哥哥的權勢,只能覬覦,為了美人,殺兄篡位是再好不過的理由,並且花蕊夫人的死因蹊蹺,史書記載是趙光義為了哥哥不被亡國之女迷惑,故意射殺。正史中的記載自然是正能量的一面,可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很有可能就是一種“既然我得不到,那我就毀了他”的一種病態心理。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趙光義此人雖然在大的方面確實可以算得上優秀的皇帝,但是比起太祖趙匡胤缺乏了一些心胸和歷練,這也與家中有強悍的父親和兄長有關係,長期的與強人為伴也造就了他的這種性格,他的心目中也存在著陰暗的一面,準確的說趙光義很有可能是人格分裂。他繼位之後,對皇帝的位置更加的敏感,生怕會有人對他不利,趙德昭之死,就是例子。太祖的另外一個兒子趙德芳也是在睡覺中暴斃,弟弟趙廷美因為太宗皇帝開了一個好頭,也整日等著接班,最後也被太宗以謀反論處。

為了皇位的穩固,他甚至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放過,最有能力的長子趙元佐,因為趙廷美被冤死之事感到不平,就在一次宴會上因酒醉縱火,被廢為庶人。二子趙元僖因為被當做準太子,與大臣各種結交,最後也莫名奇妙的“早朝回府,暴病而亡”,他死後,太宗皇帝非常悲痛罷朝五日,並寫下《思亡子詩》。最後在趙光義沒有多少日子的時候,三子趙恆被立為太子,百姓們都非常開心,但是太宗皇帝知道後並不高興。這就十分反常了。

趙光義除了對自己家人下手外,外臣更不用說了,馮拯等人上疏請早立太子,趙光義便將馮拯等人貶到嶺南。南唐後主李煜,是直接記載被太宗毒死,吳越王錢俶六十大壽,太宗皇帝派人祝壽,當晚錢俶就暴斃而死。

但凡是對趙光義皇位有威脅,潛在威脅,哪怕是和皇字沾一點點邊的人都是死的不明不白,如果“燭影斧聲”那一夜,趙光義真的想要做點什麼也是易如反掌吧。皇權在他眼裡就是一個一直覬覦的東西,他比其他人更想得到,但是他的能力並不能撐起野心,所以在陳橋驛的時候他做出了擁立哥哥做皇帝的決定,而在哥哥死後屬於他的機會也到來了。趙普作為這兩件事情的親歷者,很有可能同樣參與了謀劃,正是因為他和趙氏兄弟關係都不錯,在趙匡胤死後,憑他對趙光義的瞭解,是可以保證自己的榮華富貴的,但是太祖的兒子繼位,就不一定會怎樣了,所以趙普才沒有擁立太祖的兒子登基,而配合了趙光義奪取了政權。

人格分裂的趙光義雖然有一定的才能,但是並比不上他的哥哥,可是他的野心一點也不小,在這樣的性格驅使下,皇權已經成為了他的囊中之物,他得到的不容易,更不想輕易失去,所以登基後的一系列舉動,充分證明這一點。

他是怎麼讓這些人都“暴斃”的呢,有一則野史記載了一個小故事說到了宋徽宗年間,有一天徽宗皇帝騎馬在皇宮中巡視,發現了一個沒有名字的倉庫,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於是就問左右,宮人回答說這是太宗皇帝始在宮中專門設置用於存放毒藥的倉庫。庫存的毒藥有七個等級,最高級的一種讓人聞一聞就會死去,這些毒藥是專門用來對付亂臣賊子的。宋徽宗聽聞這件事不禁擔憂起來,一則認為用毒非君子作為,二則擔心如果有人拿這裡面的毒藥對付他豈不危險。於是下詔書焚燬了這些毒藥。

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這些毒藥和太宗朝那些人的死有關,但是不得不讓人如此聯想,甚至在壯年的太祖溘然長逝是不是這些毒藥長期的結果,燭影斧聲之夜只是最後的環節,也未可知。趙光義或許正是因為多行不義,所以禍及子孫,兒子真宗獨子,還弄出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孫子仁宗無子,後面的雖然有子嗣但哲宗早亡,徽欽二弟靖康之恥被俘虜,大量皇族子嗣被欺凌,唯一逃脫的宋高宗趙構,無子,不得已又傳回太祖一脈,也算是報應不爽。


倫語說歷史


關於趙匡胤的死因,眾說紛紜,其中“燭影斧聲”的傳說流傳最廣,還編成了戲文,多少年以來傳唱於民間,產生了很多的故事,那麼回到問題中,為什麼大家都認為趙匡胤是趙光義害死的呢?這個,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個方面,官修史書《宋史》對趙匡胤死亡的記載過於簡單,令人起疑。

《宋史》對趙匡胤的死亡就記載了短短12 個字:“葵醜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這短短几個字就把趙匡胤的死給交代了,不太符合常規,按理說,皇帝的死因還是要記載一點點的,這裡面好像是在隱瞞什麼,所以,大家就開始懷疑有貓膩。

第二個方面,只有趙光義有作案時間和作案動機。

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別說親兄弟,即使是父子都可能掐個死去活來,這就是作案動機。關於作案時間就更好理解了,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天降大雪,趙匡胤深夜讓人打開了宮門,把弟弟趙光義請來喝酒,這期間,二人屏退了所有的太監和宮女,沒人在現場,只有趙光義一個人,趙匡胤莫名其妙地死了,這事兒大家能不懷疑趙光義嗎。

第三個方面,趙光義留宿宮中,有違規制。

按照宋朝的規制,趙光義作為親王是不能夠留宿宮中的,而偏偏當晚趙光義沒有回家,在宮中與趙匡胤一起就寢,這事兒有蹊蹺,大家覺得他肚子裡沒憋好主意。

第四個方面,“燭影斧聲”的傳說流傳很廣,真相更加撲朔迷離。其實,這個故事的記載並不多,只有《續湘山野路》裡面有過詳細描述,不過,這是民間野史,不知道可不可信。根據此書記載,在搖搖晃晃的燭光下,趙光義好像在躲避著什麼,又好像在推辭什麼,不久,趙匡胤拿著柱斧出來了,還剷雪玩兒,這倆兄弟玩兒還挺嗨的。只是,當夜,趙匡胤就一命嗚呼了,令人很費解。

第五個方面,趙匡胤出身戎馬,身體強壯,而且並沒有什麼大病,突然暴死,確實令人狐疑。

根據史料記載,趙匡胤死亡當年還曾經拉開硬弓,一箭射出去四百步,身體不是一般的棒,怎麼會突然之間就死了呢,這當然會令人感覺不可思議。

第六個方面,趙匡胤的後代和親信遭到了清洗。

這個原因也很重要,如果真的如趙光義所說,趙匡胤是執意要把皇位傳給他,那麼,兩人的感情肯定非常深厚,趙光義應該反過來感恩才對。誰知,趙匡胤的兒子,一個趙德昭,一個趙德芳,沒有一個得到善終的。後來,宋皇后去世,趙光義居然降低皇后的殯葬規格,說明他心裡有不痛快的地方,也更加加重了自己的嫌疑程度。

近些年來,又有一些新觀點出來,比如,日本學者認為趙匡胤應該是飲酒過量引發了腦溢血之類的病,所以死亡的時候才比較安詳,細細想來,也有一定的道理。

事情已經過去千年,要想知道真相,非常難,所以,也只有仁者見仁了。好了,以上觀點就是鄙人的粗知淺見,不妥之處,還請多多指教為盼,如果您有什麼補充意見或者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但謝絕語言攻擊,再次感謝邀請。


貓叔說歷史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趙光義在歷史上被稱之為謀權害命奪得皇位。這個事情根據《燭影斧聲》這個典故而來的。在宋太祖趙匡胤駕鶴西行前夜,百無聊賴就請晉王趙光義到皇宮自己寢宮一敘。哥倆推杯換盞喝了起來,半夜內待看到窗戶上有燭影斧聲,太祖聯斥晉王好做好做。微會,晉王出來大呼太祖己駕崩。時皇后及太子,及諸皇子,諸王爺不在前。根據太后生前遺命。晉王及皇帝位。天明後皇后得知皇帝駕崩,時晉王己登基。母子稱臣。時稱太宗即位。因為兄終弟及,皇帝的兒子也有,都已成年。兒子沒有繼承父親的皇位。有兄弟繼承了本該是兒子應有皇位。所以這個皇位得的是不明不白。又因為太后也就是趙匡胤他媽,臨終前有遺詔兄終弟即。兄弟三個輪流當皇帝。所以趙光義勉勉強強當了這個皇帝。在歷史上留下了罵名。

上述個人觀點。


可可潘琴


一個成語:“燭影斧聲”留給後世無限猜想。

趙匡胤(927--976)字元朗,別名香孩兒,趙九重,趙玄朗等。弟兄三人,二弟趙光義,三弟趙廷美。老三最慘,本來都是匡字大哥當皇帝為了避諱改字為光,後來二哥繼位又改字為廷。

之所以後世有議論趙光義弒兄篡位,就不得不說一下:金匱之盟。當時的杜太后,也就是趙匡胤哥仨的生母生命垂危的時候,召見他們還有丞相趙普,命趙匡胤日後傳位給弟弟趙光義。而趙普當時是全程記錄下來,並把杜太后的旨意藏在金櫃之中。很多史書對此都有記載,但是後人並沒有見過實物。

後來趙匡胤生病,趙光義深夜探望哥哥。不知是巧合還是有陰謀,有太監看到燭光一閃,隨後聽到斧頭落地的聲音,隨後趙光義出來說皇帝駕崩,而後拿金貴之盟說事兒,順理成章的繼位做了皇帝,即宋太宗。

如果真的有這個盟約的話,那麼這個皇位早晚還是會傳給趙匡胤的兒子的。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趙光義繼位後就開始對太祖的後人下手了,逼死了太祖的大兒子趙德昭,趙德芳也過了幾年病死。這樣他自己的皇位得到鞏固。

按金匱之盟的約定,趙光義之後應該傳位給三弟趙廷美,但是趙光義後來又藉故
治了他的罪,讓他失去繼位資格。

其實,這後來一系列的舉動看似真有這個盟約,史書也是這樣記載的。不管這個盟約是陰謀還是真的存在,趙光義的做法都能理解,畢竟權利面前無親情。歷史有時候也就是這麼巧合,最終皇帝的寶座還是傳到了太祖一支。北宋是太祖開國,之後就是太宗一支。南宋是高宗開始(他是太宗一支),但是他沒有子嗣,據說是遍訪民間找到太祖的後人回來繼位做的皇帝。而且南北宋共計18帝,正好這兩支各有九人。這也算是奇蹟了!


小智卿


其一:應該是所謂的“燭光斧影”的傳聞。話說一天夜裡趙匡義應趙匡胤之邀前往宮裡赴宴,期間偶有爭執,趙匡胤頭疼,後來趙匡胤莫名其妙的身亡了。趙匡義順理成章的繼承了皇位,所以趙匡義成了眾矢之的。

其二:關於“金匱之盟”的傳聞。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臨死之際,把趙匡胤和趙匡義兄弟叫到身邊,說趙匡胤之所以能奪取柴氏的後周江山,歸根到底是因為當時周恭帝年幼,不諳世事。所以她命令趙匡胤死後把皇位傳給趙匡義,然後等趙匡胤的孩子長大了再傳給他的兒子,這就是所謂的“兄終弟及”繼承製。不過“金匱之盟”的真偽性很值得商榷。爭議性很大。

其三:趙匡義登上皇位之後,確保他的皇位讓其子孫順利繼承,對趙匡胤的兒子大加殘害。趙匡胤總共有四個兒子:趙德秀(長子),趙德昭(老二),趙德林(老三),趙德芳(老四)。關於他們兄弟四人的結局,老大和老三早夭,老二,老四自殺身亡。所以自然而然地就確保了趙匡義子孫順利繼承皇位的合法性。

綜上所述,趙匡胤之意外死亡與趙匡義的不合的即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還有趙匡胤兒子慘死的結局,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了趙匡義的左右。我相信趙匡義是始作俑者。


那年花開YX月正圓


首先趙光義的皇位是趙匡胤生前答應杜太后的,百年之後傳位於弟弟

趙光義殺害其兄長這一說法,是傳說,民間說法,我們從趙匡胤這兄弟倆的經歷就能看出,趙光義的皇位是不是正統

趙匡胤在建立北宋時期,其弟趙光義一馬當先,最著名的戰役是,攻打太原,擊敗遼國援軍,滅亡北漢,同年,依然率軍北伐,收復易州、涿州,圍攻燕京

趙光義對宋朝的開拓,建立的汗馬功勞,官至宰相,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趙匡胤的駕崩源於多年的征戰,傳位之說,是趙匡胤答應母親要傳於弟弟趙光義,另外就是趙光義更能治理好天下


憶古察史



賽麥大弘


據司馬光言,宋太祖駕崩,已是四鼓時分,宋皇后派宦官王繼恩召秦王趙德芳入宮,但王繼恩卻往開封府衙門召趙光義,晉王的親信左押衙程德玄已在門口等候。趙光義聞後大驚,說“吾當與家人議之。”王繼恩勸他趕快行動,以防他人捷足先登,趙光義便與王繼恩、程德玄三人於雪地步行進宮。據此,宋太祖死時,太宗當時不在寢殿,不可能“弒兄”。司馬光上距太祖太宗不到百年,其人又是謹嚴的歷史學家,(而且根據司馬光和李燾等宋朝史學家證實,除皇帝和尚未出閣的皇子以外,按照宋代宮廷制度,其他男子是不能夜宿宮廷的,因此太祖崩時唯有宋後在旁,太宗不在宮中,自不可能如僧文瑩《續湘山野錄》所言弒兄),其言當較可信。


講故事的翁老頭


因為如果事實真相是這樣的話,那一段歷史會更符合邏輯。我個人認為趙光義殺兄奪位的可能性大於正常繼位。

總的來說正史肯定比野史可信度高,但是具體事件上並不一定。讀歷史你可以有你的方式和態度,但不能否定別人的方式和態度。

我個人覺得,正史野史都有不實之處,不管是正史野史,內部自相矛盾的不同記載多得是,只是程度問題。最經典的史記,不是還記載劉太公看見雷雨交加老婆被龍纏身,之後有孕生下劉季嘛,這種記載多荒謬😂,你也信嗎?

這世界,當然有傻蛋比你傻,但多得是沒你傻的,以為別人是傻蛋的聰明人,其實往往才是真正的傻蛋。


白露為霜65799235


最主要的原因是趙光義繼承哥哥趙匡胤的皇位不合常理,因為在古代封建王朝皇帝死了是由兒子繼承皇位才對,除非皇帝死後沒子嗣才由兄弟或侄子來繼承,而宋太祖死的時候是有兒子的,說宋太宗是害死宋太祖才當上皇帝的說法在宋朝就有了,而在宋朝之前的很多王朝發生了很多起兄弟爭權奪利為當皇帝不惜殺死兄弟的事件,其中著名的就有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由於當時民間都不知道宋太祖是怎麼死的再加上宋太宗身為弟弟繼承皇位又不符合常理,民間自然就認為趙光義是兄弟爭權奪利才當上皇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