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中型黑洞 天文学家:或是一直没有被发现的暗物质!

黑洞,用现代广义相对论的说法就是,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

它的引力很大,只要是在它的视线内,不管什么东西都会被吸进去,就连光也不放过。

发现中型黑洞 天文学家:或是一直没有被发现的暗物质!

正如上图所示,黑洞就是中心的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热量无限大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这个天区范围之内不可见。

那么黑洞是如何诞生的?

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而在没有足够能量的支持下,核心开始坍缩,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到最后形成体积接近无限小、密度几乎无限大的星体。

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一定小于史瓦西半径),质量导致的时空扭曲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黑洞,就诞生了。

那暗物质又是什么呢?

最早提出“暗物质”可能存在的是天文学家卡普坦,它可能是宇宙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属于构成可见天体的任何一种目前已知的物质。

尽管暗物质尚未被直接探测到,但已经有大量证据表明其大量存在于宇宙中。

因为到198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支持暗物质存在的新观测数据,比如观测背景星系团时的引力透镜效应,星系和星团中炽热气体的温度分布,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等等

渐渐地,暗物质存在这一理论被天文学和宇宙学界所广泛认可。

那么黑洞和暗物质又有什么关系呢?

牛津大学的宇宙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佩德罗•费雷拉(Pedro Ferreira,),在他最近的著作《完美理论》里讲述了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的历史。

而且这本书还入围了皇家学会的“科学书籍”奖。

发现中型黑洞 天文学家:或是一直没有被发现的暗物质!

上图所示,可以看出两个大型黑洞逐渐靠近,合并成一个,当它稳定下来时,便将引力波射向周围的时空。

还不止于此,我们看到的黑洞其实不应该在那里。

我们知道,有些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百万或万亿倍,也有质量类似太阳的较小黑洞。

然而,佩德罗•费雷拉看到的黑洞比太阳重30到60倍,并且他的一些同事还声称,佩德罗•费雷拉发现的这些中型黑洞可能就是我们近50年来一直未能发现的暗物质。

其实这不是科学家第一次暗示黑洞可能是暗物质了,但在那之前,这种可能性已经被果断地排除。

现在科学家又重新捡起这个想法,其实只是在新发现之后又激发出丰富创造力的又一个例子。

就好像那些已经过时的观点现在可以重新流行起来,以新的眼光看待,并充满热情地进行探索,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取代已被接受的观点。

这些经过修正的发现也将看似非常不同的研究领域——比如暗物质和黑洞结合在一起,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质,但就是能给我们一种相似的错觉,这是因为暗物质与黑洞有很多的相同点。

其中一个相同点就是,这两者都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

黑洞不是因为黑才被叫做黑洞,而是因为由恒星灭亡后形成的一种特殊天体,能将一切东西吸进去,包括光,以至于什么都看不见了。

发现中型黑洞 天文学家:或是一直没有被发现的暗物质!

那暗物质,其实是隐形的,是看不到的,但它的这种看不见和黑洞不一样,因为暗物质本身就是不可见的,但看不见并不能代表是不存在,这要区分一下。

最近,来自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蒂莫西·布兰特(Timothy Brandt)研究了黑洞对密集恒星团 的可能作用。

他发现,要找到足够的黑洞来弥补宇宙中的全部暗物质是非常困难的。

这种密集的恒星团被称为球状星团(globular cluster),存在于在银河系周围虚空中隐藏的矮星系中。

他还表示,如果黑洞数量太多,这些球状星团就会加热、膨胀并很快死亡。

之后他又证明了只有一小部分暗物质可能以黑洞的形式存在。

于是,“黑洞是暗物质”就成为科学家们喜欢提到的另一种奇特想法。

科学家们研究了质量为太阳几十倍的黑洞是否为暗物质的可能性,其中整个银河系就很可能有100亿个这样的黑洞,其中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可能就在几光年之外。

在这些黑洞中,有些会靠近形成“双黑洞”,少数这样的双黑洞可能会被探测到。

换句话说,如果这些黑洞是银河系中的暗物质,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黑洞即是暗物质了?

发现中型黑洞 天文学家:或是一直没有被发现的暗物质!

暗物质是在早期宇宙一段短暂暴胀中产生的。

膨胀过程中的颠簸和颤抖会使能量集中在密集的团块中,从而为黑洞的形成提供种子。

原始黑洞最多只能构成40%的暗物质,宇宙中的暗物质也不能由黑洞或类似物体构成,我们还不能完全把黑洞排除在暗物质之外。

如果所有的黑洞都是暗物质,我们会看到8个明显放大的超新星,如果所有的暗物质都以黑洞的形式存在,那么大部分空间将是空的。

所以,最后我只能说,宇宙的奥妙还有待继续探索,诚然现在的科技手段发达,但还不足以对黑洞以及暗物质这些东西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但我相信,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能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宇宙的神秘面纱就会被揭开,那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