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鐵成被蔣介石罵死,到底該不該?

Amele


很多人對吳鐵城這個人不太瞭解,在幾十年的民國曆史大事件中幾乎就沒擔任過主角,但你若是詳細品讀歷史就會發現這些雖然沒有在大的歷史事件中擔任過主角的人,能量也是非同小可的。

吳鐵城是如何成為蔣介石的心腹的

吳鐵城早年就追隨孫中山,是國民黨中的元老,在辛亥革命時對於江西的革命作出了很大的功勞,在孫中山成立廣東護法軍政府時,吳鐵城被任命為大元帥府參軍,在討伐陳炯明、改組國民黨、平定商團叛亂中,吳鐵城都有露過臉,只不過影響力沒有那麼大。

比如討伐陳炯明和平定商團叛亂中,吳鐵城一直率領警衛軍作戰,當然,人們都認為是蔣介石乾的,畢竟人們只記得第一個踏上月球的是阿姆斯特朗,但是誰記得第二個踏上去的。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吳鐵城與蔣介石有了合作,蔣介石對吳鐵城的印象也很好,商團叛亂平定後,吳鐵林擔任廣州市公安局局長。當時孫中山為了獲得蘇俄的支持,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吳鐵城是標準的右派人士,所以極力反對。

吳鐵城雖然受到了孫中山的批評,卻得到了蔣介石的認同,別看老蔣表面是左派,實際骨子裡還算是右派,為了獲得左派的支持,也只能是裝作左派,蔣介石和吳鐵城二人之間的革命關係應該就是在這個時候確立的。

老蔣創辦黃埔軍校的時候,吳鐵城利用公安局局長的職務幫助老蔣,這中間還有一段插曲,就是老蔣本來希望藉助右派的勢力打壓汪精衛這夥人,結果害怕左派勢力報復他,在發動中山艦事件後,老蔣罷免了吳鐵城。

北伐的過程也是老蔣崛起的過程,1927年老蔣任命吳鐵城擔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建設廳廳長,可見,老蔣罷免吳鐵城實際上是早有預謀。

八面玲瓏、善於遊說在國民黨內成為大佬

要說吳鐵城能夠在國民黨內始終佔據一席之地,和吳鐵城這張嘴也分不開,吳鐵城最擅長的就是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建功立業。1928年北伐勝利後,張作霖被炸死,張學良掌管東北,當時東北問題已然成為老蔣最為關心的問題,如果東北能夠改旗易幟,那對老蔣的個人聲望來說,無異於建立了千秋偉業。

這個時候吳鐵城北上進行遊說張學良,成為張學良和蔣介石之間的紐帶,當時吳鐵城說了一句話特別有名,“不到東北,不知中國之博大;不到東北,不知中國之危機”,一時間流傳很廣,並且一句話說到了張學良的心坎裡去了。

後來在中原大戰的時候,老蔣被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車輪戰,弄的是筋疲力盡,直到最後,東北軍已經是決定最後成敗的關鍵性因素,因此老蔣拿出600萬現金專門給吳鐵城收買東北軍,張學良雖然也不差錢,但是面對這種金錢誘惑,他能抵擋住,他手下的人也未必能夠抵擋住,最後張學良武裝入關調停,擁護蔣介石,使得蔣介石轉危為安。

因為頂撞老蔣,吃安眠藥過多而去世

從此,吳鐵城八面玲瓏,善於交際的名聲在國民黨內是流傳開了,蔣介石對吳鐵城也很重視。在抗戰期間,擔任蔣介石的中央秘書長,再次期間,吳鐵城又說了一句出名的話,就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幫助老蔣訓練青年軍。

抗戰結束後,吳鐵城被稱作“全黨的幕僚長”,可見其在國民黨內的地位有多深。

隨著身份地位的提升,吳鐵城有點飄了,在解放戰爭時期,老蔣被新桂系逼迫下野,吳鐵城竟然去勸說,這對於說客來說是江湖大忌,老蔣因此對其不滿,實際上吳鐵城一直和西南實力派有聯繫,這次裡應外合對老蔣的打擊很大。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徹底失敗,吳鐵城只能前去臺灣,1953年的時候吳鐵城的好友總統府秘書長王世傑因為開罪老蔣被免職查辦,吳鐵城還不知道自己此刻在老蔣的眼裡也就跟個夜壺一樣,顛顛跑到老蔣那裡去求情,老蔣本來就對1949年下野的事對吳鐵城不滿,你不提還好,你一提,老蔣直接把吳鐵城罵個狗血噴頭,甚至把一個茶杯都摔到過地上了。

被罵的吳鐵城回家之後吃了三片安民藥徹底長眠了。


史論縱橫


首先糾正下錯別字,吳鐵城是城市的“城”。

對民國感興趣的朋友,吳鐵城這個相對生疏的“國民黨元老”還是值得了解一下的,因為這是個很鮮明的人物,既頑固又八面玲瓏,既忠誠又野心勃勃。

簡明扼要地說,吳鐵城的身上有幾個標籤:立場很頑固,國民黨著名的右派;八面玲瓏的大說客,民國時期幾個關鍵時點他都充當了重要說客的角色;極善於協調各種複雜關係,官場平衡術高手;風雲上海灘的掌舵人;結局不堪的失意人。

因為這問題涉及到他和蔣介石的衝突,那索性就從兩人在民國的交集談起。

吳鐵城和蔣介石基本是同齡人,蔣介石是1887年生人,吳鐵城是1888年生人。吳鐵城走進風雲民國,乾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充當說客,武昌起義爆發後,他成功策動了江西新軍標統馬毓寶在九江的獨立。因這一份功勞,他順利進入了南京臨時政府,並開始追隨孫中山。

總體來說,吳鐵城是忠於孫中山的,幾個革命的重要關頭,他都堅定不移地站在了孫中山一邊,無論是反袁世凱,還是反地方軍閥,但對孫中山後來提出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此人卻始終持有異見。

立場上,他很右,而且很頑固。

他跟蔣介石的交集正是源於他的這種立場,也可以說他的立場很符合老蔣胃口。兩人第一次打配合是在“中山艦事件”上,那時老蔣的羽翼還不夠豐滿,製造這等大事後還需要善後,於是吳鐵城配合老蔣演了一出“舍卒保帥”,自己當替罪羊保老蔣過了關。

自這以後,吳鐵城就算是老蔣的人了。

1927年,為幫老蔣完成統一大業,吳鐵城充當說客,三次到東北,正是在他超一流的說服藝術下,東北實現了易幟。

這份功勞不僅被吳鐵城視為一生的最驕傲處,老蔣也是深念的。

1929當選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委後,因為上海麻煩很大,吳鐵城跟著就被老蔣派了過去。結果吳鐵城上任上海市長兼淞滬警備司令沒多久,1·28抗戰就爆發了。

當時老蔣執行“攘外必先安內”,在東北,吳鐵城扮演的是說客,這一回在上海,他扮演的是周旋者的角色,《淞滬停戰協定》最終簽訂,吳鐵城為此做了不少桌面下的私人斡旋。

雖然乾的事有喪權辱國之嫌,但老蔣是滿意的。

抗戰全面爆發後,吳鐵城為老蔣依舊出力不少。1940年秋,他奉命赴南洋各國聯絡,爭取華僑捐款資助抗戰,歷時五個月,行程一萬五千公里,發表演講三百多場,轟動整個南洋,實實在在地為老蔣爭取了不少海外華僑的援助。

當然,藉此,吳鐵城也成了海外朋友很多,資源很牛的元老實力派。

因為配合默契,特長鮮明,作用明顯,1941年5月,吳鐵城被老蔣任命為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協助陳果夫主持國民黨中央黨務,就此,吳鐵城成了蔣的“幕僚長”。

抗戰結束後,吳鐵城更進一步,成了“全黨的幕僚長”,專門以調停國民黨內各派系紛爭為要務。

從20年代到40年代中後期,吳鐵城和蔣介石的關係可以說是漸入佳境,老蔣很需要他這一號人,他對老蔣也不含糊。

然而,到了老蔣兵敗如山倒,被迫下野時,兩人之間陡然出現了裂痕。

吳鐵城轉而開始支持代總統李宗仁。這個舉動倒不能說吳鐵城就是見風使舵的小人,還是因為立場的原因,當然在立場下也隱含著一定的政治野心。在吳鐵城看來,在這個時候,國民黨的整體利益應該高於蔣介石個人的榮辱得失,他挺李宗仁並不代表他背叛老蔣,這麼做不過是以整體利益為重罷了。

是他對國民黨未來的局勢看得太樂觀,還是對自己的能量看得太樂觀?

總之,隨後他犯了一個極為愚蠢的錯誤,他竟想說服老蔣徹底下野,然後出洋。

說的直白點,這就等於是讓老蔣給李宗仁以及他自己讓路。

結果,老蔣暴怒,大罵他忘恩負義。

從此,兩人的關係降到冰點。

幕僚、說客終究不是主宰者,棋局真正掌握在誰手裡,老蔣看得比他透。

支持李宗仁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最終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換是其他手握兵權的在這個關鍵點上拿捏自己,老蔣肯定不會輕饒,不是不讓去臺灣,就是到了臺灣也得很快收拾了,但對吳鐵城這個文角色元老,老蔣的反應還是很溫和的。

沒用動刀子的方式計較。

但哪個獨裁者不是秋後算賬的主呢?

這時候知趣的、懂得明哲保身的理應躲得遠遠的,不惹麻煩,不落把柄。

遺憾的是,吳鐵城沒這樣。

元老的身份、過往的交道似乎讓他感覺太良好了。

1953年11月,“總統府秘書長”王世傑因收容顧孟餘、張君勱等人到臺灣諸問題,與老蔣父子產生了矛盾,接著又發生了陳納德民航隊經濟案,蔣介石一怒之下便下令將王世傑撤職查辦了。

吳鐵城因與王世傑關係密切,一聽此事,未加多想就跑進“總統府”找老蔣理論去了。

這一回,吳鐵城說服人的功夫大失水準,或者說此時根本就沒有任何說服的空間,就這樣,他當面頂撞了老蔣。

而老蔣呢,新煩舊恨一起算,直接破口大罵:你還有臉活著,黨國就是敗在你們手裡的!

罵完,老蔣摔杯子,送客。

一生人前遊刃有餘、八面玲瓏的吳鐵城顏面掃地、倍受打擊、心裡還不服。

因這場辱罵,吳鐵城當晚服了三粒安眠藥依舊失眠,一夜輾轉反側,等到次日早晨,家人進屋才發現這位黨國“鐵老”已經徹底涼了!

聊到這,問吳鐵城因罵而死,該不該?

說該,有些太刻薄!

說不該,有些太單純!


黑句本


吳鐵城,國民黨元老,陸軍中將,早年追隨孫中山,參加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1927年追隨蔣介石。



抗日戰爭爆發後,吳鐵城轉到幕後,成為蔣的幕僚,被稱為“全黨的幕僚長”,專以調停國民黨內各派系的紛爭。但是到了1949年。吳鐵城與蔣產生了矛盾,他支持李宗仁取代了蔣介石(這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吳鐵城經過這件事後仍忠於蔣介石,跟著他逃到了臺灣,在臺灣他也忠心耿耿的幫蔣介石經營臺灣,並出去遊說各國支持蔣介石。

但是他的結局是令他想不到的,1953年11月,王世傑與蔣氏父子產生了矛盾,蔣介石下令對王世傑進行革職查辦,吳鐵城與王世傑關係很好,他跑去找蔣介石為王世傑求情,並與蔣介石發生了頂撞,本來蔣介石就曾記恨他,現在又來頂撞他,蔣介石就大罵他,吳鐵城是個不隨便服輸的人,他據理力爭,後被蔣介石趕出去了。

吳鐵城什麼時候受過這氣,回到家想起此事夜不能寢,他本來就患有高血壓病,平時要吃一粒安眠藥才能入睡,這晚連吃了三粒才入睡,但是這次一睡不起了,1953年11月,吳鐵城在家去世。


我覺得蔣中正那樣罵他是不應該的,因為吳鐵城一直對他忠心耿耿,原來支持李宗仁是為了獲得美國支持國民黨,第二次找他是為了自己的朋友,他並無過錯。


司馬長史


1920年8月,陳炯明被任命為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他積極參與“聯省自治”,以“粵人治粵”為由,企圖在廣東割據一方。1921年他派出心腹陳永安參與競選香山縣縣長。孫中山委派祖籍為香山的吳鐵城參與競爭。雙方的競爭非常激烈,香山縣內的《民報》為吳鐵城搖旗吶喊,《新聲報》則為陳永安傾力助選。最終孫中山信任的吳鐵城成功當選。11月9日,吳鐵城被正式委任為香山縣長。



吳鐵城是國民黨內的資深元老,深得孫中山信任。他1909年經林森介紹加入《同盟會》,二次革命失敗後與孫中山一起流亡日本。陳炯明叛變革命後,他任東路討賊軍第一路軍司令參與討伐陳炯明。1923年吳鐵城躋身為國民黨9名中執委之一。1924年創辦警衛軍講武學堂,後併入黃埔軍校(鄭介民就是講武學堂二期,後合併進入黃埔軍校)。

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內派系爭鬥加劇。吳鐵城屬國民黨右派。1925年8月20日上午,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在惠州會館國民黨中央黨部遇刺身亡。身為國民黨右派的時任廣州公安局長吳鐵城自然在辦案過程中敷衍塞責。為應付輿論,蔣介石假惺惺地將其撤職查辦。



在二次北伐和新軍閥混戰時期,吳鐵城為蔣介石統治地位的確立立下汗馬功勞。

1928年張作霖被炸後,年僅27歲的少帥張學良成為奉軍統帥。為阻止日本分裂中國的陰謀,蔣介石派吳鐵城、張群等北上游說張學良“易幟”,並最終獲得成功。蔣介石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

中原大戰時,關外觀望的東北軍是一支關鍵的武裝力量。參戰兩方都極力拉攏,關鍵時刻,蔣介石再派吳鐵城北上游說,並許之於張學良優厚條件,張學良最終擁蔣入關,助蔣取得中原大戰的勝利。

1932年初,吳鐵城接任張群就任上海市長兼淞滬警備司令。八·一三事變時,上海軍民奮起反抗日寇侵略,日軍遭受重創,三易主帥。蔣介石令何應欽電告吳鐵城“設法轉圜停戰”。5月,《淞滬停戰協定》簽訂,承認日軍駐留上海,上海為不設防城市。

抗戰期間,吳鐵城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海外部部長,為抗戰籌得華僑的大量援助。而吳鐵城真正與蔣介石產生嫌隙是在內戰時期。

內戰後期,隨著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蔣氏政權大廈將傾。1949年初,蔣介石被迫下野。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吳鐵城對蔣介石搖控指揮行政院長孫科頗感不滿。為爭取美援,吳鐵城又託曾任蔣介石秘書的李惟果捎信給蔣,望蔣出洋。搞得蔣介石大為光火,把吳鐵城的中央秘書長一職給擼了下來,自此蔣吳之間芥蒂叢生。

1949年3月,孫科內閣辭職,何應欽繼任。10月吳鐵城經港赴臺。去臺後,吳鐵城已靠邊站了,運離權力中心,只掛了個“總統府資政”虛職。1953年“臺灣省長”吳國楨被排擠出走美國,後“總統府秘書長”王世傑也被去職。同為政學系的吳鐵城氣憤不過,到“總統府”找蔣介石說情。蔣介石見他來說情,他以前支持李宗仁的帳還沒跟他算呢!吳鐵城也不買蔣的帳,當面頂撞,於是蔣劈頭將吳鐵城臭罵了一通。

吳鐵城身為國民黨元老,為蔣介石鞍前馬後,立下不少功勞,哪堪如此大辱。回家後氣得夜不能寐,本來就有高血壓病,只得多吃了片安眠藥。

1953年11月19日晨,家人發現吳鐵城長睡不醒,離世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