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馮玉祥、吳佩孚、張作霖彼此之間恩怨如何?

相知相惜178910574

吳佩孚和張作霖都屬於北洋大佬,馮玉祥也出身北洋軍閥。所以,當馮玉祥、吳佩孚和張作霖叱吒風雲時,蔣介石還什麼都不是呢,當時的他僅僅只是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中一名不起眼的將領。

蔣介石作為新軍閥崛起,已經是在1926年北伐之時了,不過四人之中,以後起之秀蔣介石成就最高。作為民國期間最重要的歷史人物,蔣介石、吳佩孚、張作霖和馮玉祥彼此之間的恩怨,更是十分複雜。


首先是北洋軍閥中地位最高的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和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之間的恩怨。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沒有一個能夠有足夠威信和實力統領北洋軍的人物出現,當時中國最強大的一支力量——北洋軍分裂。

北洋嫡系分為了皖系段祺瑞和直系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部。而位於東北的張作霖也趁機崛起,最終佔據了東北三省,成為了北洋軍閥的旁系——奉系軍閥首領。


隨著各方勢力穩定各自勢力範圍,為擴大彼此的地盤、利益和權利,他們之間大打出手。1920年,直系和奉系軍閥聯手擊敗了執掌北洋政府的段祺瑞皖系後,由於利益聯合起來的兩系軍閥,再次因為利益爆發戰爭。

1922年,張作霖率領直系和吳佩孚任總司令的直系軍隊大打出手,這就是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直系軍隊裝備更為精良,訓練更為有素,再加上吳佩孚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張作霖的奉系一敗塗地,張作霖被迫退往關外。




退居關外後的張作霖痛定思痛,大力發展經濟和軍工,並整頓軍隊。感覺到恢復元氣,羽翼已豐的張作霖,隨即在1924年再次挑起了對直系的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正是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時任直系軍隊第三路軍司令的馮玉祥粉墨登場,並扮演了關鍵角色,直接主導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勝敗。

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後,吳佩孚將直系軍隊分為三路軍,馮玉祥所屬的軍隊被編為第三路軍,馮玉祥擔任總司令。但是,素有“倒戈將軍”之稱的馮玉祥由於不滿吳佩孚排除異己,隨即聯絡奉系軍閥和同屬直系的胡景翼、孫嶽等人,密謀發動政變。



直奉戰爭正如火如荼之時,在進軍的路上,馮玉祥突然率部返回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總統”曹錕。馮玉祥的突然倒戈,直接導致了吳佩孚後路被切斷,吳佩孚一敗塗地,被迫率兩千殘兵由天津塘沽登上軍艦南逃。

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導致吳佩孚徹底失敗後,他自身也沒有討到好。由於奉系的張作霖違背與馮玉祥所訂的盟約,率軍入關,並與段祺瑞勾結,導致馮玉祥的國民軍被迫退出北京,退往西北。張作霖所率領的奉系則達到它的極盛時期。



1925年,由於馮玉祥參與了郭松齡反奉事件,郭松齡失敗後,喘過氣來的張作霖與吳佩孚再次聯合,擊敗了馮玉祥,在奉軍的打擊之下,馮玉祥軍隊損失慘重,馮玉祥本人也被迫宣佈下野,前往蘇聯考察。

而到了張作霖、吳佩孚、馮玉祥和蔣介石四人恩怨之時,則到了1926年國民政府宣佈北伐之時。由於馮玉祥倒戈被迫撤往兩湖地區的吳佩孚,在南方再次崛起,他佔據了湖北、湖南等地,擁兵20餘萬,也因此,吳佩孚成為蔣介石擔任總司令的北伐軍主要攻擊目標。



最終,蔣介石率領北伐軍徹底消滅了吳佩孚的軍隊,吳佩孚失敗後下野,最終退出了民國的歷史舞臺。

與此同時,從蘇聯歸來的馮玉祥在蘇聯的支持下,在五原誓師,率部加入了北伐軍,並最終佔據西北,成為了西北軍領袖,西北軍也成為了國民黨四大新軍閥之一。


國民黨在寧漢合流之後,蔣介石率領包括馮玉祥西北軍在內的新軍閥繼續北伐,也就是二次北伐。二次北伐針對的是張作霖的奉軍。二次北伐,國民黨再次取得勝利,張作霖被迫撤往關外,正是在撤往關外的路上,張作霖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

隨著國民黨北伐的勝利,國民黨的四大新軍閥取代北洋軍閥成為中國新的統治者。蔣介石的中央軍和馮玉祥的西北軍也都成為國民黨內舉足輕重的新軍閥力量。

而蔣介石和馮玉祥的爭鬥,更是經過多次軍閥混戰,直到1930年中原大戰中,蔣介石以一敵三,擊敗了,包括馮玉祥在內的三大新軍閥,取得勝利。而馮玉祥則徹底失去所倚仗的軍隊,成為光桿司令,再不復為蔣介石的對手。


鳶飛九天2018

蔣介石,馮玉祥,吳佩孚,張作霖這四人最早有重大交集的是吳佩孚和張作霖,1920年直系大將吳佩孚揮師北上,和段祺瑞的皖系發生戰爭,張作霖擁兵入關調停,其實是助吳佩孚擊敗段祺瑞,但張作霖入關兵力太多,違背了和吳佩孚達成的協議,這樣直奉共同控制北京政府的局面被打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統帥馮玉祥等部擊敗楊張作霖,張作霖退到東北就任東三省保安司令,宣佈“自治”。開始依靠日本積極發展東北的軍事工業,完善軍事人才培養,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以窺關內。張作霖同時聯繫倒臺但在浙江仍有勢力的段祺瑞,廣東的孫中山,三方結成“反直三角同盟”。馮玉祥受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影響,加上吳佩孚對馮玉祥的排擠壓制,馮玉祥在直系內部和孫嶽等形成一個小反直三角同盟。在戰略上和張作霖相策應。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張作霖在關上拖住吳佩孚,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推翻直系在北京的統治。建立國民軍,自任總司令,但張作霖和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府,排擠馮玉祥和孫中山。張作霖也派人南下和吳佩孚和解,達成一致對付馮玉祥的約定。加上馮玉祥策應郭松齡反對張作霖,給張作霖造成巨大困難。當時,張作霖勢力向直系勢力範圍長江流域擴張,引起孫傳芳,吳佩孚的強力反擊,把張作霖勢力驅逐出上海等地。吳佩孚勢力重新崛起。後吳佩孚揮師進入河南,與張作霖形成夾擊馮玉祥軍的局面,馮玉祥軍隊在南口戰敗,被迫下野,去了蘇聯。馮玉祥軍隊敗守西北甘肅等省,由張之江,劉鬱芬,鹿鍾麟主持大局。

1926年,蔣介石從廣東出師北伐,攻打吳佩孚,在兩湖地區擊敗吳佩孚,吳佩孚投靠楊森。後投靠張學良。馮玉祥在中國共產黨幫助下,1926年9月在五原誓師。領兵入陝援豫,解西安之圍。壯大了西北軍力量。1928年出,蔣介石和馮玉祥等配合進攻京津地區的張作霖,擊敗張作霖勢力。張作霖5月30日向東北總退卻。他本人在回東北的路上被日本炸死。

1928年,新疆,東北等地易幟歸順中央,服從中央領導。蔣介石形式上完成全國統一。於是,追求實質統一成為蔣介石的目標。馮玉祥等勢力成為蔣削藩的對象。馮玉祥等不服不公正的裁軍,蔣介石決定武力削藩。1929年發生兩次蔣馮戰爭,馮玉祥被閆錫山扣在五臺山老家。1930年,蔣閆矛盾激化,馮玉祥和閆錫山聯合與蔣介石進行中原大戰,給全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由於石友三,韓復榘叛變,馮玉祥戰敗下野,隱退泰山。

9,18事變發生,民族矛盾尖銳,民族團結禦侮成為趨勢,馮玉祥組織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等地,軍力大增,引起蔣介石不安,派馮治安等鎮壓,馮玉祥為了避免內戰,通電下野。後到南京就任副委員長。與蔣介石合作抗日,馮玉祥一度就任戰區司令,在前線奮勇殺敵。這是蔣馮合作的蜜月期。吳佩孚此時在北平堅持民族氣節,1939年被日本牙醫害死,受到蔣介石好評。

1945年,抗戰勝利,蔣介石堅持獨裁統治,賣國政策,引起馮玉祥不滿,蔣馮矛盾激化,馮玉祥在國外考察,並強烈批評蔣介石的政策措施。後馮玉祥擁護共產黨的號召,參加反蔣的民主統一戰線,在他準備回國參加新政協的船上失事去世。蔣介石和馮玉祥的恩怨也隨著馮玉祥的去世化作雲煙。


吉星190437289


大家知道,袁世凱死後,北洋系一分為二,分別是段祺瑞的皖系,和馮國璋的直系。後來,馮國璋病死,曹錕一躍而上,成為新的直系老大。

\n

其實,布販子出身的曹錕並沒有多大能耐,他之所以能成為新一代直系老大,完全是因為手下有一員文武雙全的大將——吳佩孚。

\n

吳佩孚是秀才出身,對於帶兵打仗又很精通,是真正的文武兼備。俗話說,是龍就有性子。吳佩孚這條有本事的龍,性子也是很古怪,他桀驁不馴,基本是看誰都不服。

\n

但是,人和人之間講究緣分。吳佩孚偏偏和曹錕對上了脾氣,他對誰都不服,卻服曹錕。當時的很多軍閥大佬都很羨慕,紛紛說:吳子玉(吳佩孚字子玉)桀驁不馴,誰都用不了他,偏偏平庸的曹錕能用了他。

\n

但也有人說:別看曹錕平庸,用人方面確實有一套本事,不然吳子玉也不可能受其驅使。

\n

對於自己的本事,以及吳佩孚的本事,曹錕心知肚明。所以,他對吳佩孚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對外宣稱“子玉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可見曹錕對吳佩孚的器重和信賴。

\n

無獨有偶,皖系段祺瑞的手下也有一個類似於吳佩孚一樣的人物,他叫徐樹錚。

\n

巧合的是,徐樹錚也是秀才出身,也對帶兵打仗十分精通,也是標準的文武全才。要說性子,他比吳佩孚更加桀驁不馴,基本上是跟誰都敢齜牙;要說在主公面前的地位,段祺瑞對他同樣是言聽計從,信賴有加。

\n

吳佩孚和徐樹錚,就像三國時期的周瑜和諸葛亮。所謂“既生瑜何生亮”,這對冤家命中註定無法共存。

\n

後來的皖、直兩系發生衝突,直至發展到兵戎相見,與其說是段祺瑞與曹錕的對決,不如說是徐樹錚與吳佩孚的對決。

\n

直皖戰爭爆發前,直系提出的條件是:罷免徐樹錚。

\n

但是段祺瑞堅決維護徐樹錚。什麼條件都可以談,唯獨不能動小徐。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段祺瑞是個好老大,同時也可以看出來,徐樹錚在段祺瑞心中不可撼動的地位。

\n

最終,曹錕依從了吳佩孚。

\n

在直皖戰爭中,皖系一敗塗地。獲勝的吳佩孚,堅決要求處死徐樹錚。

\n

徐樹錚嚇得逃到了日本使館,後來被日本人裝進一個盛放槍械的大木箱裡,混在軍火中運到了天津租界,這才得以逃脫。據說,從木箱裡出來時,小徐的四肢已經麻木得動彈不得,休養了好幾天,才能夠下地行走。

\n

相對於小徐,段祺瑞要倔強得多,他堅決不逃,就待在北京的家裡,等著曹錕和吳佩孚,看他們怎麼處置他。對此,輕易不佩服的吳佩孚,表示佩服不已。當然也是攝於老段的江湖地位,最終沒敢動他。

\n

但經此一戰,段祺瑞的資本都耗光了,從此手中無一兵一卒,只能靠著北洋的老資格倚老賣老了。


啥都不讓過

蔣介石,馮玉祥,吳佩孚和張作霖的軍閥之間的合作和反戈,都是以利益為轉移的。

沒有永遠的對手,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下面我們依次來看下!先來看下馮玉祥,吳佩孚和張作霖之間的恩怨!



袁世凱死後,中國開始了軍閥混戰的時期,以吳佩孚為首的直系,和馮玉祥,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


第一次直奉戰爭


1922年爆發的直奉戰爭,吳佩孚為總司令和馮玉祥對抗張作霖,張作霖戰敗退出山海關!吳佩孚控制北京政府,日益驕橫,推行武力統一,想要裁軍馮玉祥!


第二次直奉戰爭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想一石二鳥,既要打敗張作霖又要剷除異己,置馮玉祥於死地。然而,馮玉祥倒戈張作霖,發動著名的北京政變!而吳佩孚潰敗,主力喪失殆盡!


1924年之後,奉系實際把持北洋政府!




我們接著看蔣介石,吳佩孚,張作霖之間的恩怨!


蔣介石北伐


1926年蔣介石北伐,西北軍馮玉祥加入了北伐,1928年打敗吳佩孚,張作霖和孫傳芳三大軍閥!1928年張作霖戰敗退回東北,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從此吳佩孚和張作霖退出歷史舞臺!




蔣馮大戰

而北伐之後,馮玉祥是最強盛的時期,成為各方排擠和打壓的對象!

1929年的蔣馮大戰!蔣介石收買韓復渠,背叛馮玉祥!


中原大戰


1930年的中原大戰,馮玉祥聯合閻錫山,共同發動反蔣戰爭,中原大戰是馮玉祥和蔣介石決裂的標誌性事件!


中原大戰以反蔣聯軍的潰敗,馮玉祥手下紛紛倒戈,馮玉祥下野!


蔣加強獨裁統治


從此之後,所有的軍閥都已經潰敗,蔣介石加強了獨裁的統治!所以蔣介石,馮玉祥,吳佩孚,張作霖之間的恩怨都是利益驅使的,並沒有單純的恩怨!




我是花火,歡迎大家指正!


花火說

要弄清楚他們之間的恩怨,首先要清楚他們之間的關係。

本回答根據他們有交叉的時間,羅列了從1920-1930年他們之間的交集時間。

蔣介石是繼承孫中山衣缽,屬於南方革命黨人,同臺競技的時間在1926-1930,吳佩孚、張作霖都算是北洋軍閥同臺競技時間為1920-1928,馮玉祥是出自北洋軍閥,後來成為國民革命軍,同臺競技時間為1924-1930。

關於蔣介石和北洋軍閥的關係,就要追溯到辛亥革命時期,南方革命黨人推翻清政府,最終和袁世凱達成協議,由袁世凱當民國的大總統,後袁世凱倒行逆施,以孫中山為首的南方革命黨人發起護國護法運動,一點點建立了廣州國民政府,孫中山死後,蔣介石繼承了孫中山的衣缽,在1926年開啟了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北伐。

也就是說,蔣介石的廣州國民政府從創立之初,就是以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為己任。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為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以馮國璋為首的直係軍閥、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

直系的馮國璋死後,曹錕和吳佩孚成為了直系的頭領,1920年直係軍閥聯合奉系軍閥打敗皖系,直系和奉系組建了北洋政府,1922年直系和奉系發生第一次大戰,直系趕走奉系,然後開始了曹錕當大總統,吳佩孚掌權的時代。

這個時候,馮玉祥也在直係軍閥行列(每一個時期,馮玉祥的陣營都不一樣,所以很難說清楚他是哪個陣營的)。1924年,吳佩孚和張作霖開啟了第二次直奉大戰,結果馮玉祥由於受了張學良的賄賂陣前倒戈,回北京發動政變,囚禁曹錕致使吳佩孚大敗。

第二次直奉大戰後,奉系開始主導北洋政府,馮玉祥趁著這個時機,策反奉系中的郭松齡將軍反奉,奉軍受挫,在打敗郭松齡後,吳佩孚和張作霖聯合打擊馮玉祥,致使馮玉祥下野到蘇聯去學習。

然而,由於張作霖擴張太快,給在浙江的直係軍閥孫傳芳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於是孫出兵反奉,一度打到山東地區,形成直系中新的軍閥,在1926年底的時候,北洋政府形成了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三大軍閥三足鼎立的態勢。

1926年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吳佩孚最先兵敗,逃入四川,緊接著馮玉祥從蘇聯回到西北後,迅速拉起一直40萬的隊伍和晉系的閻錫山一起策應蔣介石的北伐軍, 1928年孫傳芳被逼投靠張作霖,北伐軍一路高歌,在前線不斷吃力的情況下,張作霖決定退守東北,但是由於沒能滿足日本的在華利益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其子張學良掌握奉系軍隊,於年底完成改旗易幟,支持蔣介石的中央國民軍。

1930年馮玉祥聯合晉系的閻錫山、新桂系的李宗仁等人發起反對蔣介石的中原大戰,在張學良的支持下,蔣介石獲得最後的勝利,馮玉祥宣佈下野。

這就是蔣介石、馮玉祥、吳佩孚、張作霖在1920-1930年這十年的錯綜複雜的歷史,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


史論縱橫

馮玉祥,吳佩孚,張作霖等,系從原北洋軍閥(袁世凱創建)分化出來的,加上兩廣的(廣西廣東)桂系軍閥陸榮廷,算是舊軍閥的代表。而蔣介石,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新桂系,算是新軍閥了。各派軍閥之間角逐混戰,其間的恩怨情仇,實質就是爭權奪利。1926至1927年,以蔣介石汪精衛為首的國民政府,以廣州黃埔軍校為大本營,在廣東誓師北伐,馮玉祥在五原誓師策應,北伐軍其勢如破竹,吳佩孚,孫傳芳等派系軍閥,被打得元氣大傷,從此一厥不振,退出了中國歷史舞臺,張作霖也被趕出了關(山海關)外。桂系軍閥頭子變成了李宗仁和白崇喜,稱為新桂系。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了長江流域。到了1929一1930年,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桂(李宗仁白崇禧),四派軍閥為逐鹿中原地區,又展開混戰,史稱中原大戰。馮閻桂三方結成聯盟,眼瞅著蔣介石一方必敗無疑了,關鍵時刻,蔣(介石)使出了殺手鐧,政治軍事經濟(金錢)三管齊下,加上東北方張學良的響應,馮閻桂三方盟約破產,蔣介石大獲全勝。值得一提的是,中原大戰之前,東北王張作霖,因為不跟日本人合作,已經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了,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透,1927年4月,東北少帥張學良進行“東北易幟”,表示接受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的改編領導,國民政府才能完成形式上的統一。


手機用戶64254918110


張作霖在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前,與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第一次直奉戰爭發生在1922年4月至5月,直係軍閥對陣奉系軍閥,奉系軍閥失敗,吳佩孚成為北洋軍閥的首要人物,操縱政局。直係軍閥控制北京政府。直奉戰爭失敗後,張作霖撤回關外,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佈東北三省“獨立”、“自治”。

第二次直奉戰爭:1924年9月至10月,直係軍閥對陣奉系軍閥,直係軍閥失敗,張作霖佔據山東,一度擴展到蘇、皖,直至上海。他聯合吳佩孚、閻錫山、張宗昌等,合力對馮玉祥的國民軍作戰,重佔天津、北京。馮玉祥被吳佩孚任命為第三軍總司令,隨後發動北京政變,囚禁總統曹錕,推翻直係軍閥政權,驅逐溥儀出宮,將所部改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後電邀孫中山北上。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後奉系軍閥控制北京政府。



馮玉祥1925年4月,參加國民黨,9月被推為國民聯軍總司令,誓師五原,出師甘陝,參加北伐。

1925年10月,浙江督辦孫傳芳發動反奉戰爭,吳佩孚出任“討賊聯軍總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後與奉系溝通,南北夾擊國民軍。1926年夏北伐戰爭起,吳佩孚從北方趕赴前方督戰,在鄂南汀泗橋、賀勝橋連遭慘敗。10月北伐軍攻佔武漢三鎮,吳部主力被殲,從此一蹶不振。



張作霖在1926年,任安國軍總司令,宣言“反共討赤”,封閉進步報館,殺害李大釗等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1927年6月在北京成立安國軍政府,自稱陸海軍大元帥,企圖以黃河為界南北分治。1928年初,蔣介石統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各路軍北上,直逼京、津。張作霖眼看大勢已去,於5月30日下總退卻令。



中央軍蔣介石是民國後二十年最大的軍閥,1928年,由蔣介石主導的南京政府形式上統一了全國,國民黨當政時期是國民黨新軍閥中最大的軍閥,也叫中央系,黃埔系。中央軍與馮玉祥又進行了兩次戰爭:

第一次蔣馮戰爭:1929年5月,蔣系軍閥對陣馮系軍閥,馮玉祥失敗,通電下野。

第二次蔣馮戰爭:1929年10月至12月,蔣系軍閥對陣馮系軍閥,馮玉祥失敗被囚。

1930年5月至11月,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東、安徽等省發生的一場新軍閥混戰,中原大戰後,馮玉祥的西北軍失敗解體,旗下將領分裂成多個軍閥派系。 馮玉祥遭到沉重打擊,地盤丟光,剩下一些小勢力依附著中央軍或東北軍,中原大戰的結果以代表中央的蔣介石大獲全勝,勢力達到了北方,控制了河南,河北一部分,迫使山東的“三不”將軍張宗昌聽從於中央命令,張學良的東北軍,基本也是聽從蔣介石的命令了。


羅盤高人

說起這幾位人物,那就得從北洋政府時期談起,吳佩孚是北洋軍閥曹錕手下的一員大將,是直係軍閥的代表,而張作霖是北洋政府奉系的首領,這兩個人打了很多次仗,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吳佩孚大勝了張作霖,可謂是揚名立萬,而之後再直奉二次戰爭中張作霖贏了,吳佩孚之後退出了中國政治舞臺。

而此時的馮玉祥是西北軍的首領,他和蔣介石曾經結拜過,而蔣介石那時候領導的是國民革命軍,後聯合馮玉祥等人擊敗了這些舊軍閥,才實現了中國形式上的統一。

而這四人,他們都是民國時期政壇的風雲人物,張作霖曾經當過北洋政府的首腦,他和吳佩孚有過恩怨糾葛,而馮玉祥則是和蔣介石鬥了多年,有過多次倒蔣運動,到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歷史之絕唱

個人認為軍閥間是沒有純粹的私人恩怨的。時而聯盟時而相互攻殺只不過是演繹近代版的合縱聯橫而已。因為蔣介石的思想相對進步,得到了新興民族資產階級的支持,所以最終在三民主義旗幟下從形式上統一了中國!馮玉祥是一個純粹的投機分子,無數次的倒戈成就了他的“事業”卻也毀了他的信譽與名聲,註定成不了氣候。吳佩孚是一個軍事天才,有著濃烈純樸的愛國思想,儘管最後因馮某的倒戈而戰敗下野,但仍不失為一個英雄!張作霖是由一個畜醫而鬍子而成東北王的梟雄,強盛時觸角伸到長江中下流,最終被鬼子炸死於皇姑屯,結局雖慘但也證明了決不是一個賣國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