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念初中的時候,父母是最容易焦慮的……

孩子念初中的時候,父母是最容易焦慮的……

本文內容來自輔導君班主任程翔。

孩子在唸初中的時候,父母是最容易焦慮的,為什麼呢?這裡有兩個原因:

第一,從學習上來說,初中剛好是打基礎的階段,高中的知識難度很大,必須有初中夯實的基礎才能學好。再者說,耽誤了這個階段,孩子很有可能考一個很差的高中或者考不上高中,對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

第二,青春期的問題。14-16週歲是孩子的叛逆期表現最為凸顯的時候,往往是大人說東,他們就擰著勁往西走。父母一直要求孩子做這個做那個,孩子覺得很厭煩,父母也覺得很頭痛,親子之間矛盾重重……

一般來說,17、18歲以後,正常的孩子就會開始理解父母,也比較好交流。但是他必須走過這樣一個階段,才會進入另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如果青春期的問題沒有處理好,耽誤最大的就是成績。

在這麼複雜的情況,家長怎樣才能處理好親子關係,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呢?

孩子念初中的時候,父母是最容易焦慮的……

程翔老師一直以來都在處理這塊問題,他說,大部分家長覺得青春期棘手、和孩子的關係緊張,主要的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尤其是關係到自己的孩子、關心則亂;另一方面,家長也缺少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引導,就像沒頭蒼蠅到處亂撞,這時候家長更覺得不知所措,乾著急。

所以對家長來說,想要處理好孩子的青春期問題,學習一些相關的科學理論和方法是不能避免的,話說,我們願意為了孩子加班加點,吃盡苦頭只為孩子過得好一點,為什麼就不願意花一點時間學著跟孩子相處,讓孩子可以平穩過度最關鍵的青春期呢?

說回正題,接下來分享一些程翔老師總結的經驗,希望對各位家長有幫助!

孩子念初中的時候,父母是最容易焦慮的……

初中成績差,主要在三個方面

而在學習方面,程翔老師認為,孩子成績不好一般有三個維度的問題:

1.孩子本身心理的問題,自己出現厭學、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不喜歡老師、對學習沒有上進心這些問題;

2.學科上的問題,比如學習的方法比較欠缺,基礎薄弱,導致成績不好;

3. 從小養成的習慣問題,比如課前沒有預習的習慣、課堂沒有做筆記的習慣、課後不復習、週末不總結等;

孩子念初中的時候,父母是最容易焦慮的……

想要真正意義上去幫助孩子提高成績,一定要從這三個方面同時入手,而不是說單單在課堂上找個好老師教他方法就可以了——如果他心理的問題沒有解決,他根本不想學,那麼找個北大的老師來上課用處也不是特別大。

無論是什麼水平的孩子,給孩子補習都是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統的輔導計劃和方案的,這樣的補習才能真正見效。這不單單是老師一個人的責任,他需要孩子、父母、任課老師、班主任老師共同配合、共同協助去關注每個過程,才能真正意義上去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提高成績。

孩子念初中的時候,父母是最容易焦慮的……

經驗總結:孩子厭學、不想學怎麼辦?

孩子厭學、逃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學習的認知不夠,既不知道學習的意義,也不瞭解學習能夠給他帶來什麼,學習的樂趣、優越感更是無從談起……

這其實很容易理解。程翔老師說:這就和打籃球一樣的,在球場上每次都三不沾,他們在前面打我跟在後面,球也碰不到幾次,那我打兩三次就不想打了。相反,如果我每次一灌籃,旁邊就有一群觀眾在那叫好,那我肯定越大越來勁。

大部分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他們不是不想學——事實上,每個孩子一開始都是想學好的,但是慢慢的,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找不到學習帶給他們的優越感和自信,才慢慢放棄了自己。而這些學生,雖然在家長和老師看來,可能是差生,但是他們都屬於“可以挽救”的類型。

孩子念初中的時候,父母是最容易焦慮的……

他舉了一個例子,10月份他接到了一個杭州初三的學生,剛來的時候對學習真的不願意學,每天的作業都是抄一抄混日子。後來程老師跟他溝通了五十多分鐘,問他心底的看法,也問他未來的想法,也聊了很多圍繞在這個男生身邊發生的事。電話掛了,他跟爸媽說,我願意跟著老師學。

這個學生很有代表性,他不想學習,並不是想要放棄自己或者是拿著破爛的成績跟父母顯擺“叛逆”,他只是失去信心了——努力過、掙扎過,遲遲看不到進步,於是就放棄了。

在大部分我們以為的“差生”中,都是類似的情形,每一個孩子都想好,有時候是沒信心了,他也想學好,也想考第一名,也想考什麼什麼高中,但是看到自己的成績就放棄了;有的孩子控制不了,堅持不了,學了三天,第四天放棄了;有的孩子是堅持了一段時間,看不到什麼效果就放棄了。

孩子念初中的時候,父母是最容易焦慮的……

針對這個類型的學生,來自外界的鼓勵和持續性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

程翔老師說,他有一個初二的學生小政,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學習堅持不了,沒有一個堅定的目標,比如英語單詞,積累了三天,第四天堅持不了。

程老師對小政的引導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每當他發現小政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他就會跟他聊,在思想上對他進行引導。

中心思想很統一,就是馬雲的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會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孩子念初中的時候,父母是最容易焦慮的……

但用來說服他的話卻一套連著一套,每當小政想要放棄的時候,就在他耳邊盤旋,時時令他警醒。其中一段話讓小政銘記至今,他是這樣說的:你的手上有一個傷疤,它慢慢地在潰爛,現在你有兩種辦法,一種是不管它,隨它去,反正現在也不是很痛,但如果你不去管它,總有一天它會爛成一個大洞,總有一天你都不敢再其他人面前把手拿出來;還有一種,就是你現在每天要堅持用藥去塗,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這樣堅持下去你這個手很快就能好?比如說當你很想吃魚的時候,你就看看你的手,反正現在也不嚴重也不痛,你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但一年之後你的手就爛掉了,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所以你想想要不要吃?

孩子念初中的時候,父母是最容易焦慮的……

事實證明,這些話比父母千萬句嘮叨有用。因為對孩子來說,父母的嘮叨就是一直讓他做這個做那個,他就會有“這個不是我想做是你逼我做的”的念頭,產生抗拒心理。而在上述情形中,孩子卻是在班主任的引導下,主動去思考、主動去分析這件事對他的意義是什麼,這就完全不一樣了——他會對學習產生自己的認知,因而更有動力學習和堅持下去。

引導孩子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

目前的處境就是快很多孩子都把學習認為是為了老師學,為了家長學,一種非常被動的學習。

“我給你五塊錢你把作業寫完。”下次讓他寫作業,孩子就會理所當然地說“你給錢呀,你不給錢我給你寫”學習就變成了一種有的交易,說實話寫作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為什麼寫作業你都不知道。

程翔老師認為,面對這類學生,家長和老師的表揚和鼓勵顯得尤其重要。

有的家長喜歡“打壓式教育”,比如說孩子考了班級第三名,媽媽說,還行,下次要考班級第一名。但是這個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心理壓力——“這次我考得這麼好,媽媽還讓我考班級第一名,下次我考了第一名,媽媽還會讓我考學校第一名……”,無形中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成績好反而給他帶來了煩惱和負擔,因而對學習產生不好的聯想、容易喪失信心。

孩子念初中的時候,父母是最容易焦慮的……

想培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主動學習,家長和老師都需要從小對孩子進行引導,讓他感覺到這事情給他帶來的成就感、優越感,這都是真正意義上可以觸動孩子的——比如學校裡,看到孩子做得比較好,老師在課堂上公開表揚,讓他感受到學習帶來的一種榮譽感;當孩子做得比較好的時候,父母一定要通過一種肯定、表揚、鼓勵的形式,來激發他內心的優越感……當他受到表揚、關注、肯定,覺得自己越來越有價值的時候,他會想,原來學習可以給我帶來這麼多東西……

在另外一方面,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認知也是非常重要的。程翔老師會經常憑藉自己閱歷豐富的優勢,引導孩子加深對學習的認知,讓他在思想上和我們達成共識,然後讓父母去監督。

比如說,有的孩子喜歡打遊戲,他說:我們在打遊戲的時候,等級很高的,看到一個很菜的小怪,,一刀下去就把他砍死了,這是和號的經驗值有關的,如果你沒什麼經驗值的,明明是一個很菜的妖怪,你打了半天就要逃的。

孩子念初中的時候,父母是最容易焦慮的……

寫作業就是為了你在這個科目上的戰鬥力增加,經驗值增加你就能在考試上發揮得很好。

那麼經驗值怎麼從50變成100,每一個小的細節都是你經驗值的增加,你做的每一個作業,每一次複習都是經驗值的增加。很多孩子覺得寫作業沒有意義,他是在做一種交易,你要讓他感覺到這對他來說是一種經驗值的增加。和說教相比,這種引導對孩子來說更有說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