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念初中的时候,父母是最容易焦虑的……

孩子念初中的时候,父母是最容易焦虑的……

本文内容来自辅导君班主任程翔。

孩子在念初中的时候,父母是最容易焦虑的,为什么呢?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从学习上来说,初中刚好是打基础的阶段,高中的知识难度很大,必须有初中夯实的基础才能学好。再者说,耽误了这个阶段,孩子很有可能考一个很差的高中或者考不上高中,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青春期的问题。14-16周岁是孩子的叛逆期表现最为凸显的时候,往往是大人说东,他们就拧着劲往西走。父母一直要求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孩子觉得很厌烦,父母也觉得很头痛,亲子之间矛盾重重……

一般来说,17、18岁以后,正常的孩子就会开始理解父母,也比较好交流。但是他必须走过这样一个阶段,才会进入另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如果青春期的问题没有处理好,耽误最大的就是成绩。

在这么复杂的情况,家长怎样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呢?

孩子念初中的时候,父母是最容易焦虑的……

程翔老师一直以来都在处理这块问题,他说,大部分家长觉得青春期棘手、和孩子的关系紧张,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关系到自己的孩子、关心则乱;另一方面,家长也缺少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就像没头苍蝇到处乱撞,这时候家长更觉得不知所措,干着急。

所以对家长来说,想要处理好孩子的青春期问题,学习一些相关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是不能避免的,话说,我们愿意为了孩子加班加点,吃尽苦头只为孩子过得好一点,为什么就不愿意花一点时间学着跟孩子相处,让孩子可以平稳过度最关键的青春期呢?

说回正题,接下来分享一些程翔老师总结的经验,希望对各位家长有帮助!

孩子念初中的时候,父母是最容易焦虑的……

初中成绩差,主要在三个方面

而在学习方面,程翔老师认为,孩子成绩不好一般有三个维度的问题:

1.孩子本身心理的问题,自己出现厌学、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不喜欢老师、对学习没有上进心这些问题;

2.学科上的问题,比如学习的方法比较欠缺,基础薄弱,导致成绩不好;

3. 从小养成的习惯问题,比如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课堂没有做笔记的习惯、课后不复习、周末不总结等;

孩子念初中的时候,父母是最容易焦虑的……

想要真正意义上去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一定要从这三个方面同时入手,而不是说单单在课堂上找个好老师教他方法就可以了——如果他心理的问题没有解决,他根本不想学,那么找个北大的老师来上课用处也不是特别大。

无论是什么水平的孩子,给孩子补习都是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辅导计划和方案的,这样的补习才能真正见效。这不单单是老师一个人的责任,他需要孩子、父母、任课老师、班主任老师共同配合、共同协助去关注每个过程,才能真正意义上去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成绩。

孩子念初中的时候,父母是最容易焦虑的……

经验总结:孩子厌学、不想学怎么办?

孩子厌学、逃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学习的认知不够,既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也不了解学习能够给他带来什么,学习的乐趣、优越感更是无从谈起……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程翔老师说:这就和打篮球一样的,在球场上每次都三不沾,他们在前面打我跟在后面,球也碰不到几次,那我打两三次就不想打了。相反,如果我每次一灌篮,旁边就有一群观众在那叫好,那我肯定越大越来劲。

大部分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不是不想学——事实上,每个孩子一开始都是想学好的,但是慢慢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找不到学习带给他们的优越感和自信,才慢慢放弃了自己。而这些学生,虽然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可能是差生,但是他们都属于“可以挽救”的类型。

孩子念初中的时候,父母是最容易焦虑的……

他举了一个例子,10月份他接到了一个杭州初三的学生,刚来的时候对学习真的不愿意学,每天的作业都是抄一抄混日子。后来程老师跟他沟通了五十多分钟,问他心底的看法,也问他未来的想法,也聊了很多围绕在这个男生身边发生的事。电话挂了,他跟爸妈说,我愿意跟着老师学。

这个学生很有代表性,他不想学习,并不是想要放弃自己或者是拿着破烂的成绩跟父母显摆“叛逆”,他只是失去信心了——努力过、挣扎过,迟迟看不到进步,于是就放弃了。

在大部分我们以为的“差生”中,都是类似的情形,每一个孩子都想好,有时候是没信心了,他也想学好,也想考第一名,也想考什么什么高中,但是看到自己的成绩就放弃了;有的孩子控制不了,坚持不了,学了三天,第四天放弃了;有的孩子是坚持了一段时间,看不到什么效果就放弃了。

孩子念初中的时候,父母是最容易焦虑的……

针对这个类型的学生,来自外界的鼓励和持续性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程翔老师说,他有一个初二的学生小政,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学习坚持不了,没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比如英语单词,积累了三天,第四天坚持不了。

程老师对小政的引导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每当他发现小政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就会跟他聊,在思想上对他进行引导。

中心思想很统一,就是马云的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孩子念初中的时候,父母是最容易焦虑的……

但用来说服他的话却一套连着一套,每当小政想要放弃的时候,就在他耳边盘旋,时时令他警醒。其中一段话让小政铭记至今,他是这样说的:你的手上有一个伤疤,它慢慢地在溃烂,现在你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不管它,随它去,反正现在也不是很痛,但如果你不去管它,总有一天它会烂成一个大洞,总有一天你都不敢再其他人面前把手拿出来;还有一种,就是你现在每天要坚持用药去涂,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这样坚持下去你这个手很快就能好?比如说当你很想吃鱼的时候,你就看看你的手,反正现在也不严重也不痛,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一年之后你的手就烂掉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你想想要不要吃?

孩子念初中的时候,父母是最容易焦虑的……

事实证明,这些话比父母千万句唠叨有用。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唠叨就是一直让他做这个做那个,他就会有“这个不是我想做是你逼我做的”的念头,产生抗拒心理。而在上述情形中,孩子却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分析这件事对他的意义是什么,这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会对学习产生自己的认知,因而更有动力学习和坚持下去。

引导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目前的处境就是快很多孩子都把学习认为是为了老师学,为了家长学,一种非常被动的学习。

“我给你五块钱你把作业写完。”下次让他写作业,孩子就会理所当然地说“你给钱呀,你不给钱我给你写”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有的交易,说实话写作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为什么写作业你都不知道。

程翔老师认为,面对这类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显得尤其重要。

有的家长喜欢“打压式教育”,比如说孩子考了班级第三名,妈妈说,还行,下次要考班级第一名。但是这个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压力——“这次我考得这么好,妈妈还让我考班级第一名,下次我考了第一名,妈妈还会让我考学校第一名……”,无形中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成绩好反而给他带来了烦恼和负担,因而对学习产生不好的联想、容易丧失信心。

孩子念初中的时候,父母是最容易焦虑的……

想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主动学习,家长和老师都需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引导,让他感觉到这事情给他带来的成就感、优越感,这都是真正意义上可以触动孩子的——比如学校里,看到孩子做得比较好,老师在课堂上公开表扬,让他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一种荣誉感;当孩子做得比较好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通过一种肯定、表扬、鼓励的形式,来激发他内心的优越感……当他受到表扬、关注、肯定,觉得自己越来越有价值的时候,他会想,原来学习可以给我带来这么多东西……

在另外一方面,培养孩子对学习的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程翔老师会经常凭借自己阅历丰富的优势,引导孩子加深对学习的认知,让他在思想上和我们达成共识,然后让父母去监督。

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打游戏,他说:我们在打游戏的时候,等级很高的,看到一个很菜的小怪,,一刀下去就把他砍死了,这是和号的经验值有关的,如果你没什么经验值的,明明是一个很菜的妖怪,你打了半天就要逃的。

孩子念初中的时候,父母是最容易焦虑的……

写作业就是为了你在这个科目上的战斗力增加,经验值增加你就能在考试上发挥得很好。

那么经验值怎么从50变成100,每一个小的细节都是你经验值的增加,你做的每一个作业,每一次复习都是经验值的增加。很多孩子觉得写作业没有意义,他是在做一种交易,你要让他感觉到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经验值的增加。和说教相比,这种引导对孩子来说更有说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