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曹操墓,到底是不是真的?

老馬說餐飲


2009年在河南安陽一南水北調的施工工地上,發現了一座東漢晚期的大墓。在經過考古專家多方考察驗證之後,證實這座大墓就是東漢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的陵墓。至此,困擾了中國考古界上千年的謎底終於揭開了。

曹操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詞家,是中國歷史上歷代帝王之中為數不多文武雙全的帝王,魏、蜀、吳三國之中最強大的魏國開國君主。

曹操生前雖未稱帝,但其平生的文治武功卻是許多開國帝王無法望其頸背的。曹操的詩文流傳至今,許多被編進了大、中小學課本,曹操的兵家謀略更是許多軍事學院的必修課。

但是這位曹丞相還有一個不為多數世人所知的身份,摸金校尉的鼻祖、盜墓界的掌門人。

既然曹操是盜墓界的掌門人,對盜墓的套路肯定是瞭如指掌。為了避免被他的徒子徒孫打擾和不孝弟子的光顧,這位掌門人居然祭出了他的鎮派絕學“七十二疑冢”。

七十二個,有說在鄴城的銅雀臺下,有說在漳河河底,有的說在鄴城西門豹祠旁。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恐怕連我們這位曹丞相自己都蒙圈了。就這樣,一代梟雄曹操的陵墓慢慢消失在人們視線當中了。

縱觀中國曆代帝王將相的陵墓無不奢華鋪張,而陵寢之內又陪葬著無數的奇珍異寶,這才引得盜墓賊們風湧而至。他們不但將墓內的珍寶盡數盜走,就連墓主人常常也是暴屍荒野。曹操對這些焉能不知?

所以,曹操於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頒佈了對他後事的《終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

由此可見我們這位魏王千歲的過人之處,即不大肆陪葬,又不立標識。

就連官方的的資料也只有《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記載數語:溢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後又有《全唐文》卷十的一點記載,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麗,路過鄴城時曾拜揭高陵並祭奠曹操,對這位魏武帝評價甚高。自北宋以後再無任何關於高陵的記載,但是曹操陵寢墓地的傳說卻從未停止過。

1998年,河南安陽安豐鄉西高穴村一農民挖土時發現一塊墓誌,該墓誌明確指出曹操陵墓的具體方位,墓誌上刻有:其墓在高決橋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迴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以上記載明確指示出曹操墓就在西高穴村。2009年,該墓被發現後挖掘出大量的金、銀、銅器及兵器。

這其中最能證明此墓就是曹操墓的是一塊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的刻碑,這和曹操生前的身份完全相符合,“魏武”是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封曹操的。

該墓共出土三具屍體,一男二女。其男性經科學檢測,去世時應在60歲左右,這也與曹操66歲的壽命相符合,所以此墓被確定為魏武帝曹操的陵墓。

大概曹操是盜墓界的鼻祖,也可能是曹操墓防盜措施到位,該墓和陪葬品完好無損。這與其他皇陵帝墓“盜墓者一來,寸草不留”的待遇有著天壤之別,這可能就是曹操與其他帝王的不同之處吧!


刀墓手札


河南安陽發現了曹操墓,這是很多年前的“新聞”了。但直到今天,關於這座墓的真假還是爭論不休。

事件的起因是這樣的:

1、 一個當地文化愛好者發現了一塊墓誌(1998年),墓主人是東晉十六國後趙時期的官員叫魯潛。墓誌中詳細記錄了魏武帝高陵與魯潛墓的位置關係。

2、 安陽安豐鄉西高穴村發現兩個被盜的東漢大墓(2005-2007年),符合上述位置關係描述。

3、 考古發現(2008-2009年)西高穴二號墓等級較高,但已多次被盜。墓中出土了一些石頭牌,是各類陪葬品的銘牌,文字顯示“魏武王….”。還有一些文物是從盜墓者手中回收的。墓中發現一男二女少量遺骨,醫學鑑定顯示男性60歲左右。

4、 就上述信息,經當地政府邀請文物專家分析確定該墓為曹操高陵(2009年底),並位列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後來申報並被國家文物局批准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陽高陵”。但社會上也有大量反對者,質疑該鑑定造假或不嚴謹。

閱讀了能公開看到的相關資料,直覺的答案就是“墓主人證據不足”。

1、 魯潛墓誌是個起因,也是個關鍵點。這份墓誌是取土燒磚時發現的,但魯潛墓的遺蹟根本找不到了。126字的墓誌中,對墓主人生平隻言片語,卻用了半個篇幅記錄魯潛墓與魏武帝高陵的位置關係,顯得不倫不類。

2、 曹操是歷史上著名的官方盜墓者之一,創業的時候就盜挖了漢武帝叔叔梁孝王劉武的陵,據說還設立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的官職。這位盜墓的祖師爺,自己的墓葬怎麼會不擔心被盜呢?後趙距離東漢末約120年,魯潛是如何清楚知道曹操墓位置的,而其他文獻卻未見如此明確的記載。

3、 墓中出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等石牌,這個“魏武王”的稱謂很怪異,把生前爵位和死後諡號放在了一起。今天我們使用“漢武帝、唐太宗”這些縮略稱謂,並不代表當時也這麼用的。

4、 緊鄰的西高穴一號墓是誰的,沒有見到官方資料介紹及與二號墓的對比分析。

上述簡單的邏輯分析,就有很多疑點。這裡的懷疑並非懷疑某某人造假,而是考古鑑定的證據鏈不足。孤證不為證,事有反常必為妖,學術應該是嚴謹的、且不急於給出答案的。

一些反對意見的朋友,把國家文物局公佈的第七批國保名單中“安陽高陵”沒有“曹操”二字,認定為是“不確定墓主人”,這也是一種誤讀。如果否定曹操墓,應該使用“安陽西高穴東漢墓”,“高陵”二字不能抹去曹丞相的影子。

但關於學術上的爭議,也並非行政機關的一份文件就可以“蓋棺定論”且“不容置疑”的。同時一些專家的論調也缺乏胸襟,學術是討論和爭論的,並不是武斷的讓持反對意見者閉嘴。學術沒有朝堂與江湖的階級差別,人人都有發言權。

曹操墓的真偽,已並非簡單學術之爭,而是一種社會病態。


幾葦渡


我家就是安陽的,安陽是個四線外的小城市,但是這裡的文化底蘊很厚重。人類文明的標誌甲骨文和國家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在這裡出土的,西門豹治鄴的事也發生在這裡。還有全世界都在研究的周易文化也在此地誕生,民族英雄岳飛和神醫扁鵲都為這裡的歷史抹上了濃重的一筆。說到曹操為什麼會把自己的墓選在安陽,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鄴城(古安陽地名)是漢獻帝賜予曹操的封地,曹操雖然是個梟雄,曾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又幹脆取而代之,也許是死後能葬在自己名正言順的封地上才能心安理得吧。歷史上曹操墓多次被盜,特別是曹操是有規模盜墓的組織者,很多盜墓者都認為曹操墓裡面有很多財物。再有曹操的仇人和政治對手,恨不得把曹操搓骨揚灰。所以經過多次的破壞,發掘的時候墓裡出土的有價值的東西並不多,但還是有一些文物能夠確實證明曹操葬於此的,這是事實,但好還需要進一步考證和論證,畢竟歷史不能草率定論。至今沒有權威性的認定,可能還有地緣政治的原因在裡面吧,在此不過多評論。


雷神112266


安陽曹操墓有千百年歷吏,真假難分,現代人難考證。經過幾個朝代的戰爭,盜墓,根本無法驗證。


等待162471053


以為西高穴村的這座大墳,下結論為時尚早,缺乏直接證據支撐,有力證據不足,自然出現考古界質疑聲音。現在支持與不支持者形成了兩個極端,支持的也自不少,不支持自多。無論支持與否,現在大約也只好如此,相信在未來會有新的考古發現,那就不妨子姑待之,靜待以事實來證明一切。只要沒有新的考古發掘證據,這事會一直爭議下去。

考古是科學。不好嘻嘻哈哈,太倉促了下結論,時間總能還歷史一真相。西高穴也會的。只有一石牌,顯然不足。其它遺存只能佐證,如屍身相仿,發掘地點也沒大問題。只是一沒有其它直接證據,二墓內出土還不夠清楚,如三具屍骸為誰,還有墓葬形:制等,均無明晰指向性。

沒必要倉促定論。九大證據,推測性過大,不排除有一定指向性,亦可互證,具備關聯性,但構不成充要條件。歷史信息認定,正是以實事說話,沒有身份證物信息,說一千道一萬,那是萬萬不夠的。

依歷史信息而言。曹操倒真有可能把西高穴作為百年之地,有終令,有其子祭祀信息足為證明。河北學者劉心長專事研究多年,並圈定了一大約5平方千米的墓田範圍,西高穴村即在其中。此專家把他的成果公佈後,引起極大轟動,並得到了一致認可。所以西高穴極有可能的,如之附近村名也多含歷史信息,如武吉,朝冠等等。魂舞大漠覺得,既然有爭議,還是讓歷史去證明好了。


魂舞大漠


2009年12月27日,省文物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了安陽古墓為曹操墓這一令各界激動的消息。

然而,各種質疑聲也隨之而來,以閆沛東,倪方六為首的所謂學者對次持有不同意見。在曹操墓被髮掘之前,一位名叫徐玉超的村民發現了一塊墓誌,上有銘文雲:“墓在高決橋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迴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經專家考證,此墓誌主人為後趙大僕卿駙馬都尉魯潛。由此銘文可知,安陽古墓確為魏武帝墓。

但是歷史上諡號為魏武帝的除了曹操還有姚襄,冉閔。據史料記載,魯潛死於公元345年,而姚襄,冉閔二人皆在其後去世,墓誌何以未卜先知?因此墓誌上記載的只可能是先魯潛一百多年死去的曹操的墓。曹操《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曹操本就是唯物主義者,實用至上,故而要求薄葬,況且安陽古墓有被盜的痕跡,可以解釋古墓外不植樹,古墓內不隨葬金銀玉器,以及一些史料中記載的器物沒有出現在墓中的現象。

曹操墓雖然不像別的帝王一樣恢宏氣魄,但是其墓室結構和規格均是侯王級別,出土的大型金錯鐵鏡是王以上的器物、出土石牌記有輴車和十二個陶鼎與圭璧組合,是天子禮儀的規格。結合《水經注》,《元和郡縣圖志》描述的鄴城和西門豹祠遺蹟,安陽古墓與史料記載的曹操墓方位吻合。

各位看官如果覺得還有疑問,可去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修的《曹操高陵》一書。裡面的分析更加系統。

至於曹丕讓人繪製的羞辱于禁的浮雕,應該是墓外部的建築,不可能把曹操的墓挖開了再繪製。這種外部建築是很難保存下來的,並不能作為判斷依據。


國史拾遺


自從2009年,安陽曹操墓現世以來,在考古界乃至社會引發熱烈的討論,其中考古學者和民科紛紛發聲爭論不休,其中不乏專業人士發出不專業的話來,惹得輿論一片譁然。

2017年,高曉松在歷史文化類脫口秀節目《曉說》中又把這個話題撿起來說,他的意見很簡單:因為安陽曹操墓中沒有看到《于禁傳》中提到的“于禁降服之狀”等浮雕,所以安陽曹操墓是假的。

《三國志·于禁傳》:(曹丕)欲遣(于禁)使吳,先令北詣鄴謁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

讓筆者評價的話,筆者認為高曉松的想法則展現了一位業餘民科的意見,因為他不知道“陵屋”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他以為“陵屋”是埋在地下的一部分,所以才會有這種可笑的質疑聲。

其實,他的團隊只要做一點準備工作,也應該知道“陵屋”是修築在陵墓周圍,地面以上的,用於紀念、祭祀用途的房屋。

而且這個房屋在曹丕執政時期就已經被摧毀了,把其中的車馬、衣服都收回了。

《晉書·卷20》:至文帝黃初三年,乃詔曰:……古不墓祭,皆設於廟。高陵上殿皆毀壞,車馬還廄,衣服藏府,以從先帝儉德之志。

如果在安陽曹操墓中看到了《于禁傳》中說到的“畫”,那才證明了是假的呢!

實際上,據安陽曹操墓考古參與者唐際根先生提供的信息,證明了地面上確實有建築遺蹟,如此,很可能就是當初修築的“陵屋”。

另外“曹操七十二疑冢”這種老掉牙的梗說出來也不要跌份,這個梗源自民間傳說,所指定的墓群也早就被考古證明,實際上是北朝墓群。

高曉松的《曉說》團隊根本不做任何功課,全憑一知半解、落伍觀點在胡說八道。

回到正題,安陽曹操墓到底是不是真的?

筆者是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先生的意見: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

目前這墓能證明墓主人是曹操的證據仍然不足,只能說傾向於曹操罷了。

【徐光冀】發掘簡報認為該墓‘應為魏武王曹操的高陵’,並提出了十條理由和證據,由於其中存在諸多問題,我認為還不具備唯一性,尚不能成為定論。至於發掘簡報所稱的‘曹操高陵’,按照考古學慣例應該稱為‘西高穴2號墓’。

——徐光冀:《“曹操墓”仍不適合定論》,《中華讀書報》2013年2月20日。

許宏的意見:

但在目前的狀況下,對墓主人身份做如此確切的定性,已超出了我作為考古人秉持的‘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的認知底線。因此是我所不能接受的。

這些考古專業人士的意見,和高曉松的意見,高下立判。


潯陽鹹魚


近幾年來,關於河南安陽西高穴2號墓是不是曹操墓的問題,引發了整個考古界的討論,“挺曹派”和“反曹派”你來我往,爭論不息,有些討論甚至還超出了考古學本身。那麼,問題的根源是,“曹操墓”是真的嗎?答案是肯定的!

安陽西高穴2號墓的墓主人是曹操本人無疑,有完整的考古學實物鏈和文獻記載可以佐證,以下展開具體分析。

看了下已有答主的答案,“反曹派”人數不少,但是似乎都犯了一個巨大的邏輯矛盾:用文獻裡記載的內容來駁斥曹操墓裡出土的實物資料。在這裡,筆者有必要先強調下本文的一個立論前提:判定一個墓葬的性質,首先要有一個標準,目前來講,世界考古學界(國外稱為人類學)公認的考古學原則是實物資料證據優於文獻記載證據。也就說,考古發掘出來的一定是“真的”,即使發掘出來的東西暫時得不到有效合理的解釋,但我們首先必須承認它。

有了以上的這個前提,我們進可以具體展開分析,曹操墓之所以是真的主要有以下幾個考古學實物證據鏈:

一、墓葬位置吻合文獻記載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於洛陽,同年2月,其靈柩被運回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葬於高陵,高陵據地理志載在“西門豹祠西原上”,而西門豹祠就相當於今天安陽的豐樂鎮,因此,從墓葬的位置上看,跟曹操墓的文獻記載也是十分吻合的。(下圖即曹操高陵位置)

二、墓葬形制吻合帝王一級的規格

西高穴村2號墓的墓葬規格極大,墓葬前後總長度達60米,主墓室的形制為磚券墓室,與已經發掘出來的洛陽東漢帝陵裡的漢魏王侯級墓葬規格形制完全一致,墓室頂部為四角鑽天頂結構,此種墓室結構在漢魏之際只有帝王一級才可以使用,這與曹操魏王的身份也十分相稱,此外,該墓葬外部也沒有封土等帝陵常見結構,與文獻裡有關曹操墓“因高為基,不封不樹”的記載不謀而合。

三、墓室出土人骨符合曹操的個人體徵

在墓室中,我們發掘出了一架男性人骨,經專家鑑定年齡在60歲左右,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則清晰無誤的顯示了曹操生前有“頭疾”的問題,我們把這架人骨所蘊含的信息和文獻裡關於曹操的記載放在一起對比也是十分吻合的。

四、出土的若干“戟”銘刻亦是曹操墓的鐵證

從曹操墓出土的幾件兵器銘刻,主要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短矛”,這裡必須對這些出土的戟做個介紹,在我國古代,用戟制度是貴族官僚身份的象徵,門戟制度起源於先秦時期,什麼身份的人用什麼樣的“戟”,自古以來都是有嚴格規定的。《後漢書·輿服志之上》載“公以下至二千石,騎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縣長二人,皆帶劍,持戟為前列”。像“騎吏”這樣的一般官吏,只能用象徵性的“木戟”,只有天子帝王一級的才可以用青銅鐵器製作的“真戟”,因此,西高穴2號墓出土的“真戟”,是曹操享受“天子”待遇的最好證明。

綜上,我們完全可以說,安陽西高穴2號墓的墓主人就是曹操無疑。值得注意的是,在2009年,官方也最終認定,河南省安陽市高穴村2號墓的墓主就是曹操,2010年,曹操高陵也入選了“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所有這些,都足以證明而且這個結論也得到了學術界的公認。


未盡的才情


它是真古墓,但不是曹操墓。

1.有完整魏武王字樣的文物是其定為曹操墓的鐵證,差不多也是唯一的肯定證據,其他差不多都是排斥的,否定證據實在枚不勝舉。客氣地說有魏武王銘文的兩文物可信度太低,不客氣地說,它們是偽造的!一是按公認的說法,後來的當權者特意砸了此墓的東西,與墓主身份有關的東西是最應該砸的,怎可能留下完整的魏武王刻文?!二是此兩文物的文字與其他牌子的筆跡不同,明顯不是同一人所刻,而其他常所用石牌出於同一人之手。三是石枕與圭形石牌矛盾,因為圭形石牌是陪葬物的標識牌或只是代替物,而同樣形式的文字形式卻出現在石枕本身上。附:按我的研究,石枕是真的,但它上面原來只有慰項石三字,作假者磨去此三字後再刻上大家見到的文字。我們可回顧一下潘偉斌的論文,可發現他對那塊有“x王常所用”的殘塊(下圖第三塊石牌上半殘塊)的文字最先推測為“武王家御用”,無魏字,因它已有點斜邊,家字前只兩個字的空間,所以潘偉斌們最先推測為武王,石枕上刻的是“武王常所用慰項石”,後來發掘到魏字殘塊,就加刻了魏字。估計作假者知道墓裡稱曹操為武王不是很合適,所以最先在慰項石上刻“武王常所用慰項石”時上下各留了一個字空間,加刻魏字後就只後面留有一字空間了。其實既不是“魏王”,也不是“武王”,也不是“魏武王”,而是“魏主”!因為它根本不是曹操的墓,而是冉閔的墓。稱冉閔為魏主各方都能接受。而且用“魏主常所用”是代替冉閔失去的東西,從發掘結果及三截畫像石可看出墓主只有頭,無軀幹四肢,那麼用其生前一手用的大戟,一手用的短矛代表其雙手,用盾代表其軀體,用坐騎的椎骨代替其雙腳,另外他死了國家滅亡了,失去一邦,很多人認為有兩塊短矛牌,大家仔細看兩個矛字一樣嗎?一個明顯的矛字,一個是少一橫的邦字!正因為以為有兩塊短矛牌,造假者才敢大膽地造另一塊完整的大戟石牌!此墓為何要用常所用石牌?就是因為都沒實物了,隨著冉閔的被捕,他的盾,他的戟,他的矛,他的馬都被燕國收去或丟了。如果能看到那塊有“xx常所用”殘字的石塊實物就好了。

有人以為此墓石牌都是假的,我倒覺得此墓真得很,唯有定為曹操墓的鐵證是偽造的。偽造軌跡:發掘將近尾聲,沒“武王”、“魏武王”等曹操墓鐵證,相反的,許多出土物與曹操史料矛盾,有人就在有“慰項石”刻字的石枕上偽造“武王常所用慰項石”,他們認為既然真實地有“武王常所用”石牌(他們篤定常所用前至少有武王,因為他們早認定是曹操墓!),而慰項石肯定是常所用的,加刻“武王常所用”不會引起異議,發掘到魏字後加刻魏字,孤證難服眾,當發現有兩塊短矛牌後,如獲至寶,放心大膽地偽造了一塊完整的大戟石牌。
:


2.三國志用曲筆暗示了鄴城高陵是假墓,曹操真墓在洛陽。大家可比較曹操與曹丕,曹操有終令,曹丕有終制,但曹操死後只一句葬高陵,而曹丕還加了一切依終制。另可比較曹操與劉備,如曹操埋鄴城的話,那和劉備一樣是死在外面,應會和劉備一樣,描寫梓棺回鄴城。三是描寫曹丕羞辱于禁,讓其去曹操高陵,用了多餘的“北詣”,就是暗示去的北方的那個鄴城假高陵,而不是洛陽的真高陵。

3.黃初三年,曹丕發佈毀(鄴城)高陵祭殿詔,黃初四年召集兄弟們聚會洛陽,白馬王曹彪死於這次聚會時,有人懷疑他是曹丕害死的。據此是否可推斷黃初三年修好了洛陽真墓,修的時間長應是因為工程秘密,參與人少。黃初四年召集兄弟們拜祭曹操。如果曹彪真是曹丕害死的,可能是由於他個性耿直,是大嘴巴,可能對曹丕進行指責,曹丕還怕其洩密。

4.雖然曹丕公開地熱熱鬧鬧地把曹操埋到了鄴城高陵,有些人知道這是假墓,他的真墓在洛陽,叫西陵。曹家人自己都稱其為西陵。西陵這名稱與魏晉帝陵名稱取法一致,都與地理有關,而高陵不一樣,西門豹祠西原是原,不是山,所以高陵之高字不是地理特徵。曹操臨死前講其墓是西陵,恐怕不是西門豹祠西說得過去的,應是相對其它陵墓的,如當時的漢安帝陵。西陵一詞應是曹操快死時無意中講的真話。按我的研究,大漢冢應是曹操真墓,而大漢冢陵園遺址才是真正的漢安帝陵所在地。漢安帝陵的封土被真曹操墓所用,墓體本身被董卓毀了。讓曹丕把其墓偽裝成漢安帝陵最好地體現了曹操之奸。曹操可以說是董卓盜掘東漢帝陵的親歷者之一,知道帝王陵被盜的慘像,怎麼可能把自己的陵墓公之於眾?!你講是薄葬,別人就不盜掘了?!把其墓偽裝成漢安帝陵,只要偽裝成功就可免盜掘之苦,因為大家都知道東漢帝陵已被董卓盜掘一空。漢安帝是那時陵墓在洛陽城邊的皇帝中唯一一個讓曹操看得上眼的,偽造成他的墓才不丟他的人。我們知道曹操喜歡看美女跳舞,他的詩他的終令都表明這點,曹丕為此特仿銅雀臺在洛陽建了凌雲臺。從凌雲臺上可看到曹操墓,曹丕可在此遙祭曹操。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曹休墓在附近的橫空出世。

最有意思的是,孫堅的墓也叫高陵,他比曹操早死,他兒子孫權攻佔夷陵後把夷陵改名西陵。如果曹操的西陵和高陵是同一東西,那麼高陵等於西陵,那麼孫權把夷陵改名西陵豈不是罵自己父親,從而罵自己?!看來孫權是知道鄴城高陵是假墓的,他把夷陵改名西陵就是為了報復曹丕把曹操假墓叫高陵!

5.此墓是冉閔墓,證據確鑿。只要放開研究,看懂了那斷成三截的畫像石和門生石碑,就會發現它是圖像化的(前者)和隱秘化(後者)的冉閔墓誌。為何要這麼搞?因為冉魏餘民認為冉閔是皇帝,在墓中要表達出來,而慕容燕是絕不允許稱冉閔為帝的。

那麼此墓中三人是誰呢?頭骨是董皇后把其當冉閔頭撿回來的,撿時是高度腐敗的,地點又是慕容燕殺俘場所,撿錯也是可能的。如果此頭骨的年齡真是考古方所說的五十多歲(我懷疑此年齡判斷是為曹操定身量做的!),那肯定撿錯了。兩女年輕者是董皇后,她把冉閔頭帶回後殉節了,老者是王太后,她死於冉閔被俘前。這個墓本來是冉閔為自己和皇后修的合葬墓。王太后死後,冉閔為其在旁修墓,即西高穴二號墓,不久冉閔就被俘死亡,冉魏餘民無力修完此墓,就把其和冉閔、皇后合葬了。正因為她的加入,所以原來為皇后準備的墓室,那小四角攢尖頂室被廢棄,而冉閔石棺偏向放皇后棺材的墓室。三者的棺材放置指示兩女地位相同,而墓主與年輕者是夫妻關係。唯有此解,否則沒什麼能撼動墓主的棺材位置,讓它是偏放的!

6.按有關記載及魯潛墓誌(如果魯潛墓地為真的話),鄴城高陵在南北朝時地址是確定的,那它在石虎父子的毒手下不可能保存完好,李世民憑弔的恐怕只是遺址,而此遺址可能還後來毀於漳水。


伍趙1


高曉松就是一個知道分子,為了裝逼什麼都敢說。他的脫口秀聽聽當個樂子,你要當真那就上當了。

高曉松引用的是《三國志·魏書十七》:“……欲遣(禁)使吳,先令北詣鄴謁高陵。帝使豫於

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但是這個說法與曹操墓中沒有浮雕並不矛盾啊。

注意《三國志》原文中說的是“陵屋”,古代修建大人物的陵墓,不是把人往土裡一埋就了事了,地上還要建享堂等建築,供子孫祭拜。特別是曹操這樣生前稱王,死後封帝的人,地上建築的規模肯定不一般。

而且《晉書》記載:“至文帝黃初三年,(曹丕)乃詔曰:……古不墓祭,皆設於廟。高陵上殿皆毀壞,車馬還廄,衣服藏府,以從先帝儉德之志。”也就是說,到了黃初三年,曹丕才把曹操墓上的享堂等建築推倒,以彰顯曹操的節儉美德。

曹丕要畫于禁投降關羽的畫,肯定是畫在地上建築中,怎麼可能畫在曹操的陵墓裡?難道他為了羞辱于禁,還要專門打開老爸的陵墓,就不怕曹操氣得坐起來?

高曉松是北京人,難道他就沒去過北京十三陵看過,不知道帝王陵墓會有地上建築?他用這一點來質疑曹操墓,不知是真不懂,還是故意譁眾取寵?還是說老高家祭祀祖先都要把墳扒開?

高曉松還汙衊考古專家們是收了錢才論證那是曹操墓,真是一副小人的嘴臉。我頓時想起了那句話:在妓女眼裡,任何女人都是會賣的,不賣只是證明價錢沒談攏。這說的就是高曉松啊。


關於安陽漢墓是不是曹操的高陵,目前還存在爭議。支持者舉出很多證據,非常有力,就不一一詳述了。當然反對者也不少,但是學術界的反對者的主要觀點是,

這個墓確實有可能是曹操墓,但是目前沒有決定性的證據。

比如考古專家許宏說:

“由於它發現了與曹操有關的遺物,有理由推斷它有可能(甚至極有可能、最有可能)是曹操墓,也不排除是與曹操有關的其他歷史人物的墓。作為推斷,這些提法都沒有問題。它的時代、它的地望、它的規格,都很有說頭。但在目前的狀況下,對墓主人身份做如此確切的定性,已超出了我作為考古人秉持的‘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的認知底線。因此是我所不能接受的。”

學術界追求嚴謹,這可以理解。但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必要這麼嚴謹,直接說那是曹操墓並無不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