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高铁建设,一线牵大同古都融入京津冀

11月7日,立冬。地处北方的古都大同,泥水不合,往年每到此时,户外建设将告结束。而今,在高铁大同新站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中铁建筑公司的建筑工人依旧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工地热度未减。

朴实敦厚的陕西籍指挥长刘军十分感慨:这些年我们走南闯北,建了许多高铁新站,但像建大同新站这样“拼”的事儿可不多。市委、市政府给工地引入集中供热,新站工地今冬不停工。

大张高铁建设,一线牵大同古都融入京津冀


聊起大张高铁大同段建设,大张铁路客运专线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来生感慨良多。他手中一张简单的时间表,列出了大同人的坚贞、坚定和坚强——

2014年3月启动报建工作,组建大张高铁项目筹备处。

2014年5月开始项目可行性研究,当年8月通过预可研审查,10月通过可研评审。

随即,启动项目报批程序,仅用1个半月,获得项目全部批文。

那年天气冷得早,寒风横扫之时,出现大张高铁开工画面,记录下永恒时刻:2015年11月18日。

2016年、2017年,天镇县、阳高县、大同县(现云州区)、南郊区(现云冈区)干部群众,中铁17局、9局、12局的筑路铁军一线铺开,路基、桥基日新月异。2018年6月,轨道机上路铺轨。铺轨施工的小视频在大同人的微信中热传。

2019年6月底大张高铁将全线竣工,与京张高铁同步进行联调联试;2019年底验收通车。届时,从大同高铁新站上车,100分钟后,大同人就可置身京城……

2014年5月26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三院)进驻大同,拉开了大张高铁建设的序幕。铁三院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直属的国家大型综合设计集团,综合实力在全国勘察设计百强中名列前茅。铁三院的专家一来,首先要求提供详尽的基础材料。一个半月后,资料装了30多个大箱子,满载一汽车送交铁三院大张项目组,设计总工张海兵吃惊不小。相熟后,他透露,一般来说,准备这些资料,少说也要1年时间。

大张高铁建设,一线牵大同古都融入京津冀


诚心动天,铁三院不知不觉中加快了设计速度。大张高铁大同段全长124公里,筹备处3名工作人员陪同铁三院工程师跋山涉水、过沟跳涧,两只脚板,一双疲腿,一步步丈量在荒郊野外。按照项目审批要求,需要规划3条备选线路,形成1个主方案、2个副方案。时值酷暑,3条线路400多公里的野外踏勘下来,每人磨坏了四五双运动鞋。工作人员们深深体会到一种心力交瘁的疲乏。

在实现省委、省政府大交通的宏观布局中,大同人不辱使命。大张高铁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申报准备,在“十二五”期间全国80条铁路审批中,获得支撑性文件、可研批复、初设批复、开工建设诸多第一。

2015年12月15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大张高铁项目沿线征地拆迁的通告》,在高铁沿线18个乡镇68个村庄,吹响了拆迁工作的冲锋号。

老区人民勇于奉献的精神,再次彰显。涉迁居民中,绝大多数深明大义,为高铁建设顺利施工,主动腾空故居、动迁祖坟。但也有个别人闻风而动,盖屋造假……各县区工作人员不知多少次造访动员,不知处理了多少起扯皮事件。

“最难施工的有三处,分别是大梁山隧道、智家堡大桥和高铁新站。”大梁山隧道是大张高铁全线惟一的隧道,西起天镇县逯家湾镇夏家沟村,东至河北省怀安县渡口堡乡耙齿沟村,全长13.44公里,采用单洞双线设计,整个工程预算投资14.05亿元,现在已经完成了80%的施工量。


大张高铁建设,一线牵大同古都融入京津冀


智家堡跨御河特大桥桥长13692米,是目前亚洲铁路桥梁中单体梁跨度最大的矮塔斜拉桥,主跨186米,地面到塔顶距离平均为50米,每个索塔设有8对斜拉索,已于2018年8月13日顺利合龙。这座桥结构复杂,跨越国道、高速、省道、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难度及安全风险高,施工组织难度和协调难度极大。“不过这块‘硬骨头’已经啃下来了!”负责施工的中铁12局指挥长韦昌学,黑红的脸膛上洋溢着自豪。

大同新站选址在原大同航校,共设5个站台、12股道,其中包含正线2条,设有动车存车场、检测所,可以发车、停泊动车组列车。新站广场包括广场综合枢纽、公交客运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市政府负责的广场综合枢纽项目,总投资12亿元,包括站前广场、地下枢纽、开源街高架连通、落客平台、6条匝道、市政道路、地下管廊工程等。各项工程同步迅速推进,再次表达出地方政府的决心。

大张高铁,一线牵古都融入京津冀,乐乎其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