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經濟區10城主要領導齊聚徐州,共謀協同發展大事!

12月9日,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在徐州召開,蘇魯豫皖4省10城共同參與,交流探討融合共贏新舉措,共建協同發展新機制,推動淮海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今年10月,國務院批覆《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將淮海經濟區列為重點規劃的三大板塊之一,首次在國家層面正式明確淮海經濟區10個城市的區劃範圍,將著力提升徐州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發揮連雲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方起點和陸海交匯樞紐作用,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並要求“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打造省際協同合作示範樣板”,區域合作迎來新的重大機遇。

會上,淮海經濟區4省10市共同簽署《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承諾從著力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加快區域內交通同城化建設,推動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加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加快推進區域社會事業融合發展五個方面進行合作共享共建。

會上還共同發佈了《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宣言》。宣言提出,淮海經濟區兄弟城市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具備深厚歷史淵源和合作基礎,要進一步打造城市情感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以下為具體內容。



淮海經濟區10城主要領導齊聚徐州,共謀協同發展大事!


協同發展宣言全文如下:

淮海經濟區兄弟城市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具備深厚歷史淵源和合作基礎。自區域一體化建設啟動以來,城市間合作交流不斷深化,比較優勢互補明顯,發展活力競相迸發,發展實力持續提升。

2018年12月8日至9日,我們齊聚徐州,共同召開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商討確定新一輪區域合作重大問題、重點領域、重要任務。會議一致認為,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是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體現,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建設淮河生態經濟帶重要部署的實際行動,是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為全面提升區域協同發展水平,推動兄弟城市攜手走出整體轉型振興新路子,我們共同倡議:

01

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

進一步深化交流對話,建立戰略決策機制、溝通協調機制、合作運行機制、諮詢參謀機制,積極鼓勵社會參與,有效凝聚強大合力,打造城市情感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02

加快城市交通互聯互通


推動交通同城化建設作為重點領域和先行舉措,同步實施在建項目,協同推進規劃項目,科學謀劃長遠項目,加快構建快速、便捷、安全、高效的區域綜合交通體系。

03

深化城市產業協作協同


立足區域特色和資源稟賦,深入推進產業鏈互動融合,大力加強平臺載體建設,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04

推動生態環境聯防聯控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生態系統協同保護,強化大氣、水、土壤汙染聯防聯控,合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05

促進社會事業共建共享


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機制,強化教育交流合作,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創新社會治理,積極營造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和優質的服務環境,更好滿足區域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面向新時代、站在新起點,區域合作迸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展現出催人奮進的美好前景。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勠力同心、乘勢前行,共同開創區域協同發展新局面,奮力譜寫淮海經濟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淮海經濟區10城主要領導齊聚徐州,共謀協同發展大事!


淮海經濟區10城主要領導齊聚徐州,共謀協同發展大事!


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戰略

合作框架協議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和國務院頒佈的《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部署要求,加強淮海經濟區城市新一輪戰略合作,打造城市利益共同體,構建互惠互利、包容開放的融合發展新格局,推動淮海經濟區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經友好協商,就共同推進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推進交通同城化建設、產業協同發展、生態環保聯防聯控和社會事業融合發展戰略合作體系達成協議如下:

著力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



淮海經濟區10城主要領導齊聚徐州,共謀協同發展大事!


淮海經濟區各城市順應新形勢發展需要,加強溝通交流、對話合作,構建自上而下、統分結合、高效順暢的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

1

建立區域戰略決策機制


建立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制度。將淮海經濟區市長聯席會調整為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作為淮海經濟區城市推進協同發展的決策機構。會議由各城市市委書記、常務副市長、市委秘書長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邀請國家部委及省級層面有關領導參加,主要任務是審議、研究和決定關係區域協同發展的重大問題、重要事項、重點工作,對達成的合作共識簽訂年度合作協議。

座談會於每年11月份召開,由區域內各城市輪流承辦,輪值週期為一年,會後形成會議紀要。

對會議議定的重大合作事項,各城市列入各自下一年全市重點工作,並保障實施,同時積極向上彙報,聯合爭取省級和國家層面支持。

第一屆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由徐州承辦,從第二年開始輪值順序按字母排序,依次為淮北、菏澤、濟寧、臨沂、連雲港、商丘、宿遷、宿州、徐州、棗莊。

成立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辦公室,與徐州市政府淮海經濟區聯絡處合署辦公,各城市各派駐1-2名專職人員到協同發展辦公室工作,協同發展辦公室作為協同發展座談會的辦事機構,負責日常工作的統籌調度與組織協調等。各城市建立相應工作機制,明確專門機構和人員聯絡對接相關事項。


淮海經濟區10城主要領導齊聚徐州,共謀協同發展大事!


2

建立區域溝通協調機制


建立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協商會議制度。每年8月份召開由各城市常務副市長、分管秘書長及重點合作領域聯合工作組牽頭單位負責人參加的協同發展協商會議,會議由協同發展座談會輪值方常務副市長主持召開,主要任務是協調推進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研究確定的重大事項,籌備協同發展座談會,確定提交會議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需要通過會議討論解決的區域發展重大問題等。

建立專題工作協調機制。根據協同發展座談會、協商會議確定的年度重點工作部署安排,各專題聯合工作組每年分條線召開專題工作協調會,協商解決區域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中遇到的難點問題,確保各項合作事項得到有效實施。

3

建立區域合作運行機制


建立重點專題領域合作機制,深化區域合作研究,建議今年成立交通同城化建設產業協同發展生態環保聯防聯控社會事業融合發展4個聯合工作組,今後可視合作進展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各毗鄰縣(市)區可參照市級層面做法,協商成立專門合作機構,探索實現區域互動、攜手共進。鼓勵行業組織、民間團體等民間力量參與,使企業、非政府組織等成為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協商組建淮海經濟區立法協作聯席會議,適時組建淮海經濟區立法研究院

(中心),探索建立區域內各城市立法協作機制。

構建專家諮詢參謀機制,成立區域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建立專家顧問聯席會議制度,為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區域內交通同城化建設


淮海經濟區10城主要領導齊聚徐州,共謀協同發展大事!


把加強交通同城化建設作為推進協同發展的重點領域和先行舉措,大力推進城市間互聯互通,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區域綜合交通體系。


4

同步實施在建基礎設施項目


全面梳理區域內城市間斷頭路和等級標準不一致道路,堅持同步實施、同標準建設,切實加大推進力度,提高聯通通道通行效率,逐步取消區域內國省道公路收費站。

加快推進淮蕭徐快速通道和徐淮阜高速至合徐高速聯通,魯南、徐連、商合杭、徐宿淮鹽等高速鐵路,皖北(淮宿蚌)城際鐵路,三洋、連淮揚鎮鐵路,京杭運河湖西航道改造、京杭運河濟寧至臺兒莊(濟寧段)航道“三改二”,新汴河航道、新萬福河航道、鄆城新河航道整治,菏澤牡丹機場,臺兒莊城市候機樓、永城城市候機樓等工程項目。

探索構建淮海經濟區城際公交體系,積極創造條件加快推進徐州—蕭縣、徐州—宿州和徐州—淮北等城際公交項目開通運營,加快開通區域公交一卡通。不斷拓展到徐州觀音機場、臨沂沭埠嶺機場直達班車,方便區域內航空旅客出行。

5

協同推進規劃項目申報審批工作


建立常態化溝通渠道,協商解決、合力推動區域內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航道和城市候機樓等規劃項目的實施和建設問題。

編制建設項目庫,開展連淮高速公路擴建,儘快啟動徐州—淮北—阜陽、臺兒莊—睢寧、連雲港—宿遷—宿州、淮北—碭山、徐州—宿州—固鎮—蚌埠、德州—東阿—單縣(魯皖界)、臨沂—滕州、臨沂—東海、徐州—臨沂、鄆鄄高速公路,臨沂—新沂高速鐵路,合肥—新沂—青島、淮北—宿州—蚌埠、淮北—商丘—菏澤城際鐵路,連雲港—臨沂貨運鐵路,宿連航道、徐洪河航道、新汴河—溧西河—洪澤湖西南線航道、微山三線船閘等重點項目前期規劃申報審批工作。

6

加強長期規劃和項目儲備


依託國家綜合運輸大通道,立足於淮海經濟區整體發展,加強與國家鐵路部門對接,規劃構築多層次、相互融合的軌道網,做好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等項目儲備。

協同爭取濟南—濟寧—商丘、徐州—淮北—阜陽、徐州—棗莊—曲阜、徐州—濟寧、徐州—淮北、宿州—宿遷—淮安、棗莊—臨沂、徐州—宿州—蚌埠—南京、徐州—菏澤等城際鐵路,連雲港—臨沂高速鐵路,三門峽—亳州—淮北—宿州—江蘇沿海、臨沭—連雲港、徐菏、棗莊—宿遷—揚州、連雲港—宿遷—蚌埠、宿淮鐵路和新長鐵路擴能改造,蕭縣縣城至徐州軌道交通等項目進入國家和省級規劃,積極開展徐州軌道交通南延至淮北城區的前期研究。

推動區域產業協同發展


淮海經濟區10城主要領導齊聚徐州,共謀協同發展大事!


區域內各城市立足各自特色,推動產業相促相融、協同協作、集聚發展,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7

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


堅持高質、高端、高效的產業協同發展方向,以“產業同興、利益共享”為原則,積極優化區域產業佈局。

瞄準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大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以及高端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大力推動跨區域產業鏈分工合作,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提升整體競爭實力。

充分挖掘區域科教資源優勢,突破行政區劃侷限,構建泛區域、跨學科、強關聯、高強度的協同創新網絡,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創新高地。

8

推進平臺載體共建共享


鼓勵通過委託管理、投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創新共建合作園區,探索

跨市“飛地園區”建設,加快建立區域產業承接轉移合作的有效模式

建立投融資服務平臺,探索區域財稅、投資等利益協調機制和產業協作項目資金籌措機制,探索共同設立區域產業發展基金,聯合爭取國家財政資金和金融機構投融資支持。

整合各類資源聯合打造產業協同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搭建高性能的信息網絡基礎傳輸平臺、區域電子政務平臺、對外開放合作平臺、國際會展平臺、聯合監管執法平臺等,形成區域統一、高效、規範的公共服務平臺體系。

9

共建雙向開放新格局


圍繞全面融入“一帶一路”、淮河生態經濟帶、長江經濟帶、沿東隴海線經濟帶和新亞歐大陸橋物流大通道等戰略,加強城市間協作,規劃佈局一批物流貿易基地和陸路開放口岸,推動鐵路、內河、航空、海運等開放口岸共建共享,加快

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充分依託區域內各交通樞紐,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培育更多經濟增長點。消除區域分割和地方保護思維,打破城市間商品及服務流通壁壘,提升區域貿易自由度水平,推動形成高水平的統一市場。

充分發揮國際醫藥技術大會、國際商貿物流博覽會、世界牡丹大會、工程機械交易會、食品工業博覽會、孔子文化節、華商節等開放平臺作用,吸引集聚更多優質產業項目。

加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


淮海經濟區10城主要領導齊聚徐州,共謀協同發展大事!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強化區域生態系統和重要生態空間保護,合力破解環境突出問題,進一步健全跨區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作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10

推進生態系統協同保護


深入推進江淮生態大走廊和沂沭泗河生態走廊建設,強化黃河明清故道沿線綜合治理,建設綠色生態廊道,築牢區域生態安全屏障。

加大區域城市溼地、灘塗、湖庫等生態資源保護力度,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打造一批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

交流共享資源枯竭地區採煤沉陷區治理經驗和生態修復經驗,加快推進重點採煤沉陷區和工礦區治理修復。

11

合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


強化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加強源頭防控和末端治理,加強區域能源和煤炭消費總量雙控,攜手打贏藍天保衛戰,切實改善區域空氣質量。

以提升區域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為重點,強化城市水汙染防治協作,協同推進區域水體治理,持續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

加快建立開發利用負面清單制度,嚴格環境准入,強化重點防控區專項整治,嚴控土壤環境風險。

12

加快完善環保合作機制


合作共建跨區域環境保護機制,重點聚焦標準銜接、科技攻關和生態補償等方面,加強日常環保合作。

加快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機制、跨區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機制、環境汙染糾紛協調處理機制和環評會商、聯合執法等聯防聯控機制,共保區域環境安全。

探索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努力實現區域內生態保護和資源開發利益平衡。

加快推進區域社會事業融合發展


淮海經濟區10城主要領導齊聚徐州,共謀協同發展大事!


加強公共服務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力爭在教育、醫療衛生、文化、旅遊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逐步實現區域社會公共服務的制度對接,更好滿足區域內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13

加強區域教育合作交流


以產教融合為重點,推動高校建立區域產學研聯動機制,組建淮海經濟區高校發展共同體。整合實訓基地等資源,遴選一批通用型專業實訓基地,面向區域內所有職業學校開放。試點職業院校跨區域招生,定期舉行骨幹教師業務技能提升培訓,探索開展技術技能人才聯合培養。

依託“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驗區”平臺,共建中小學課改實驗基地,定期舉辦區域校長高峰論壇、課程與教學改革論壇等。實施中小學對口交流和中小學教師培訓資源共享計劃,創建區域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基地。

14

推動區域醫療保障共建共享


全方位提升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快構建區域佈局合理、綜合型與特色專科型相結合的現代醫療衛生體系。

加快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預約掛號、遠程專家會診等互聯互通。加快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患者就診“一卡通”。

深化拓展徐州醫科大學與區域內各城市合作,增設更多附屬醫院、臨床學院,積極探索醫學高等教育與區域醫療事業協同發展的新型合作模式,促進醫教互聯體提檔升級,提高區域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建立多層次的發展幫扶機制,實施院際間專科對專科一對一精準合作共建。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聯網定點醫療機構數量和範圍,逐步實現縣級行政區異地聯網機構全覆蓋。

拓展跨省異地就醫登記備案方式,研究解決就醫地和參保地結算差問題,逐步放開跨省門診醫療機構,提高區域內群眾異地就醫便利性。

15

加快區域文化旅遊體育事業融合發展


通過資源整合、信息共享、聯通互動,打造統一標誌、地域特色鮮明的區域文化品牌。

加強大運河文化合作交流,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制定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推動建立區域文化產業共同市場。結合區域旅遊特色,合作開發精品旅遊線路,打造“淮海旅遊”品牌。實施區域旅遊聯合營銷,建立區域旅遊信息共享平臺,深化區域媒體合作聯播,輪迴開展市場推介活動。共同發行旅遊一卡通、電子消費券、旅遊年卡等,推動區域旅遊同城化。支持具有良好基礎的傳統項目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群眾項目打造區域品牌賽事。建立區域體育協作組織,定期舉行體育合作交流研討活動,編制體育合作工作規劃。

16

同力打造區域社會治理新格局


樹立開放共治、聯動融合理念,以加強區域警務協作、平安邊界創建、“雪亮工程”區域共建、重大活動維穩安保協作、建立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聯動機制等工作為重點,強化業務對接、技術合作、信息共享,推動平安聯創、犯罪聯打、矛盾聯調、治安聯控、亂點聯治,努力形成政策措施共商、平臺載體共建、風險隱患共防、突出問題共治、政法資源共享的區域“一張網”大聯動大治理格局,為淮海經濟區的快速崛起創造安全的政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

今後將根據區域發展需要和工作推進情況,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基礎上,適時豐富調整合作內容,補充和完善本框架協議。

來源:決策雜誌,綜合自無線徐州、徐州發佈等

淮海經濟區10城主要領導齊聚徐州,共謀協同發展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