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读书笔记?

动感超人


踏入职场之后,我利用地铁上的时间读了不少书,但是读得越多越迷茫,没有真正吸收到知识。直到我开始用有效的读书方法,我才真正了解到读书的魅力,以及读书之后能带来的收益。


一、购书清单

读书笔记并不是从拿到书开始才叫读书笔记,那些一闪而逝的灵感、对某个主题突然产生的兴趣,都将成为你阅读一本书的契机。


随想笔记和购书清单就是这样一种笔记存在。


随想笔记是一种你可以记录任何内容的笔记,无需分类,只要按照时间顺序、没有任何负担记录的方式。如果你使用的是传统的手账本,还可以剪下你感兴趣的内容,贴在笔记本上。如果你时间有限,可以用速记或者缩略的方式记录。


购书清单就是在日常生活或者阅读中,碰到想读的书,你就可以将书添加到购书清单里去,然后再去书店实地确认要不要读这本书。


二、高效做读书笔记

笔记读书法的三个步骤:

读书

划重点

写读书笔记


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划重点+做笔记?做笔记的方法,我推荐作者奥野宣之介绍的 “葱鲔火锅式”笔记法。

划重点的步骤:

通读:边阅读,边把重要的内容折角

重读:觉得更好的,就再折角

标记:第三次阅读,仍觉得很好,就用笔记在上面做记号,最后把这些内容摘抄下来。


三、主题阅读笔记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曾说过:“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当我们要在某个专业领域内具有原创能力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这个专业领域进行主题阅读,然后我们才能有足够的素材去重组,才能产生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创内容。

比如你要去做一场演讲,但在此之前你对演讲技巧一无所知,这个时候你可以做一个主题阅读书单,把那些关于演讲的书籍都搜过来,挑几本质量好的进行阅读并做笔记,短时间内你会对“演讲”这个主题以及相关技巧有非常深刻的了解。


希望这篇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鱼悦在读书


看到很多回答都推荐《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笔记方法,这本书给我留下比较深印象的是“一元化”笔记法和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方法挺好的,我现在也在使用这两种方法。(后面再说我怎么用~)


但是仅仅看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其实还是没有解决我怎么下笔做笔记的疑问。我可能是个太过注重形式的人,笔记本的排版、记录的内容之类的,都是让我犹豫不决一脸懵的因素。真正简单有效地让我知道怎么写读书笔记的是《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


这本书里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简单粗暴的只写了做笔记的三种形式:


1、摘抄

摘抄是最基础的,小学生做读书笔记大多都是这个形式。但是我们不可能现在还在摘抄什么好词好句之类的,所以对摘抄的内容一定是经过多次筛选的、非常精华的内容。《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建议我们

把摘抄控制在4-5条,每条3-4行即可。筛选摘抄内容的过程其实也是对书本内容精读、重读、反复咀嚼的过程。亲笔抄录也能加深我们的印象。是个很有用的原始方法。

做这个摘抄可以跟《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葱鲔火锅式笔记法相结合。即一段摘抄配一段批注,交替记录。无需什么排版,建议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写,能显著区分开就好,方便重读笔记。


2、分条列项摘抄

对于很精彩但是文字很多的内容,全文摘抄是不现实的。这种情况下就选择分条列项的简略摘抄方式,如果能用画图的形式表现就更好了,你的笔记就会一目了然。

某篇读书笔记,字丑见笑了……纠结排版的手残党觉得便利贴很好用,贴上去就是一块特殊区域,可以记一点其他内容~


3、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把握全书结构的关键笔记,不仅能让我们在很久以后还能一下子回忆起书的内容,在画的过程中也能帮助我们梳理清楚作者的逻辑结构。思维导图是对全书统领性的笔记,零散的一些感悟可以与思维导图相结合记录下来。


全篇读书笔记大概就包含以上内容。在笔记本的使用上,如果是用纸质笔记本,就可以使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一元化笔记法,将笔记按世界顺序记录就好,无需区分功能区域。这个方法可以让像我这样的纠结星人和手残星人得到解脱,感觉完美~如果是用电子笔记,一本书的笔记新建一个笔记就可以了。记得标注好标签~最好对书的内容也要做好标签,方便以后查找。


我用这几种方式试写过几篇,感觉能满足大部分记录需求,对于目前的我来说还是很实用的笔记方法。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我是傅小白有点黑。

爱书,看书,分享书。终身小白,终身成长。


傅小白有点黑


我认为做好读书笔记,需要以下4个步骤。

1、在书中做标记。

你可以使用“划线”、“括号”“标星星”等不同记号来标注书中的内容,比如,书中的关键词你就划线,书中的几个要点就要标上序号,这一页对你来说特别有启发,你就可以折角等等,这些规则都是因人而异,重点是你要涂涂画画,为后期笔记做准备。

2、摘录书中重要内容到读书笔记中

你可以在在笔记上写上基本信息:书名、作者、读书开始时间,截止时间,笔记制作时间。然后在正文部分,摘录你认为书中特别重要的内容,对你来说特别有帮助的内容,或者是能改善你行动的指南等等,这一步就需要依赖第一步的标记。之后记录下摘录的页码,方便今后查找。

3、写下自己的感想

仅仅只是摘抄书中的内容还不够,还需要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所以不管是对摘录的内容写下相应的感想,还是对整本书做出你的心得体会,都必须将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这么做对之后写书评十分有用。当然,如果你不想写,这么做也能督促你思考,让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

4、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作用就是让你对整本书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明白作者的行文逻辑是怎样的,各个部分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对形成整体思维很有帮助。因为前面几个步骤都是零散的信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信息组合起来,这就依赖于思维导图。


做好以上4步,你既能整体上认识一本书,也能挑出对你有用的信息,让读书笔记为你所用。


曲晓就是我



【我做的《周易》读书笔记】

如何做读书笔记?

鄙人爱好国学。从第一次读经典时,就简略的作读书笔记。直至几年前,我做的读书笔记才算是系统、完整。截止目前为止。我读过的诸子经典有《论语》、《孟子》、《荀子》、《孔丛子》、《孔子家语》、《左传》、《礼记》、《周易》、《尚书》、《诗经》、《老子》、《庄子》、《列子》、《公孙龙子》、《韩非子》、《尹文子》《商君书》、《吕氏春秋》、《晏子春秋》、《墨子》、《尸子》、《鬼谷子》、《战国策》、《孙子》、《尉缭子》、《山海经》、《孝经》、《竹书纪年》、《世本》,《黄帝四经》、《淮南子》、《史记》、《楚辞》、《管子》等。 在我的众多书籍中,叶蓓卿先生译注的《列子》最为经典。 黄克剑译注的《公孙龙子》同样经典。由于俺文化程度低,基础差。为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专门读了王力版的《古代汉语》。

下面就分享一下俺读书时,作读书笔记的心得。

从形式上,俺作的读书笔记分篇章内笔记和整理归类后总结的笔记。 篇章内的读书笔记就是对篇章内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作标记。下面举几个例子:

在《左传·隐公元年》的传文中,有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鄙人在此篇章中,作了如下笔记。郑庄公的几段言论: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无庸,将自及。”说明郑庄公表面不懂声色,暗中早已经有动作。弟弟与母亲的一举一动,尽在其掌握。太叔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更说明这一点。 郑庄公对母亲立下誓言: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郑庄公后悔的不是良心发现,而是担心自己的不孝之名穿遍天下。

读第一遍时作篇内笔记。读第二遍时,就补充篇内笔记,又对读书笔记整理归类。 大多数典籍我都读三遍,最重要的是第二遍。当然也有例外,《韩非子》读了八遍。两年后,诸子经典全部读完,还会再重读。《鬼谷子》只读了两遍。因为《韩非子》博大精深,而《鬼谷子》则相对浅薄——揣摩君主心理,拍君主马屁。可以说《韩非子·说难》篇,就是一部《鬼谷子》。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任何一本书,我作的笔记中都有一项叫关联。以《孔丛子》为例。 在《孔丛子·刑论》篇中,有孔子之言:

民之所以生者,衣食也。上不教民,民匮其生,饥寒至于身而不为非者,寡矣。 将此归类与“关联”项后→1、《论语·子路》中,孔子回答弟子,若能治理卫国:先富之,再教之。2、《孟子·滕文公上》: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能为。3、《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体现了孔子的务实之处。

再分享一下《左传》中读书笔记的整理归类。

第一项:诗经(即左传中引用的诗经)

第二项:尚书

第三项:逸诗(即没有被孔子收入教科书的诗篇) ……

第七项:占卜

第八项:儒家思想(共有29条)

第十二项:孔子之言

第十四项:微言大义,即春秋笔法

第十六项:弑君

第十七项:诛大夫

第二十七项:文学常识

第二十八项:史料价值

此外,还有“成语”、“关联”、“历史故事”、“重要战争”、“天文历法”、“列国形势”、“历史人物”等等。

在历史人物的大项中,第16条是重耳。重耳的事迹有13项,分别是:出逃,乐不思晋,欲鞭野人,受食还璧,约定退避三舍,勤王,请遂弗许,弃原守信等。

个人觉得,作读书笔记,进行整理归类时。最容易的是《老子》和《诗经》。

《老子》整理归类项目非常明晰: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政治论、军事论、辩证法等。此外还有关联项。

《诗经》的笔记整理归类时也非常明晰,有爱情、性爱、家庭生活、劳动、战争、离别等,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关联。

比较难做的读书笔记就是《左传》,归类起来比较麻烦,需要用心整理方可。 作了读书笔记之后,写读经札记就非常容易。

例如:俺的文章《左传》札记——占卜篇,就是对第七项归类整理后的笔记“占卜”稍微整理,再修饰以文辞。并在文章最后一段写出自己的心得,就OK了。

鄙人对占卜的观点是:我相信其不是迷信。但却从来不占卜。下面就举一个例子,来阐明其原因:多年前,中国队与新西兰队有场足球比赛。比赛于下午进行,但央视并未直播。直到晚上才播出比赛的实况录像。在上半场结束后,插播了体育新闻。新闻中称,在今天下午进行的比赛中,中国队2:0战胜了新西兰队。之后我立即关掉电视。因为已经知道了比赛结果,再看下去已无悬念和乐趣。人生亦是如此。”

还有俺的文章《诗经》札记——云雨篇。就是依据《诗经》第八条笔记“性爱之诗”整理而成。在文章最后亦有自己的心得:“由上可知,孔子是提倡人性自由与爱情自由的。两性之间有了爱情,才使性交升华为性爱。这也是人类与禽兽的区别之一。将大量的饮食男女之诗选入儒家教书可谓上承天道,下合人性。孔子谓之“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一阴一阳之谓道。” 读书笔记虽不是文章。但文笔修饰之后的读书笔记+自己的心得=文章。

当然,万事皆相通。作读书笔记也一样,即有相同之理,而无相同之法。鄙人与诸位文学爱好者分享自己的心得。并非让诸位照搬照抄,仅仅是借鉴而已。

最后再说一点。做读书笔记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找出注释、解析中的错误。

我读的经典中,最烂的版本,就是韩兆琦译注的《史记》。韩先生居然把黄老学派和道家混为一谈,法家、黄老与儒家的主张都搞的驴头对马嘴【儒家主张各行各业相对平等:农夫赴时、百工制器、商贾趋利。法家不允许工商业的存在,必须消灭。黄老允许工商业的存在。但在经济上压榨盘剥他们。在政治上歧视他们,视工商为贱民】。韩兆琦这个糊涂蛋居然能担任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先秦及两汉文学博士生导师。


杨朱学派


中国有句老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不知道有没有人曾经实践过这种方法,反正我从小就不认同。

一直觉得读书,想要理解其中真意,功夫并非在于“读”了多少,而在于“思”了多少

。这种刷遍数的读法,又笨又傻,也难免持有“读书无用论”的人把读书称为“死读书”了。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给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读书是在与作者“对话”,读者不仅仅可以和作者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还可以把几本书聚在一起,划定关键词,让作者们针对一个问题争论,由读者作法官,判定谁讲的更合心意,博采众家之长。

一元化笔记法

许多人都觉得,笔记应该是分门别类,按照各项索引细细分类,就像是收录档案一样。

我之前也是这样做的,思维导图画在大本子上,摘抄放在中型本上,一些灵感记录在随身的文库本上。

但是奥野宣之认为,我们应该“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不论是书摘,读后感,思维导图,甚至购书清单,剪报和复印件也应该粘贴在读书笔记中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必费心地分门别类的整理文件,当需要寻找有关“读书”的笔记时,只要翻阅读书笔记,就一定可以找到。

一元化笔记的规则也十分简单,就是附目录,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录,每摘抄一段,后边便附上自己的感想

⬆️根据书中“葱鲔(wei)火锅式笔记”书写的读书笔记

这种笔记的好处是,可以“推”着我与作者对话,摘抄了心动的词句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思考或者感想,这样与书产生了“对话”,而不是单纯的接收书中的信息,经过了思考,读者才可以更好的将“别人的”想法纳入到我的知识体系当中。

另外,记笔记的规则简单了,就非常容易坚持下来,对于没有记录摘抄习惯的人,这种方法也十分容易上手。

召集几本书一起讨论

除了单本书的笔记外,奥野宣之还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了如何整理多本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一本书时,读者如果过于集中于一本书的观点,很容易造成狭隘的理解,通过借助书评和其他同类型的书,读者可以得到新的观察角度,让自己的思考不至于绝对化。


⬆️几本书根据“读书笔记”发表的观点

做主题读书笔记,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记录一本书的笔记,有些比较有用的观点会藏在笔记中,不重读的话就会渐渐忘记。

根据主题整理出的笔记,在读者思考与关键词相关的问题时,便可以随时想起并查阅,方便快捷。

另外,读者通过判断不同作者对于同一主题的描写,可以形成自己的看法,同时训练自己对于好的文字的鉴别能力,一举多得。

这样记读书笔记,才是把书读“活”。


含永


读书笔记的内涵非常广泛,有读书时做的标记、划线,有随手记录下的几个字的想法,也有两三句话的感悟,更有读书以后写的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的读书笔记。

因此,不管是随手记录灵感,还是读完后的长篇总结,写读书笔记都要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学会结构化的读书笔记方法

试想,你打开一本纸质书籍,发现里面都是各种笔记,你肯定认为这个人读的非常认真,能做这么多笔记,一定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再仔细一看,你发现有很多混乱的笔记方式。

比如箭头、波浪线、三角形、菱形等各种形状,红色、蓝色、绿色、橙色等五颜六色,记录的内容也与所在页码不搭边,我相信你肯定也看不懂。

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会结构化的笔记方法很有必要。建议使用六色荧光笔读书笔记法或子弹读书笔记法,就是对特定的颜色或形状赋予特定内涵。

比如红色标识对自己是全新的知识,绿色表示自己已经会的知识,蓝色表示对自己略有了解但更有价值的知识等等。三角形表示一个新概念,正方形表示知识的具体内涵,波浪形表示需要事后摘抄引用的句子,直线表示感觉有必要标注的句子、词语等等。

通过这种结构化的笔记方式,让你的笔记看起来很清晰,就比如收拾过的房子和没收拾过的房子一样,整洁、舒适、有效。

第二,一定要抓取作者的核心思想

不管是任何书籍,哪怕是上千页的书籍,一定有它最核心的思想,这也是这本书的价值,作者也一定是觉得这点值得写成一本书,才会动笔将其丰富成一本书的厚度。

所以,我们做读书笔记,一定要拨开其他十几万自甚至几十万字的幕帘,能抓取最核心的那一章、一段或一点。只有这样,才能说你至少明白了这本书在写什么。

举个栗子,经济学方面的书籍听起来都很头疼,但如果能仔细阅读开头的作者简介,把握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读起来就没有这么困难,而做笔记的时候,心里也会有一条主线,所写的笔记也在围绕这条主线进行。这样写出来的笔记也会是一篇好的文章。

最后,无笔记,不读书,凡是不笔记的读书都是耍流氓,笔记可以帮助你真正做到“读”了一本书。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些价值。

我是千城,管理学博士、读书达人,公众号:千城撩书


千城Slash


关于怎么写读书笔记,我觉得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决定。有的专业性强的书籍就需要根据一定的逻辑条理拟写笔记,一些名著或者美文则只需要记录一些知识点或者优美片段即可。记录的目的不同,为了产便于翻阅,那么记录的形式也可以不同。

我想大家介绍下个人的读书笔记记录方法:

1.专业工具书或者考试类书籍:直接将知识点记录在书本对应的地方。这类书籍在翻阅的时候可以直接找到标注的笔记,提高效率。如果有补充知识点,则用标签的形式直接贴在相应的地方。

2.名著或者其他类书籍:借助笔记活着记事类APP等电子工具,将知识点或者优美文章分类记录下来。这类笔记使用电子版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是比较零散而且多种类的知识点,使用电子版可以随时翻阅,而且多个终端共享。

在这里也可以向大家推荐个人觉得非常实用的两个工具:

1.XMind思维导图。可以像书本那样根据目录制定主题,然后在各个主题下记录笔记。逻辑性非常强。也经常用于商业项目整理

2.印象笔记。印象笔记是我一直都不离手的一个笔记记录工具,包括工作上,他可以手机电脑多个终端同步,查阅也非常的方便。工作上我也把它当作记事本



小林公子


首先,你需要准备一个最普通的笔记本,定几个小目标 :

*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

*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并随时拿来参考

笔记的使用方法大体分为随想笔记、购书清单、各种报道的剪报、读书笔记。

如何把那么多的内容同时归纳到一本笔记里呢,主要有以下四个要点:

1、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2、按时间顺序书写 附上日期(六位数列,如2018年10月1日―1810801)

3、 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简写,略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惯用词)

4、 可以粘贴(书籍广告、书评、出版清单等)


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边读书边记录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在写读书笔记之前,要注意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并写评论。

如 :

[080705]《决定人类未来的50件事》/ 杰西卡 威廉姆斯/ 草思社

о自杀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因为抑郁(P108)

* 作者说,世界上的自杀者比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还要多。人类在战争年代会死亡,在和平年代也会死亡,真是不容易。

“о”后面是摘抄。注意不要省略,要保持原汁原味

“*”后面则是自己的评论,写一些对摘抄内容的感想、思考或者补充说明。

注意:

  • 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保证信息输入的及时性。
  • 把重点放在“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
  • 书中再好的内容,自己却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也不会有感想。
  • 纯实用技巧书,可以直接标记“о”并总结要点。小说或者休闲读物,可以直接分条书写感想。
  • 可以在读书笔记中粘贴一些纪念品 复印件,选择喜欢的钢笔和墨水认真书写,增加可读的愉悦性。
  • 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这样更容易激发思想火花。

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并且亲手写文章的比口头叙述要好得多。一方面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加深理解

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好的读书笔记就像认真洗好切好的蔬菜和鲜肉一样,可以随时拿出来根据需要进行加工输出。通过读书笔记,也可以让对厨房一无所知的小白烹饪出可口的家常小菜。

1、养成习惯

重读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还会产生新的想法。重读的过程就像是放电影,当你读到不同的笔记时,脑海中会出现相应的片段,读完之后,关于整本书的“电影”会重新映在脑海中。

除此之外,还增加了你对这本书的独到见解,并且重新应用到现有生活中。

我们可以选择固定时间,在固定场所进行重读笔记。睡前或洗完澡,出差途中乘坐飞机或火车,任何生活中的片段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的契机。

只需一周时间,就可以轻松体会到读书笔记带来的惊喜。

2、及时整理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杨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说到“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通过添加便利贴或纸胶带做标记 在笔记本外面做好分类标记 在笔记本扉页添加目录,制作检索用标签, 使用电脑制作读书笔记的索引资料

3、有效输出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之所以强调要把摘抄和评论明确分开,也是为了更有效的输出。报纸,杂志中评论和纪实文学经常采用的格式就是“全书以书评作者的想法、解释和自己对书的对象为主”。

一边参考写好的读书笔记,一边将输入脑中的学问输出,把已掌握的信息反刍、回味一遍是无比快乐的事。

以下是我的阅读工具 仅供大家参考:


L柳一枝



如何写读书笔记?这个要根据个人阅读的实际情况和行为习惯来确定。

第一,大家名师说的读书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每个人。到有一条肯定是相通的就是要“写”,要“记”。

第二,碎片画阅读时,如何写?如何记?

如果是碎片时间阅读,我们怎么能做读书笔记?我一般是直接在书上做标记。遇上第二次阅读时,我就换一种笔的颜色标记或是换种符号来标记。

这种方法适合找作品的主要观点或是书中自己觉得有用的部分。

毕竟碎片化阅读时间很不方便我们有条理系统化的“记录”。


第三,专门安排时间阅读时,我通常是每一本书一个笔记本。

我记的有章节内容及其中我需要的东西。笔记毕竟是记主要的东西,有时需要深入的了解某个知识点,我们还必须回到书中,为了便于自己查找,我还会在笔记本上注明相关章节的页码。

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我除了记取书中现成的知识外,我还会把自己在其他书籍上看见的同类内容写出来,分析它们之间的侧重点在什么地方,归纳总结出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还有一点是我写读书笔记时必须要做的。就是我自己读完一本书之后的感想和看法。


总之,关于如何写读书笔记这跟我们的阅读习惯是紧密联系的,跟我们对书本内容的需求要求也是密不可分的。专业的、业务的、必须要完成的、随意消遣的等等,需求不同,记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这些是我读书写读书笔记的个人经验,你的呢?


关注【语文老师锦绣】享受免费点评作文,我们一起学好语文。


语文老师锦绣


以前我在读书的时候,见到好的句子就摘抄在本子上,但是后来重读的时候,看到那些句子,会疑问,当时为什么觉得好呢?怎么也想不起来原因。再后来则因为觉得麻烦,就不再摘抄了。但是这样的后果就是读完书以后,什么也不记得。


最近读了两本阅读方法论的书,很好的解决了我的疑惑,分享给大家。


第一本是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这本书中提到在读书时不只是简单的读,重要的是用“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去记录书中内容以及自己的想法。“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需要标注读书日期、书名、作者名、摘抄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以及对内容进行评论。

例如我做的读书笔记:

〔180323〕 《实用性阅读指南》/大岩俊之

○ 明确目的,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再去阅读,这样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信息。

☆这样操作,也就避免了盲目阅读。而且阅读越有目的性,就越能清楚如何使用从书中获得的信息。

学会这个方法,我们就知道了读书时摘抄自己觉得重要的,自己喜欢的句子,因为只有引起共鸣的句子,才能让自己印象深刻。摘抄的下面配上感想,写下评论点,以后重读的时候,也会知道摘抄的内容在什么地方对自己有了启发,也就不会再出现自己为什么摘抄这个句子的疑问了。


第二本书是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这本书里也提到了摘抄加评论的读书笔记法,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读书笔记,那就是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帮我们整理关于书的思路,可以简短地总结大篇幅信息。我们可以用手画或者借助APP来制作思维导图。有两种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


一是,按顺序总结一本书的章节、标题、小标题(粗体字)。如下是我使用幕布做的《实用性阅读指南》的思维导图。


二是按顺序整理书中自己感觉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能解决自己问题的部分。如下是作者大岩俊之根据自己读的书做的思维导图。

希望以上分享对大家有帮助,也希望大家可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书中的知识被我们所吸收,被我们所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