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辦紅白喜事為什麼要相互送份子錢,你不來我不往的,大家不更省事省錢嗎?

七星老農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這是自古以來就沿襲的一種生活習慣,幾千年來都是這樣,禮儀之邦講的就是禮尚往來。人情世故從來都是這樣的你來我往,不走動,關係必然會慢慢冷淡。雖然省錢了,但是也慢慢的會變得沒朋友了。

這是很難改變的現實。大家都這樣做,你一個人獨立特行,反而會被人詬病,當然你硬要這麼做,也不是不可以,沒人能拿你怎麼樣。

在農村,大家都是群居在一起,低頭不見抬頭見,鄰里鄉親的,不相互隨禮,會慢慢被人疏遠。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大家都禮尚往來的,為了是相互之間的一份情,臨到自己家裡有什麼事情了,大夥都會自發的過來湊熱鬧,或者說是相互幫忙,這即顯得人緣好,也可以給自己分擔一些壓力,解決一些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事情。如果平時和大家不來往,那臨到自己有事時,門口冷冷清清,就會很難堪的,拿大家常說的話講,就是不會做人。這樣的情況想必沒有人原意麵對的。

在以前一窮二白的年代,家裡哪怕最窮,出門走個親戚,春節上誰家串門拜個年,都很難空手進門的,自己都覺得很難為情。記得小時候,一般來客人,至少都是拿一包紅糖,用報紙包得整整齊齊的,雖然錢不多,但主人都會熱情相迎。如果空手而去,主人嘴上也許不會說,心裡肯定會嘀咕,說你這人不懂事。這是人的本性決定的,正所謂吃了人嘴軟,拿了人手短嘛。

當然現在在城裡大家都在封閉的小區裡就不一樣,雖然天天見面,但彼此還是互不相識,所以很缺少那種親切感,人與人之間顯得冷淡,相互不串門,老死不相往來,這個雖然省錢省事了,但也少了一些人情味。

這幾年,農村這個隨份子錢的風氣是有些邪乎了,攀比成風,份子錢也水潮船高,這確實不太好。但大家都在隨波逐流,很難做到不同流合汙。如果確實要做到獨立特行,與眾不同也不是不可以。象我認識的一個人就是這樣,是個退伍軍人,轉業多年,無論是在單位還是在家裡,一般的親戚朋友辦喜事請客,不論親疏通一隨兩百元,不會多,也不會少,反正你請吧,就去一下,不請,也不計較。這樣就挺好的。不過他自己感覺不錯,但有些人會說他摳門,當然他也不以為意,他覺得隨這麼多就可以了,意思一下就行,因為他也沒想著把這些隨出去的錢再收回來,自己有事也不辦酒席。住在城裡,大家平裡本來就聯繫不多的。去湊一下熱鬧就可以了,沒必要搞這種比來比去,或者我送給你份子錢後面又要想著辦法把他收回來這樣的套路,很累。

所以在這種環境下,想做自己得看你的實力和意志了。如果你實力足夠,當然是可以用錢給自己掙面子了,意志堅定,也可以象我上面說的這個人一個,原則分明,不多不少,一視同仁。那樣慢慢也沒有人會計較你什麼了。


風物長宜放眼量3436


先講個笑話,話說有一對夫妻,從來不送`人情,’遇到街坊鄰里家辦紅白喜事,夫妻都認為,與其去隨份子錢,不如將份子錢拿來買菜自己在家吃一頓划算。待到這對夫妻兒子長大成家,也開始在家操辦了幾十桌喜宴,佳期那天,老兩口換上新衣早早站在門口,準備接待客人,可是焦急等到中午,也不見一個客人,老頭心煩進屋了,老婆還在等。過了一會,老頭出來說,老婆別等了,我想別人可能和我們想法一樣,自己拿份子錢買菜在自家吃一頓呢。

人一生,難免有兒女成婚,父母歸天事要辦,鄉親鄰里,互相湊個熱鬧,抬個莊。禮尚往來,誰也欠不了誰的。正所謂人情如紙,張張薄!


白髮魚潐


對於題主提出這樣的問題和建議,我來談談對人情往來、人情禮的看法。

如果親戚、鄰里、朋友之間平常或有紅白喜事等沒有來往走動,那真是平淡如水,老死不相往來,那何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人情冷漠的社會那真正是可怕的!

國人崇尚禮儀、講求的是禮尚往來,就有了相互走動和應酬,尤其是一方有重方紅白喜事等,為了喜慶熱鬧和增加氣氛不冷冷清清,就會置辦宴席禮請有親情、友情的一方,這也是為了聯絡和加深感情的需要吧。

既然有親情、友情等瓜葛的禮請,出禮還禮去應酬就存在,否則就談不上有來有往的禮尚往來,那就是無禮,相互間的感情就可能淡漠。

其實,置辦宴席並不可怕,怕的就是不量力而行的大操大辦和相互攀比,會加重雙方的經濟負擔,我想,農村人本來收入並不高,置辦酒席請客更多的原因不是以斂財為目的,新時代更應崇尚移風易俗,禮輕仁義重、禮到人不怪,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


和風細雨言


紅白喜事隨份子錢流傳從古至今,喜事送禮表示一是表示祝賀主人家,二是鄰里親戚之間的一種禮尚往來更是人情關係的一種紐帶。白事份子錢一般是對逝者家屬的一種安慰,也是對亡者的尊敬。農村裡面如果主人家有喜事話沒有親戚朋友,鄉里鄉親前來賀喜送禮話,那說明這家人在村裡面為人處世很差,和大家關係不是很和睦。更近一步說明不受大家歡迎。喜事都是要熱熱鬧鬧才能突出個喜字。至於白事同樣也是看主人家在村裡面威望以及為人處事,和大家關係是否和睦相處,所受歡迎程度如何。過去白事下葬都是用人抬棺木,如果和村裡麵人關係很差,估計棺材都沒人幫忙抬。中國人從古到今都講究人情。


清風花醉香


首先覺得紅白喜事送的錢不能叫“份子錢”。份子錢應該是固定範圍內交納的,一般金額也是統一的,就像會費。

個人認為紅白喜事分為兩種——紅事和白事。送禮是基於人情,源於禮尚。紅事要請,為了熱鬧和喜慶,那去了肯定要祝賀。白事是悲傷的事,主人家哪有心情去請客?白事送的禮,我們這裡俗稱“紙禮”,也有說是奠銀、祭銀的,總覺得不是那麼恰當,後來有人說正確寫法是“賻禮”。聽老人說是紙錢,燒給逝世的人的。後來不知怎麼就改為人民幣了。當然,喪事花銷是比較大的,農村是出現成立相當於互助組織的情形,記得叫“老人會”,交的就是份子錢。有的家族內,各戶要按人丁交米的。

這個就是通過種種人情往來,增加感情,促進和諧的。


修枝剪葉1


這個問題是一個古老的流傳,自我記事起那時生活艱難的實難形容,但家裡有紅白事,老人生日,孩子滿月,非得操辦,因為你家有喜事不請莊客的話,如果老人過世了請不動莊客,所以每件事都得過,那個時候一份禮也就二毛錢,但多數人還沒有,形世不斷的發展,象請客送禮這些習慣也根著發展,就說現在禮金雖然最低也就是百元,但是東家多數人倒貼錢辦酒席,原因是每桌席也就是千元吧,接理說不貼錢,但帳沒法算,例如五戶來客每戶一百元,問題是每戶倆個人,五戶出禮金五百吃飯一桌一千元,主家只有貼錢,還要祖車接來送往的車費,這些事城市也差不多一樣。


為了我20


農村辦紅白喜事送份子禮是自古的傳統風俗,一些主要親屬是必不可缺席的,其次就是鄰里朋親之類。這個問題怎麼說呢,一方面也可說是個慰問,也可以說是個資金上的幫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靠什麼作為扭帶,這也應該是一個方式吧。

農村辦個事都三親六眷,鄰里鄉親相互幫忙,相互隨個禮那也是人之長情,不是城裡各自封閉,只所以農村人相互之間和諧的成度要比城裡人強得多,這就是相互之間都有個親情的既唸吧。在農村一個家庭辦個事沒有幾個人鬧騰那又不熱鬧,讓人瞧不起,說明你這個家庭沒有人緣。熱熱鬧鬧都好呢。


犁尾巴


城裡人辦紅白喜事不收份子錢?

回答你的問題,份子錢,之所以叫份子錢是因為它的本質不是贈送,而是“賬”,所以辦事的時候東家都會把客人上的份子錢多少,詳細的記在賬本上,等到別人家辦事的時候翻翻賬本,看看當初別人給上了多少錢,到時候得還回去!

中國是個農耕文明的國家,以前人們都很困難,家裡辦事的時候不能太寒酸,但是沒錢怎麼辦,這時候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就會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眾人拾柴火焰高,熱熱鬧鬧的就把事情辦了! 中國人崇尚禮尚往來,久而久之就成了傳統,往大里說,這也叫文化!


保定林中老鬼


你好,想要談紅白喜事份子錢的事,我們得先弄明白這裡面是什麼回事,再看看要不要你不來我不往。

我不知道你是哪裡的,也不懂你們那裡的習俗,我只談我們這裡的習俗。

先說喜事吧!比如結婚,在以前,要給家裡一個孩子結婚是非常困難的事。

第一要辦酒席,置房子,給新娘買嫁妝,又要給新娘的孃家辦酒席的錢和物,這對一個農民來說絕對是個天大的壓力,這些錢沒地方來。剛好左鄰右舍知道了這事,大家都給點份子錢。這樣一來就減少了主人家很大壓力

第二比份子錢更值錢的東西,情感。

大家給份子錢主要是想幫助對方完成一樁心事,不光給份子錢,人還要自己過來幫忙,而且還不用叫,大家都自己去做事,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沒有賓主之分

第三份子錢也不是隨便都能收的,比如長輩,在一般情況下長輩也會給份子錢,但是不能收。因為老人家沒收入,你一旦收了,會給老人家帶來很大的壓力。就會被很多人指責。

畢竟中華的千年傳承是尊老愛幼也是真理。

再說說喪事吧!在我們這裡有句話叫父母恩,高官厚祿也離不開母親的十月懷胎,父親的嚴厲教導,所以也叫還恩。在還恩這件事上給份子錢也是互相幫助,形成了良性循環,更多的也是情感。誰都不適合把自己的雙親親手推入火葬場或者把他們埋了,這也太沒人性了。

在我們這裡喪事的份子錢也叫白禮

第一不能退的,非要退,就要用紅包包起來退不可

第二這份子錢主要是在向主人示好,讓主人知道我把你當做朋友、兄弟的一種表示。

第三還是要大家幫忙,大家也都懂,都不用叫,自己做事就是了

所以這份子錢沒人會叫你給。

紅白喜事不能很份子錢混為一談,把錢放進了感情的世界,感情就變味了。在現實中很多人把錢用來作為一切的衡量標準,最終都是人走茶涼暗自神傷。


山村蜂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