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綠水青山 換來“金山銀山”——洛川縣大力發展旅遊帶動扶貧讓貧困戶有了好“錢景”

守護綠水青山 換來“金山銀山”——洛川縣大力發展旅遊帶動扶貧讓貧困戶有了好“錢景”

“春天一園花、夏天一園綠、秋天一園果、冬天一園夢”,勤勞的洛川人就生活在這樣一個50萬畝的大蘋果園裡。洛川人民經常自豪地表示,世界上最著名的洛川蘋果出自這裡。“洛川蘋果”已經成為響噹噹的國際品牌,成了洛川農民致富的“金蛋蛋”。

近年來,洛川縣委、縣政府在大力發展蘋果產業的同時,還打造了黃連河村、京兆村、洛陽村、中國蘋果第一村“阿寺村”等一些富有蘋果文化內涵的旅遊項目,旅遊帶動扶貧,讓貧困戶有了好“錢景”。

川道里的“綠色銀行”,讓貧困戶有錢賺

四季有常綠樹滿山遍坡,三季有不謝花輪番竟放;村前有清泉流淌,生茵茵芳草;林間有白鳥鳴囀,傳聲聲應和。將軍故里,紅色沃土,十里山川如畫。這裡就是洛川縣土基鎮黃連河村。

11月20日,記者來到村裡,整齊而錯落有致的農家庭院在仿古式路燈、舊時農器具、現代風車、紅色燈籠的裝扮下,別有一番滋味,前來觀賞和拍照的人絡繹不絕。

“以前這個村幾乎沒有人來,路爛、房子破,這兩年發展林下經濟後,來旅遊的人多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村黨支部書記王順倉介紹道。

黃連河村是典型的洛河峽谷村,全村6個村民小組145戶579人,有貧困戶22戶77人,總耕地面積3611畝,其中果園僅600畝。

近年來,黃連河村廣植林果,依託山水資源,成立了洛川縣黃連河生態林業有限責任公司,發展林下經濟、打造了垂釣園、吊橋、紅色旅遊等景區,形成了富有河川風景特色的自然景觀。

在打造景區的過程中,該村流轉土地600多畝,新建大棚36座,正在建的有30多座,栽植桃樹、櫻桃、杏樹、葡萄、火龍果及各類瓜果蔬菜十餘種。而這也將林菌、林禽、林漁這些小生態圈鏈接起來,形成了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吸引了本地及外地遊客前來遊玩、觀賞和體驗。隨著項目的增加,黃連河村的貧困戶和村民被聘用到公司打工。

貧困戶王巧珍,從去年以來就在景區打工,從家裡出發,只需步行5分鐘就能到工作地點,幹些點種、採摘蘑菇的活兒。“除過在自家果園幹活的時間,閒下來基本就在這兒打工,幾個月掙了2萬多元,快趕上我們果園的收入了。”王巧珍說。

“我們村裡邊好幾個媳婦在這打工,都領了一萬多元的工資。去年,因為我有小孩沒來,今年沒事了,也在這裡打工賺點零花錢。”王玲也是黃連河村村民,除了在這打工,她還把家裡的9.8畝土地通過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轉給公司。“按照合同,一畝地每年給我900元的分紅,不管公司經營好壞,給我們的錢是不變的,沒有風險。”

據洛川縣林業局幹部王曉琦介紹,除了勞務增收,公司還和土基鎮146戶貧困戶建立了扶貧資金入股關係,平均每年分紅1000元。同群眾簽訂土地入股協議,每年給入股戶每畝分紅900元,給村集體100元。2017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0600元,預計2018年農民人均可支配純收入將達到16000元左右。

在省市縣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洛川縣黃連河生態林業有限責任公司如今已發展成為從事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珍禽飼養、林木蔬菜種植、遊客遊玩為一體的企業。產品以香菇、平菇、靈芝、木耳為主,養殖娃娃魚、孔雀、桂花雀、七彩珍珠雞、綠殼蛋雞、鴻雁、貴妃雞等十餘種珍禽,遊客來一次性享受“吃、住、行、遊、購、娛”。

依靠林下經濟和旅遊,不僅提高了土地的空間利用率,而且讓農民不砍樹也能增收,有力地促進了生態平衡,吸引了遊客的觀賞,林下經濟正在成為老百姓的“綠色銀行”,逐漸改變著川道農民“守著林子沒飯吃”的傳統局面。截止11月,該景區累計接待遊客達4萬多人,通過銷售農副產品、水果等收入達300多萬,純利潤達100多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林下經濟,繼續開發王世泰故居,拓展水資源優勢,發展旅遊三產服務,真正把黃連河建成人們嚮往的田園風光、詩意山水、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鄉村。”洛川縣土基鎮黨委書記李發榮介紹說。

讓農民變成職業農民,實現一份土地兩份收入

“你倆快過來看,這邊有玻璃橋、風車,太漂亮了,我們可以跳舞拍視頻,發個抖音。”在洛川縣交口河鎮京兆村,前來旅遊的徐女士衝著隨行的朋友高興地喊道。

彩色人行步道、歐式風情大風車和建築、玻璃橋、樹屋……映入眼簾的一切,讓來這裡旅遊的遊客十分“震驚”。

京兆村書記王明生介紹說,該村共有230戶1115人,貧困戶12戶。為了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及蘋果文化旅遊產業,洛川縣交口河鎮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規劃了智慧採摘區、蘋果主題文化區、民俗服務區、生態體驗區、高端遊賞區五大區,目的就是在打造旅遊業的同時,能帶動本鎮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讓貧困戶增收。

蘋果主題文化公園在建設時以每年2000元一畝的價格,將村民的土地流轉過來,以10年為期,目前已流轉了167畝,流轉的土地由洛川縣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統一管理。

今年洛川蘋果受凍災影響大,在王明生的協調下,村民們以平均150元/天的工資被僱傭到蘋果主題文化公園、村史館、美麗鄉村打造等項目建設,在用工時貧困戶優先,實現了村民不出村就有收益。

吳郭榮是京兆村的貧困戶,家裡三口人。吳郭榮眼睛不好,妻子是啞巴,孩子是聾啞人。自從蘋果主題公園開始打造,他就在園裡打工,負責果樹修剪、上肥、鋤草等,一天130元,僅短期務工收入達1.5萬元。

目前,蘋果主題文化公園已成為“蘋果文化進校園”的實訓基地,作為科普基地,吸引了附近幼兒園、小學前來學習觀看。相關蘋果生產種植技術講座及比賽也會偶爾在這裡舉行。

“我們還吸引了村裡的在外優秀企業家,成立了洛川思旺專業合作社,投資1000萬,修建了5座冷庫和4.0選果線。企業在註冊時承諾包抓12戶貧困戶,免費提供農藥、化肥等農用物資,在存儲蘋果上也免費。”王明生介紹道。

景區裡,雖然工人們還在緊張地進行著工作,可這絲毫不影響遊客的參觀遊玩。

在京兆村史館,“濃縮千年古韻 綻放京兆風情”十個渾厚有力的大字格外顯眼,館裡甘羅拜相的故事,村名起源,洛川民歌、傳統村落、生產習俗、舊時農耕具,非物質文化遺產老秧歌、面花、毛麻繡、剪紙等,在館裡都能看得到。王明生現場當起了講解員,為前來參觀的人進行講解和示範。

“這條路是彩色人行步道,兩邊有300多種蘋果樹,按照這個弓形生長會匯聚到一起,夏天非常漂亮!公路的左右兩邊也彩色步道,加起來差不多有3公里,可以用於騎行,組織自行車比賽。”王明生指著路邊的步道說道。

徜徉在蘋果園裡,春賞花、夏納涼、秋採摘、冬暢想,美哉。

“這塊是舊村,明年將整體規劃,打造高檔民居,讓民房變客房,讓遊客能在果園裡親身體驗;在這兒,我們將修個玻璃棧道,那邊連著黃土地質公園,體驗黃土文化;那兒,正在修的是樹屋,晚上待在樹屋,看星星很漂亮的……”談起未來,王明生意猶未盡地說道。“讓農民變成職業農民,不僅在果園有收入,還可以在旅遊景點打工,有兩份收入!這是我前進的方向。”

脫貧攻堅工作中,洛川縣堅持政府、企業、農民一起幹,堅持 “不填塘、不劈山、不佔田、不砍樹”、“樹上有鳥,河裡有魚,地裡有蟲”的原則,利用綠水青山的資源優勢,不僅實現了產業增收、蘋果後整理、就業增收、分紅增收等,還守護著綠水青山,為群眾換來“金山銀山”,讓人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好的追求,實現了貧困戶和地方財政雙脫貧致富的道路。事實證明,旅遊扶貧這條路子是正確的。(通訊員 馮妮娜 本報記者 谷嫦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