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区简介

岚山区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地处鲁东南,东临黄海,西邻莒南县、莒县,北连日照市东港区,南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岸线总长25公里,总面积759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人口4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1万人。

2004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港口新区岚山,即成为日照市(新兴港口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的城市副中心、临港工业基地。

岚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曾为纪国的都城纪鄣。中国儒家至圣先师孔子曾在这里拜项橐(后人称为“圣公”)为师,《三字经》记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岚山区政府驻地安东卫设立于明洪武17年(公元1384年),时与天津卫、威海卫、灵山卫齐名,是当时全国“四大名卫”之一。 [1]

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3-5]

历史沿革

岚山夏为九夷,商称人方,西周为纪鄣古国,春秋诸侯争霸,

岚山区简介

岚山区

岚山先后属齐、越、楚,秦、汉直至唐朝归琅琊郡莒州。宋元至清初界牌岭以北属日照县,以南归江苏淮安府。明初,建安东卫,设左、右、中、前、后五所,独立于郡县之外,军队属兵部,由山东都指挥使司直辖,而卫地仍属淮安。1742年(清乾隆七年)撤安东卫并入日照县,岚山全境才归属日照县。中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沿之。

1993年6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市委、市政府在岚山开发区的基础上,设立了岚山工委、办事处,独立行使区县级管理职能。面积759平方千米,人口41.36万,其中城市人口7万。

2004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71号):设立日照市岚山区。将日照市东港区的岚山头、安东卫2个街道和虎山、碑廓、黄墩、后村、高兴、巨峰6个镇划归岚山区管辖。岚山区人民政府驻岚山路。12月,岚山区挂牌成立。

2012年7月3日,后村镇划归东港区管辖,原莒县中楼镇划归岚山区管辖。 [6]

岚山区简介

岚山区划图

行政区划

截止2013年,岚山区辖岚山头街道、安东卫街道、虎山镇、碑廓镇、黄墩镇、后村镇、高兴镇、巨峰镇、前三岛乡9个乡镇(街道),417个行政村。海岸线总长25公里,总面积759平方公里。 [7]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岚山区简介

黄金海岸,金色沙滩

岚山区地处山东半岛南翼、鲁苏两省交界,位于北纬34至35度之间,东临黄海,西邻临沂市莒南县和日照市莒县,北连日照市东港区,南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总面积759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5公里。 [7]

地形地貌

岚山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区,有山岭、平地、谷地、海洋、河流、

岚山区简介

岚山港

沙滩、沙坝、沙丘、礁石、滩涂、岛屿,地貌类型繁多,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背山面海。最高点在中楼镇马亓山,海拔662.2米,最低处安东卫街道荻水村海拔不足1.5米。自北而南有韩家山、浮棚山、桃花山、双山、甲子山、北垛山、南北山、老牛顶山、白云山、大旺山、蹬山、圣公山、平山、黄豆山、阿掖山等山脉,除了磴山、南北山南北走向外,大多山脉呈东西走向。境内山地、丘陵、平原、洼地相间布,山地集中分布在黄墩、中楼、巨峰等地,虎山、碑廓也有分布,一般海拔150米以上。山地植被比较茂密,是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的主要基地。丘陵主要分布于山区外围的后村、巨峰、碑廓等地,丘陵地带的土壤砂性大,适耕性好,土层较簿,保水肥能力差,适宜发展防护林和经济林,是花生、茶叶、黄烟等作物的的主要产地。平原多分布在高兴、碑廓、虎山等地,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粮食和蔬菜主要产地。 [8]

水文条件

境内主要河流有巨峰河、绣针河、龙王河、黄墩河等。巨峰河源

岚山区简介

岚山区阿掖山

于境内甲子山南麓,全长25公里,流经岚山境内12.5公里,在东港区涛雒镇入海;绣针河源于莒南县大山,全长46公里,流经岚山境内23公里,在安东卫街道狄水村西南入海;黄墩河源于甲子山北麓,在岚山境内蜿蜒25公里进入莒县境内;龙王河源于境内大旺山,全长16.7公里,在虎山镇韩家营子处入海。境内甲子山叠嶂矗霄,喷秀吐艳,主峰海拔480米。北垛山端庄雄伟,冠于群山,主峰海拔515米。阿掖山主峰老爷顶海拔314.8米。

气候特征

岚山区地处我国沿海中段,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岚山区简介

潜力无限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由于受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又具有海洋气候的特点,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3.2℃,年均降水量897毫米。境内无霜期为213天。海岸线位于黄海中部,北起虎山东湖三村海域,南到锈针河口,全长25公里。境内海水、大气、沙滩质量均为国家一级。 [7-8]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区土地总面积114.9万亩,其中耕地49万亩,占42.47%;园地12.4万亩,占10.78%;林地17.8万亩,占15.5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3.6万亩,占11.85%;交通用地11.2万亩,占0.97%;水域6.4万亩,占5.56%;未利用土地2.6万亩,占2.25%。[8]

矿产资源

截止2013年,岚山区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蛇纹石、石棉、橄榄石、榴辉石、金红石、钾长

岚山区简介

岚山区风光(14张)

石、花岗岩、河沙、海沙、粘土等十几种;已探明储量的有:蛇纹石(152067千吨)、橄榄石(160万吨)、石棉(152.8千吨)、榴辉岩(3629.6万吨);除榴辉岩、花岗岩、蛇纹岩、海沙较丰富外,其余多以小型矿点分布。已开发利用的主要有;蛇纹岩、橄榄岩、石棉、钾长石、花岗岩、河沙、海沙(现已禁采)粘土等。 [8]

林业资源

岚山林业资源丰富,林地总面积36.6万亩,其中,生态林16.1万亩,占44%;经济林13.7万亩,占37.5%。全区森林覆盖率33%。 [8]

生物资源

岚山生物资源丰富,林木树种繁多,共有67科、385种

岚山区简介

新农村

(品种);药类植物丰富,共有122科400余种,普遍应用的就有40科90种。

境内野生动物有19目51科109属260种,其中,鸟类有留鸟33种,候鸟69种,旅鸟91种,其中灰喜鹊达3万余只,海边黑尾鸥2000余只。

浮游植物32属50余种;浮游动物有读足类8属10种,其他动物7种;近海常见鱼类有3纲43科86种。 [8]

人口

截止2009年12月底,岚山区总人口为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4万人,共出生3783人,死亡2888人,净增长89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1‰,同比下降了0.26个千分点,全区同比少出生165人。出生人口中,男孩1973人,女孩1810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01。 [9]

经济

岚山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1.52亿元、同比增长8.4%,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6:61.4:3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2.5亿元、增长7.6%,地方财政收入20.82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50.82亿元、增长15.9%,进出口总值86.91亿美元、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78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4123元、增长11.8%

农业

2013年岚山区有耕地面积38.58万亩,人均0.92亩。以菜、茶、桑为主的经济园林种植面积19.4万亩。其中,茶园面积6.8万亩,是江北最大绿茶生产基地。巨峰镇有“江北绿茶第一镇”的美誉,已连续举办了两届“冬茶节”,后村镇被誉为“江北绿茶之乡”。蔬菜面积4.2万亩,以大棚蔬菜为主的保护地栽培面积2万亩,碑廓镇“绣针河”牌无公害蔬菜畅销全国,建有农业科技示范园1处。桑园面积2.2万亩;日本板栗种植面积6.1万亩。粮经比例为4.8:5.2。

2013年岚山区现有各类畜牧业养殖小区60多处,规模养殖大户2421家,奶牛场(户)10处,畜牧业产品商品率达到83%。现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78家。

工业

2013年岚山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77.97亿元,增长5.8%;实现工业增加值243.53亿元,增长8.6%,比1-11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973.52亿元,增长4.6%;利润总额8.29亿元,下降46.8%;利税合计21.09亿元,下降35.5%。扣除日钢,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44.08亿元,增长15.5%;主营业务收入538.13亿元,增长8.5%;利润总额1.49亿元,下降89.7%;利税合计8.15亿元,下降63.0%。 [10]

固定资产

2013年岚山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9.13亿元,增长20.2%,比1-11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281.36亿元,增长19.7%;农村投资107.76亿元,增长2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68亿元,增长13.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0.2亿元,增长16.5%。 [10]

对外贸易

2013年岚山区完成进出口总值81.92亿美元,增长11.4%,比1-11月份加快3.6个百分点;其中,进口68.89亿美元,增长13.5%;出口13.03亿美元,增长1.5%。合同利用外资8900万美元,增长5.6%;实际利用外资8049万美元,下降23.3%。 [10]

民营经济

2013年岚山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61.4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89.08亿元、上交税金25.32亿元,分别增长15.1%、15.2%和-14.1%,增速分别比1-11月份回落0.5、0.1和5.7个百分点。 [10]

财政

2013年岚山区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72亿元(新口径),增长9.1%,分部门为:国税5.23亿元,下降9.1%;地税9.24亿元,增长9.1%;财政完成6.25亿元,增长31.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61亿元,增长28.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4.92亿元,增长23.0%,比年初增加34.56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69亿元,增长17.7%,比年初增加13.4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6.09亿元,增长26.2%,比年初增加36.53亿元。 [10]

交通

岚山港陆便捷、区位优越。位于国家重点开发的沿海主轴线与新亚欧大陆桥沿桥经济带的交汇处、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重要组成部分、鲁南经济带最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境内拥有岚山港、岚山渔港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形成了以日照港岚山港区、岚北港区、岚桥港、童海港、钢铁港区为主体的港口集群,已建成5000吨级以上泊位26个,其中30万吨级泊位2个,年吞吐能力过亿吨、远期能力3亿吨,航线通达四海,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境内兖石铁路、坪岚铁路、沈海高速、204国道、342省道、222省道及日照—东明输油管道、日照—仪征输油管道纵横交错,坪岚铁路西行并入陇海线可直通荷兰鹿特丹港,已建成通车的瓦日铁路和正在建设推进的青日连铁路、岚罗高速公路将岚山与中西部内陆城市和南北沿海城市连为一线;岚山距青岛、临沂、连云港等空港车程均在2个小时以内,距规划建设的日照机场车程半小时左右,且均有高速公路相连,海陆空交通发达、运输便利。

社会

教育

截止2013年,岚山区有各级各类学校82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1

岚山区简介

岚山港

2所,小学59所,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8所,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66714人;全区现有教师4236人,其中专任教师3702人。现有各类幼儿园157所,幼儿教师535人,在园幼儿9647人。学龄前幼儿入园率达91%,其中城区达100%;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都保持100%,残疾儿童入学率9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5%。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85%;成人教育各类实用技术年培训规模达9.6万人次。全区现有省级规范化学校2处,市级规范化学校19处,区级规范化学校56处;有省级成人教育示范学校3处;省级电教示范学校3处,市级电教示范学校14处;有市级示范幼儿园6处,市级一类幼儿园15处。有4个乡镇街道被评为市级教育示范乡镇,有9处学校被评为市级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 [11]

医疗卫生

截止2013年,岚山区有公立卫生机构10个,其中区县级综合医院

岚山区简介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1家(区人民医院)(二级),卫生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站1所、7家乡镇卫生院,一体化卫生所176处。现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64人,乡村医生730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正高级6人,中级职称194人;有执业医师237人,千人口执业医师0.57人,注册护士127人,千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总值4475.2万元,可用业务用房面积49167平方米,拥用螺旋CT、500毫安以上大型X光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数字胃肠机、CR等现代先进医疗设备。人口注册护士0.3人,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总值4475.2万元,可用业务用房面积49167平方米,拥有螺旋CT、500毫安以上大型X光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数字胃肠机、CR等现代先进医疗设备。 [11]

交通

岚山拥有岚山港、岚山渔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境内,坪岚铁路西延与京广、京沪、京九线交汇进入国内主干线;同三高速公路、204国道、342省道、222省道、疏港大道和南沿海

岚山区简介

同三高速

公路纵横交错,与全国各大城市紧密相连;青岛、连云港、临沂三个机场环布周边,路程都在90分钟以内。依托国、省、县道,辖区内构建成“六纵五横”的路网格局。 公路发展迅速。区委、区政府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果敢决策,率先提出全面实现“村村通”目标。先后投资5.2亿,新修了贯穿岚山东西的21.5公里长、双向八车道(204国道以西双向六车道)的疏港大道,改建了连接日照至岚山两港10公里长、双向八车道的南沿海公路,改造硬化了12条、141.7公里县道和539条、757.3公里的通村硬化路。至2007年10月底,全区417个行政村公路硬化通村,进村率达100%,实现了让所有群众走上硬化路的目标。

岚山区67家运输物流企业,共有各类货运汽车1600余台,岚山作为鲁南经济发展带和覆盖苏北及鲁、豫、晋、陕内陆腹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已具雏形。

岚山区投资近3000多万元,新建岚山二级汽车站、公交公司,规划开通了汾水至海滨浴场等8条公交线路。扶持发展了日照运总岚山分公司和日照市岚山信成有限公司两专业出租客运公司,按照“四统一要求”实行公司化管理。投资650多万元,采取“扩建、改建、新建”三种模式,建设了巨峰、碑廓、黄墩、后村、高兴、虎山6处“前站后所”,并以城区、镇驻地为中心,以通村道路为依托,大力发展小型客运,让全区所有群众出门都乘上了便民车。岚山交通事业的发展,为岚山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夯实了基础。

旅游

岚山区拥有前三岛、阿掖山、海上碑、磴山风景区、马鬐山风景区等自然人文景观,海水、大气、沙滩质量一流,水清浪稳,滩平沙细,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市建成区达20.6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以上。

阿掖山

岚山区简介

阿掖山

阿掖山东临黄海,总面积15平方公里,主峰老爷顶海拔314米,山以“临海雾气常昏如夜”得的名,这里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怪石幽谷,冠与群山。自古就是“叠嶂矗霄真如画,天成景色即蓬瀛”的美称。

七大景观

1、笔山:位于阿掖山主峰南侧,以“两峰争出,形如笔,故名”。笔山以山石美而见长,两峰南有一高20多米的驼峰石,从山下向上看,似一骆驼引颈长鸣,笑傲东海。

2、 熬头山、飞来石:为阿掖山南峰巅。《安东卫志》记云;“顶有峰墩,墩兵见旗鼓于其上”,自古就是军事上的信号台.因山顶有巨形怪石如海龟状而的名。其巅峰东侧有一巨石孤立,硕大无比,曰“飞来石”。

岚山区简介

岚山区

3、老爷顶观日出:为阿掖山主峰,其石“巍峨峭拔,绂绕如椅望”。立于其上,向东可观日出扶桑,飘渺三岛(即前三岛),南视“秦山(海州湾内——岛屿)海市”为佳景,令人叹绝。夜眺景色更佳,北望日照港十万吨级码头如龙卧波;南望岚山港灯火辉煌,灿若繁星;远望连云港巨轮穿梭,灯火通明,一山观三港,唯有此处。

4、陈僧洞:阿掖山主峰北侧有一天然洞穴,说大,数十人可同时坐卧,说小,七、八个人可依壁小憩。《安东卫志》在:“陈僧,元时炼丹于阿掖山之沿,后破壁而出,今洞以陈僧而名”。此洞又称“仙人洞”。

5、水帘洞:位于阿掖山主峰西南山腰,洞阔13米,高3米,深6米,内有一石坑,一缕山泉由此涌出,常年不断,自明代以来游人至此题诗刻石,洞壁上今存石刻达15处之多,如“洞天”、“玉漏洞月去”、“仗剑山岩际,今朝豪兴多”,“清流浴石,胜北山河”等等。

6、观云院:也称上寺,位于阿掖山主峰东侧,建于公元1264年,后毁于战火,现存遗址,玉纳内便生金银花,春夏之交,山花烂漫,满院飘香。

7、卧佛院:也称下寺,位于阿掖山峰北侧山下,唐代兴建,距今约1100多年,几经损毁,于清康熙年间重建,后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拆毁。寺内有两株千年怀抱三子银杏树,一株需三人合抱,另一株需四人和抱,一株高30米,一株高28米,苍翠茂盛,世为罕见。卧佛寺为古代名刹,传说很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不少题诗,如清代诗人宋琬的诗:“僧房山鸟栖,松际孤烟凝。薄暮投石床,阑干醉复平。

前三岛乡

日照素有“看日出扶桑,观海市三岛之说”。这里所说的三岛(通称前三岛),就是指岚山区东南海域的平山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三岛的位置构成锐角三角形,三个岛各占一角。平岛居三岛的北端,位于日照港东南41.6公里,岛体狭长,面积0.15平方公里;达山岛,位于平岛南14.8公里,距岚山港49公里,是三岛中距大陆最近的岛,.面积0.12平方公里;车牛山岛,在岚山东偏南42公里海域,距达山岛6.8公里,面积0.058平方公里。车牛山岛是三岛中最小的岛,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岛。据清光绪十一年《日照县志 . 疆域 .海口》记载:“车牛山,山形如牛引车”故名。日照民间广泛流传着此岛来历的传说,据说岚山头村北杨家庄子东北有一岭,名叫金牛岭。岭上有洞,洞内有一金牛。一日深夜,人们听到金牛吼叫,次日清晨,人们上岭去看,只见金牛早就奔向东南大海,已经变成为车牛山岛。

岚山区简介

三岛由于海蚀严重,其周围造成多层危岩峭壁,俊秀美丽、彩色呈白、灰、绿、黑各种色调。其状特异,很有观赏价值。

三岛气候属海洋过度性气候,空气湿润,年平均气温13摄湿度, 平均降水量为906毫米,对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鸟类繁衍生息的乐园。经鸟类专家的考察,三岛鸟类多达20目40余科100余种,堪称鸟岛。其中有黄鹂、绣眼、云雀、柳莺、戴胜、小白鹭、翠鸟、洋学士、军舰鸟、白腰雨燕、海鸥等,并有数十种珍惜鸟种,如中华秋沙鸭、灰鹤、白鹤、黑喉潜鸟等。上海市大生物学教授曾在车牛山岛上一只黑喉鸟这是世界上第二个发现、第一人捕捉到该鸟的人。

岚山区简介

前三岛乡

前三岛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多达80%以上。岛上不仅生长着许多蕨类植物和数种中草药,而且还有人工栽植的松、柏、槐、杨、法桐及花卉等植物,由于没有污染,草木葱郁,山花遍野,天然风光秀丽动人。

岛上有十余种昆虫和爬行动物。1987年春,对达山岛进行考察时,首次发现四脚蛇,体长达20多公分,这在北方岛上是极少见的。

三岛有着悠久的文化,曾发掘出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存填补了太平洋西岸岛屿石期考古的空白。

前三岛海域是著名的海洲湾渔场,这里盛产多种海珍品,海参、鲍鱼、扇贝产量很高。岚山渔民在这里开辟了万亩人工养殖扇贝基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耕海牧鱼。可以说,前三岛是日照海域中一块宝地,是海上的金三岛。总之,三岛面积虽小但有着“海、古、神、幽”四大特色,具有很大的经济开发潜力。

为了搞好三岛的经济开发,日照市人民政府经上级批准设立前三岛乡和前三岛开发公司,投放了人工礁,设鸟类保护区和海珍品养殖保护区,为设计和实施经济开发项目提供了完整可靠的依据。

岚山区简介

前三岛乡

磴山

黄海九寨沟风景区(磴山)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省日照市,是由日照磴山寨旅游景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的,景区规划面积20.06平方公里,作为集海、山、林为一体的“山寨文化”型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为日照市的旅游资源起到了补充作用,受到了国内外广大旅游人士的关注。从日照南下日东高速向南,经204国道,大约20分钟进入黄海九寨沟风景区。风景区由民俗寨、水竹寨、平安寨、隐士寨、东夷古寨、将军寨、红云寨、磴山寨、旺里寨组成。

海上碑

在岚山渔港内,离岸不远有一大块礁石。涨潮时,礁石被海水淹没,落潮时露出水面。在这礁石朝北的面上,刻有明清时代苏京等人的题词。这就是著名的岚山海上碑,也是岚山地区唯一未遭破坏保留至今的古碑。碑文处在一个摩崖斜面上。共五幅文字。“星河影动”,“撼雪喷云”两幅是明末的苏京题写。“万斛明珠”、“砥柱狂澜”两幅是与苏京同时的王铎题写。“难为水”是清初的阎毓秀所题,较苏、王二人题刻稍晚。

岚山区简介

海上碑

刘墉祖居

草涧村是清朝一代明相——刘墉的祖居地,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历史悠久,有资可考。现保存《刘氏族谱》、民国十三年碑刻,以及刘思源与其子孙之墓等。镇党委、政府先后三次举办刘墉文化研讨会,潍坊学院教授刘墉研究所所长张其凤、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熙以及刘氏后人(包括诸城逄戈庄一支)等各界人士,一致认可刘墉祖居地在草涧村。 草涧村地处岚山区黄墩镇驻地西北8公里处,西与莒县接壤。原名“喜鹊窝”。明朝成化年间改名为“草涧”。

阿掖山卧佛寺

卧佛寺在阿掖山东北,是岚山地区名气较大、有迹可寻的古迹。由于南边山上还曾有一座“上

岚山区简介

岚山渔民捕获巨型鲨鱼

寺”,故习惯上称卧佛寺为“下寺”。遗址现存最醒目的是两株古银杏,传说唐代东征高丽时,将军薛礼曾在树下拴过马。银杏大可数围,树龄千年以上,仍枝叶茂盛,挺拔特立,超然物外,亭亭云表,傲然地俯视着附近的秃山矮树。这两棵银杏历经千载劫难存活至今,确实是大自然的奇观。 卧佛寺始建年代不可考,但大体不会晚于唐代。清代修定的《日照县志》记载:卧佛寺“有唐碑。火毁。元大德碑尚存。”这清代光绪年间尚存的元碑,是元成宗铁木耳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重修被烧毁的卧佛寺时立的,潘文炳书写,位于银杏树的北边。碑身和碑帽分离。碑帽破损严重,但仍可以辨认出上部的浮雕盘龙,有“重修卧佛院记”六个大字。字是双勾阴阳刻法,笔画的外侧凹下,中间保留成阳文,在古碑中这种刻法是很少见的。碑身已断裂,碑上文字是小楷阴文,由于长期人踩牛践羊踏,文字已经模糊不清。碑文上半部右边主要记载捐款人的姓名、身份,有官员、富户、也有不少女施主。上部左边是“流派之图”,记载着自祖师以下六代僧人的法号及其等级职称如“上座、主讲、戒师、法师、阇阇黎”等。碑文下部,还记有当时参加重修竣工庆典的数十家寺院的名称,远方的有五台山普照寺,近处的有磴山寺,该是“赞助单位了”。石碑朝底的一面,不知还有什么内容。应该说,这些碑文所含的信息还是很丰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