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專家老盯著農民,不是想著怎樣為他們服務,而專想“損招”?

賈彪41869680


有些專家老是盯著農民,不是想為他們服務,而是專想‘’損招‘’是為什麼?專家是指在一個領域內,技術有較高造詣,理論知識精通的專項人才。有首先盯著農民的專家基本都是三農領域的專家,他們吃的就是這碗飯也為農民辦了很多實事。從包產到戶,到新農合,農村養老保險,再到城鄉一體化,村村通,精準扶貧等農村的進步離不開專家的支持,他們出莫劃策提供提總結供理論知識經驗制定計劃把握方向。

而‘’損招‘’其實出發點也許是好的,但是每個人群都有良莠不齊的現象,有的專家空有理論知識缺乏實踐,缺乏調研,有的為了個人利益,有的不是這一領域的瞎嚷嚷。比如現在比較關注的環境問題,有的專家說是炊煙,農民養豬養雞,造成的,建議禁止養雞,養豬,廢除柴火灶。這就是損招!所有建議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應該尊重歷史,關心民生。避重就輕,工業汙染,汽車尾氣,揚塵,綠化,才是治理改善環境的重點。










羌城表弟


沒有人願意“有意”提個不合理建議。

但有些建議是主觀上想解決問題,實際上卻產生了更大的問題。

舉兩個例子。 當年北京風沙大,專家就提出在北京周邊植樹造林,減少風沙。結果林造出來了,風沙沒有了,霧霾來了,又盼著有風的天氣。

我國每年進口許多大豆。難道自己不會種大豆?專家就建議種大豆每畝補貼320元,玉米只補貼25元,看你明年種什麼?甚至有的縣補貼500元。於是就有人準備花600元租地種大豆,期望加上補貼還能剩三四百。但專家怎麼能保證明年還補貼500呢?如果補貼取消了,這些人豈不是賠個底朝天? 就算明年接著補,包地大戶種大豆沒賠,玉米也少了呀?鼓勵種大豆不同於鼓勵養羊,因為多養羊不一定少養豬。但多種大豆就一定少種玉米或其他作物,因為地畝數是固定的

提出錯誤建議的專家也不一定不聰明。面對當時的問題,根據當時的信息,做出決策,後來證明是錯的,也屬於正常。但一開始就考慮不周,就是專家的錯了。


種田博士後


當今我國的主旋律應是:關愛農民、關照農村、關注農業。因為改革開放四十年,各行各業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只有三農至今問題突出。可是有些專家卻老是盯著農民,還多次出“損招”,這就不該、不對和不正常。

說什麼農民老了根本不應得退休費?說什麼土灶燒柴造成了霧霾?說什麼人窮,交不出彩禮錢才導致了光棍一個?……在上世紀五十、六十、七十年代裡,農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移河改道、重安山河;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背井離鄉,支援國家“三線”建設。不折不扣地完成國家公糧任務……等等。如今國家經濟總規模已超13萬億美元,基本富裕的我國,對農民老人給點生活補貼,有些專家就說三道四,專家自己退休金上萬還嫌少。要我說,如若國家經濟總量超過18萬億美元的時候,中國老農民每月得上千元的退休費也實屬正常。

農村三千多萬光棍,本是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所致,有王二就沒張三,有李四就沒趙五,卻在那裡指邪招,首先要創業和致富,要禁止把彩禮錢,請問:人生有幾個十七、八?有幾個二十春?用土灶燒柴做飯吃,還能製造出霧霾來,那採礦、溫室氣體排放、建築汙染那不早就把地球給毀了?

若沒有陝西延安農民的幫助,那中國革命就不可能成功,若沒有安徽鳳陽農民的創新,那我國的改革開放就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時間。有些所謂的“專家”就是憑有一張名嘴,憑有一處說話的平臺,憑有一個獨特身份到處對農民出“損招”。我要奉勸那所謂的“專家”,請尊重客觀、請尊重農民!


大王19966


專家吃得太飽了,下放農村,以事實說話



隨緣玄學


問:為什麼有些專家老盯著農民,不是想著怎樣為他們服務,而是專想損招?


近幾年中國的農民問題成了焦點,農村的土地,農村的種植結構,農村的住宅規劃,農村的土灶燃煤,農民的養老等都成了中國社會的首要問題,有關農民的話題太多了,就吸引了有關專家們的注意力。

專家有真正的專家和偽專家,偽專家也就是人們蔑稱的"磚家"。


專家和"磚家″老是盯著農民。

但是專家盯著農民是為農民著想,所提的建議都是本著解決農民的問題,讓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儘管有的建議不是很合理,但心裡也是想著為農民服務的。


而老是盯著農民,不是想著怎樣為農民服務,專想損招的是人們蔑稱的"磚家″。

"磚家″心裡不是想著怎樣為農民服務,總出損招,是因為"磚家"心裡沒有裝著農民的事而是裝著自己的事,盯著農民是想著蹭農民焦點話題的熱度,以農民問題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農民的某一話題一出現,他們不是站在公正的立場,而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或為支持而支持,或為反對而反對。


這就是專家和"磚家″的區別,這就是人們為什麼總說有的專家"不是想著怎樣為農民著想,而是專想損招”,其實這些"不為農民著想,總出損招"的不是專家而是"磚家″。


金蘋果老楊


專家

無外乎就是指在領域裡的技能、技術能達一定專業水準

當然、這年頭掛羊頭賣狗肉有名無實不勝枚舉!

在我們農就有一個血淋淋的案例

前些年推出新農村建設

不少專家在村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將村裡的集體山賣了

說是賣了山就有錢來給每家每戶搞建設

要命的是,山是賣成功了、每家每戶分了一兩千塊錢

這能幹嘛呢?

充其量還不是一個現代版的灰姑娘嘛!

像這樣不深入瞭解民生民情的專家們

張口就來,

我們要搞個大建設

我們要搞個大戰略

我們要搞個大部局

我不否認這些專家們的出發點是好的

往往紙上談兵誰都是高人

實戰菜鳥是一死一大遍

真正能為農民服務的還是農民自己,自力更生

不知道那些戴著專家帽子到處追名逐利的專家是真心想造福一方百姓,還是為了撈點屬於自己的名聲,釣點利?

最後,

真心希望既然是專家,農業專家,就應該對農民文化有深入瞭解,能真正給農民傳輸一個正確的、合適當地老百姓的自救方案,

如此或多或少才能真正的將農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提高

同時也能為真正的新農村建設起到推動性價值!

懇請那些沽名釣譽的專家們,少幹“打臉”的事

不能為民造福

就不能給農民挖坑!


農民成仔


能熬到專家教授級別的大都是飽讀詩書的人,我們可以藉助自己培養孩子上學的經驗看,這些人絕大部分都在學校裡攻讀。很少有機會像六幾年那些專家教授上山下鄉,走進人們群眾裡瞭解情況,實地和農民勾通,切實瞭解農民所需所想。而如今新時代的教授專家,大都在校院對牛彈琴,紙上談兵。往往不切實際的瞭解民脂民生,妄談個人看法,發表一些極其不嚴謹的個人觀點。這是被離人民群眾路線的瞎指揮,亂說話。黨一再告誡我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所以有些所謂的叫獸專家坐在舒適的教學樓裡,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憑空想象亂做文章。不顧人民基本民苦民生,坑農害農。亂出餿主意。致使老百姓怨言很重。所以才有瞭如今現代的一個專用名詞(磚家叫獸)。從這個名詞,也側面表達出老百姓對這些混淆視聽專家教授的煩感排斥。我們還是要高舉毛澤東思想,鼓勵幹部學者,走進人民群眾,融入人民生活中,切實可行的瞭解農民,真正出些惠農措施和觀點。


風中之蒲


專家是有兩種人!一種專家是從實際出發,為人民謀利益,為社會創和諧,為國家做貢獻的精英;一種是利慾薰心,為既得利益集困服務,是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傳聲筒,益生菌,這種精英卻是農民階級兄弟投在糞桶的那塊磚家!


國冀


環境汙染是工業社會帶來的,治理環境汙染為什麼在農民頭上動腦筋?因為農民好欺負!幾千年來,農民都是這麼燒媒、燒柴、燒秸稈過來的,現在不行了,為什麼?因為工業汙染份額佔據了農業汙染的份額,歸根到底,還是農民太好欺負,磚家叫獸們首先想到的是擠壓農民!


刀頭火


何謂專家?在學術、技藝等方面有專門技能或專業知識的人。“老盯著農民”的專家,應該是通曉“三農”問題,典型一點說是“農業專家”了。不能不說,農業專家們的“損招”,其初衷是好的,只是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還真的不敢恭維。難免有“閉門造車”,蹭點知名度之嫌!



之所以把目光盯在農民這一塊,還不是因為農民“人多勢眾”,面臨的問題多,一旦建議有了“效應”,增加了曝光量,也少不了加薪、得到專項研究經費,弄不好還會有撈個職位。這可是名利雙贏的大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事實上,專家的好多建議,在農民那裡事與願違,往往被“打臉”:

專家疑惑,農民為啥富不起來?農民是種地的,糧價一度低迷,便有了“糧補”;因婚而貧,便“限制彩禮”;農產品賣不出去,換不來錢,實施“村村通”工程。

結果呢,現在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各種商品都在漲價,尤其是農資產品,一路飈升。日常開銷越來越大,種地投資只漲不跌,“糧補”杯水車薪。賺得少了,花得多了,怎麼不貧困?

農村彩禮高得嚇人,像我所處的地方,政府就有了最高的限價。可農村男多女少是事實,這又是純民間的一種“交易”行為,誰會在明文禁止下,“大張旗鼓”的說出去。娶上一個兒子媳婦,動輒幾十萬,農民家庭如何拿得出來,又怎麼擺脫因此造成的貧窮?

“村村通”工程很好,農民再不用為農產品運不出去發愁,也不用雨天老是泥巴腿怨氣。可是有些鄉村公路竟然經不起一兩場暴雨折騰,不是偷工減料,就是排水設施不全,無人管護被“支離破碎”,倒成了“村痛”,還有了安全隱患。富了的是“包工頭”,因此致貧的還不就是農民。

面對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很多專家提出解決方案,以“土地、房屋養老”。問題是其一,農民的土地和房屋如何變成一個月幾千元的收入?其二,農民一旦失去土地和房屋,子孫後代又怎麼生存延續下去?

如此等等,不再贅述。

不過還是有位河南的農業專家、政協委員叫張亞忠的通過調查,他說農民其實是一種職業,這些年農民對國家的貢獻還是很大的,他們提供了新鮮的蔬菜和糧食,農村老人應該也有退休。每人每月發放400元。這個錢對很多城市居民來說吃頓飯都不夠,可是對農村老人來說可以滿足他們的基本的吃飯問題。這對於很多農村老人來說他們已經很知足了。張委員的建議暖了農民的心。

因此,還是希望專家多下去走走,調研調研。別在提出不切實際且經不位實踐來檢驗的理論,甚至產生一些“負效應”。只要你們的理論確實幫了農民的忙,解了農民的困,農民對你們專家才不會寒心,更不會厭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