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人怎么越来越少了?

坚持小刘哥


小的时候在家上小学,学校有五六百人。基本每家的生活条件都差不多不是很好,也没有很多人外出打工。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拼家里剩下老人孩子。有钱的都在城里买房了,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现在回到老家看看小时候的学校只有几十个人了。一个班几个人。只有那些条件很不好的学生才留到了老家读书。由于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很多农村人都在城里买了房子,还有的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条件,现在城里学校要买学区房孩子才可以去上学。

另外现在农村结婚,都必须男方在城里买房才同意结婚。所以农村人越来越少了。





乡村雅妹


一个村子,人口由鼎盛时候的2000多人,到现在还剩下不到500人,村小学高峰时候曾经300多个学生,现在因为没有生源,学校已经倒闭了。你能想象得到吗?这就是我的故乡!



前几天,因为给故去的亲人上坟,我和家人驱车50多公里,从县城回到了这个小兴安岭下的山村。村子不大也不小,有横平竖直8条街。我们到来的时候,天还早,寂静的村庄,笼罩在晨曦之中。车声惊动了村庄里的狗,狗叫声此起彼伏,在空荡荡的村子里格外刺耳。

来到这里后,争分夺秒走亲戚。其实留在老家的亲戚没几个了,基本都是50岁以上老年人。他们的下一代,基本都在县城或者大城市安家落户了。要么考上大学,鲤鱼跳龙门,要么出去打工。农村已不再繁盛,失去了活力,多年来,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走亲戚的时候,向表叔打听一下大强和二成的近况,他俩是我的发小,初中毕业后就回乡务农,我们好久没联系了。表叔告诉我,大强的儿子比较争气,在广州发展比较好,把大强夫妻俩接过去了,他们好久没回来了。至于二成,去杭州打工去了,不知什么原因,今年过年也没回来。

走完亲戚,驱车往回走,路过大强的家。儿时我经常来他家玩,在这里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而今院里已经长满了荒草,死气沉沉的。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

驱车上高速公路之前,我回望了一眼那个在视线中渐行渐远的村子,心里泛起了淡淡的失落。余光中至少有《乡愁》,可是我们的乡愁已经无处安放。越来越荒凉凋敝的村子,愈来愈变淡的人情,还有四散的童年伙伴们,我的故乡,已经不再亲切,变得越来越陌生。



现在农村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了?我觉得首先是计划生育影响,虽然符合条件的农民可以生二胎,但是不够的,我们那一代兄弟姐妹四五个以上的很多很多;其次现阶段种地不怎么挣钱,越来越多的人去城市打工,尤其年轻人基本都走光了,这是时代大潮,无可阻挡;最后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给农村是不断抽血的,考上大学的,除了几个村官大学生,基本都没有回来的,即使学农业的也不回来。

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天空,故乡的一草一木,曾经在记忆中让我们那么眷恋,而今,心中只有无处安放的乡愁!


李中东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人的确是越来越少了。

就拿我们生产队为例。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队共有139人,那时候,没有人出门打工,一个队的人都在家里,逢年过节的,大家聚在一块,聊天、玩扑克、下象棋等,特别热闹。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我刚刚在心底清点了一下我们队上在家过年的人数,全部加起来只有48人在家。比起以前少了91个人,可想而知,现在过年确实有些冷清了。

农村人口减少,据我分析,有以下2个原因。

1: 有些农村人打工挣了钱,在城里买房扎了根。

这类人虽然有的户口还在农村,但是,他们很少回来了。如果父母健在,过年时可能还回来几天看望老人。父母去世了的,三五年都难得回农村了。

2: 读完书,在城里有了工作,把父母全部都接到城里安家的。

有些小孩子,上完大学,在城里有了好工作,安了家,把父母全都接到城里去享福了。

以上两种人,出去了,多半是不会回衣村来生活了,只是偶尔回农村来办点事,或者小住几日便又返回城里了。


李茗说乡村


谁愿意在这村子里待下去啊????坐标山东德州宁津县柴胡店镇小辛庄村



18266126909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农村除夕热闹一天,正月初一热闹一天,然后一天少人过一天,直至剩下老人和儿童留守村里。有些吃完年夜饭后又转回城里,有些住一个晚上后又撒离到城镇,回村里成了过客。



农村越来越难留下村民,有本事的搬到市里,少一点本事的搬到城镇,那么余下的呢,也许是老人,也许是未来的富人,也许是正在准备搬离的人,说不向往城市生活的人,可能有天大的梦想要在农村实现。



今年回老家过年,目睹一切情况,也听到乡亲说这事,谁谁又在那里买房了,谁谁又搬走了,全村100多户人,在外面买有房子的超50%,这两天村里基本成了车展现场,各式各样的车让人目不暇接,村变富了,人,却少了,但这现象不奇怪。


愚人也会笑


这个是实情,现在农村除了过年,村落里人真的很少很少 ,除了老人和留守的儿童 ,强壮年越来越少,



过去农村半个红白喜事,街坊邻居头好几天都过来帮忙,人多好干活,也很大家在一起,也很热闹,现在不同了,由于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现在办个红白事连帮忙的都不好找。从而衍生了有人专门从事这一行当的事,专业负责红白事的料理,从买菜、买肉、做菜、上菜等等一条龙的服务 ,归根结底,最后钱上凑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原来都是邻居们一起帮忙做的事,现在农村留守的青壮年一个红白喜事还真的凑拢不了做一场所需的人了。



家里如果有老人的话,逢年过节外出的会回来和家人团聚团聚过大年。要是没有老人亲戚的,真的就连过年也不回来了。有甚发展的好的,在县城、市里买房落户。把老人都接了过去,老家、农村、只是成了籍贯而已,除非老家亲戚有个婚丧嫁娶回去一趟,平时的话 ,回去的机会真的少之又少了。


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待惯了一个快节奏的生活,回到农村的慢节奏,大都会很不适应。慢慢的也要远离了 ,都是为了生活 ,每个人都为好的生活去努力,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棒奔霸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本事有能力的年轻人大部分迁往就近城市,或者工作,作主意扎下根,就是没有出村,也会另建新居,这是园落荒芜,人氛分散,没人氛的主要原因。

打工者遗留城市,或者不能回家团聚,至使村落人员减少。

考学者遗留城市,又是村落减员。

这些原因充分说明农村村落落魄,减员严重,至使村落冷清,人员稀少。


新時代的菜鳥


最近几年,行头在的农村的大街小巷,迎面很少见到青年面孔的人了,只能偶尔遇到三两个老人和看孩子的妇女,农村人口越来越稀少,已是社会普遍现象。这是为什么那?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农产品价格的偏低。

农民前几年光靠种地能维持生计,随着物价的抬高,农产品价格的走低,光靠一亩三分地的收入远远维持不了生计了。许多人选择了到城市打工,或者把土地承包出去,或者让老人和妇女在家种地,到过秋过麦的时候回家来忙活几天。这一部分人工作在外头,但家还是扎根在农村的。农民工的流失成为农村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2.绝大多数年轻人加入了房奴大军。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子女到了适龄结婚的年龄,村里不放宅基地,只有到城市去买个首付楼房结婚,把家被迫按在临近的县城或者更远的城市里!他们有的也把老人也接到了城市里,有的帮忙看孩子接送上学,有的让老人颐养天年。这部分把家按在外头的农民离家的占的比例也很大!


3.有一些有头脑肯吃苦的人,全家到大城市里做生意去了:他们中有搞批发的、开饭店的、买小吃的、蒸馒头的、蒸包子的、卖服装的、卖水果的五花八门。这部分人在农村中虽然占少数比例,但各村都有这现象存在!


总之,不管是为了追求城市的生活也好,还是为了生计被迫离开家园也罢,农村人真的越来越少了,不知这个现象是好还是坏,欢迎朋友们发表你们的看法……


玉米锤


是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民进城打工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城里买了房子,没有买房的农民长期在外打工,三五年回老家一回,家中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儿童,还有一部分年青人在县城里买了房子,准备结婚用,我有个朋友是河北保定人,16岁就来北京打工,奋斗了20年,在燕郊买了一套楼房,而且把老婆孩子的户口都迁了过来,据他讲,在他们村里,全家在北京打工的家庭至少占村里的一半人,他说他兄弟姐妹5个,家家都在北京居住,可是他们在老家农村还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宅基地,这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是历史的产物,总之落叶归根,最终他们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


都侠广场舞



现在农村人越来越少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考学外出。现在大学扩招,有许多的农村学生通过上学在城市就业,脱离了农村。使农村人口减少。

第二,进城落户。现在的孩子,结婚就必须要有城市里的房子。为了让孩子传宗接代,好多农民都勒紧裤腰带,为孩子们凑首付,在城市购房安家。如果在城里没房子,基本上都被剩在家里了。有的偏远山区甚至几年没有往村子里娶过媳妇。有房子的在市里结婚,没房子的在村里打光棍。

第三,农民工出外打拼的多。农民种地没有什么收入,只得进城去打工。有的打工把老婆孩子都接了过去,租了房子,共同务工。为了省路费,一年也难得回一两次家,显得村里人少了。

现在的农村,基本上都是些老弱病残的人在家里侯着,其他的人基本都走出去了。尤其是到了冬天,有些老人也去城里取暖过冬了,村里人就更少的可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