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民族将军戴安澜?

江水绿入蓝


1942年7月,广西全州,上万人聚集于此,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悼念仪式。要悼念的人是戴安澜。一场战争让他名耀千古,让后世记住了他的名字和事迹,只是,这样一位将领却早早的离开世界,着实可惜。

对于这样的一位将领,能给出的评价是民族英雄,千秋留名。

他出生于安徽无为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但这丝毫阻挡不了他的爱国情怀。所以在1924年就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并有感于中国的现状,所以改名“安澜”,有“挽狂澜于既倒”之意思。

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与1925年进入黄埔第三期学习,于1926年毕业。毕业之后,又参加了北伐战争,并担任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恶化,中国军民开始了局部的抵抗,在古北口一战中,戴安澜率军与日军展开血战,并由于战功突出,获得了五等云麾勋章。到了全面战争之后,参加了武汉、台儿庄、长沙等一系列的会战。此后,他不断被委以重任,于1939年,35岁的年龄继任第200师师长,这支部队隶属于第五军。

说起这支军队,最为人称颂的则是在桂南战场的昆仑关战役中大败日军,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除此之外,这支部队也是第一支完全机械化的部队。

因为是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所以蒋介石十分爱惜,非特殊情况不轻易亮出来。1941年,应应英方的要求,也为了保护滇缅公路,蒋介石派出了这支部队进入缅甸作战,这也是近代中国军队第一次走出国门参战,可见对这支部队的倚重程度。虽说这是一种骄傲,但也是200师和第五军的一条惨重而漫长的归国之路。戴安澜也正是死于这条归国的道路上。他的死实在是太可惜了。

第一次入缅作战,由于种种原因,失败的局面已渐渐显现出来。此时的中国远征军有着几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沿着大路返回祖国,但代价是会付出伤亡,二是撤退到印度,重新整顿,孙立人选择了这条路。三是从野人山返回中国,这是一条最为危险也是不可取的道路。但是,第五军却选择了这条路。

戴安澜所统属的200师负责断后,但不久就与军部失去了联系。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戴安澜也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从野人山回国。于是,部队抛弃了重型武器进入野人山,在撤退的过程中,他不幸被日军打伤。由于野人山的恶劣环境,再加上缺少药物,最终戴安澜牺牲。

试想,要是他能像孙立人一样撤退到印度,情况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戴安澜虽然壮烈牺牲,但他的精神却依旧鼓励着后人。浩浩正气,永远滋润着中华大地。


协虎战争史


我给他的评价是:光耀千古,永垂不朽!

戴安澜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之一,与他并列为“国军抗日十大名将”将军分别是:张自忠、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傅作义、王耀武、 赵登禹。他们每个人都在抗日战争中都是战功赫赫,彪炳史册,每个人都是值得中国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


战功彪炳

戴安澜将军作为“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深受广大人民的尊重和敬仰。在1933年的时候,日本占领了东北地区之后,马上就将魔抓伸向了中国的华北地区。戴安澜将军在华北地区参加了当时的抗战行动,长城古北口抗战中他浴血杀敌,给日军以极大的打击,并且荣获五等云麾勋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戴安澜将军在台儿庄大战中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同年,戴安澜将军又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两大战役,都是站功彪炳。1939年,戴安澜将军参加了长沙保卫战,同年11月戴安澜在昆仑关战役中重创日本第5师第21旅团,由此名震华夏。


中国远征军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除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上的抗日部队和我党的敌后战场部队,还有在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部队。中国远征军部队为了保护滇缅公路不被日本侵占而切断其他国家对华物资的援助,远赴异国他乡,在缅甸地区对日作战。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了保卫国家,抗击日本鬼子的侵略,浴血抗战,砥砺前行。

而戴安澜将军就是中国远征军中的一员,1942年,戴安澜将军带领着自己所属的第200师远赴缅甸参加对日作战,成为了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在缅甸地区,戴安澜将军仍然不畏辛苦,披肝沥胆,殚精竭虑,指挥第200师又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惜不幸的是,1942年5月18日戴安澜将军在一次作战中身受重伤,5月26日在缅甸壮烈殉国。


我的结语

戴安澜将军一生当中,为了抗战披肝沥胆,殚精竭虑,在抗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军人当为国而死,马革裹尸还,戴安澜将军壮烈殉国,虽然说是非常不幸,但对于他来说,这也许也是一种最为高尚,最为恰当的方式吧。

各位亲爱的网友,你们觉得呢?


老魏聊历史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戴安澜,黄埔军校三期毕业生,抗战中曾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徐州会战、昆仑关战役等。后率200师入缅作战, 同古会战中,同4倍于己的日军浴血奋战,在突围撤退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戴安澜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同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17军第25师145团团长,3月率部参战长城抗战,立下战功,荣膺五等云麾勋章。

1937年戴安澜升任旅长,在台儿庄战役中,戴安澜率部英勇奋战,使敌后撤,再立战功。后升任第89师副师长。同年8月,在武汉保卫战中,被31集团军记大功。后戴安澜被委以重任,接替杜聿明任200师少将师长,年仅35岁,可谓年轻有为。因为该师是中国军队的第一个机械化师。

1939年,戴安澜参战随枣、长沙、昆仑关战役。在昆仑关战役中,戴安澜率部与敌苦战,昆仑关几度易手,重创日军,击毙敌第5师团中村正雄少将,戴安澜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荣膺四等宝鼎勋章,战绩被国内外报刊盛赞。

1941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第200师出征缅甸。1942年在东瓜保卫战中,第200师与4倍于己的日军血战12天后奉命撤退。5月18日戴安澜不幸中弹,因药物匮乏,戴安澜伤势感染加重,于5月26日在距祖国已不远的缅北山林殉国,年仅38岁。

戴安澜将军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中将军衔。痛失抗日精英,全民沉痛哀悼,在广西为将军举行万人悼念大会。戴安澜将军不愧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浩然正气,与世长存!


岁月是一条河流


主席诗词磅礴豪迈,魅丽壮阔,一生曾为两位将军写过悼念律诗。一首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七律·悼罗荣桓同志》,其中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更是千古名句。另一位有此殊荣的,则是抗日英雄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是安徽省无为县人。从小戴安澜就勇敢正直,上学时同学淋雨他会脱下外衣给人家披上,谁要受欺负他也要坚决站出来保护,经常把自己的食品分给贫困同学。

18岁时,戴安澜考入安徽公学读高中。安徽公学是一个有着进步传统的学校,革命家黄兴、赵声,教育家陶行知都曾在这里任教。戴安澜在安徽公学学到的新思想对他后来影响很大。


戴安澜一位叔祖父戴昌斌,早年参加过武昌起义,是李济深的属下,深得李济深器重。1924年,戴昌斌时任粤第4师团长,他写给家族一封信,召集晚辈到广东报考黄埔军校,戴安澜也在其中。后来戴安澜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是当时最受周总理赏识的学生。

戴安澜参与了1928年的北伐。日本侵略者为了阻止北伐军进攻平津,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济南惨案”。戴安澜对日寇的残暴、无耻刻骨铭心,他在后来日记里写道:“余身历此役,故印象特深,至今不忘”。为了表示消灭日寇的决心,戴安澜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取名戴覆东,意为覆没东洋。


全面抗战爆发后,戴安澜参加了多次大型战役,他作战英勇,战功卓著,升任为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成名之战是1939年的血战昆仑关战役。此役第5军共歼日寇第五师团5000余人,击毙敌酋旅团长少将中村正雄。戴安澜的200师获得头功,被誉为“狄青再世”,并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增援英军,第5军是先头部队。在同古战役中200师独自歼敌5000余人,取得辉煌胜利。可惜第5军兵败野人山,杜聿明退守印度,戴安澜带领200师准备撤回国内,在朗科遇伏中弹,1942年5月26伤重去世,壮烈牺牲。200师按照他遗嘱指示路线,摆脱日军包围,顺利回国。在回国途中,火化将军遗体时,全军将士山呼海啸:“为师长报仇!”

1943年4月1日,戴安澜将军追悼大会举行,毛主席联合朱老总,周总理送上挽联,亲自题诗:海鸥将军千古

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沧海历史春秋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号海鸥,汉族人,1904年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42年率部在缅甸作战,壮烈牺牲。戴安澜是黄埔三期生,国民党高级将领,抗日名将,民族英雄。


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的戴安澜看到中国战乱频发,民不聊生,为表达自己“镇狂飚于原野,往狂澜于既倒”的愿望,自己改名为“安澜”。

1925年,戴安澜进入黄埔三期学习。毕业后进入国民党军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37年,戴澜升任25师73旅旅长,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戴安澜率部先后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战役、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他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多次取得战功。

1939年,戴安澜升任第200师师长,第200师是当时中国对外号称的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机械化师。在昆仑山战役中,戴安澜率部与日寇激战,击毙了日军中村正雄少将,被蒋介石称赞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1942年,戴安澜率部进入缅甸,在东瓜保卫战中,他率200师孤军奋战,取得了毙敌5000的战果,并成功掩护英军后撤。戴安澜率部在缅甸与日寇激战,多次取得战果,沉重打击了侵缅日军。

1942年5月,中英联军在缅甸溃败,负责掩护的戴安澜师与军部失去联系,率部突围的戴安澜与日军遭遇,不幸中弹,在离国境不过三四十里地的克钦山寨壮烈牺牲,年仅38岁。



戴安澜是抗日名将,民族英雄,他的英勇事迹也受到了国共双方的共同赞誉。毛泽东、蒋介石先后写诗纪念戴安澜将军。戴安澜也是二战中第一个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鸢飞九天2018


他是一个不弃糟糠之妻的好人

戴安澜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小时刻苦学习,立志报国。但由于家境因难,营养不足,20岁时仍长得很瘦小。这一年,正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戴安澜顺利地通过了文化课考试,但因身体太瘦小竟未被录取。为此,戴安澜选择了当兵,经过部队一年的锻炼,戴安澜身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个子长高了,身体强壮了。1925年,戴安澜再次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1942年,已是国军少将师长的戴安澜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壮烈殉国。

戴安澜夫人姓王,两人是从小订的娃娃亲。王姑娘也出生在乡村,不识字,且裹着小脚。戴安澜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北伐军总司令部任军官。此时的戴安澜年轻有为,风华正茂,前途无量。他没有像其它人那样抛弃旧爱,另寻有知识、思想解放、漂亮的新女性,而是将目不识丁的夫人接到身边完婚。并给原来没有大名的妻子起了个“荷心”的名字,寓意荷花之芯。
花是美的,但芯是苦的。婚后一年,聪惠的王荷心通过刻苦学习,竟能读书看报了。戴安澜非常高兴,便又给夫人起了第二个名字,叫“荷馨”,意为有了文化知识,就是由苦到甜。盛开的荷花,既美又香。
戴安澜牺牲后,王荷馨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拉扯孩子。解放前夕,国民党试图要带她们一家去台湾。但王荷馨说,丈夫安葬在哪,她们一家就在那。解放后,王荷馨曾因工作出色,被评为三八红旗手。王荷馨1971年去世,其骨灰与戴安澜将军葬在一起。
戴安澜与王荷馨共育有三男一女。大儿子出生时,正是日寇侵略中国屠杀人民之际,为报国恨家仇,戴安澜为儿子起了个名字叫戴履东。履,灭亡也。东,指日本,寓意深刻。戴履东后为我国建筑学和建筑设计专家,1999年选为工程院院士,2018年2月病逝。
女儿戴藩篱,寓意扎好篱芭,保护家园。戴藩篱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并获得过银质军功章。后为上海政协委员。
次子戴靖东,靖,平定也。东,指日本。曾任南京理工学院教授,现移居美国。
三子戴澄东,澄,涤荡污物,使之清澈。东,指日本。曾任江苏省委统战部的副部长、省政协港澳台侨委的副主任。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戴安澜将军为国捐躯后被追认为陆军中将衔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亦赋以诗联予以祭奠一九四九年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将军(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抗日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一九二六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 一九四二年三月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多人)、还有收复棠吉等战功。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在缅北野人山与敌遭遇,激战中腹部中弹。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在缅北茅邦村不幸去世。一九四二年十月十六日被追赠陆军中将,一九四九年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将军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荣誉勋章的中国军人


Mrttlzz99


戴安澜是我国著名的抗日英雄,在民族危亡之时,不惧个人生死,与日寇英勇顽强作战,最终壮烈殉国。

戴安澜是国人的脊梁,是民族的长城,可以和霍去病、戚继光等民族英雄并列于世!如果国军将领都如戴将军一样忠心为国,那么日寇必不能占我半壁江山,驱逐日寇可以提前完成。

戴安澜将军是安徽省无为县人(今天的安徽省芜湖市),为黄埔三期毕业生,是蒋中正的嫡系部队。戴安澜于1942年奉命率国军第200师入缅旬对日作战,是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取得了同古会战的胜利,收复了堂吉地区,打出了中国远征军的威风,树立了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同年戴安澜将军在缅甸战死,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国军中将,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将军一生戎马,为革命奉献了一生,最后真正是马革裹尸还。戴将军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长城抗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昆仑关战役、远征缅甸战役,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戴安澜战死之前写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说:“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将军的葬礼上, 蒋中正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毛主席的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斗志也无违。”可见戴将军在国共两党中都得到了高度认可!

英国史迪威将军评价戴将军是: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美国总统罗斯福评价戴将军: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周总理评价戴将军是: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因此我认为戴安澜不愧是我国的好男儿,是国家的栋梁长城,是后辈军人学习的楷模!


大秦铁鹰剑士


“血战昆仑关”战役的主攻部队是军委会直辖“攻击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中将,作战序列是:郑洞国荣誉第1师、邱清泉新22师和第五军的老底子第200师,师长即戴安澜少将。

在围歼昆仑关日寇第21旅团的战斗过程中,戴师长安澜始终在一线督战,被敌迫击炮弹片直入左臂,重伤;而中国军队则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报仇,一举收复昆仑关。



《中国远征军》戴安澜剧照

戴安澜,安徽无为人,自号海鸥,黄埔三期毕业,抗日名将,人称“海鸥将军”。1933年任团长时即在徐庭瑶、杜聿明指挥下参加古北口长城抗战,获五等云麾勋章;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因功累升第25师73旅旅长、第89师副师长等。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在湖南湘潭组建后,杜聿明与俞济时竞争胜出担任军长,1939年初,戴安澜接替杜聿明出任国军精锐第200师师长。

第200师辖两个战车团、两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和装甲搜索营,是当时国民党军队最精锐的唯一一个机械化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进攻英属缅甸,威胁中国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应英方请求,1942年2月16日,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等精锐组成的中国远征军踏出国门,入缅作战。伤愈的戴安澜率第200师一马当先,直插缅甸东部重镇“同古”,并在皮尤河前哨战中消灭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300余人,给了日寇缅甸方面军一个下马威。

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以万余兵力死战不退,重创四倍于我军的日寇第55、第56两个师团,由于英军的溃败和中国远征军主力需要步行到达,实际上第200师是孤军奋战,缺乏制空权的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仍然沉重打击了日军,歼敌5000余人,最后在新22师的接应下从容撤退,史称“同古会战”




蒋介石评价戴安澜:当代标准之青年将领。

史迪威感慨地说: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第一次入缅作战由于英军主力一心撤往印度而失败,中国远征军撤回国内的要点腊戌又被日军切断,杜聿明不得已率军踏入人迹罕至的野人山绕道归国,并以第200师断后。在撤退途中戴安澜师部遭敌伏击,再负重伤,第200师官兵抬着师长继续前行,由于缺乏医疗条件,在距离祖国只有30公里时,将军不治。



1942年5月26日,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牺牲在缅甸热带雨林中,年仅38岁,军事委员会追授其为陆军中将,延安与重庆同奠,举国皆哀。

戴安澜将军的风华之年,尽付于抗日战场,惜英年早逝,将星殒落;美国总统罗斯福颁授戴安澜“懋绩勋章”,新中国成立后,追任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


度度狼gg


戴安澜:(1904—1942),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县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33年,戴安澜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其上司为杜聿明。因作战有功,戴获得了五等云麾勋章。抗战爆发后,升任第17军第25师第73旅旅长。戴先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1939年,戴安澜接替上司杜聿明担任第200师师长。第200师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机械化步兵师,杜聿明则升任第5军军长。同年,该师参加了昆仑关战役,第200师所属的第5军共消灭日军5000人,并击毙了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

1942年应英国政府的邀请,中国政府派出了三个军约10万人入缅作战。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最先入缅。中英联军早就制定好了同古会战,由于英缅军单方面撤出阵地,同古会战被打成了同古保卫战。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日军血战12天,在消灭日军5000人之后,全部撤出了同古,之后又奉命令收复了日军占领的棠吉。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以失败告终。戴安澜坚决执行杜聿明的命令,率领第200师回国。1942年5月,在过日军的封锁线时,戴安澜被日军机枪打中,身受重伤。由于缺少药物,戴师长在缅北茅邦去世,享年38岁。

1942年7月,戴将军的安葬仪式在广西举行,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国共两党都对戴安澜将军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毛泽东主席一生只为三位将军写过诗,其中一位就是戴安澜将军。

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蒋校长则写挽联纪念戴安澜: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