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民族将军戴安澜?

江水绿入蓝


戴安澜是国共双方都一致认同而给予过表彰的国民党将领,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特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并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经毛主席亲自签署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戴安澜的从军之路并不是那么顺利。戴安澜,安徽无为人,1904年出生,1922年考入陶行知任校长的南京安徽公学高中部,读了一年高中,因故退学,回到家乡,在村里当私塾先生。1924年,戴安澜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但没考上。随后参加了孙中山的北伐军。1924年底,他又参加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才考上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1925年7月,才正式升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被编入了步兵科学习,可谓一波三折。

1926年,戴安澜正式从黄埔三期毕业,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排长,先后参加了蒋介石举行的第二期北伐战争,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之间的中原大战,由排长、连长、营长升为团长。1933年,时任第十七军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团长的戴安澜,率部参加了古北口抗战,奋勇杀敌,因功获国民政府颁发的云麾勋章。

全面抗战爆发后,戴安澜以一个中国人的最高爱国热情,投入到了保家卫国的民族抗战之中。1937年9月,他以第十三军七十三旅旅长的身份,率部参加保定漕河战役,给日军以重创,但部下也伤亡惨重,他发布《慰劳七十三旅之受伤官兵书》说:“在数倍于我之猛烈敌人炮火下,你们英勇壮烈,那种动天地泣鬼神之牺牲精神,实足以寒敌胆!”

1938年3月至4月,戴安澜参加台儿庄战役,他率部火攻陶墩、智取朱庄,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被授予宝鼎勋章。当年5月,他在中艾山战斗中,坚守阵地四天四夜,阻击疯狂进军的日寇,打退日寇数十次进攻,因功升任八十九师副师长。

1939年,戴安澜接替杜聿明,升任第五军二○○师少将师长。第二○○师是当时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辖2个摩托化步兵团,2个坦克团。随即,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广西昆仑关战役,在昆仑关战役中,日军三次占领昆仑关,戴安澜率军三次夺回昆仑关,他还在战斗中中弹负伤。虽然在此战中戴安澜所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共歼灭日军六千多人,还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戴安澜又一次被授予宝鼎勋章。

1942年,戴安澜率部随杜聿明的远征军开赴缅甸,对日作战。在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指挥部队顽强阻击日军,战斗中,日军切断北方退路,将二○○师包围在东瓜,在此危险形势下,戴安澜召集团营长会议,表示与东瓜共存亡,他先立下遗嘱,宣布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团长代之,要求团营连排甚至班长,都预先立下遗嘱。随后,戴安澜率二○○师,在孤军深入、援兵隔绝、补给中断的情况下,与四倍于己、并有飞机大炮作支援的日军进行了顽强战斗,经过十一个昼夜的死战,共歼灭敌军五千多人,在中国远征军的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然而,当年5月,戴安澜所部在朗科地区密林中遭到日军的伏击,戴安澜指挥部队突围,在混战中胸部和腹部各中一弹,壮烈牺牲,以身殉国。戴安澜牺牲后,周恩来题写挽词道:“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帝国的脸谱


“血战昆仑关”战役的主攻部队是军委会直辖“攻击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中将,作战序列是:郑洞国荣誉第1师、邱清泉新22师和第五军的老底子第200师,师长即戴安澜少将。

在围歼昆仑关日寇第21旅团的战斗过程中,戴师长安澜始终在一线督战,被敌迫击炮弹片直入左臂,重伤;而中国军队则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报仇,一举收复昆仑关。



《中国远征军》戴安澜剧照

戴安澜,安徽无为人,自号海鸥,黄埔三期毕业,抗日名将,人称“海鸥将军”。1933年任团长时即在徐庭瑶、杜聿明指挥下参加古北口长城抗战,获五等云麾勋章;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因功累升第25师73旅旅长、第89师副师长等。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在湖南湘潭组建后,杜聿明与俞济时竞争胜出担任军长,1939年初,戴安澜接替杜聿明出任国军精锐第200师师长。

第200师辖两个战车团、两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和装甲搜索营,是当时国民党军队最精锐的唯一一个机械化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进攻英属缅甸,威胁中国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应英方请求,1942年2月16日,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等精锐组成的中国远征军踏出国门,入缅作战。伤愈的戴安澜率第200师一马当先,直插缅甸东部重镇“同古”,并在皮尤河前哨战中消灭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300余人,给了日寇缅甸方面军一个下马威。

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以万余兵力死战不退,重创四倍于我军的日寇第55、第56两个师团,由于英军的溃败和中国远征军主力需要步行到达,实际上第200师是孤军奋战,缺乏制空权的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仍然沉重打击了日军,歼敌5000余人,最后在新22师的接应下从容撤退,史称“同古会战”




蒋介石评价戴安澜:当代标准之青年将领。

史迪威感慨地说: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第一次入缅作战由于英军主力一心撤往印度而失败,中国远征军撤回国内的要点腊戌又被日军切断,杜聿明不得已率军踏入人迹罕至的野人山绕道归国,并以第200师断后。在撤退途中戴安澜师部遭敌伏击,再负重伤,第200师官兵抬着师长继续前行,由于缺乏医疗条件,在距离祖国只有30公里时,将军不治。



1942年5月26日,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牺牲在缅甸热带雨林中,年仅38岁,军事委员会追授其为陆军中将,延安与重庆同奠,举国皆哀。

戴安澜将军的风华之年,尽付于抗日战场,惜英年早逝,将星殒落;美国总统罗斯福颁授戴安澜“懋绩勋章”,新中国成立后,追任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


度度狼gg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戴安澜为何为自己取名“安澜”?既要力挽狂澜,更要平定侵略者在自己的家国所掀起的波澜!

戴安澜给自己儿子取的名字也很有意思,覆东、靖东以及澄东,我们的东方是谁?然后想想覆、靖、澄的意思便可知道戴安澜为什么这么取名了。女儿的名字则为藩篱,藩篱意为屏障,将侵略者挡在自己家门外,戴安澜的脑袋里简直是装着满满的爱国思想。

将军虽死,精神永传!



戴安澜将军于1939年从杜聿明手中接过第200师,这是国军中或者说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机械化师,戴将军率领这支军队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扬名立万。

戴安澜生于1904年11月25日,安徽无为县人。1924年孙中山让蒋介石筹办黄埔军校,戴安澜的叔祖戴端甫也参与了创办过程,后戴端甫给戴安澜写信,希望戴安澜能够到广州报考军校,戴安澜也因此走上了“将军路”。但是戴安澜的“将军路”很曲折,笔试虽然过了,可是体能测试却没有过,当时戴端甫想找人给他开后门,结果戴安澜却毅然拒绝了。然后戴安澜去投军,决定通过军队里的训练锻炼自己,1925年他再次报考黄埔,笔试和体能测试皆顺利通过,成功考入黄埔三期。

1926年戴安澜自黄埔毕业后便参加了北伐,1932年戴安澜任17军25师145团团长。1933年2月,日本发动了“热河战役”。1933年2月25日25师奉命挥师北上对日作战,3月5日25师于通州完成集结,于3月10日抵达古北口。戴安澜率领145团英勇作战,25师师长关麟征在战斗中负伤,是戴安澜带人从战场上将关麟征救下来的。戴安澜因为在古北口战役中的英勇表现,被国民政府授予五等云麾勋章。

1937年8月18日,戴安澜升任25师73旅旅长,他在日记中写到:“当此危急存亡之际,只有加重责任,所谓荣誉,在我们心理上尚毫无感觉,唯有益自奋勉,以期勿添厥职耳。”

1938年2月,25师奉命开赴津浦线利国驿车站附近,3月19日又开往枣庄以东向城驻守待命。戴安澜率领73旅参加台儿庄战役,攻陶墩,取朱庄,战郭里集,也算是重创日军。更有意思的是,因为戴安澜将军在台儿庄战役上的英勇表现,竟然被日军误认为是俄籍将领,日军声称“中国军队有一俄籍军官,指挥有度。”

1939年1月戴安澜升任200师师长,11月率部参加昆仑关战役。戴安澜率200师在昆仑关战役立下赫赫战功,集体受到国民政府的嘉奖,参战人员提薪两级,戴安澜更获青天白日勋章,蒋介石称赞戴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1942年中国组建远征军开赴滇缅战场,2月即参加东瓜保卫战,蒋曾问戴能否坚守东瓜,戴当即表示必定不惜代价固守东瓜。戴安澜率领200师掩护英军撤退,更是歼敌5000余人。在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更是以写遗嘱的方式给夫人写信:“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对于东瓜保卫战,美国人也是不吝赞美,“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则将东瓜保卫战称为“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

1942年4月24日,棠吉战役爆发,戴安澜率先带领200师向日军发起进攻。经过血战,200师成功收复棠吉。

1942年5月,盟军在缅甸战场开始溃败,英国军队更是早已经打定了撤离缅甸战场的主意,让中国军队为之掩护。作为掩护的戴安澜200师最后陷入了日军的包围中,在战斗中,戴安澜不幸被日军的流弹打中胸腹部,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加上行军过程中的颠沛,戴安澜的生命气息正在逐渐衰弱,最终于1942年5月26日逝世。



戴安澜将军英魂永存。

1942年10月16日,戴安澜被追晋为陆军中将。

1943年4月1日,蒋介石为戴安澜将军举行国葬!

毛主席提笔为戴安澜沉痛写下: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斗志也无违 。

周总理称赞戴安澜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吾与吾国


戴安澜将军为国捐躯后被追认为陆军中将衔。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亦赋以诗联予以祭奠,一九四九年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将军(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抗日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一九二六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 一九四二年三月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多人)、还有收复棠吉等战功。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在缅北野人山与敌遭遇,激战中腹部中弹。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在缅北茅邦村不幸去世。一九四二年十月十六日被追赠陆军中将,一九四九年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将军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荣誉勋章的中国军人。


Mrttlzz99


我给他的评价是:光耀千古,永垂不朽!

戴安澜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之一,与他并列为“国军抗日十大名将”将军分别是:张自忠、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傅作义、王耀武、 赵登禹。他们每个人都在抗日战争中都是战功赫赫,彪炳史册,每个人都是值得中国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


战功彪炳

戴安澜将军作为“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深受广大人民的尊重和敬仰。在1933年的时候,日本占领了东北地区之后,马上就将魔抓伸向了中国的华北地区。戴安澜将军在华北地区参加了当时的抗战行动,长城古北口抗战中他浴血杀敌,给日军以极大的打击,并且荣获五等云麾勋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戴安澜将军在台儿庄大战中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同年,戴安澜将军又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两大战役,都是站功彪炳。1939年,戴安澜将军参加了长沙保卫战,同年11月戴安澜在昆仑关战役中重创日本第5师第21旅团,由此名震华夏。


中国远征军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除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上的抗日部队和我党的敌后战场部队,还有在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部队。中国远征军部队为了保护滇缅公路不被日本侵占而切断其他国家对华物资的援助,远赴异国他乡,在缅甸地区对日作战。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了保卫国家,抗击日本鬼子的侵略,浴血抗战,砥砺前行。

而戴安澜将军就是中国远征军中的一员,1942年,戴安澜将军带领着自己所属的第200师远赴缅甸参加对日作战,成为了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在缅甸地区,戴安澜将军仍然不畏辛苦,披肝沥胆,殚精竭虑,指挥第200师又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惜不幸的是,1942年5月18日戴安澜将军在一次作战中身受重伤,5月26日在缅甸壮烈殉国。


我的结语

戴安澜将军一生当中,为了抗战披肝沥胆,殚精竭虑,在抗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军人当为国而死,马革裹尸还,戴安澜将军壮烈殉国,虽然说是非常不幸,但对于他来说,这也许也是一种最为高尚,最为恰当的方式吧。

各位亲爱的网友,你们觉得呢?


老魏聊历史


戴安澜是我国著名的抗日英雄,在民族危亡之时,不惧个人生死,与日寇英勇顽强作战,最终壮烈殉国。戴安澜是国人的脊梁,是民族的长城,可以和霍去病、戚继光等民族英雄并列于世!如果国军将领都如戴将军一样忠心为国,那么日寇必不能占我半壁江山,驱逐日寇可以提前完成。

戴安澜将军是安徽省无为县人(今天的安徽省芜湖市),为黄埔三期毕业生,是蒋中正的嫡系部队。戴安澜于1942年奉命率国军第200师入缅旬对日作战,是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取得了同古会战的胜利,收复了堂吉地区,打出了中国远征军的威风,树立了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同年戴安澜将军在缅甸战死,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国军中将,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将军一生戎马,为革命奉献了一生,最后真正是马革裹尸还。戴将军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长城抗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昆仑关战役、远征缅甸战役,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戴安澜战死之前写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说:“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将军的葬礼上, 蒋中正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毛主席的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斗志也无违。”可见戴将军在国共两党中都得到了高度认可!

英国史迪威将军评价戴将军是: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美国总统罗斯福评价戴将军: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周总理评价戴将军是:黄埔之英,民族之雄。因此我认为戴安澜不愧是我国的好男儿,是国家的栋梁长城,是后辈军人学习的楷模!


大秦铁鹰剑士


戴安澜将军简介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打仗的人很多,然而能够扬名异域的,却没有几个,戴安澜作为中国远东军的重要将领,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日作战过程中,屡立战功,打出中国军人的风采,让世界知道,我们一样能打胜仗,敢打硬仗。

戴安澜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但是立志报效国家,1924年年仅二十岁的戴安澜考取黄埔三期,编在步兵队学习,投身军旅,戴安澜将军始终在前线,履历战功,无论是北伐还是中原大战,尤其是抗日战争,戴安澜将军都能身先士卒,勇往直前。

九一八事变后,戴安澜率领所在团在长城古北口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使日军遭到障碍,七七事变后,戴安澜将军在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中均有良好表现,因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

1939年升任第200师少将师长,年仅35岁,该师就是以后国军五大主力的第五军的主力师,是中国军队当时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机械化部队,可以称为王牌中的王牌。在长沙保卫战和昆仑关战役,均有不俗的表现,也正是这样,才入了蒋介石的法眼。被蒋介石称之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扬名立万异国他乡

真正使戴安澜将军扬名立万,彰显国威的当属戴安澜赴缅甸作战时期创下的赫赫战功。

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于是企图封闭中国对外的连接线,迫使蒋介石政府投降,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应英美的一再要求,中国政府决定组建中国远征军,准备进入缅甸作战。

鉴于戴安澜将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蒋介石有意安排他去缅甸作战,保住缅甸公路,这条国际运输线,蒋介石单独召见戴安澜,问能否打个胜仗?戴安澜将军立刻说到:“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

1941年戴安澜的第200师已经开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逐次接替英军的防务,1942年中国远征军正式成立。

1942年3月,在同古保卫战中,第200师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和敌人浴血奋战,戴安澜在战斗中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

正是这种精神也感染了中国士兵,在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用意志告诉敌人,中国军人是不可战胜的,最终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虏400多人。

结果由于英军瞎指挥,导致盟军在缅甸溃败,戴安澜将军在一次突围中中弹,马革裹尸还。

关于戴安澜将军的评价

像戴安澜这种爱国将领,尤其是勇于为祖国和平奉献生命的精神,又岂是我们这些半吊子历史爱好者所能评价的,纵横找了一些名人对其的评价,以当做我们对戴安澜将军的了解。

蒋介石评价:“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毛主席评价:“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罗斯福总统评价:“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史论纵横


主席诗词磅礴豪迈,魅丽壮阔,一生曾为两位将军写过悼念律诗。一首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七律·悼罗荣桓同志》,其中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更是千古名句。另一位有此殊荣的,则是抗日英雄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是安徽省无为县人。从小戴安澜就勇敢正直,上学时同学淋雨他会脱下外衣给人家披上,谁要受欺负他也要坚决站出来保护,经常把自己的食品分给贫困同学。

18岁时,戴安澜考入安徽公学读高中。安徽公学是一个有着进步传统的学校,革命家黄兴、赵声,教育家陶行知都曾在这里任教。戴安澜在安徽公学学到的新思想对他后来影响很大。

戴安澜一位叔祖父戴昌斌,早年参加过武昌起义,是李济深的属下,深得李济深器重。1924年,戴昌斌时任粤第4师团长,他写给家族一封信,召集晚辈到广东报考黄埔军校,戴安澜也在其中。后来戴安澜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是当时最受周总理赏识的学生。

戴安澜参与了1928年的北伐。日本侵略者为了阻止北伐军进攻平津,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济南惨案”。戴安澜对日寇的残暴、无耻刻骨铭心,他在后来日记里写道:“余身历此役,故印象特深,至今不忘”。为了表示消灭日寇的决心,戴安澜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取名戴覆东,意为覆没东洋。

全面抗战爆发后,戴安澜参加了多次大型战役,他作战英勇,战功卓著,升任为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成名之战是1939年的血战昆仑关战役。此役第5军共歼日寇第五师团5000余人,击毙敌酋旅团长少将中村正雄。戴安澜的200师获得头功,被誉为“狄青再世”,并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增援英军,第5军是先头部队。在同古战役中200师独自歼敌5000余人,取得辉煌胜利。可惜第5军兵败野人山,杜聿明退守印度,戴安澜带领200师准备撤回国内,在朗科遇伏中弹,1942年5月26伤重去世,壮烈牺牲。200师按照他遗嘱指示路线,摆脱日军包围,顺利回国。在回国途中,火化将军遗体时,全军将士山呼海啸:“为师长报仇!”

1943年4月1日,戴安澜将军追悼大会举行,毛主席联合朱老总,周总理送上挽联,亲自题诗:海鸥将军千古

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铁马冰河戍轮台


如何评价戴安澜?这里就用毛主席《悼戴安澜将军》为提纲吧。

1.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早期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第二、三期战将不多,露头的都是精英。蒋介石将自己的卫队先由警卫连扩展成手枪营,后来发展成首批拥有战车和火炮的团,号称“委员长铁甲卫队”。随着外部环境变化逐步发展成机械化第五军。第一任军长是国民党元老徐庭瑶。抗战时期杜聿明走马上任任第五军军长,当时全靠德国支持。后来轴心国签订合同,德国顾问撤回,德国援助也终止。即使这样,第五军在国民党部队里也是硬件配置到位的部队,干部更不必说,杜聿明、邱清泉、戴安澜、郑洞国、廖耀湘,都是响当当的战将。其中的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的士兵全由参加过5次以上实战的士兵选拔。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是清一色的全机械化德械师,第五军又有“天子门生第一军”的称号。第五军的辉煌写在1938年12月的昆仑关上。当时被包围的是日军号称钢军的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阵亡,日军在昆仑关小队长以上指挥官空投了80%,几乎换了整整一茬,这在整个中日战争中也是绝无仅有。戴安澜由于身材高大长相英俊,日军又听说这支部队是德械装备,德国战法,还曾误以为戴安澜是德国军事顾问,曾把这次失败归结为德国人的帮助。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老蒋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事实上老蒋从七七事变开始就坚信英美会卷入战争)。立即派出使节请求英美支援。鉴于日军在东南亚得手。支援中国只有靠中印缅公路。为保障这条生命线畅通,中国组建远征军,老蒋也拿出了自己的压箱底的本钱——第五军出征缅甸。这就是远征军的由来,第一任远征军司令官罗卓英,部队未出国境即调任他职,第二任司令官陈诚,陈诚只是挂名司令。实际指挥全由杜聿明和史迪威指挥。第一次远征以失败告终,孙立人率新38师听从史迪威命令入印度,杜聿明率其他人进入野人山,五万将士剩下一万多。杜聿明还得了回归热,差一点丧命。

2.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戴安澜的200师在抗战初期装备精良,随着德国的断奶和战争的消耗,到出征缅甸时,也就只能凑出200辆运输车,攻击性武器损耗殆尽,机械化师算是徒有虚名。在国内,戴安澜遇到的都是日军的甲种师团,战斗力强悍,日军派往印度缅甸的部队大多是乙种、丙种师团,战斗力自然不怎么样,这有点像田忌赛马。以200师的家底和能力揍日军的乙种、丙种师团稍显上风,但是这是出国作战,兵员补充、后勤给养、伤病护理、地理熟悉程度等却不可与国内同日而语。

3.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第一次远征最出彩的有两仗,孙立人率一个先遣团解救了7000名被困英军,还获得了英国国王的皇家勋章,史称“仁安羌大捷”,这一仗只胜在胆量上,并没有什么战略战术上可圈可点之处。另一仗就是戴安澜率军在东瓜所打的一场恶仗,史称“东瓜保卫战”。战斗最吃紧的时候,戴安澜带头立遗嘱,指定顺位指挥官,自副师长以下每人都要明确自己阵亡后由谁来接替指挥。此仗最终因英印军的侧翼出现漏洞而功亏一篑。但是也让日军后怕,第200师在撤退时,日军不敢派兵追击。

部队在撤退到棠吉时天色昏黑,遭遇日军,日军部队要口令,这边稍一迟疑,日军旋即开枪正中戴安澜,其中有一参谋会日语,用日语与日军打招呼,瞒了过去。

4.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由于天热,戴安澜伤口发炎,当时部队根本没有最基本的医药,即使手上剌个口,就有可能要命。在昏迷中,戴安澜交待了后事,要求部下将自己就地埋葬,以免给部队造成负担。但是郑廷笈(此时是守在戴安澜身边的最高军官)并没有听从戴安澜的遗嘱,手下将士也不愿意自己的长官埋骨他乡,用军毯裹起将军尸体,继续往回走。这新时代的“马革裹尸”谱写了一个将军辉煌而悲壮的人生。沿途百姓自发祭奠。重庆的老蒋听说后,要求举行国葬,延安的毛主席也写下了《悼戴安澜将军》。

建国后,戴安澜作为国民党阵营的将军第一批被追认为烈士。这在整个近代革命史中也是很特殊的。


沙洲孤鸿24331826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安徽人。国军名将,黄埔三期毕业。

1904年,出生安徽省无为县一个普通家庭。

1923年,就读安徽公学(陶行知创立)。

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改名“安澜”。

1925年,黄埔三期入学。 1926年,黄埔三期毕业,历任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并参加北伐。

1933年,率部长城古北口抗战,获五等云麾勋章。

1938年,台儿庄战役,率部与日激战,迫使日寇后撤,获宝鼎勋章 。

1938年,徐州会战,率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天4夜,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

1938年,率部加入武汉会战。

1939年,接替杜聿明升任200师少将师长,年仅35岁。200师是新建第五军主力师,号称是“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和唯一一个机械化师”。 1939年,参加长沙保卫战。


1939年,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在二塘与日寇两个联队激战,不敌撤退。后昆仑关反攻,200师从正面阵地主攻,攻占昆仑关主阵地。但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反扑,阵地得而复失。后戴安澜亲率两团主力,向昆仑关界首阵地猛攻,无数国军士兵组成敢死队前赴后继,戴安澜身负重伤不下阵地,终攻占界首,肃清残敌。(日本陆军少将中村正雄此战被毙)

1941年,200师开赴缅甸协同英军,孤军深入,开进同古,接替英军防务。

1942年3月,同古保卫战爆发。200师三面受敌,孤军背水一战。在仰光失陷,局势极为不利之下,与拥有制空权,数倍己方兵力的日军苦战12天,日本遭遇入缅以来最为猛烈的抵抗,伤亡惨重,被歼5000余人,此战掩护英军撤退,为远征军后续部队赢得时间,200师全师安全转移,乃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首胜,日军只得一座空城。

1942年4月,棠吉之战爆发,200师将士向守备日军进攻,一举夺下棠吉。可惜局部胜利已无法遏制全局的溃败。

1942年5月,中英军队溃败。戴安澜遭遇埋伏率部突围时被击中腹部,重伤之时,嘱托属下:“一定要带大家走出去”。

1942年5月26日下午,200师残部行军至距离国境线不过三四十里地的克钦山寨,伤重牺牲,时年38岁。

遗书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1943年4月,为戴安澜将军在广西全州湘山寺举行国葬,国共两党领袖亲撰挽词。

戴安澜将军当之无愧的战神,提名中国远征军,第一时间想到的即是将军。短短一生,义无反顾,驰骋沙场,痛击日寇,终马革裹尸。

中华有此将军,国家甚幸,民族甚幸,崇敬之情,无以言表。

欢迎欢迎,祝你幸福。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