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付金新規落地 支付行業“吃利息”的時代結束了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下發《關於支付機構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有關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規定支付機構在2019年1月14日前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這意味著以往部分支付機構“躺著吃利息”的時代將成為歷史。

備付金新規落地 支付行業“吃利息”的時代結束了


“吃利息”的日子結束

根據此前央行下發的《關於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自2018年7月9日起,已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

而央行資產負債表顯示,10月支付機構交存人民銀行的客戶備付金存款已達到9956.91億元人民幣。

對行業來說,備付金集中存管意味著一部分支付機構吃備付金利息的日子徹底結束。此外,支付機構再也不能拿備付金作為條件去和銀行談判爭取費率上的優惠,而這讓支付公司和銀行之間的合作也更為純粹。

之前,銀行向支付機構收取的渠道費用,會基於交易規模、備付金存款規模等進行差異化定價。而隨著備付金集中存管的實施,支付機構對銀行的議價能力將大幅削弱。

對此,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說:“可能會導致費率上漲,中小支付機構要麼向商戶或者消費者轉嫁這個費率上升的成本,不然只能導致自己的利潤下降,生存困難。”

在支付行業,客戶備付金不僅僅是直連模式的基礎,也是支付機構重要的收入來源,更是支付機構與銀行議價時手中最大的一張牌。

作為支付過程中的沉澱資金或在途資金,從所有權上看,備付金屬於客戶。從控制權和利息受益權上看,備付金則歸屬於支付機構。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容易誘發道德風險,這種風險普遍表現為備付金的挪用,比如用於其他業務或購買理財產品,更壞點還會發生捲款跑路。這也就體現了備付金100%集中存管的必要性。

數據顯示,支付行業2017年全年的備付金利息收入約為70億元左右。總體來說,第三方支付機構備付金的100%集中交存,有三大利好:

一是杜絕了第三方支付機構挪用備付金開展業務、投資理財甚至跑路的可能,保障廣大商戶權益。

二是防範了第三方支付機構利用在商業銀行開立的備付金賬戶開展違法跨行清算的風險,有效遏制了金融犯罪,也避免了金融風險的跨系統傳染。

三是備付金集中管理,防範了資金流動風險,維護了市場的穩定,並促進第三方支付機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服務質量,推動了支付產業的優化升級。

不過,除了對備付金集中管理,監管部門對支付機構的大額罰單也開出不少。可見臨近年末,對支付機構的監管越來越嚴。

支付“嚴監管”成常態

12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發佈了對金運通支付的行政處罰,金運通網絡支付股份有限公司因違反支付結算業務規定,被央行給予警告,並處91萬元罰款。同時對公司1名相關責任人給予警告,並處5萬元罰款。


備付金新規落地 支付行業“吃利息”的時代結束了


金運通網絡支付成立於2013年1月,是山東金升有色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第三方支付服務企業。2014年7月10日,金運通支付獲得全國範圍內的互聯網支付牌照。

除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金升集團還涉及小額貸款、民間融資服務、資產管理等多個領域。

而早在2016、2017年,金運通支付就曾因違規分別被罰3萬元、20萬元。


央行副行長範一飛11月在“2018年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表示,“雖然大額罰單不少,但部分市場主體仍心存僥倖,依舊我行我素。”

梳理11月份罰單發現,得仕股份有限公司、匯明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等多家擁有預付卡業務資質的公司都曾被當地監管部門亮了“黃牌”,領到罰單。

從處罰原因來看,涉及備付金、反洗錢等多個監管重點。其中,得仕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作出“處以罰款9萬元”的處罰;陝西易通商聯網絡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為違反客戶備付金管理規定,被處罰3萬元。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罰單指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間,匯明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未按規定履行反洗錢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對單位處以人民幣90萬元罰款,並對1名相關責任人員處以人民幣3萬元罰款。”

11月的罰單中,部分機構已有多次違規記錄在冊。當中,平安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在去年8月也曾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監管作出“罰款4萬元”的決定。

去年8月,上海點佰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合計罰沒人民幣達56.9萬元。而11月份公佈的罰單顯示,其更名為開店寶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因為違反支付業務規定,又被監管部門處以罰款18萬元。

11月支付罰單超200萬

據統計,11月全國各地央行公佈的支付罰單達到了16張,合計金額達到213萬元。

其中,最大一張罰單是對匯明商務服務有限公司開出的90萬元罰單,最小的一張則是對中信恆達支付有限公司做出的1萬元處罰。

截至6月19日,2018年以來央行系統針對第三方支付公司違規行為總罰沒金額達3142.8萬元,超過去年水平。

作為支付行業發展的重鎮,11月份央行上海分行公佈的罰單達到了12張。而中信恆達支付有限公司也領到了11月份北京營業管理部公佈的唯一一張支付罰單。今年以來,北京、上海兩地監管部門都已展示了對支付違規整治的決心,都曾開出過千萬級別的罰單。

11月公佈的罰單中,背後不乏知名集團的身影。11月3日,因平安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違反支付業務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對其作出罰款3萬元的處罰。

11月1日,快錢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因為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央行上海分行作出了“處以罰款12萬元”的處罰。

對未來支付行業的嚴監管,央行副行長範一飛指出,“水到渠成的應當是嚴監管常態化。常態化要求我們保持監管定力,過去是這樣、未來也是如此;對國內機構如此,對境外機構一視同仁;嚴監管還要求我們在風險暴露時期刮骨療毒、猛藥去痾,規範發展時期居安思危、如履薄冰;對存量風險要按照既定措施去消化,對增量風險要加強監測、抓早抓小、提前防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