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的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为何会迅速失败?

王文碧


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京师(今北京),崇祯皇帝煤山上吊,明朝灭亡。吴三桂投降满清同大顺军在山海关大战,李自成兵败由山海关退回京师。在京师补即帝位后,于第二天放弃京师,向晋、陕转移。

李自成为何要放弃京师呢?有两个原因:一、李自成带往京师的兵力并不多,约10万左右。山海关之战大顺军大败,损失惨重,士气衰落。所剩兵力不足以保证守住京师。二、大顺军刚攻占京师不久立足未稳,明朝权贵官绅势力对大顺军恨之入骨,保不齐真开战的时候这些势力借机在城内生乱。所以只能放弃京师,转移至晋陕一带的大顺军大本营,才是安全的。

为了截留李自成运走的金银财宝,多尔衮命阿济格、多铎和吴三桂等率精兵急追。要知道大顺军攻陷京师所得的财物是相当诱人的,皇宫里面的贵重物品就不说了,单单从达官贵人手中“追赃助饷”而来的黄金白银就不计可数。带着这么多值钱玩意,大顺军必然跑不快,如果能进一步对大顺军造成重创当然就更好了。

李自成前脚刚走,清军两天后就进占京师,不费一兵一卒白白捡了城池。同年九月份,顺治帝福临被由盛京(今辽宁沈阳)接至京师,于10月1日登基大典,清朝正式定都京师。清朝如此容易就进入京师,大大刺激了其进一步争夺天下的野心。摄政王多尔衮派出两路大军,一路往西进攻李自成大顺军。一路往南进攻南明弘光政权。

西路军阿济格率2万精锐骑兵会同吴三桂、尚可喜的部队,从山西大同绕道陕北榆林地区,再南下向西安进攻。为何要迂回绕到陕北呢?我们知道从京师去往关中盆地还有一条较近的道,那就是从河南北部南下,渡过黄河经洛阳往西过潼关,亦可进入西安。

但是这条路有潼关扼守,并不好进。潼关,地处关中平原的东端,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境内,是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之处。北濒黄河、南依秦岭山脉,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关中的东大门,是扼守关中和中原之间交通的咽喉,有“三秦镇钥”之称。历史上发生在此处的战争,多不胜数。此时清朝的兵力并不足以让多尔衮有足够的自信叩关成功,所以绕到陕北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南路军多铎率2万精锐骑兵会同孔有德、耿仲明的部队,挥师进攻江南南明弘光政权。多尔衮之所以敢这么做,是看透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懦弱和醉生梦死,但还是出了意外情况。李自成探知清军西路军阿济格的动向,率精锐大军直扑延安,以图将这支清军吃掉。而此时部署在河南西部的大顺军,向怀庆府发起攻击,夺回一些城池,并包围了怀庆府治沁阳。

和无所作为的南明相比,大顺军才是清军的最大威胁,多尔衮遂改变计划,下令南下的多铎部转向西安方向,和阿济格部一起合力先解决掉李自成的大顺军。如此调整,李自成就有些左右为难了,绕道陕北的阿济格部行军迟缓,还未能和李自成所部接战。

但是转向西进的多铎部却进展迅速,击败围困沁阳的大顺军后,很快又攻破潼关防线。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李自成只好放弃西安,向湖广转移。李自成转移后,榆林、延安一带的大顺军李过、高一功等部,也被迫撤入川东。关中大地落入清军之手。

李自成率所部出武关,经邓州抵达襄阳,然后顺汉水而下至九江。武关,在陕西商洛市丹凤县境内的东武关河北岸,春秋战国时期为秦楚两国交界处的重要关隘,和东面的函谷关、北面的萧关、西南的大散关被称为关中四塞。武关位于秦岭山脉,北凭少习山,南临险要,扼守关中和南阳盆地之间的通道,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

清军阿济格部一路追击李自成,双方最后在九江以西恶战一场,大顺军损失惨重。李自成下令弃舟登岸,烧毁剩余的二百多艘船只,率数万人向湖广撤退。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外出查勘的李自成被地方武装围杀,大顺政权亡。

在李自成和清军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南明弘光政权并未做出任何进取的举措,依旧莺歌燕舞,殊不知那边腾出手来的多铎,正在南下的路上……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因为李自成得天下太容易了。

要知道,打天下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创业行为。既然是创业,那么就需要团队运转,需要管理人才的加入。

然而李自成就吃亏在了这里。在李自成的创业过程中,一直缺少高级管理人才的加入,更缺乏自身人才的培养。



首先是在李自成初期造反阶段,并没有多少读书人来投靠他,当时有李岩这个举人为李自成推荐了牛金星,牛金星又推荐了宋献策。

而这三个人除了给李自成出了一些“赈济饥民”,“少刑杀”之类的建议外,就是一些迷信的宣传东西,虽然能够煽动起很多人追随李自成,但对比朱元璋反元时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实在是差的太远。这种战略指导上的差距导致了李自成的惨败。

然后是对于部下的控制,当初李自成进北京,开始时是准备有所作为的。但无奈自己部下成分复杂,各个领兵的将领形同军阀,自己无法做到完全指挥动他们。比如说刘宗敏,热衷于拷掠明朝降官;牛金星以受明朝降官吹捧为荣,大量任用这些降官。



这些都导致了李自成无法快速掌握局面,更不能实现对军事力量和文官行政力量的掌握,而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李自成自己的部队无法获得更好的资源进行正规化训练和更新装备。最终在一片石惨败于吴三桂和清军的联军下。

所以,总结下来,李自成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得天下太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锻炼出自己的管理人才,缺乏人才也导致了没有好的战略战术去执行。


王斌兔斯基


首先李自成是个幸运者,马夫出身,参加起义后到在西安建立大顺,可谓顺风顺水。随后进逼北京,历时15年推翻了明王朝,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可是在这个时候,李自成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积级推行一些有效的政策,又不能很好地约束手下这帮乌合之众,最终把吴三桂逼到满清一边,导致兵败。


以下几点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军费问题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需要庞大的军费,而明朝国库空虚,于是李自成想出了个办法:对明朝官员处罚金的形式来筹备军费,对于清官,捐多少全凭自愿,贪官则全部查抄家产。 这项制度看来很合理,可是下面执行起来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不但家产全部上缴,性命还难保全。慢慢随着事件发展,普通老百姓也未能幸免于难。大顺这些士兵可以随意冲入民房,见啥抢啥,甚至强抢民女,其恶行激起了极大的民愤!




二。治军不严

约束不住自己的属下,当了皇帝却还象当初的山大王一样,没有一点皇帝的威严。在朝堂上,这些将领甚至这样说:“皇帝之权归汝,拷掠之威归我,无烦言也。”听到这样的话李自成选择沉默,因为他根本无力对抗,但这群乌合之众。

三。战略上的错误

起义不彻底,没有想到构建国家机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把吴三桂逼到满清一边,导致了历史力量与走势的倾斜,把李自成打了个措手不及,在经历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一败涂地,退守西安。

而清军,历经两代励精图治,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进军中原。到多尔衮这更是时刻等待着入关的最佳时机,恰在此时吴三桂降清,无疑给清增大了砝码,清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所以李自成没过多久就被满清所击溃,退出历史舞台。


常山大叔


用现在的话讲是:转型没成功,再加上运气不佳没人才,倒台了。

李自成想学朱元璋,但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可能会说的不好听,但是透过史书上迷尘,现实就是比较残酷。

第一,李自成的底子不厚,别看人乌泱泱一大片,都是以前八大王之类的乌合之众。山头林立严重,刘宗敏、李过、高一功、田见秀、刘芳亮、袁宗第、刘体纯等等。打顺风战没问题,一旦逆风大家各各自保命了。山头林立严重也导致李自成进北京后约束力不够,一大帮子都在想终于苦尽甘来,就尽情的享乐,这就为后面的大溃败埋下祸根。

第二,缺人才,缺开国团体。刘邦成功了因为有萧何、张良等,朱元璋成功了因为有刘伯温、李善长等,李自成他有谁。按一般套路,既然都拿下首都了,肯定安民生养,就算山海关外打败也不至于一溃千里,一座城都守不住。

第三,眼光不够,李自成直至死亡都没摆脱一个小农意识。他想做皇帝,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黄帝,身边也没个强力的助手。转型没成功。

第四、民心,个人认为李自成根本没所谓的民心。他口号喊的享,实际上摆脱不了一个匪性,标准的流寇,所到之处裹民作乱。强制老百姓跟他,为了活命、混口吃百姓也只能跟他。这种情况内患极大,如果战斗结束迅速抚民,那就会成为一股助力真正达到民心所向。可历史上李自成成功后就把这些百姓撇一边不说,对待他们更加严苛。

第五、外部因素。看了一些历史书当时的北京城发生鼠疫,犹如空城,这是城防不能守住的一部分原因。还有有个强大的后金,李自成军队的综合战斗力其实还不如明军。只不过后期明军没良帅,加上内耗严重,被李自成钻了空子。明军尚且不敢和后金野战,李自成的军队可想而知,一战即溃。

最后还有个个人认为很重要的因素,李自成既没得民心,又把士绅阶级得罪光了。民不帮他,官不帮他,明朝军队恨他入骨,全中国除了他的闯王系就没一个盟友,连张献忠的大西军都是他如仇寇,他不亡谁亡!

满清入关后初期为什么能如此顺利,因为他们耍了个手段。打着灭闯复明的“善意”骗了大部分的明朝旧势力和百姓。


平宁城边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迅速失败是必然的。在明未自然灾害严重,朝廷赈灾不力,官员腐败罔顾民生,以及清军持续不断的侵略和掠夺,尤其是祟祯治国安邦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他契合广大农民改变现状,推翻明政权的愿望,领导起义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这说明李自成善于破坏旧世界,但从他的种种表现看,他缺少帝王之资,不善于安邦治国,建设新世界。因此,李自成迅亡是必然的。

李自成进北京后,对如何统一全国,如何防范清军入关,如何强化军队建设,如何安抚旧官吏、团结民众,如何加强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等,没有制定清晰可行的战略方针,还沿袭打家劫舍式的流寇思想和管理方式,注定大顺政权只能昙花一现。

比如李自成和众将进京后,皆欣欣然,昏昏然,对明军余部和清军的严重危胁识不足,众将和士兵更是四处拷索官吏,掠夺民财,甚至奸淫妇女,闹得民怨沸腾,失去了人心。同时,由于军纪败坏,军队腐化,战斗力锐减。

比如始终没有税收和财政政策,连税务机构都没有,与团伙无异,如何治国理政?

大顺政权内部严重不团结,各行其是,上下猜疑,相互斗争,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等等。

其实,李自成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在进京前,致信崇祯要当西北王,可死要面子的崇祯和庸臣,昧于大势,没有答复,最终害了崇祯毁了大明,也葬送了李自成和大顺政权。


历史沉淀的理性


自来农民起义能成功建立新的王朝的,也不过就刘邦和朱元璋。可以说是几千年才出来两个。

而像陈胜吴广,张角,黄巢,李自成等人不过是纯粹的农民起义罢了,虽然能胜的一时,最后却还是兵败被杀。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后继任为闯王。也是是因为当时朝廷的腐败,使当时的百姓,民不聊生,饿死者不计其数。

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就起义了。开始起义的本质很简单,后来是有了理想,要推翻昏暗的朝廷。让更多的百姓能得到温饱。

因为这个思想,受到百姓的支持,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李自成的实力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打到大明京城,并且占领了。

可是李自成他本人和他手下的人,毕竟是平民出生,哪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来到京城,并且成了京城的主人。自己成了主宰者。

得意忘形之下,就没有了进取之心,开始贪图享乐。娇纵淫欲。开始回归到百姓之心的本质,怎么能长久呢!

在则,他们就是百姓出身,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得到胜利后,只图享受享乐。没有对当时的情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重要的是,他的方针是流动的,没有一个好的稳定的后方,这样的情况,胜利还好,若一旦打了败仗,就会大伤元气,不能及时的得到补给。

比如刘邦跟项羽,可以说是十战九输,但刘邦每次败了都能翻身,就是因为刘邦萧何给他治理的强大后方,没有粮草问萧何要,吃了败仗找萧何要兵源。就是因为这,所以刘邦称帝后,以萧何功劳第一!

李自成的失败,不仅在本质上,还有在管理上,都是很难长久的!


中孚鉴


李自成攻入北京属于意外事件,他自己及其团队对此毫无心理准备。所以缺乏经营天下的计划,而他一贯的流寇作风使他非常不重视后勤和基地建设,这使得他的政权基本上属于主力部队离开某地后,某地很快就会变成“敌占区”,所以在山海关战败后,无法重新组织力量,也缺乏稳固的退守基地。


夏国祥Media


李自成的起义队伍和张献忠的起义队伍盛时主力就是两三万人,其余的都是乌合之众,打硬仗时人都跑光了,打胜仗众人又回来捡便宜。特别是打下北京城后奸婬抢掠完后,大部分回家盖房种地做买卖去了,当和吴三桂铁骑拼命时,只剩下几万主力人员,战败后被一路追杀,逃到南边只有几百人了。这就是流寇与正规军队的区别,也是建立政权巩固后方和起哄抢大户的区别。


彩云东升戴宝山


一个因为没饭吃才造反的驿差能有多大觉悟,进了北京就开始洗劫的团体能有多大凝聚力,乌合之众而已,要不是崇祯脑残,十个李自成都打不赢孙传庭,失败不是很正常的吗?


历史大车轮


贼就是贼,没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