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何要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

用户64528827574


李鸿章并非是杀死胡雪岩的直接凶手,只能说胡雪岩的死和李鸿章有关系。毕竟胡雪岩陷入到了政治斗争当中去了。

一般商人好好经商发财就可以了,一旦陷入政治当中,历史证明是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的。在胡雪岩之前,也就是战国的时候,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一个叫吕不韦的大商人,他就是因为经商经的好,成了全国首富。

可是后来他没事,非要帮助异人(秦始皇的父亲)登基当秦朝国君,结果,异人是当了国君,但是等到异人当了两年秦王之后死掉了,嬴政当上秦王,把权利从目前赵姬那里收回来后,就把吕不韦给赐死了。

所以说经商的人,参与到政治当中去,是没有好下场的。

胡雪岩的悲剧命运也是从介入政治开始的,当然胡雪岩的发家之路,也和黑白两道通吃有关系,说白了胡雪岩做生意就是靠着官场上有人罩着。

这个罩着胡雪岩的人,来头还很大,有晚清四大名臣之称,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左宗棠。

说起左宗棠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帮助清政府收回了新疆。

但是,左宗棠去收复新疆,所用的军饷并不是朝廷给他出的,而是胡雪岩这个金主。

因为新疆被收复,举国欢庆,清政府也承认了胡雪岩的功绩,还赐给他一个二品官的头衔,胡雪岩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红顶商人。

大家是不是有疑问,左宗裳是为国家收复新疆,军饷为何是胡雪岩出的呢?

说实话那时候实在不是朝廷不想给左宗棠提供军饷,而是,朝廷欠的外债实在是太多了,没有那么大多的军费。

按当时清政府的意思,新疆是不毛之地,收不收复都无所谓。

左宗棠之所以没有拿到朝廷的军饷,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来自政敌李鸿章的打压。

因为朝廷的钱有限,李鸿章想把有限的钱,拿来用在武装自己的水军,北洋水军可是他李鸿章管理的地盘呀,他还要仰仗水军保家卫国呢。

结果朝廷最终选择了把有限的钱投到了水军上。

就这样,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的矛盾是越来越深了。

不过左宗棠没钱也不怕,毕竟他有胡雪岩。

因为左宗棠和李鸿章是政敌,所以两个人肯定是要斗争的。对于李鸿章来说,想打倒左宗棠就要先搞垮胡雪岩。

李鸿章手下也有一个奇才,此人比起胡雪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就是盛宣怀。

李鸿章就是利用盛宣怀来打压胡雪岩发,胡雪岩可以说就是没有斗过盛宣怀,才导致自己最终破产的。

那么盛宣怀是如何把胡雪岩给搞破产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胡雪岩想搞出口蚕丝这个生意的事了。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蚕丝很受世界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欧洲人。

胡雪岩就是把国内的蚕丝都给收在了自己的手里,然后,他想通过抬高加钱出口。赚个爽歪歪,毕竟那时候只有他手里有蚕丝,不管是谁想要进口蚕丝,就必须要给他买。

可是,胡雪岩囤蚕丝的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乐观,原因是人家那时候欧洲蚕丝的产量已经明显增加了很多。

尤其是胡雪岩囤货的这一年,这样对于来自中国的进口就少了,李鸿章手下的盛宣怀就是抓住这个机会,到处宣传胡雪岩因为囤货导致破产了。

一时之间谣言四起,很多人就相信了。

那些有钱的人,纷纷要把存在胡雪岩钱庄里的钱给取走,可是,胡雪岩已经把所有的钱都买成货了,那里有钱给他们。

因为没有那么多钱,这就等于胡雪岩破产了。

趁着这机会,李鸿章派人把胡雪岩的家给抄了,奋斗这么多年,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呀。

这样的起起落落太大了,因为胡雪岩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他生了一场大病。更加令他雪上加霜的是,他的靠山左宗棠也倒台了。

所以,胡雪岩不可能东山再起了,最终他只能在郁闷之中死去。


史学达人


中国社会,历朝历代都是高度集权的结构,所以无论是做官,还是写写文章,还是深山当和尚,都无法脱离政治的羁绊而独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是。

而商人,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滋生资货财利”,自然更不可能置身事外。从吕不韦到胡雪岩,到后来的杰克马,从他们这些“首富”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此中某些理路与轨迹,似乎还能听见他们那声无奈的叹息。

晚清胡雪岩先生,堪称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大鳄,“当官当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是从晚清社会就流传下来的一句俗语,可见其风光。

他当年所掌舵的阜康银号,鼎盛时期的资产与存银高达2000万两,基本相当于彼时清廷财政总收入的一半,帝国甚至打破“祖宗惯例”,为他授予二品大官,并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

但是,胡雪岩可称历史上败落的最迅速的巨商。他将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发挥到出神入化地步的同时,也给自己挖下了一个个陷阱。光绪九年,即1883年的那个寒冬,阜康票号纷纷倒闭,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几乎一夜之间破产,一座财富帝国也随之烟消云散。

(图:杭州胡庆余堂所在地)

可怜一代富豪,身败名裂,给历史留下一个永远的传说。

一般来说,胡雪岩商业帝国的崩塌,主要不是经营不善,而是帝国高层内斗的牺牲品。所谓成也政治,败也政治。

胡雪岩论出身,极为卑微。原本不过一钱庄伙计,身份类似我们今天小店搞推销的小哥,没有上过什么正经学校,后来和外国人打交道学了几句外文,不过也只停留在“哈喽哈喽”的层面,先天条件根本无法和眼下马老师那些人比。但是他从一个社会底层,一跃而为清廷首富、二品顶戴,差不多也花了整整30年时间。

他能起家、暴富、成功、富可敌国,除了个人才智超卓之外,很明显是凭借着权贵的东风而兴旺的。按照高阳历史小说《胡雪岩》的演绎,他先是放胆私自挪用钱庄500两白银,借给王有龄进京合法买官,在地方找到一个官家靠山,仰仗王的权力代理政府公库,利用无息存款、占款等方式,打时间差,再用公家的钱放贷、投资,循环套利;紧接着,全面打通官场关系,其法宝直接干脆,就是不断给官员行贿,培养自己官场人脉。

(图:胡雪岩故居大门)

后,生意铺展到全国,像所有的顶级商人一样,因为入局太深,利益太大,为了维持不倒,在又不可能通吃的前提下,只能政治押宝,选择最大的靠山。他选择了左宗棠,彻底成为高层某方权贵的金融代理人。

一个有大抱负的大财阀,根本不能脱离政治洁身自好,而一旦参与进入权力斗争的烽火口,基本不能全身而退,中国历史上可以只有范蠡成功过,就连这都还是只是一个传说。

原因很明显,商人作为政治附庸的金钱武器,注定只能跟着政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当左宗棠平复新疆,声望达到顶峰时,作为左公“后勤部长”的胡雪岩,毫无疑问会跟着走上人生的顶峰,成为人人称羡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

可如此同时,这样的商业操作就是对政治树敌的层层加码。左胡组合越成功,就越会引发政治对手的反扑。因此,当左胡弹冠相庆时,左公政治上强劲对手,另一对强大的政商组合,即李鸿章和盛宣怀已经加紧步骤暗中策划,商议着如何把左胡这对搭档干掉,扫清障碍。果不其然,在李盛的重重阻挠与精心设计下,胡雪岩一步步落入圈套,最终功亏一篑。仰仗官家发财的胡雪岩,最终败给市场;而官场给他补上最致命的一击,商业帝国随之瞬息瓦解。

(图: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胡雪岩》)

而他自己也只能孤苦而終——没像前辈吕不韦那些人一样落得身首异处,已经是万幸了。

胡雪岩从赫赫帝国首富,沦落到被抄尽家产只用了三天;而他从倾家荡产到死于贫困,也只用了三年。

商人不得已依附于政治,从中取利,但这种取利法则,又是火中取栗,一步点错,就是引火自焚。只因,政治派斗,向来不是温情脉脉,而是你死我活,亦官亦商之人要从中永远跟对人、站好队,在宦海中永远不致沉舟,在商场上永远披荆斩棘,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功成名就后,不能智慧地选择适时退隐,只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所以,李鸿章“杀”不“杀”胡雪岩,已经无关大局,他不因李鸿章而倒,也会随着张鸿章、刘鸿章而败。胡雪岩给中国商人带来了太多启示。很多人认为,中国企业家在席不暇暖中还热衷看厚厚的《胡雪岩》,是因为他是这些人心目中的“商圣”。

但是,精明的商人哪里会那么简单呢,胡雪岩的商业操作,在现代经济学能手看来,实在太小儿科了吧。我想他们看重的,还是波谲云诡的某些历史经验吧。古今多少事,都在不言中。

2018,10,3,晚间闲谈

感谢大佬们赐阅。会勉力每天都写三两篇随感。欢迎关注、点赞、留言批评——虽然我是不会改的

刘愚愚


胡雪岩的死确与李鸿章有关,但他却并不是被李鸿章所杀,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来讲的话:胡雪岩是被李鸿章活活气死的。

也正因此,胡雪岩死前嘴里一直叨叨的始终是李鸿章,他的临终遗言竟也与李鸿章有关。


“第一后人不要经商,第二后人不要从政,第三胡李不通婚。”这三句,就是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临终遗嘱。而这第三句里的“胡李不通婚”中的“李”正与李鸿章有关。胡雪岩恨李鸿章,竟能恨到牵连所有李姓人(本作者姓李,很不服),这是真正深入骨髓的恨啊!

让人惊诧的是,据胡庆余堂老药师赵玉城寻找和研究:胡雪岩后人中也几乎没有与“李”姓人士通婚的记录。“胡李不通婚”,如今甚至已经衍变成了胡氏后人约定俗成的规则。

胡雪岩和李鸿章究竟有怎样的深仇大恨,竟至于一棍子把所有姓李的人都打死呢?这背后的原因还得从头说起--

胡雪岩,这位被称作红顶商人代表的的巨商,曾用30年时间缔造了一个财富帝国。胡雪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人都说,胡雪岩一生,成也因“官商一体”,败也因“官商一体”。这话,着实不虚。他从小杂役做起,依仗王有龄、左宗棠等政界要员,一路扶摇。在朝,他是“头顶红珊瑚,身着黄马褂”的二品文职;在民间,他是富可敌国的晚清首富。而最终,胡雪岩破产,也恰因与左宗棠关系密切有关。胡雪岩的倒台,和新一代晚清首富盛宣怀的崛起,说到底就是左宗棠的倒台和李鸿章的崛起而已。

洋务运动时期,同为朝廷重臣的左宗棠与李鸿章政见不和。虽然同是洋务派大臣,但在讨论清朝国防重点时,左宗棠主张以陆地防御为主,李鸿章则主张以陆地防御为辅。为此,双方在朝堂上屡次争执,严重的时候甚至得慈禧出面调解才作罢。

为了彻底打倒左中堂,李鸿章想出了"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策略。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李鸿章就是左宗棠的钱袋子。左宗棠之所以能收复新疆、建船厂、购买军火等等都是因为有胡雪岩在帮着他出资出力。而左宗棠接下来要搞洋务,钱(胡雪岩)就更加是命脉了。如此一来,灭了胡雪岩,就等于拿掉了左宗棠的钱袋子。钱袋子没了,左宗棠想要和李鸿章斗,自然就不可能了。

确定了"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这一谋略后,李鸿章在大力扶持商人盛宣怀同时,各方借机打压胡雪岩。

而李鸿章把靶子瞄准胡雪岩的当口,胡雪岩虽然有所察觉,但他终究只是一个商人,在政治上并不敏锐。换言之,胡雪岩虽然知道危险将至,却对这危险却始终缺乏判断。

实际上,即使胡雪岩在政治上敏锐,晚年的他也很难真正察觉到危险。因为在巨大成功下的胡雪岩已经慢慢被成功麻痹了,真正能毁灭成功的就是成功,大抵如此。


胡庆余堂

胡雪岩真正的危机,随着左宗棠在朝堂的失势,如洪水般涌来。

1882,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此举惹怒了外商,随即,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

为了彻底“倒胡”,李鸿章收买了胡雪岩手下的伙计。实际上,胡雪岩在早期已发现伙计“可疑”,但因为念旧情,胡雪岩并未将他撵走,只让其“好自为之”。胡雪岩不知道,对坏人仁慈,那恰是对自己的残忍啊。

预知,后来,当胡雪岩资金周转不灵时,就是该内部伙计各方散播“胡雪岩钱庄没钱了”的消息(实为谣言)。

这个消息出来后,在外围的李鸿章迅速采取行动,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怂恿上海地方拖欠应付胡雪岩的协饷,同时还让外国洋行和银行去找胡雪岩要钱。

而第三路人马盛宣怀则在胡雪岩的密令下,开始联络各大商帮搞胡雪岩。在盛宣怀的作用下,当资金周转不灵的胡雪岩找到各大商帮富户借钱时,大部分富户竟都冲胡雪岩摇头摆手,而另外的小部分人则对胡雪岩避而不见。


胡雪岩故居

紧接着,第四路人马储户也出动了,这些把钱存在胡雪岩钱庄的人在这时候要拿回自己的钱,自然无异于雪上加霜。在多方夹击下,胡雪岩的核心业务钱庄、当铺悉数被冲垮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远远没有啊,李鸿章的手腕可绝不止这么一点点。从李鸿章接下来的做法看,他不仅仅是要搞垮胡雪岩,而恰是想搞死胡雪岩。

直到这时,胡雪岩虽遭遇多方夹击但仍还有回旋余地。李鸿章见状,使出了狠招:在这个关键时刻,请来各路下三滥群起敲诈勒索胡雪岩。于是乎,胡雪岩的资金链便就此彻底断裂了,他辛苦打造的商业帝国也随之轰然崩塌。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

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了斩草除根,李鸿章还指示亲信举报胡雪岩“贪污挪用国家粮饷”,这一招“痛打落水狗”,直接把胡雪岩打得仅剩半条命。

慈禧收到举报后,立即下令对胡雪岩革职抄家,此外她还勒令左宗棠向胡雪岩追缴欠款。一时间,胡雪岩不仅商业帝国崩塌,还丢了官,落到身败名裂、负债累累的悲凉境地。

左宗棠

胡雪岩用了30年缔造的一切,李鸿章只用了三天,就让它彻底覆灭,这是胡雪岩做梦也没想到的。作为以“商官”起家的商人,最终胡雪岩也因其“官商”身份,成了左宗棠与李鸿章派系斗争的最大牺牲品。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885年冬月,贫恨交加中,胡雪岩郁郁而终。临终前,他一直叨叨着的“白老虎可怕,白老虎可怕”,这里的白老虎,大抵也是李鸿章。

胡雪岩给后世商人留下的最大教训,应该就在于:任何时候,为商还是不能太依赖官啊!要政局稳定还行,一旦政局不稳,千层大厦瞬间倾不说,还有粉身碎骨的可能,可叹啊!


记者李满


含笑九泉,三大名臣,且看挽联。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三大中兴名臣,曾国藩一生厚道有识人之明,提携任用了李鸿章和左宗棠。



李鸿章秉承老师曾国藩的政治理念,内安江山,外争国权,处事内圆外方,深受慈禧太后的青睐。



左宗棠恃才傲物,及其自负,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大家,独当一面,后洋务运动兴办企业,又出征新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三个圣人在一起,斗争中求团结,清廷鼓励了这种党争以获得某种平衡,保证中央集权,利用湘军掌控万里江山。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三大圣人可以说为了国家殚心竭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左宗棠挽曾国藩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挽曾国藩联: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才。

李鸿章挽左宗棠 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 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三大教父手下的投名状,胡雪岩和盛宣怀。

曾国藩家书,大家都比较熟悉,教育家属,教育部下,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如何做官?曾国藩一生厚道,可是培养两大杰出弟子李鸿章和左宗棠却尿不到一壶里去,尽管大家都是同乡,一起同过床,一起扛过枪,一起淹没江南温柔乡,可是那又怎么样?



李鸿章带着南通企业家盛宣怀,左宗棠看上了徽商胡雪岩,从太平天国的战场到洋务运动的现场,再到左宗棠去了新疆,盛宣怀与胡雪岩为了自己主公和市场互有攻守,各得其利。

盛宣怀与上海十里洋场的列强保持了良好的商贸往来,加上李鸿章管理洋务运动积极支持,盛宣怀从贸易到金融全链条投资,盛世怀商业的成功反晡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两人相得益彰,盛世怀名副其实的官僚集团资本代言人。

胡雪岩商业天才,少年贫苦,自己发奋努力改变人生,靠着银号放贷起家,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偶然相识左宗棠,赞助了左宗棠部队军饷,后来左宗棠取得胜利后,投桃报李,将自己任职江苏巡抚衙门的官饷存入胡雪岩钱庄,胡雪岩一时成就白银帝国。左宗棠收复新疆,胡雪岩统筹军需物资和军饷,不肯外借洋人银行和采购洋人买办的丝绸,与洋人结下梁子。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一时功成名就,胡雪岩也获得了四品顶戴,成为了红顶商人的胡雪岩,决定和洋人商战,赢回中国经济主权。可是他误判了形势,李鸿章掌权,左宗棠渐渐势力衰退,胡雪岩失去了清廷支持,被洋人合伙封杀,投资囤积大量丝绸后,自己缺乏周转资金,不得不破产,郁郁而终。

胡雪岩之死,李鸿章因素不可避免,政治需要平衡,商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鸿章没有曾国藩那样涵养,他不惯着左宗棠,左宗棠与他争斗始终处于下风,胡雪岩没有审时度势选择了恃才傲物的左宗棠,惨淡收场。盛宣怀则不同,选择了审时度势的李鸿章获得了成功,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



从朝廷格局看,满清政府还是相信满人而疏远汉人,曾国藩和李鸿章及左宗棠保持恰如其分的平衡符合政局稳定。洋务运动是抛开政治谈经济改革开放的畸形产物,盛宣怀与胡雪岩各有不同意见,盛宣怀预判了政治形势选择商人赚钱本职,胡雪岩作为红顶商人选择了理想成为了陪葬。


唐俊龙55398571


这个问题上怎么那么多人胡说八道啊。

胡雪岩的死和李鸿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好不好!

胡雪岩生意倒闭并不是因为投机生丝失败,事实上他生丝生意好得很,即使最后清仓大甩卖给外国商行,价格也非常客观,绝对不存在“贱卖”这回事。

简单点说,胡雪岩生意的破产和当时外贸回款方式以及讯息流通方式、和清朝当时根本谈不上完善的金融市场息息相关,和李鸿章真的没有任何关系。

胡雪岩输在“天下大势”上,而不是什么阴谋诡计上。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可以举个例子:现在直接去国外网站海淘买东西即使加上税款也比国内便宜,所以很多人都海淘;但是海淘有个前提条件是你得会英语,也要会上网买东西。一个完全不会英语,不会上网买东西的人,东西买贵了,你能说这是有人阴谋整他,故意不让他海淘吗?他连什么是上网,什么是英文都不知道,怎么海淘?

胡雪岩就属于这样。

先说讯息,19世纪讯息传递可没有现在这么迅捷,尤其是电报还没有发明之前,从英国到上海,最快的船都要大半年;以生丝为例,如果一个英国商人在上海做生丝生意,他只能根据半年前的消息来制定今年的生丝收购价格,但是欧洲发生什么情况,他在上海完全不知道,比如今年意大利生丝丰收(意大利也是生丝主要出口国之一),但这个上海的英国商人完全不知道,那么他制定了100块/1公斤生丝的价格,可伦敦交易价格因为意大利生丝丰收,可能才80块钱/1公斤。

那么这个商人在上海按照100块钱/1公斤收购生丝,那就等着亏钱破产吧。可惜,即使从生丝在上海上船,到运到伦敦,再把消息反馈回上海,大半年过去了,也就是说可能这个商人2月就破产了,但是等他知道自己破产已经是9月了。

所以,当时在上海的外国商人为什么说是冒险家的乐园?因为每次外贸生意和赌命没有区别。

当然,随着电报技术的进步,在1880年代,电报网络从长崎到上海、香港已经形成了一个跨周期的电报网络,伦敦的消息虽然还是要经过新加坡中转,但是到达上海也只需要1天时间。信息相比1860年那种半年传递一次,已经可以叫及时了。

在上海的外国商人可以很迅速的知道伦敦交易市场的情况,从而改变自己的收购价格,所以这个时候破产的外国商人已经很少了。

但是当时这种信息都掌握在外国商人手里,毕竟胡雪岩也没牛到能派交易员去伦敦,他也根本没有这个思路。

第二,清朝在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晚期的外贸结算方式完全是被动的,主动权是掌握在外商手里;最早的时候外商和中国商人交易主要的货币都不是白银而是鸦片,因为外国商人手里就鸦片,中国商人把货物卖给外商,外商支付一定数量的鸦片,然后清朝商人再在国内把鸦片卖掉换钱。

胡雪岩那个时候当然还不至于这样,但是每一次和外商交易都有半年的压款期:举个例子,怡和买了胡雪岩价值500万两白银的生丝,但是可能胡雪岩当时只能收到20万两白银,剩下的钱要等怡和把生丝运到伦敦卖掉之后,再把钱给胡雪岩。

这种方式是不是不公平?当然是不公平,但是这就是当时外贸规则,清朝商人想挣这份钱就必须按照这个规则来。除非你能厉害到抛开外国商人,抛开外国商船,自己从新建立一整套收购、物流、交易流程。

但别说19世纪,即使今天,恐怕都没几家企业能做到这一点。英国人、美国人做到这一点,那是好几个世纪,填了多少人命在里面,一点点趟出来的;更何况英国皇家海军全球疯狂打击海盗也是为了英国贸易服务。

换了海军孱弱的清朝,即使胡雪岩建立了船队,搞不好没到新加坡就被“海盗”抢劫了。

最后就是当时清朝根本说不上存在的金融市场,大家知道很多金融工具必须在法规完善的金融市场才能成为正常的金融工具,而把金融产品放在毫无市场规则的金融市场只会带来灾难。

当时清朝金融市场根本说不上市场,但是当时1883年,上海竟然流行股票交易投机。

大量资金从钱庄、商号流向股市。更要命的是:许多人都把买卖股票当作了赚钱的正当生意,所以向钱庄贷款用于炒卖股票的现象也很普遍。

恶果随之而来,《申报》说:从1882年开始,“买卖股份之旺,几于举国若狂,不及一年,而情弊显露,股票万千直如废纸。”(见1884年1月23日《申报》)从钱庄、商号流出的大量资金就此在股市中蒸发。坏账、呆账由此而大量出现,经济形势就此恶化。《申报》说:1883年,“沪上市面自夏秋以来,日见衰落之象,至冬间则更疲敝。亏倒之行号、店铺,日有所闻。讼案累累,不能清结。”(见1884年1月23日《申报》)

1883年10月19日《申报》报道说:去年(1882年)冬天,“本埠各大行栈倒闭纷纷,约计所耗之数,有数百万之多。市面情形大为减色。”进入1883年,市面更萧条,倒闭的商铺更多,并牵连到放贷的钱庄。1883年2月1日,上海的信源钱庄首先宣告倒闭,“亏欠某银行银约八九万两”(见1883年2月2日《申报》)。4月5日,上海的利康钱庄又宣告倒闭,“共亏银约有二十九万两”(见1883年4月6日《申报》)。

此后,银根更紧,局面更惨。10月8日,上海又爆出两大钱庄倒闭的消息:一家叫“纯泰”,亏损金额为“19万白银有余”;一家叫“泰来”亏欠金额为“7万白银有余”(见1883年10月9日《申报》)。

10月22日,杭州声名显赫的德馨钱庄突然倒闭。当时,《申报》作了这样的报道:

杭垣著名之大钱庄,合上下城计之,不过七八家而已。而其资本极巨、声名极震之店,则以阜康与德馨两号。如双峰之对峙焉。德馨庄开张于望仙桥河下,房屋闳敞,排场宽绰,本系某宦所开……

日来,上海遭倒闭巨庄者甚危急,且泰来庄亦系某宦与人合开,一经倒闭,必致波及,其势万难支持,故于上月念二日即时倒闭。(见1883年11月5日《申报》)

可见,在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倒闭前,上海商界已经出现一股倒闭狂潮,大批商店倒闭,继而是一家又一家的钱庄倒闭,并牵涉到外地钱庄。钱庄倒闭的消息,又引发猛烈的挤兑风潮,市面银根因此奇缺。《申报》当时曾发表长篇评论,感叹:上海市面“银根紧急,为从来所未有”。(见1883年10月24日《申报》)

如果这个时候清朝政府脑子里有救市概念,只需要在金融市场投入不到500万两白银就能救的,但是很遗憾清朝政府根本没有这个概念,那么胡雪岩生意的破产就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简单总结一下胡雪岩生意破产的过程:1880年开始,长三角流行玩股票,大量资金从钱庄涌入股市,很多人从钱庄里借钱炒股;而这个时候胡雪岩筹集了大批资金用于囤积生丝;到了1883年年底,这个时候由于股票市场崩溃,大量的人破产,钱庄贷款收不回来,造成市场恐慌,大家都去钱庄提款,这就造成挤兑了,钱庄没有那么多现金支付,只能倒闭了事。

这个过程中胡雪岩的钱庄也面临同样问题,而且他也不知道1883年意大利生丝丰收,伦敦生丝价格下跌(如果他早知道,早卖掉,挤兑风潮他是能躲过的)。

虽然他最后选择把生丝全卖给外国商人(外国商人没有乘机压价,依然高于胡雪岩收购价),但是由于外贸回款周期原因,远水解不了近渴,胡雪岩最终还是因为缺少现金,他的钱庄还是倒闭了。

胡雪岩的失败说明在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并不是只有军事、政治领域,在经济上清朝和世界联系的越紧密,也就越容易受世界大环境的影响。比如1883年清朝遭遇的金融危机和当年的中法战争有直接关系,不少学者认为上海股灾和金融崩溃和中法战争息息相关。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局势不稳,使得人们对金融市场失去了信心,加剧了挤兑行为,升级了危机,直接导致总崩溃。

这就是胡雪岩生意倒闭全过程,他的失败只是当时清朝金融危机的一个缩影和其中一环。


兰台


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有人形容胡雪岩是商圣第二,第一当然是陶朱公,范蠡。

胡雪岩最多财富拥有2000万两白银,是当时中国首富,图为胡雪岩故居。

晚清有三大忠信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而胡雪岩就是左宗棠的“钱袋子”,他帮助左大人募捐,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在福建建设了南洋水师;晚年左宗棠西征去了新疆,筹款的还是胡雪岩,而胡雪岩是在帮助左宗棠筹措军费时也使自己变成了当时首富。

如今马尾船政博物馆,有三座雕像,中间为左宗棠、左为沈葆桢、右为胡雪岩。

中国人有钱了就喜欢捐,胡雪岩也一样,有了钱就开始捐,当了江西候补道,获得了二品顶戴,朝廷赐予他的黄马褂,所以他也是有清三百年唯一一个赏赐黄马褂的商人,也是红顶商人。

胡雪岩创办的胡庆余堂雪记药号,是晚清江南地区最大的中药号。

可是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参与了1882-1884年间的中外金融大战,19世纪下半叶工业化的欧美各国在江浙一带开办纺织厂,机械化和高质量的丝织品对抗中国传统的手工丝商,外国人低买高卖胡雪岩看中其中利益,大肆购买生丝,投入资金超过1500万两,后来欧洲蚕丝大获丰收,生丝价格暴跌,胡雪岩面临破产。

个人觉得左宗棠支持的胡雪岩和李鸿章支持的盛宣怀虽斗争了很久,李鸿章和胡雪岩也不怎么对付,但李鸿章不至于杀胡雪岩,历史上也没有胡雪岩被杀的记载,所以胡应该是自杀死的。图为盛宣怀。

1884年此时正值中法战争失利,左宗棠也遭遇到了巨大的压力,1885年左宗棠就病逝了,失去政治背景的胡雪岩是雪上加霜,曾参与金融大战的盛宣怀背靠着李鸿章的支持,暗中也不惜一切代价斗垮胡雪岩,在左宗棠去世3个月后,胡雪岩遣散了家人也神秘的死去。


图文绘历史


盛宣怀死前家底一千多万白银,仅次于他干爹李鸿章。这两人为了搬到胡雪岩手段极其恶劣。胡雪岩虽然吃过军饷借款的利息回扣,但是胡雪岩把收复新疆的后勤工作做好了,是消灭太平军,平定陕甘回乱,收复新疆的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之一。盛宣怀,李鸿章携去国家巨额资金搞改革开放,办洋务,搞海防,虚有其表,欺上瞒下,玩假大空,战事一起,对外就是豆腐渣,并且割地赔款,甲午后中国近代陷入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李鸿章和干儿子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盛宣怀,唯利是图,主导的四川保路运动是导致清政府切底丧失统治基础的标志性事件,是晚清的掘墓人,历史罪人。


悠悠中华魂


看了楼上楼下的文章,告诉你们一个实情,李鸿章 根本没杀 胡雪岩,胡雪岩 也不是区区一个 李鸿章 就能杀的。至于是谁杀了胡雪岩,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人背景很神秘,曾经是北方某位道台的女婿,酷爱枪支,人在法兰西国,没什么正当职业……


飞飞飞鸣


胡雪岩:中国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也是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

首先说明一点,李鸿章并没有杀胡雪岩,胡雪岩是在1885年11月,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是病逝的,只能说李鸿章间接导致了胡雪岩的死,李鸿章其实真正要对付的也不是胡雪岩,而是胡雪岩背后的左宗棠。

其实真正正面的较量是胡雪岩与李鸿章幕下的盛宣怀。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很多划时代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等诸多领域,影响巨大。


其实胡雪岩和盛宣怀的争斗就是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映射,是当时官场两大阵营的较量。左宗棠孤傲刚直,做事独来独往,不喜欢拉帮结派,势力上弱于李鸿章。且对洋人比较排斥,恨不得把洋人都赶出中国,属于主战派。因为打仗需要资金,而胡雪岩也多次因为筹备资金以个人名义借了很多款,导致被盛宣怀等人抓住机会落井下石,最后断了资金链,从最辉煌到最落魄不过三四年时间,强烈的落差感与无力感使其悲愤交加,郁郁而终。


曾经of未来


从一个家徒四壁的放牛娃,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兴衰荣辱的一生,其实,就是晚清回光返照的缩影。

胡雪源在商场的成功崛起,离不开两个贵人的鼎力相助。一个叫王有龄,出身于官宦之家,却在官场混得很不如意。胡雪岩是个极有眼光的人,交往中感到此人奇货可居,便拿出500两银子为他打点升官之路。有钱能使鬼推磨,果然,王有龄在官场逐步一帆风顺,最后升任浙江巡抚。



为了报答胡雪岩的恩情,王有龄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胡雪岩在生意上大开绿灯,再加上胡雪源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很快,胡雪岩就成为江南大名鼎鼎商人。

正当胡雪岩志得意满的时候,太平军杀过来,攻陷杭州,王有龄也城破自杀。失去靠山的胡雪源有些不知所措。后来,左宗棠带兵收复杭州,让陷入迷楼胡雪岩又一次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开始倾其所能赞助左宗棠,并很快获得左宗棠的好感与信任,被任命为军中主管。胡雪岩由此掀开了官商同吃的辉煌一页。

那时候,做啥生意最赚钱,当然莫过于军火生意。胡雪岩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从洋人那购得枪炮,赚取巨额差价。有了左宗棠这个大靠山,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惊动了京城的王公贵戚,并以商人的身份被朝廷封为布政使的虚衔。

胡雪岩一生最可圈可点的是: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当时,朝廷只是同意左宗棠收复新疆,至于粮饷武器概不支持,其实也是没钱支持。多亏胡雪岩筹得大量钱款,用于左宗棠的后勤,才是没有了后顾之忧,成功收复新疆。

收复新疆,民心大振,朝廷大喜,胡雪岩也成了红得发紫的人物。木秀于林风必折之,左宗棠立下不世之功,让李鸿章如鲠在喉。而胡雪岩在收复新疆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让李鸿章深知:欲整左宗棠,必先除掉胡雪岩。

于是,他和手下盛宣怀开始策划置胡雪源于死地的阴谋。他们先断了胡雪岩贩卖生丝的财路,然后制造胡雪岩钱庄即将破产的谣言。怂恿大量客户到钱庄挤兑现钱,胡雪岩即使有再多的钱,一时也填补不了这个大窟窿,最后不得不关门破产。李鸿章就以非法敛财之名抄了胡雪岩的家。可惜 一代红顶商人,就这样成了李鸿章打击左宗棠的牺牲品,最后郁郁而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