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热下寒的体质,一喝温性中药就上火、烦躁、耳鸣?

多帅


上热下寒,当代人此体质者众,多是饮食、熬夜、情绪、空调暖气环境等引起的。本人才疏学浅不善医理只能用实践所得所悟与大家交流。全是干货!同志们。下寒比较简单基本就是脾肾阳虚。上热情况比较复杂,肝胆湿热?肝郁化火?脾虚胃热?心阴虚火旺?心肺热盛?总之有实有虚。平时我给人用药基本方就是二加一:桂附地黄汤+小柴胡汤+?。桂附地黄汤阴阳可以同补,暖下焦补肾阴。小柴胡汤自不必说,一代名方调理脾胃中焦不错。最后根据上焦不同的火因病加减裁化,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或者甘露消毒丹,肝郁化火用丹栀逍遥丸,心阴虚火旺用天王补心丸,脾虚胃热藿香清胃散。这是本人治疗上热下寒基本原则,但中医讲究整体辨病施治千人千方,药效好坏在于化裁和用量。患者一定要找有经验中医师四诊合参开方。以上是个人一点点感悟,算作抛砖引玉了,请高手批评指正。


cjl000901


从中医角度来说对于上热下寒的体质是不能喝温性的中药的。因为温性的中药会引动上面的热进一步上浮,上浮到上焦心肺就会引起口舌生疮,口腔溃疡,容易情绪不稳或者激动,上升到头部就会出现耳鸣。

中医认为上热下寒是由于下焦肝肾阳气太弱,导致剩于的阳气被逼而走上焦进而导致上热下寒的体质出现,一般情况下中医对于上热下寒的病人都使用具有调和作用的方剂。具体方法是想办法使用药物使上边的热或者浮火向下走进入到下焦,同时使用补阳的药物使下焦的阳气被补上来才能使人体的阴阳达到平衡。因此对于上热下寒的患者来说用中药调理不是那么容易的。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调理过来的,需要服用很多剂中药才可以。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因为出现上热下寒这种体质也不是一天两天得的,而是平时生活不注意保养氧气,不断损耗下焦阳气,日积月累而导致的。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医学慕课


为什么上热下寒的体质,一喝温性中药就上火、烦躁、耳鸣?上热下寒的体质就是说上半身容易上火,吃点热性的或温性的东西,就会口腔溃疡,面部燥热,长痘等等,而下半身却依然寒凉,怕冷,容易腹泻等等。其实也是气血不畅的表现,需要打通气血,既不能温补,也不能寒补,适合吃一些平性的中药和食物,过于热性和寒性的中药和食物,就要慎吃!例如说补气,人参太温,西洋参太凉,只能选党参,它是平性的,吃了不会上火,也不会太凉;补血的话,龙眼肉、阿胶、都太热,易上火,而桑葚子、白芍等等都性寒,最好是吃黄精,性平,具有补益气血的效果。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一样的,中医讲究一人一方,这种上热下寒的体质,不适合吃太过滋补的温性食物,太过于寒凉的食物也不能吃,最好吃一些平性的食物,所以说吃东西要多个心眼,搞清楚了食物的性质再吃!

一个人的体质想改变真的很难,天凉了,可以用艾草泡泡脚,具有祛湿散寒温经活血的效果!泡完再拿左掌心去按右脚心100下,然后换右掌心去按左脚心100下,可调理上热下寒的体质!


此生不够来生再聚


您好,作为一个养生少女,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养生干货~


上热下寒,不先调理好体质,而是吃温性中药,当然会“上火”了。上焦有热,头热面赤;下焦有寒,腰膝冰凉。就是上火下寒,中焦堵住,重在让脾胃功能健运起来。

在中医看来,肾在下为水,心在上为火,一个是真阴,一个是真阳,最和谐的状态犹如太极图,叫做水火既济。

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心肾得相交是一个重要条件,心火得下行,肾水得上行。

肾水能不能上行,就看嘴里有没有唾,如果有就说明肾水上行的功能还不错,正因为唾为“肾之液”,反而,如果总是口干舌燥、总是上火,这就是心肾相交的功能减弱了。典型的体质就是上热下寒体质,也是心肾不交的道理。


推荐一个最好用的,没有副作用的方法——金鸡独立

金鸡独立,能引血下行,调理阴阳不调引起的诸类问题,常见的上热下寒的问题,坚持每天做几分钟都能有很好的恢复作用。


希望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补充!

亲爱的朋友,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点个赞呗~~谢谢您!喜欢中医的可以关注我哦!带你养生~


兽医新同学


一般说的上热下寒的状态本质上人体是个虚寒的状态,但是却往往表现出上焦有热的表现,比如一个人吃点冷的很容易拉肚子就说明体质是虚寒的,但是又临床的有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脸上爆豆等表现,其主要原因是脾胃的不合,脾胃之合就在于脾气升达胃气通降。阳气不足,内生虚寒则脾胃生湿痰,湿痰困阻,导致一个中焦的升降异常,也就是脾气不生,则生泄泻,胃气不降则生呕逆,因为中焦升降异常,中焦不通,所以就容易聚湿化热,尤其是吃烧烤,辛辣之味,因为胃气不得通降,就呈现出上焦有热的状态,临床的这种状况一般都由辛开苦降之法,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有不错的效果。


小蚂蚁61492959


上热下寒的真正原因,是阳虚引起经络气血不通所致。道路不通,怎么能引火下行呢?这是假热真寒,阴寒堵掉了阳气的通道,部分火只能往上走,这是正气被逼成邪气,正所谓虚不受补。此类症状,要通阳再补阳。只要疏通膀胱经和 胆经,再用温热补阳与补气血的药,可快速改变症状,同时吃热药也不会上火。可釆用走罐或刮痧方式先疏通经络,再艾炙热涌泉,三阴交,足三里穴。如经络堵塞的不是太严重,辩证后,用温热经方,也可直接改变上热下寒的症状。


通经助阳


学坏容易学好难!寒则温之,热则清之,正治法,谁都会用也。近代大医张锡纯说“治阳时莫忘顾阴,治阴时莫忘顾阳!”明此理,便要明白喝温性中药就上火对证与否,要先辨寒热虚实。如果舌质后侧淡属阳虚,上火烦躁耳呜是内经上说的:药不瞑眩,厥疾弗廖?是药用对了在驱邪外出的表现过程,继续!如果舌紫且淡,是气血瘀滞寒热错杂,我形容为灯笼体质便是,此时的反应上火是药与病搏的表现,是两军相逢,要勇者胜!不可一概而论是药不对证。然而,在用温性中药的同时,加用养阴类药顾阴,反应会小很多。

辨证用药对了,往往出现三种反应:第一是没有反应,说明是病重药轻,要加重药量。第二种是好转反应,说明是病轻药胜病了。第三种反应是药与病搏瞑眩反应,忍,加药,用药如用兵,治病如打仗,此之谓也!


中医舌诊第二人李静


上热下寒真正原因,就是中土有寒,而寒阻气肌,以致热不下,水不上。阳散而动故成气,阴静而凝故成形,阴阳本就一个东西,两种状态。阴有余而阳不足,根本就不存在阴虚火旺之说,阳盛生阴,当中土阳气充足,自然火降水升。所以早期只能纯温阳治疗,而不能用补气之法。所谓温补药一用,更容易上火一说,那是因为加了补气药造成的。单纯温中,是真正解决根本问题。不能轻易用清热滋阴药,反而疗效不佳。


yg2585


上焦有火下焦寒,此病是阴阳不调火不归元,心(火)与肾(水)不交,可用交泰丸,若无效可用补中益气汤加解毒活血药,调中焦,中气不足心火独行故上焦多火……,但要辨证论治。


李宜兵77096


上热下寒的体质,对于直接使用温药是很容易加重上热的程度。因为同气相求,温热易上冲头面,所以出现热扰上焦的症状,如烦躁,面热等症状,而火郁又容易扰乱清窍而致耳鸣。对于上热下寒的情况,应该寒热并用,或者平调阴阳,如伤寒论里面的乌梅丸或者半夏泻心汤以及柴胡桂枝汤等方,使用的基础还是要辨证准确适合才用。如果题主是病人的话,请找正规中医院的中医大夫辨证论治。祝您早日康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