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写错字的火车站,66年不改正,是哪个站?你怎么看?

陽中華


火车站代表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历史,一般几乎不会见到哪个火车站的站名写错的,而唯独1952年10月投入使用的兰州站的站名,总让人误以为是个错别字,其实内有深意。

兰州站的“兰”字是上面的那一横最长,下面两横很短,看起来就像是简体字的“兰”字倒着写,写错了,也正因如此,让每一个来到兰州的人对兰州站印象深刻。

正常来说,我们见到的火车站站名不是正规简体字就是繁体字,比如兰州站正规的写法应该是如下图这样的:

而真实的兰州站的“兰”字却给人一种写错了的错觉,听说曾还有人建议更正过来,但自1952年兰州站开始使用至今已经过去66年了,期间还进行了多次火车站的改造工程,到2014年才有了如今的规模,但这个所谓的“错别字”却从没有变过。

兰州站的题字原本就是由中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有“简牍之父”称谓的张邦彦所写,张邦彦是甘肃天水人,家族自古就是著名的书艺传家,他写的字也包含了强烈的个人色彩在里面。

而兰州站这个所谓的错别字,较真儿来说,应该算不上错字,而是包含了张邦彦的书法特点,和书法家对兰州这座城市的理解和寄托。

在古人书法大家中,颜真卿的书法,很多字也不是正规的上短下长之类的,颜真卿书法更多的是上长中短下长,这都是书法家个人特色的体现。

兰州站的“兰”字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张邦彦当时希望兰州在城市的发展,祖国的发展中与众不同,于是故意将兰字倒过来写,便形成了如今的“上长下短”结构。

不过我觉得这样写的站名才更有特色,更能代表兰州,也更能代表历史,且不管当初张邦彦是否真的故意写“错”,就拿书法来讲,他是不同于电脑打印体的,它也更具特色更代表文化。

火车站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外来人员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我相信兰州站的特点和与众不同都足够代表兰州的发展和进程。


李阿冰


全国唯一兰州火车站的“兰”字备受争议,很多人质疑这个字的正确与否,甚至心底暗暗嘲笑,堂堂兰州火车站,竟然会把“错别字”放在这么明显的地方。但“兰”真的是个错别字吗,外地人也许不知道,但咱们甘肃人大部分人都知道,“兰州站”这几个字是当时请的书法家张邦彦先生写的,他是甘肃天水籍的著名书法家,至今兰州站,进站口,出站口都是他的书作,他被称为是“简牍之父”。

兰州的“兰”写成上长下短其实主要的原因是解放后,很多字体被规范为简体字,包括兰州的 “兰”,书法作品里面习惯用未规范之前的字体,横竖长短,甚至笔画顺序等等都与现在的简体字甚至繁体字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个是"兰"字是另外一种书写方式,兰州车站写成这样,更能体现书法家的一种个人风格。

在书法界,对文字的形态要求并不严格,俗话说:草书三分赖,书法家张邦彦先生把“兰”字写成这样并不是写错,而是故意用他自己的风格写成如此书法体,我认为“兰”字写成这样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他只不过是一个书法家个人书写风格的体现,也并不是错别字,一个字在书法界有很多种写法,一个人和一个人的风格不同罢了,“兰”字写成这样,归结为张邦彦书法家的个人写法就对了。希望我的回答能解开您的疑问,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草根赵小武


兰州火车站,看看那个字写错了。请看下图:





陽中華


的确有一个这样的火车站,就是甘肃的兰州火车站,以前经过的时候并没有注意,今天一查的确如网友所说的那样,貌似“兰州”的兰字写错了,我们标准汉字正常的写法是兰字的三横最后一横最长,但是在兰州站的题词中,“兰”字的最后一横却写的最短,和我们小时候学习的兰字并不一样,还是反着的。

其实我也觉得很奇怪,难道这个字不是最后一横长吗?从书法的结构来看,最后一横长,才能够托住这个字上面的部分,形成一个倒三角形的稳定性结构,从汉字的结构角度也应该是最后一横长比较好看,要不然就显得头重脚轻了,不知道当时的书法家运用了什么书写手法,有的网友还怀疑这个字使用了“倒装法”,就像文章里面的倒装句一样,或许是工人一不小心给安装反了。

在网上查了一下,这两个字还是以为著名的书法家写的,这位书法家叫张邦彦,当时的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主攻汉代的简牍书法,我估计是受到了简牍

书法的影响,才写成这样的,还有可能是当时的标准汉字并没有规定最后一横必须最长,所以才写成了这样。

不管怎样,网友的讨论也让我获得了不少的知识,也重新认识了这个火车站。




书法初学


题主说的这个火车站的确真实的存在,就是1952年投入使用的甘肃兰州火车站,他的火车站的题字是有当代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简牍之父”的张邦彦书写的。

他给兰州火车站的题字很有特点,我们正常的书写“兰州”的兰字一般最后一横是主笔,是最长的一笔,但是在张邦彦的题字中,他反着写,把兰字的第一横写的很长,最后一横反而写的最短,和我们现在学习和使用的标准汉字差别很大,所以很多人认为张邦彦先生写了一个错字,在网上的争议和很多。



一部分人认为这明显就是一个错字,可能是书法家写错了,还有可能是工人在安装的时候,把这三个横给装反了,然后就将错就错了。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安装的时候都会有图纸和书法作品的复印件,安装错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种书法艺术的写法,这个写法应该是有出处的,不是随便写的。我在字典上查了一下,并没有兰子的这种写法,不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写法和他的写法很相似,也是第一横最长,张邦彦学习简牍书法,应该受简牍书法的影响比较大。

不知道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欢迎讨论。


不二斋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叫书法。只有用毛笔书写汉字并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称为“书法”。书法实质是一门“艺术”,并不等同于写字。

翻看很多著名的书法碑帖,我们会发现有不少字的写法都与我们课本中的写法不同,甚至有人认为是错别字,这源于书法艺术的抽象性和变体性。

书法艺术是一门学问,汉字写法研究也是一门学问。就像有些字字繁体和简体写法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正确。我国建国后60年代还出现过极简汉字的改革,后来由于过于简化经过汉字专家和教育部门的论证遂在大陆地区改为了我们现行的简化汉字。这扯的有点远了。

所以,兰州火车站的题字应理解为“书法”,而不是简单的汉字。


有爱的鳄鱼


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门户,同时,独具特色的火车站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每个火车站,都有站名。站名的书写,往往不一而足,各具特色。


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火车站,1952年10月投入使用的兰州火车站站名,总让人误以为是个错别字,其实内有深意。


兰州站的“兰”字是上面的那一横最长,下面两横很短,看起来就像是简体字的“兰”字倒着写,感觉像是“写错了。”


兰州站的题字是由中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有“简牍之父”称谓的张邦彦所写。



张邦彦是甘肃天水人,家族自古就是著名的书艺传家,他写的字蕴含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独特的个人特色。


兰州火车站的“兰”字给人一种写错了的错觉,故而,曾有人建议更正。


但自1952年兰州站开始使用至今已经过去66年了,期间还进行了多次火车站的改造工程。


到2014年才有了如今的规模,但这个所谓的“错别字”却从没有变过。



其实兰州站这个所谓的错别字,较真儿来说,应该算不上错字,而是包含了张邦彦的个人书法特点,和书法家对兰州这座城市的理解和期望。


在古人书法大家中,颜真卿的书法,很多字也不是正规的上短下长之类的,颜真卿书法更多的是上长中短下长,这都是书法家个人特色的体现。


“上长下短”貌似写错了的兰字,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即说张邦彦希望兰州的发展,与这个独特的字一样,别具特色,与众不同。


24帧半


就这么一个“兰州”两个字的题目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反反复复,隔三差五,三天两头,换一个马甲不知道都翻腾几十遍了,真不知道成天翻腾这么一个话题的真实意义是为了啥?

同类一个问题,一次次,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变换着花样折腾有啥目的?

不知道出题目的人究竟想知道啥?因为,这个问题都快烂大街了,同一个问题出了几十次,回答这个问题的参与者也上百人次之多了。

为什么同一个意思的题目能够通过审核不断的被通过?头条的老师们应该注意这个现象了!

兰州市火车站🚉的书法“兰州”两个字到底肿么了?这两个字是不是踩了谁的尾吧了?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其一定的审美特点,同一个字,用书法的书写表达作者的审美观,有什么不对?“书法笔下无错字”。这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这个问题可以翻篇了,换一个话题吧!

同一问题出现三次以上就像屎和尿一样!


孔乙己乱弹


这个事我以前看到过,但没有钻研过。

用“错字”写站名的是兰州车站。它出自书法家、汉文字“简牍”学者张邦彦手笔。我没有研究过汉简,但我相信张邦彦先生不会信手涂鸦。作为一个南来北往有无数人经过的大城市的车站站名,张邦彦这样写,一定有其出处,一定有其道理,否则绝不会以普通人都知道的“错字”示人,留下千古笑柄。

甘肃是一个文化大省,当地崇尚书法的人极多。张邦彦先生当初为什么这样写,我还需要找找相关资料。但其用心中一定有基本的一点,即引人关注,以宣传祖国的文化知识,宣传汉文字知识。我没有去过兰州,但我知道这个事,惭愧的是没有上心。

随后补上吧!


北方硬笔与散曲


兰州站啊!怎么看都不舒服,至于为什么不改是不是书写人的地位高这个错字也有存在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