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没杀刘禅是为何?刘禅最后又是如何死的?

黄少刚


刘禅是历史上著名的蜀汉后主,刘备的儿子,三国中蜀国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扶不起的刘阿斗”。在位有42年,登基后拜诸葛亮为相夫,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就是北伐时写给刘禅的。

后来诸葛亮去世,刘禅贪图享乐,几乎不理朝政,并开始宠信宦官黄皓,导致朝中结党争斗,忘记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的教诲,导致国内腐败,就连姜维都因为怕被害,自己请求逃到舟曲去种田了。

公元263年,魏军分三路进攻蜀国,朝中大臣有的建议向南撤入云南贵州等地,但又怕站不住脚;有的建议投奔吴国,但当时吴国也比较弱小;最后有个叫周力的主张投降魏国,于是后主刘禅接受了这个建议,自缚手脚前去向魏国将领邓艾投降,蜀国全部缴械。同年三月,刘禅被押解到洛阳,为稳定蜀国人心,控制局面,魏国分刘禅为安乐公,并将蜀国50多人封侯。

后来司马昭宴请刘禅及诸位旧部大臣,会上奏上了蜀国的音乐,群臣都想起来亡国之恨,全部哭泣,只有刘禅一人吃的很香还不时傻笑,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想念蜀国吧?刘禅却说:这里比蜀国快乐,不想念!过了不久司马昭又问刘禅:你想念蜀国了吗?刘禅一时间假装痛苦,说想念蜀国,但是司马昭看出来刘禅的假装,只有哈哈大笑!

从司马昭问几次刘禅想念蜀国问题,刘禅的回答中,司马昭判断出刘禅就是一个愚蠢的人,只顾享乐,不会考虑复国,也没有那个能力,就算留着也没什么危害,于是就让他安享晚年,最后在公元271年病死于洛阳。


历史剧情


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

第一,起初目的并非为了杀刘禅。攻灭蜀国是为了得其土地百姓财富,历史上,因为一人活着为除一人而发动战争少之又少,三国时,貌似关羽受到此种待遇,司马懿建议联合孙吴,麦城将其击败进而埋伏除掉关羽。要司马昭灭蜀动因是除掉刘禅,他还不够格。

第二,刚刚灭蜀时不可杀。首先,刘禅率城投降,击杀降者,必会激起反叛,得不偿失,当时,蜀国精锐受姜维节制,其依然在外,此时若杀刘禅姜维必然顽抗到底,事实也证明姜维正是刘禅下诏而降的。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此时司马昭已然觉察钟会在蜀地有反叛之心,司马昭若下令杀掉蜀后主,蜀国军民仇恨之心必然为钟会所用,钟会借此凝聚力量对抗曹魏,那灭蜀岂不是灭出一个更强大的对手,因此,灭蜀之际不可杀刘禅。

第三,灭蜀之后不必杀不能杀。不必杀,刘禅本人乐不思蜀,毫无能力,对曹魏够不成任何威胁,另一方面,刘禅在蜀地并无人望,即便有蜀将造反,想打着刘禅的旗号,也不可能成势,刘禅没有凝聚力。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宋太祖杀孟昶,人都以为是因为花蕊夫人,其实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孟昶在蜀地极有威望,蜀地将领打着孟昶的旗号反叛一定能召集成势,所以赵匡胤以非自然的方式让孟昶自然死亡。相比之下刘禅就不必说了。不能杀,即便扫除了钟会可能的反叛,灭蜀之后的一段时间也不能杀刘禅,一旦杀掉刘禅,蜀国一国之主,孙吴会怎么想呢,司马家继承了曹魏意志,意在统一天下,杀掉刘禅无疑使孙吴更加死心塌地的对抗魏国,将来灭吴更加艰难,所以,刘禅活着比死更重要。

也正是这种天造之势,才让刘禅得以乐不思蜀……


文史品


其实不杀刘禅是为了收拢西蜀民心,拿他做秀,最后结局可想而知是善终的


付此生不换


跟刘禅相关的典故,一是扶不起的阿斗,二是此间乐,不思蜀,也就是乐不思蜀;有此可看出,一是刘禅没本事,没头脑,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人都教不好他,诚如孔子所说:朽木不可雕也!这对司马昭来说没任何危险;二是刘禅没心肝,直到他死时一直封为安乐公。


古事今解


刘婵是老死的,司马没杀他,是因为刘禅演技好,大智若愚


舞阳周航


刘禅被送进了洛阳城后,不过就是一个木偶,留着可以收点人心,平时可以当个狗溜溜,也不错啊。言归正传,杀降或善待都是依实际情况而定的。历史上凡是在杀与恩养这个问题上掌握火候到位的,基本上最后都得了天下,坐了天下。


半世沧惶


司马昭没必要杀他了,刘禅没有野心,再说了刘禅还是他妹夫,最后受封安乐公,也算善终。刘禅的后代在两晋时期移居日本,人数达几千人。


地平线资讯


刘禅乐不思蜀、识时务是为其一,国力实力对比是为其二。根本在于其二,少了个矢志不渝北伐的诸葛丞相,谁还足以为虑?


图图说历史酱


1.刘禅乐不思蜀心态好,2.刘禅身边有用的大将也和谋士也死的差不多啰,3.他还要招降刘禅身边可用之人,如果把刘禅杀了,那他得不偿失


倦36971529


保命高手,顺势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