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身邊有蒙恬,還有三十萬的秦軍,為何僅憑聖旨就自殺了?

小朱不懶惰


三個原因!



第一,這是聖旨,聖旨即皇帝的旨意!

古語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從君臣的角度來說,秦始皇讓他死,他只能聽從,否則就是抗旨,那就等於是造反,這叫不忠!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是他爹,他爹讓他死,不從父命,這叫不孝。



而公子扶蘇顯然是個忠孝之人!有人說,那個詔書是趙高李斯偽造,咱們且不論真假!至少扶蘇他並不能證明那是假的,他只能懷疑!

第二,扶蘇與秦始皇有矛盾!

前面說道,這個詔書值得懷疑,連蒙恬也建議他多考慮一下。但為何扶蘇還是願意去選擇相信呢?



這是因為他與秦始皇之間,其實本來就存在矛盾。“立儲以嫡,無嫡立長”,是華夏世界的禮法準則。但秦始皇為何一直未立長子扶蘇為太子?第一是秦始皇不急,相信長生不老,自己還可以坐很久的皇位。第二是扶蘇與其政見不合,威脅到了他的統治,所以這才被遠派邊疆,遠離政治中心!第三是因為,扶蘇身負楚國血統,扶蘇有可能成為楚國復興的希望!



楚國和秦國世代聯姻,外戚集團從宣太后羋八子起,就一直是秦國宮廷影響力極大的勢力。比如,秦滅楚戰爭中,楚國公子出身的秦國丞相昌平君起兵反秦,導致秦將李信大軍兵敗。


所以,秦始皇對扶蘇心有戒備!



扶蘇知道,這些矛盾,也有理由成為秦始皇殺他的理由!

第三,他是扶蘇!

歷史上所記載的扶蘇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仁,有政治遠見,經常勸諫其父親!他是一位胸懷天下之人,體諒百姓生活疾苦。



是,當時有著蒙家軍的支持,有著長子的地位,有著天下人的希望,他可以抗旨,他可以反!

但是他不願意反,他不願再起戰端,不願看到生靈塗炭。所以,他放棄了抗爭!



他叫扶蘇,《詩經》中“山有扶蘇,隰有荷華。”的那個扶蘇!

我願意相信,他該是那樣的人!

我是白話歷史君,請多指教,感謝!


白話歷史君


扶蘇身邊有蒙恬,還有三十萬的秦軍,為何僅憑聖旨就自殺了?

我個人分析,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趙高老奸巨猾,他把扶蘇性格摸透了,算準了,知道扶蘇是一個性格寬厚仁愛,並且非常孝順的人。君命大於天,父命大於地,扶蘇會遵守這些人理綱常。同時,趙高這個老狐狸,還知道扶蘇經常勸諫秦始皇,為政要寬厚,不要太剛烈,要多愛民,多休養生息。扶蘇經常因為政見不合,頂撞秦始皇,父子鬧得不愉快。

另一各方面,趙高在李斯的默認寫,改寫了遺照,並且遺照內容完全是根據扶蘇的性格,秦始皇口吻來設計的。《史記》有記載:趙高偽造了一份賜給長子扶蘇的詔書說:“我巡視天下,祈禱祭祀各地名山的神靈以求長壽。現在扶蘇和將軍蒙恬帶領幾十萬軍隊駐守邊疆,已經十幾年了,不能向前進軍,而士兵傷亡很多,沒有立下半點功勞,反而多次上書直言誹謗我的所做所為,因不能解職回京當太子,日夜怨恨不滿。扶蘇做為人子而不孝順,賜劍自殺!將軍蒙恬和扶蘇一同在外,不糾正他的錯誤,也應知道他的謀劃。做為人臣而不盡忠,一同賜命自殺,把軍隊交給副將王離。”


扶蘇看到這封遺照,在使者的催促下就自殺了。扶蘇,一半死於奸佞,一半死於迂腐。

扶蘇太迂腐了,被儒家哪些經書念壞了大腦,愚孝愚忠,壓根不瞭解自己偉大的父親。蒙恬在身邊勸他晚點自殺,也沒有勸住,可見扶蘇中儒家毒有多深。蒙恬呢,雖沒有自殺,但也不敢造反,被囚禁到周陽。後來在趙高極力誣陷下,秦二世還是奪了他兵權,賜劍他自殺。


寒牛出欄


“公子,你應該去看看你的父皇。”公元前221年初夏的一天晚上,憂心忡忡的蒙恬來到監軍扶蘇的大帳之中,善意提醒扶蘇當下時局詭秘,有諸多異常情況,為了解真相,理應親自前往一探究竟,心裡方能安靜。

此時,蒙恬是秦國九原大營30萬秦軍的“帶頭大哥”,也是秦始皇最為倚重的青年將領。蒙恬的爺爺蒙驁是秦昭王嬴稷的得力大將,老爸蒙武也是秦國柱國將軍,蒙恬和弟弟蒙毅更是秦軍後起之秀。公元前226年,蒙恬先後隨秦將李信、王翦征戰楚國。秦國統一六國後,最大的威脅來自草原匈奴,秦始皇便派蒙恬帶領30萬精銳秦軍守衛邊陲。後來秦始皇又把犯了錯誤的扶蘇排到九原營做監軍。

秦始皇的用意是讓扶蘇更好的得到鍛鍊,讓蒙恬在軍事、政治、軍需、軍務、防禦等方面給予扶蘇更多的培養。扶蘇到了九原大營的時間大概是公元前222年左右。扶蘇生於公元前244年,當時應該是一個22歲的青年人,作為秦始皇最為鐘意的接班人,蒙恬深感自己肩頭的責任重大。好在扶蘇平易近人,積極上進,毫無皇室子弟好高騖遠、盛氣凌人的狂妄自大,處處對蒙恬尊敬謙讓。白天他和蒙恬巡視軍營,與戰士一起訓練戰術和體能,晚上點燈讀書,學習諸子百家,尤其喜歡呂不韋的《呂氏春秋》等治國理政的書籍。這一切讓蒙恬深感欣慰,覺得大秦帝國後繼有人,秦國一定會在未來秦王扶蘇的領導下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然後,此刻秦國的天已經變了,身在九原大營的蒙恬深感來自沙丘方向的空氣裡瀰漫著血腥的氣味,所以他建議扶蘇前去沙丘瞭解事態的真相。扶蘇的反應在現在看來有點遲鈍,有點讀書人的優柔寡斷。秦國的律法有明文規定,沒有奉詔去見皇上是殺頭的大罪,扶蘇深感父皇執法嚴峻,如果自己冒然前去,會陷父皇於兩難之中。蒙恬理解扶蘇年輕沒有政治鬥爭的經驗,便繼續鼓勵扶蘇親自去沙丘瞭解事態真相,他說:“如果你父皇沒事,估計他也不會為難你,大不了罵你一頓。如果真有事,九原大營30萬秦軍就是長公子的後盾。”

蒙恬說的很有道理,也打動了扶蘇。於是扶蘇連夜出發,在幾名秦軍銳士的護送下向沙丘方向奔去。如果扶蘇一口氣能趕到沙丘,秦國的歷史可能就不會是後來我們瞭解的那樣,他也可能會成為一個大秦帝國承前啟後的偉大君王。然後誰能想到,走了一天一夜之後,他內心深處那種“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的天性又戰勝了他,於是騎著馬又原路返回九原大營,差點把蒙恬的肺氣炸了。只是苦於扶蘇是皇子,自己僅僅是個將軍,身份上差異太大,所以那句“草泥馬”的國罵也就壓在肚子裡。

兩個人在苦悶、惶然中度過了兩天,第三天中午時分,趙高、李斯派來宣讀嬴政大帝聖旨的幾名大臣在一隊士兵護衛下來到九原大營,向扶蘇宣讀了“自裁”命令,天真爛漫的扶蘇沒有眼淚,心裡也不難受,反倒覺得“父叫子忘,子不得不亡”是一件榮譽感很高的事情。

於是年僅23歲的扶蘇就這樣走完了他“罪業深重”的一生,大秦帝國的江山即將開啟由他弟弟胡亥“糟蹋”的新紀元。


大秦之歌


如果是武將,那隨便派個太監過來宣讀聖旨,扶蘇和蒙恬都得乖乖坐上囚車,不然,他的副將隨時可以砍了他,然後踩著他的人頭往上爬的。

如果是軍閥,那恐怕秦始皇親自去了,也拿他沒辦法了。

怎麼看一個將軍是軍閥還是武將呢?

一,手下將領的人事權。

二,自給自足的後勤補給能力。

擁有手下將領的人事權,就可以把手下跟自己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比如袁崇煥,跟崇禎要了手下祖大壽等三個將領的人事權,袁崇煥一死,他的手下就不是崇禎可以指揮的了。

自給自足的後勤能力,一般來說,是禁止武將在當地收取稅收,也不許就近取得後勤補給,而是從外地糧倉每月調撥補給,武器在各地武器庫,這樣就是防止武將造反。

這兩點就是皇帝控制武將的方法,在內部設置文官監軍(正委、中護軍、督師等),其他高級將領是皇帝任命的,而不是武將任命的,周圍還有其他軍隊制約,在駐軍當地文官職位高於他等措施,就是防止武將造反。

你覺得秦始皇會不會信任蒙恬?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蒙家三代忠良,皇帝肯定信任他啊,問題是,沒造反前,誰不是忠良?皇帝怎麼會信任一個武將呢?

所以,設置有效的制約機制,讓他不能造反,不得不忠於皇帝,這才是皇帝做的。

回到正題,這樣一系列的措施下來,蒙恬即使想造反,有人聽他的嗎?

不是蒙恬忠誠、扶蘇孝順,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不忠誠的實力。


南朝四百八十寺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橋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山有扶蘇》
初次聽到就在想,有這樣名字的人應是怎樣的美好。不負我所望,無論是史料上還是野史坊間傳聞,對他的記載都是稱讚的。

他為人寬厚

術士侯生、盧生傳播秦始皇的暴戾,隨後逃亡而去,始皇聞之,大怒,於是開始下令抓捕咸陽城的術士,審訊時術士們彼此告發,無果,秦始皇便親自下令將違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咸陽城。

長子扶蘇進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因此觸怒了秦始皇,被髮配前往上郡監督大將軍蒙恬的軍隊,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匈奴。

他剛毅勇武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扶蘇為人仁““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陳勝冒稱扶蘇,因為扶蘇的賢明,天下人人皆知,繼位的胡亥更是殘暴,因此他覺得扶蘇的名號,響應擁護的人會大大增加。
去往北方,協助蒙恬修長城,抵禦匈奴的你立下赫赫戰功!如此這般的人,怎能不讓人喜愛!
這般的人,只因為一道聖旨便含淚自殺,一定是心死了吧!父親嬴政的性格和政途與自己完全不同,因為直言進諫便被髮配,秦始皇出行巡遊天下,帶著的也是自己的弟弟胡亥,這時的他是不是想過,父親是否已經將自己遺忘了呢?
帶著對父親的敬仰堅守著邊疆,然而等來的卻是父親的死訊和一封賜死自己的詔書,如此情況,內心的苦難無處抒發,連直言進諫都已無可能!

再想想天下初定,百姓經歷了戰亂未來得及休養生息,此時,再去號召軍隊與胡亥爭奪天下,勞民傷財,心地善良的扶蘇可能是因此捨棄了生還的機會吧!


雖然史記記載,拔劍自殺,我更願意欺騙自己,為了掩人耳目,他便隱姓埋名,獨遊天下。
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啊!扶蘇給你一個👍!

你對扶蘇的死有何看法呢?


納蘭伈伈


偉人曾經說過,歷史是人人可以打扮的小姑娘,史料中記載過一段,聖旨到來的時候蒙恬感覺不對,勸扶蘇三思而後行,扶蘇沒有聽,最後自殺。



史書中記載公子扶蘇仁慈宅厚,但政治能力很強,但我認為也許事情不是那麼簡單,他應該知道自己必死,這是一種氣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他敬仰他的父親,以為拋棄了他,所以更不想捲入這場政治漩渦中。



這個千古謎團,等到未來始皇帝陵墓開發的那一刻也許能夠清楚了。

我是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喜歡歷史文化的請關注我吧。


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教育的失敗!

1,接受的都是一些混蛋教育,蠢教育,根子裡抹殺了雄才大略和鬥爭到底的勇氣

2,總以為,所謂的大局能夠讓事情向好,實際並非如此

3,過猶不及,過於的相信他老子的遺詔,殊不知,那東西就是一張可隨便塗抹破布

4,年紀太輕,經歷太少,還不懂什麼叫…


圖牛山人


扶蘇公子之所以在身邊有蒙恬和三十萬大軍的時候,面對一張聖旨便選擇了自殺,歸根到底無非兩點,第一就是扶蘇不知嬴政已經駕崩,更不知道這聖旨是假的,在忠君愛國的封建思想下,扶蘇只能聽從皇帝的安排,於此可以為之忠。第二點便是在扶蘇看來,自己的一切都是父親給的,蒙恬和三十萬大軍都是屬於父親的,自己要尊敬和愛戴自己的父親,於此又可稱之為孝。所以說扶蘇之所以沒有選擇在手握大軍的時候選擇自殺,無外乎於自己根深蒂固的封建忠孝思想。


蔣九葉


不廢話,從不一大堆廢話看蒙讀者,首先闢謠一下,扶蘇和蒙恬他們兩個不熟,一個將軍,另外一個正在歷練的監軍,一個是武將粗人,一個是皇子文人,你們說兩個有共同語言嗎?然後是秦軍,你們說秦軍聽皇帝還是聽太子,最後君臣父子的觀念在那個年代和現代比根本比不了,現在的小孩?呵呵。。。


天人嘯劍


不孝子,無腦。死就死了。你爹給你有勇有謀之將,精銳之師,就是為了防範身邊佞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