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上廁所”,“下廚房”?這些俗語,你知道嗎?

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我們都習以為常,以為原本就是這樣的。其實,這裡面蘊含著許多傳統的文化知識,有著很深的道理在裡面。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些“俗語”,看看這些俗語背後都有著怎樣的故事?

上廁所、下廚房

說到“上廁所”“下廚房”,為什麼不是“下廁所”“上廚房”,這還得從五行說起。在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裡,南方屬火,東方屬木,北方屬水,西方屬金,中衛屬土。

在古代,四合院是我國最傳統的住宅建築,古人在建造四合院時,將五個方位與五行相對應。根據五行相生原理,廁所是汙水之所,水生木,所以把廁所建在東北角,也有以肥水滋養木性,祈求發家之意;又因為木生火,生火的廚房就被在四合院的東南角了。

為什麼叫“上廁所”,“下廚房”?這些俗語,你知道嗎?

不三不四

生活中,人們常常把一些行為不端的人,或是一些有醜陋惡習的人,被大家自然而然地稱為“不三不四”的人。那這“不三不思”是怎麼來的呢?這裡面也有好多說法的。

在古代,人們常將“天"稱為一,"地"稱為二",天地"相加成"三",“三”不僅作為一個數,還作為事物整體的一個象徵,如中外古典文學名著的三部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而“四”在中國古語裡有“周全”之意,還有稱心如意的意思。

由此可見,在古代國學文化中,"三"和"四"是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代表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由此延伸過來,“不三不四”便被用來形容一些品行不端正或行為不正當的人了。

為什麼叫“上廁所”,“下廚房”?這些俗語,你知道嗎?

二百五

日常生活中,我們提起“二百五”,都知道是一句罵人的話,常常把一些傻頭傻腦,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稱之為“二百五”。

關於這個俗稱,還要從蘇秦遊說六國抗秦說起,歷史上他被稱為“六國封相”。當時,蘇秦在秦國時被刺客殺了,齊王為了抓住刺客,特貼出告示,聲稱蘇秦為大內奸,刺殺蘇秦者賞金百兩。告示一出,立刻有四個人上鉤,聲稱是自己所為。齊王正恨刺客恨得牙癢癢呢,於是大怒:“千兩黃金每人二百五,順便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砍了!”

於是,“二百五”一詞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為什麼叫“上廁所”,“下廚房”?這些俗語,你知道嗎?

犬子

“犬子”一詞,現在是指大家對自家兒子的一個謙稱。其實,這個詞最早是司馬相如的小名。據《史記》記載,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

他長大後,覺得名字不好聽,加上又仰慕藺相如的為人,自己便更名為相如,這之後"犬子"就成了小名。由於司馬相如巨大的影響力,人們謙稱自家兒郎,便紛紛用上了"犬子"一詞,爭相仿效,以至於傳到今日,成為了我們日常用語的一個不自覺的習慣。

為什麼叫“上廁所”,“下廚房”?這些俗語,你知道嗎?

紈絝子弟

現在,我們總是把官僚、地主等有錢有勢人家成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稱之為“紈絝子弟”。關於這個稱呼,在中國古代也是有講究和說法的。

它源於中國古代的穿衣制度,在古代,人們身上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所謂裳就是大裙子。一走,兩腿呼呼進風。有錢人為保暖,兩條小腿各套上長筒襪,這種襪子叫"絝",更有錢的人家用細滑的絲織品做襪子,就叫"紈"。

一般來講,儒家認為不能用絲帛來製作襦和絝,因為這兩樣都是內衣,用這麼好的材料,太過奢侈了。但那些富貴人家的子弟違背先祖的教誨,仍用順滑的絲帛來做絝,因而,這些敗家子就被人們稱為“紈絝子弟”。

為什麼叫“上廁所”,“下廚房”?這些俗語,你知道嗎?

關於中國古代的俗語還有多少,無一不代表著古代人們的智慧,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

讀者們,關於“俗語”,大家還有什麼見解和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