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是吉林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吉林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

学校由原吉林省农业学校和原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2003年原吉林省农业学校并入原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26亿元;设有13个教学院(部),43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有教职工767人,全日制在校生121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函授生600余人。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文化传统

校训:“厚德图本、励学笃行”

学院校旗为绿色长方形旗帜,旗帜左上角印学院校徽,中央印黄色“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名。

学院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主体颜色是蓝、白相间。校标以学院英文缩写“JLASTU”为设计元素,变形为舞动的人形、向阳的飞鸟和飞扬的飘带。校标环形上部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名,白色底部1907标志最早办学时间。

学院校徽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金色圆形证章。

学院设置

截至2017年3月,学校设有动物科技学院、制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植物科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科部和体育教学工作部14个教学院(部)。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验点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12门;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技术等。

省级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蔬菜栽培学、高等数学、数据库原理、动物外科学、毛皮动物饲养学、药用植物学。

实习实践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建有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42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310个。

学校建有“吉林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1个、“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1个。学校被确立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级食物与营养教育示范基地”。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科研机构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建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特色农业产业研究中心1个。。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九站校区历史

1907年清朝末期,在吉林的东局子成立了“农学堂”;

1937年将农学堂改为“第一国民高等学校”,校址迁往吉林的八百垅。国民党占领吉林后,与白山的斋斋农林学校合并,该名为“吉林省立农科职业学校”;

1948年5月8日,学校迁往吉林九站农业实验场,校名改为“吉林省立农业学校”;

1949年冬,学校由九站迁至吉林市江南,改名为“吉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解放后第一批学生分设农业、畜产兽医、农田水利科,修业期限四年。在校243人,并有47人毕业。

1950年增设了林业专修科,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城市疏散人口,学校暂时迁到吉林省桦甸县朝阳沟;

1951年人民政府拨款,50亿(当时货币),在吉林市郊区建立新校舍,年底校舍建成后迁回新校址;

1951年12月,将“吉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更名为“吉林省农业技术学校”,学校改制为中等专业学校。8月,林学专业合并到吉林省林业学校;

1953年,将“吉林省农业技术学校”改为“吉林省农业学校”;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1954年水利专业合并到沈阳东北水利学校,随迁教师17名,学生78名;

1957年2月,通化农校并入吉林省农业学校,随迁学生322人个部分教师,在校生达到2402人,教职工400人,其中教师190人;

1958年,增设“兽医专业”大专班并招收一年制“社来社去”班500人,在校学生达3079人,教职工增加到654人;

1959年学校增设了水产、农业气象专业,由农、畜两个专业抽出5个班学生,成立了特产系,兽医专业大专班并到军委兽医大学;

1961年,水产专业并入吉林省大赉水产学校;

1962年特产系迁到左家特产学院;1963年,增设会统专业。成立了函授部,面向全省招生;

1964年,增设了农电专业,长春电力技工学校两个农电班并入学校,招收“社来社去”班13个;

1966年初,学校与吉林省九站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实行以所办学,改名为“吉林省九站农业劳动大学”设立农学系;6月,文革兴起,学校遭到严重摧残和破坏,停止招生,教学和科研活动被迫停止;

1971年恢复招生,招收“社来社去”学生280人,学制一年;

1972年,撤消吉林省九站农业劳动大学,改名为“吉林省农业学校” ;

1994年12月,日本神内良一援助项目在东京签订,确定神内吉林农业技术研修中心在吉林省农业学校建立;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2000年由原中专学校改制为高职院校,,经教育厅批准并入北华大学,组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保留“吉林省农业学校”校名,人、财、物相对独立;

2001年,经教育厅批准,正式并入北华大学,定名为“北华大学农业技术学院”。7月13日正式举行揭牌仪式。

左家校区历史

1958年,在吉林省农业厅和省人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吉林特产学院”。

1958年初,将吉林省农业学校三年级在校学生中成绩优良的369名拨给吉林特产学院,作为一年级。校址为左家镇,设经济动物、药草栽培、果树园林四个专业,学制四年;

1958年12月8日,举行了“吉林特产学院首届开学典礼”;

1960年末,已经有专任教师94人编写出17门专业课教材和讲义,承担30多门课的教学任务,并承担了国家、省和学校的科研课题27项,16项写出论文,有的转化为生产力。

1961年春,吉林省委决定将吉林特产学院并入吉林农业大学,改为吉林农业大学特产学院;

1966年初,吉林省委决定特产系从吉林农业大学分出,恢复吉林特产学院建制,与吉林特产研究所合并建党委。刚从吉林农业大学分出,文革开始,学校被迫停办。原吉林特产学院校舍被空军1392部队占用,后将“青沟五七干校”搬迁到此,与左家五七干校合并为“吉林省五七干校”。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1984年10月,筹备恢复吉林特产学院,定校名为“吉林农垦特产专科学校”,为省属学校,专业设置为药用植物、野生动物、农畜产品加工(特产)和农业经济管理(特产)四个专业,学制三年;

1985年9月11日,吉林农垦特产专科学校举行了首届开学典礼。

1986年增设二年制专修班和三年制成人特产师资委托培养班;共招新生180人;4月2日,国家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王震视察我校并亲笔题写“吉林农垦特产专科学校”校名;

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吉林农垦特产专科学校更名为“吉林农垦特产高等专科学校”。1958年,在吉林省农业厅和省人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吉林特产学院”于1958年初,将吉林省农业学校三年级在校学生中成绩优良的369名拨给吉林特产学院,作为一年级。校址为左家镇,设经济动物、药草栽培、果树园林四个专业,学制四年。

合并建校

2004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我校与北华大学农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吉林特产学院。

2004年3月27日,国家教育部专家组在四川对全国升本学校进行评估,学校以全票通过升本院校,校名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正式发函同意建立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