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队中的“大佐”属于什么级别?

勤劳致富和珅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一次战争,而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面对那段历史很多人都不会细心的去翻看史书和一些史料记载,最多就是看看电视,由于流行文化的传播,我们对于那场战争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看到最多但是就是抗日战争剧了,对于我军的建制大家基本都是比较了解的,由于中国是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来说是:军师旅团营等编制,而且人数也是固定的,最低的级别营也就只有300人。

之后的建制每上升一级,那么军队人数就会超过三倍,就比如一个团下面有三个营,而三个团又是一个旅,在建国之后我军也一直是根据这样的编制划分,所以很好弄明白,但是对于日军的建制就比较糊涂了。

日军一般都是以师团为主力,下面都是联队,其中还有一个中国人不懂的军衔那就是大佐,大佐是什么样的军衔很多人都不知道,只知道一些部队中,大佐好像很有能力一样,有时候一个大佐带领自己的联队就敢对中国一个师的部队发起追击。

其实能够坐上大佐的一般都是联队长,日军对于联队长的选拔相当严格,因为连队的人数在3600人左右,联队长的军衔就是大佐,因此并不是所有神剧中大佐都那么不值钱的,我们要从影视剧中分辨真假。


娱乐6频道


二战日本军队中的大佐,对应盟军的军衔不好对应,还是对应普遍意义上的军衔吧,将校尉那种。这么对应,就不容易产生歧义。

二战日本军队中的大佐,就是个上校,他们无论是竖版军衔肩章,还是后来的领章,都是二杠三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两毛三。

大佐在侵华日军里可以当联队长,也就是团长,也可以当参谋长,可是宪兵队司令,就是那么个玩应。 我分析他们不用上字,是因为他们有皇上,还是天上的皇上,这个上字留给了天皇,所以军官们就不用了。

至于这种三级9等的军衔,有没有必要和其他国家的军衔去对应,我认为没有什么必要,美军有个准将,但是在上校以下和日军是完全对应的,现在讨论的又不将军级别,没有必要扯上将星人员。

在电视剧里面,一般最凶恶的人就是大佐,他们官不大,脾气都不小,很多日本将军都没这么大脾气,而且很多中校以下的日本军官,对待少校以上的,也没这么凶恶。这一点咱们没穿越到1937年,也不知道编剧都是从哪知道的,大佐脾气不好。或许,就是体现了大官不狂,小官不狂,狂就狂在正团这一级上了。或许是这个道理,我也搞不太清楚,人生好多事都搞不清楚,就这么蹉跎过来了。


军林天下


日本原本也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在近代历史上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不过,日本的反应非常快,日本开始了非常重要的明治维新运动。在各个方面学习西方国家,也暴露军事制度。

日本军队学习了法国和德国,并且设计了自己很有特点的军衔。日本军衔从上到下分为:大元帅、元帅、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等等。

请注意,日本军队中,没有上将、上佐和上尉。日本军队的佐官类似于西方国家的校官,大佐类似于上校,但是并不完全对等。因为在野战部队中,大佐一般是联队长,日本的联队比团大、比旅小,所以,大佐类似于上校,但略微高一点。




繁华万里


中川州男,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七七事变爆发后以少佐的身份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南京战役,不久后被推荐进入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直接晋升为中佐担任旅团参谋工作。1943年,第14师团改建为海洋师团后,中川州男担任第2步兵联队长并晋升为大佐,此时已经46岁了。

1944年中川州男指挥了太平洋战场最惨烈的战役之一——贝里硫岛战役,指挥第2步兵联队3200人和岛上警备部队总兵力5000余人,与美军两个步兵师4万余人激战了一个多月并且给予了美军重创,最终全军覆没,中川州男也剖腹自杀。由于贝里琉岛出色的指挥能力,中川州男死后被特晋两级,由大佐军衔直接晋升为中将,这在日本战史上极为罕见。

二战初期,日本一个四单位制的甲种师团一个步兵联队满编人数可达4000余人,相当于抗战国军一个旅的人数,联队长由大佐担任,下辖三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中队。武汉会战后,日本师团逐渐改编为三单位制,第14师团1943年改编为海洋师团后,下辖四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3200余人,也相当于国军一个加强团的总人数了。

所以,二战日军一个步兵联队的“大佐”应该相当于旅级别的将领,军衔相当于国军的上校、或者苏联的大校、或者欧美的准将。


赛门军略


这个问题我想起来一件趣事,曾经服役的部队是空军航空兵第×师,大概十来年前,中日空军军事代表团互访,我们师座随同代表团去日本的访问,去了日本的航空自卫队3联队。

访问么,就是走走看看,开会交流座谈,互相了解。 双方会谈准备人员却在人员介绍上犯了难。

日本空自大佐是“两毛三



中国的航空兵师长都是正师级,军衔是大校,日本自卫队联队长是一等空佐(也就是大佐),军衔是上校。我军和日本自卫队的军衔设置不一样,介绍起来就比较麻烦,如果按各自国家军衔介绍,明显日本人觉得吃亏,大校怎么也比上校听起来霸气,更有气势。但如果把大校军衔对等成日本的上校,也不合适,我们就吃亏了,何况我军代表团里也有上校军衔的,难道都要降一级介绍,这肯定不行。

想来想去,双方会谈的准备人员觉得还是以职务相称比较合适,双方都能接受,底下的人也都明白到底是个多大官。

双方会谈的时候,人员介绍和座位牌就只写了职务和姓名,写成了航空兵师(联队)长某某。



比较起来,日本的大佐其实和我们的大校差不多,职务也应该是正师、副师这个样子,虽然日本的大佐军衔只是个上校。

举例来说,日本空自每个联队有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二三十架飞机,每个联队大概有七八十架飞机。我国空军每个师有三个团,每个团也是二三十架飞机,兵力规模上是对等的。

从兵力规模和职务上看日本的大佐军衔对等成我国的大校,职务对等成师级(正师、副师)比较合适。如果只到大佐的上校军衔就等同于我国的团级则不准确。


一坑四弹


笔者看到这个问题,一下子找不到思路。问题是想关于日军大佐在日军地位问题,还是想问日军中的大佐对应中国军队中的那一级的军衔。


以后一个问题来说。在笔者的印象中就没有办法将日军大佐对应上西方的军衔制度。就比如说大佐会担任作战部队的联队长。这个联队长所下辖的联队,就不能属于当时中国军队的团这一级别。另外一些联队并不一定是由大佐接任。像是联队下辖大队,有可能就是由大佐担任大队长。另外日军中的一些联队,并未有可能是大佐担任联队长,我们所说的大佐担任联队长,指的是一些步兵联队而日军还存在其他非步兵联队所组成的联队。

以1937年九月的日军上海派遣军来说,其所部第十一师团的骑兵第十一联队联队长田边勇只是个中佐。第十三师团辎重兵第十三联队联队长新村理市是少佐军衔。第一零一师团,野炮兵第101联队联队长山田秀之助是中佐。

不仅是日军联队可能不一定由大佐担任最高长官。在中日战争后期,日军一些步兵旅团的旅团长都可能不一定会由少将军衔者担任。而是由大佐担任。

1945年8月,在广东广州的独立步兵第13旅团旅团长川上护是大佐。在安庆的独立步兵第六旅团旅团长门胁卫干军衔是大佐。


就从以上的日军部队情况来说,认为大佐是西方军事中的大校这一级别的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除了在日军的作战部队长,一些日军联队的的最高长官为必是大佐军衔。在日军作战部队中,从人事关系上来说,大佐军衔好像又变得可谓是忽大忽小。在早期日军的师团中,师团长是中将军衔,那师团的参谋长则是大佐军衔。和中国人的观念中的参谋长,未必就是军队实权派的情况不同的是。日军师团中的这些参谋长,他们未来是极有可能成为另外师团的师团长。

第十五师团参谋长三国直福,此人后来任第二十一师团师团长。第九师团参谋长安部孝一后来任关东军第第107师团师团长。

甚至一些大佐参谋长在后来的战争中,成为日军军一级司令官,例如片村四八,田边盛武等人。

从人事方面上的另一面来说,大佐就是一些日军军人的最终军衔。日军在升级军官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就比如说这个大佐是否有学历。这里的学历就是指日本陆军中的陆大和陆士。拥有陆士学历的人,要是能升级到大佐军衔,就是军职生涯顶点了。就算能在升到中将,也只能是名誉退休。除非拥有陆大学历,不然,在未来的时间里,军队考虑人事安排时候,优先考虑就是陆军大学学历的人。

但是日军的一些机关中,大佐军衔就可能是一个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就比如日军的特务机关。1922年,松井石根大佐任日军哈尔滨特务机关长。1926年3月,未来的中国派遣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任教育总监部第一课长。东条英机在1931年8月,任参谋本部整备局动员课大佐课长。木村兵太郎曾经是野炮兵学校的大佐教官 。

就以上关于日军大佐的内容来说,大佐军衔无法翻译成现在的军队职务,也不能理解为在日军中官职大小的判断。只能将日军的大佐作为日军独立特有的军衔存在。


魏博镇节度使王前策


日本军队中的大佐就相当于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上校,同理,大尉就相当于上尉,而大将就相当于上将。不过在尉官上倒是多出了一个准尉,准尉的领章就是尉官底纹相同,但是没有星星。


而大将上面的元帅并不是军衔,而是大将名列元帅府后的称号,是一种荣誉头衔,带有勋味的性质,元帅在身穿常服时就经常佩戴这种元帅章。


当然在元帅上面还有一个唯一的大元帅,也就是天皇。大元帅的军衔领章和大将差不多,就是在三颗星星前加了一枚皇室的菊纹。

大佐也是等级最高的奏任官,而上面的将官都称为敕任官,意即按天皇的敕书任命的官员,奏任官则是由陆军大臣奏请天皇批准,之后再由陆军大臣任命的官员,大佐是等级最高的一等奏任官。日军同时也有严格的军官职务和军衔的对应关系,也有一些特殊职务军衔相差一级甚至两级的情况。

大佐的常规职务如下——

☆军:副总参谋长,少将~大佐 师团:参谋长,少将~大佐 旅团:参谋长,大佐~中佐 联队:联队长,大佐~中佐


大唐安西节度使


一般部队的军衔分为将官、校官、尉官。细分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依次类推。

日本军衔与众不同,军官有将官、佐官、尉官三个级别,将官军衔有大将、中将、少将;佐官军衔有大佐、中佐、少佐;尉官军衔有大尉、中尉、少尉。

据说是日本人口语上和少容易混淆,所以在日本的军衔里没有上将、上佐、上尉这一军衔。为什么把校官称为佐官不详。

日军的大佐相当于我们的上校或大校,正团级级别。一般是联队长或旅团长,指挥四五千人。


万里弹


倭军的军衔是三等九级,非常简单。对比美国的将军四级(五星是后来才有的)则少了一个将军级别。所以,倭军的大佐略微高于美军的上校,所对应的高级军职多一些。

倭军陆军中,大佐军衔一般对应联队长(美军团长)和资浅旅团长(美军旅长)。但师团参谋长甚至军参谋长都可以是大佐。

美军陆军中,上校一般对应团长。有些资深团长是准将。但美军旅长(部分是上校)、师参谋长是准将。军参谋长多是二星少将。


四川達州


旧日本军衔采取三级九等制。

“三级九等制”分别为将、佐、尉,并分大中少。

早在明治维新之前的幕府时代,由于列强入侵,日本开始效仿欧美,改良兵制。其中“大佐”相当于上校。

“大佐”担任职位有师团参谋长、旅团参谋长、联队长。

由于师团参谋长在师团长身边工作,师团长为中将,因此,虽然师团参谋长仅为大佐,但他的权力比少将旅团长还要大。

二战结束后,军衔发生变化,仍为将、佐、尉,但分一二三。其中大佐对应一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