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一個很少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的子女?

怎麼看待一個很少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的子女?

鄰居老許的兒子去年考上了東北的一所名牌大學。老許老兩口子覺得兒子給自己爭了光,走路腰板也挺直了不少。可是最近,老許卻愁眉苦臉。

原來,今年正月初四的時候,離著開學還有十多天,兒子小許就早早離開家返校了。暑假更是沒見到人影兒。

據說小許從東北坐飛機去北京玩了幾天,都沒從北京坐50分鐘的高鐵回家來看看,就又飛回學校了。這讓老許兩口子很鬱悶。

他們不明白,辛苦養大的兒子,為何一下子跟他們如此疏遠了?小許不愛回家,更別說平時給他們打電話了。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為每個人的成長遮風擋雨。在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應該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了。

可是,一些人長大離開家以後,卻很少給父母打電話。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些子女呢?

事出必有因。有書君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父母方面是有一定的責任的。

管教過於嚴格,造成孩子對父母有所怨恨。

大家可能還記得,那個“12年不回家的北大留美博士”王猛。他從小就符合“別人家孩子”的特徵。

高考是地級市的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的專業錄取,後又被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錄取為研究生。

怎麼看待一個很少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的子女?


可是,他與父母的決裂,也讓人心寒:12年前,他不再回家過年;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的所有聯繫方式。

後來,他還寫了一萬字的長文,“控訴”父母對自己嚴厲的管教,以及對自己天性的“扼殺”……

王猛的做法,當然人們也是各抒已見。

大多數人罵他“白眼狼”,但同時也確實引發了父母們對孩子管教方式的深思。

如果對孩子管教太嚴格,甚至事事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做,到頭來,得到的只能是孩子的怨懟。更不要說經常打電話給父母了。

缺位教育,造成孩子父母感情的疏離。

現在農村有好多留守兒童。他們的爸爸媽媽也面臨著養家和守候孩子的矛盾。陪著你,就沒辦法養你;養你,就不能陪你。

孩子一年當中,跟父母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時間長了,與父母的感情就越來越淡了。

偏心,使得孩子對父母心生不滿。有的家庭有好幾個孩子。農村的父母,好多都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他們對兒子疼愛有加,對女兒不聞不問,或者很少關心。

這樣,就使得那些出嫁的女兒認為自己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不打電話,或者很少給父母打個電話。

父母有不良嗜好,使得孩子對父母沒有留戀。

有的父母有賭博的嗜好,家裡的錢都拿去賭了,子女們沒有跟著過上過好日子。

還有的父母作風不檢點,家裡吵鬧聲不斷,也讓孩子們在外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一旦離開家,自然不會對家庭有什麼留戀,更不會打電話經常問候父母了。

怎麼看待一個很少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的子女?

當然,那些不經常給父母打電話的孩子,也有他們自己的主觀原因。

  • 性格內向,不善表達。

有的孩子自小性格內向,不愛講話。而且對父母缺少感恩之心。跟父母打電話覺得也沒有什麼話講,於是就懶得打了。

其實,父母不在乎你多麼能說會道。你經常打個電話回來,哪怕跟他們說說家長裡短,讓父母知道你在外面平平安安,父母就放心了。

再者,中國人講究“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是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呢?父母或許不求我們有所回報,但是我們應該心存感激。

感謝他們把我們帶到人間,讓我們體會到這個大千世界的豐盈與美好。

  • 狀況不好,不敢聯繫。

好多孩子也是怕父母擔心,往往是報喜不報憂。如果給父母打電話,怕一時說漏了嘴,把一些不好的情況說出來,讓父母跟著擔心。

還有文章開頭提到的,小許不願意回家,也不給父母打電話的原因,是因為小許上大學以後,經常逃課,第一學期就有三門掛科。

老許夫婦知道了,經常為這事數落他。因此,小許也只有遠離父母,也不給父母打電話,免得聽他們嘮叨。

其實不管孩子走到哪裡,也是父母的牽掛。父母嘮叨,也是一種愛的表達。

  • 工作繁忙,無暇顧及。

作為孩子,也可能就是整天忙,根本顧不上給父母打電話。他們工作的時候,公司不讓打私人電話。他們加班、應酬、陪孩子……可能關注父母的時候就比較少了。

但是,有書君還是希望,為人子女,能夠擠點時間,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問候一下。這樣,也使得他們寂寥的心情得到些許安慰。

作為父母,要懂得從心理上對孩子真正放手。

作為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愛好。這樣,就不會再過多地關注孩子打不打電話這件事了。

要承認孩子已經長大的事實。有書君很喜歡龍應臺的這段話:“所謂父子、母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前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希望這句話可以打開那些糾結子女們不常打電話的父母們的心結。

孩子長大以後,也會有他自己的生活圈子。作為父母,不要讓親情成為孩子們的負擔。

其實父母跟孩子之間,就是一種互相的成全。父母通過陪孩子成長,懂得了愛與被愛,人生更完滿。孩子平安健康生活,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當然,對於作兒女的,要本著對父母寬容、關心、感恩的態度,儘量多給他們打電話。

要能夠原諒父母的不完美。原諒他們的不完美,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畢竟他們辛苦把我們養大。養育之恩大於天。

最好是能夠常常給父母打個電話,問一下他們的生活、身體狀況。讓他們體會來自兒女的關心。

同時,也讓他們感到老有所依,心情好,身體好,父母才會健康長壽。有時間了,不但要打電話,還要多陪陪他們。

因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千萬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再追悔莫及!


也許你還會喜歡以下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