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上突然出现了不少所谓的“文化领域创作者”在玩对联,你认为他们都懂对联吗?

汨罗文湘子65245596


这问题出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头条玩对联的蔑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几个敢说自己真懂?其一,你已经说了,是“玩对联”,那就是共同兴趣爱好的人,通过头条这个平台,聚在一起,自得其乐,也不妨碍别人。出联者没有强制任务,应联者出于自愿,各得其乐。你不喜欢可以绕道走,你水平高可以找更高的平台。其二,好多人言辞之间那么瞧不起头条,那就找专业的圈子玩,不要伤了别人玩的兴致。其三,个人认为头条这平台很好,把有共同兴趣的人聚起来,玩中总有提高,这是一个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好平台。如果有人质疑不专业,这不奇怪,这本来就不是一个研究专业的地方,这就是老百姓说话的地方。按某些人说的,“进专业平台吓死你”,我可不赞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什么好吓的。是不是不把所有的汉字认全,就不能开口说话了?是不是有了清华,北大,其他的大学都要关门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任何人都没有瞧不起别人的权利。个人观点,不惧喷。


江边鸟jbn1234567321


这脑残的问题,头条上才有多少对联?你进到专业的对联群看看,吓死你,有哪么一大帮子酷爱对联的文人雅士,乐此不疲,你出我对,点评理论,意境探讨,格律斧正。每天都有成百上千条的楹联产生。头条上的联对对他(她)们来说,简直小菜一揲。说这些证明头条上的对联参与者还不够多,不够专,大多数参与对句的凭个兴趣,图个乐。出句者仍然是几个老面孔,新人参与度极低。楹联文化也是诗歌文化的延伸和浓缩,它有独具风格的魅力所在。如果有众多的参与者,对楹联文化的提升和普及必定益处多多。说实话,目前头条上的对联,出联者除个别句子出律外,大多数出句者都能严格遵守楹联格律,文化创作者的名称,实至名归。但仍然参与度较底。对句者水平参差不齐,有工对,宽对,点赞不多。顺口溜、大白话点赞很高,一则说明楹联文化的标准化普及不够,二则证明有一定文化水准的创作者参与度太低。

以上观点是我参与头条对联的看法,可能水平有限,表达不够完美。或许匆忙间还有个别错字,望师友们凉解。

2018~12~05


拼搏150088505


不请自来!

文化领域和对联我认为他们懂不懂无所谓,即使写错了也不祸国殃民。

头条里什么样人最可怕?

标注自己是什么历史学者,某某作家的这类自封的。打着高文化的头牌在头条里发布者不实.狭隘的言论。地域黑在这个社会随处可见,但是头条里的地域黑都自标高文化。对他的言论发出质疑时仰望这些人能给予正面回答,他们又直接设置成不能关注不能评论。

我想说不管头衔你自封的,还是有人承认的,头条传递的要是正能量,我们要给其他读者看的是客观和事实,而不是你的意淫。


角度说观点


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这很正常;比之如唐诗,既有李杜白,又有张打油一样。很多人听不懂“美声”,这有什么问题呢?你可以去欣赏“民族”吧,你可以去学唱““通俗”吧,甚至还可以变出个“民通”呢!毛泽东力挺的“双百方针”,英伟之处正此也。

当然,对联毕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不是它源于诗歌,而是它孕育了诗歌。说白了就是,诗歌始脱胎于对联!上始“神荼”、“郁垒”,以至孟昶初题,都足证明此说。写对联有其固有的规矩:(1)词性相对;(2)结构一致;(3)平仄协调;(4)仄落平收;(5)韵从平水;(6)时有用事;(7)上下忌同;(8)尾无三仄;(9)尾无三平;(10)句不孤平;(11)句不孤仄。写对联者若乃如是,其联不高不雅都不行。

我很欣慰,对联文化正有风行草偃之势!大家的劲头都很足,这对于守护并宏扬传统文化,大有裨益!我只是在想,大家互对互评之时,一定要做到勿我勿必,不要固步自封,更不要党同伐异。古人云:“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斯言信也乎!

写不出上乘之构,又有何妨?只要按照对联的规矩,多学多思多写,必会日就月将,有所成就的。只要不庸俗化,只要能严谨以为,孜孜焉惟进修是急,则必成功在望!


诗海一瓢


呀,我对号入座了!真巧。

说实话,我没学过对联的格律和对仗,最近看到有求对子的,也斗胆去玩玩,自然被人笑话不懂对对子了。

不过没关系,这不是专业的对联群,是全民娱乐的头条,玩玩而已,当真就输了。

更何况,自从申请了"文化领域创作者",所能回答的"文化"领域的问题不少,但却不文化,能挑选出进行回答的问题很少,可以看看下面这个截图:


看看这些题目,感叹学识不足,是真不会啊!

好在,对联多数划在"文化"领域,字数不多,好歹是一道题,玩玩也算是做头条的任务了,叨扰到对联爱好者,在此只能说声抱歉。

祝您愉快!


幽幽南山客


头条大平台,你来,我来,大家来。哎伊呀,还说突然出现了不少所谓的文化领域创作者在玩对联。猫🐱儿只说话自己吧,即不是你所说的所谓文化领域创作者。也不是有文化的人。😀💃。出于对对句的好奇心,学学诗与句。所以躲来乱对句。比如说:

牵牛花不会牵牛, 真是一头大笨牛😀🐗

峰回梅岭寻香去, 躲儿下山把你找🏃😀

待我长发及腰, 与君相视一笑🙅👨😀

嫦娥奔月耀九州,夸父逐日照桃林,

饮酒三杯真君子, 品茶一道大丈夫。

这就是懒猫🐱学的对句😀 只为愉悅好心情。今日休息日来,来来喝杯桂花酒。庆祝嫦娥四号探索月球背面。咚咚锵,锵咚咚,大家来庆祝🏃💃🙅👳👱👨👧🙎👏👏


会躲的猫儿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这首诗叫《咏雪》,懂诗词的各位肯定嗤之以鼻。它的作者就是号称我国历史长河中诗词作品最多的清朝乾隆皇帝,这是他一生所作四万余首诗词中排名第一的(最后一句画龙点睛的还是大臣帮忙)。



可见,要想成为对联高手,诗词大咖,难度的确很大。同样的道理,来头条吟诗作赋的,确实有不少是玩对联和诗词的大腕。不管对仗还是对偶,都玩得相当顺溜。读他(她)们的对联作品,的确是一种文化享受。可以说,正是有这些大腕的加入,才活跃了文化领域的氛围。



但是,这里更多的是像皇上乾隆那样的平凡诗词爱好者,他们热爱文学,打算传承传统文化,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来此吟诗作赋,既是为了抒发情感,又是为了相互学习。正是有了这些文学大咖地带动,加上众多文学爱好者地互动,才形成了正能量的文化交流氛围。没有了他们,文化阵地将变得很寂寞。



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富春叶语


这种假装高人一等的问题,从骨子透着对他人的一种不屑,这跟某些人要灭三俗一样恶心。自家菜园自种,但是文学不是谁人的自留地。皇帝文豪能做诗。普通百姓也能: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相轻和目中无人都是人性的丑恶。你有阳春白雪,他唱下里巴人,难道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只有大众都爱好的,才可能传播和传承。在现代教育已经摒弃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有人愿意去阅读和尝试,你们某些其实也是没什么学问的假文人,还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嘲讽他人,实在觉得多少药都治不好你这病。

人家愿意就会研究,人家想学就有成绩,其他你们管得着吗?



江阳沽酒客


叫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干什么!

来这儿玩对联者,纯作学问的传承者没有几个,因为纯作学问的人大都在忙学问,没功夫管闲事儿!

来这玩对联的,绝大多数是来找乐儿的,活动脑子的,寻找志趣相投者的,至于这平仄,那韵角的他们真不懂,也没法去关心,也搅合不进去,所以也碍不着谁作学问!这平台又是大家的,只要不违规谁都有来的权力不是!

何苦瞧他们不顺眼呢?

你们雅你们的,

他们土他们的,

你乐他不烦,这不好么?

他们已经啥都不懂了,还能听的明白你们叫的真儿么?


现代志翁


你懂吗?你知道对联如何对之才称对仗工整?当然,有些是不知声韵,有些联句平庸,无太多意义。但是只要人们喜爱,可以学习的嘛!谁出生就知诗词歌赋?还不是由于喜欢,才钻研而成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