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

伴读妈咪


小徐老师研究中小学教学语文和作文教学多年,可以肯定的说,小学学习靠的就是理解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保证孩子的成绩稳步提高。那么怎么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呢?小徐老师今天就这个问题指点一二。

一、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常识类的知识一定要让孩子多了解。

二年级语文学习依然集中在对动物、植物等大自然的认知,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初步感受,以及对寓言、童话中的故事蕴含的简单道理的感知等,而对这些知识的感知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和感知。例如对动物的观察和接触更有利孩子理解文章对动物习性的描绘。对大自然的观察也同样在读写景的文章中得以共鸣,对人与人的情感来说,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自己的心情,让孩子了解并善于像大人一样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孩子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能力。

数学中对物的认识,对重量、长度的认知,对钟表的认知等更离不开生活,现在的孩子正是太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了,造成一些书本知识根本无法建立直观的联想,因此难以理解,这需要家长让孩子不断的参与到生活中来,有的放矢的体验生活。

对生活的体验还直接影响孩子的写作,看图写话中的语言表达最根本的源自对生活中的联想和想象。

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高来源于阅读。阅读可以丰富孩子间接体验生活的能力,更加强有力的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有经验的小学老师都知道,爱读书的孩子因为知识面广,懂得东西多,从而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感情更丰富,联想、想象能力,平面及空间建构的能力更强,因此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更有利于理解。

二年级小朋友的识字量已然可以读大量的绘本和少儿读物了。因此这个时候,阅读一定要跟上,要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小徐老师有几个建议:

1、不要强迫孩子读家长认为好的,而孩子不感兴趣的书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善于保护并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阅读还是有障碍的,一方面识字量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如果家长或老师提供的书籍功利性太强,例如让孩子读《海底两万里》背《三字经》读经典,背古诗等,这些书对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因理解起来有难度,不但不能提高阅读兴趣,还会引起逆反心理,因此一二年级家长一定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可过于功利,急于求成。要知道,无论看哪种书,看得多了,理解能力自然就会提高,这才是我们应该让孩子得到的。

2、要重视亲子共读。只有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才可以和孩子交流,对孩子的情感及认知等给予适时的点拨和提高。家长不缺失孩子的成长才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和情感,才能让孩子的理解能力随着阅历的提高而提高。

三、二年级理解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离不开老师对课本和题型的讲解,因此提高孩子的听课能力也至关重要。

就语文而言,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高的题型,例如什么是段落、什么是修辞,标点符号怎么点,怎么占格,看图说话怎样按顺序来写等等,不会听课的孩子终将使荒废学业。

四、二年级理解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

如果但从提高学习成绩而言,做题并不断提高理解题意的能力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很多孩子平时听课时很机灵,但一到做题就漏洞多多,缺乏独立做题的能力,这就要让孩子多做点题,锻炼一下孩子独立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

如下图所示,二年级阅读理解题型分析:要通过做题,让孩子明白,答案和题目的关联,迅速联系原文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也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表现。

五、二年级理解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理解能力最基本的表现之一。例如看图写说的能力,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对画面人、事、物前因后果加以联想和想象是对图的观察理解能力的体现。

在数学学习中,对长度的认识、对重量的认知,对文体图形的堆叠问题的认知和判断等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因此提高孩子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也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提高,一源自对生活的观察,二源自动手能力,家长和老师要时常让孩子多参与生活,多动手,积累联想和想象的第一素材。

听了小徐老师解析,大家知道该从哪些方面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了吧,快快行动起来吧。


指尖教育帝国


刚开始接触阅读的小学生,阅读理解正在或已经出现问题,当然有问题并不可怕,怕就怕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以至于急病乱投医,开错方抓错药,不能治病不说,最终可能延误病情,因此要先解决阅读理解"难"的问题出在哪里?这也是我今天要说的一个问题!

我们认为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基本常识掌握能力、基本答题策略能力,是做好阅读的三大关键;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保证阅读和表达无障碍;基本常识掌握能力----可以确保答题有内容,有模式;基本答题策略能力----可以答题方向有技巧有把握;三者具备阅读理解高分将不再困难!

认知感知能力:是指对课文或文段的字、词、音、形、义的辩识和把握,并获取课文基本信息能力,在限定时间内实现快速阅读课文,无障碍阅读,并获取课文信息的能力,她是阅读理解最基础的能力,反过来,如果学生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不能顺畅阅读,那么对于阅读理解来说问题就出在根子上了!

理解鉴赏能力:是指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主要内容、层次结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鉴赏评价作品形象、语言、主题、风格、表达效果的能力,他是理解最核心的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是指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思路、情节、归纳概括内容有点,段意层意、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的重要能力,对这种能力的考察主要体现在总结概括类题型上!

表达应用能力:主要是指运用己有知识和能力,借助语言文字准确、流畅的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的能力,无论在哪类题型上,表达启用能力都是最重的能力!

如何能够掌握和应用以上所提到的这几种能力呢?方法只有一个:加强阅读!

1.选择性的阅读:鉴于小学生阅读辨别选择性不强,阅读想要高效,家长有必要挑一挑、选一选, 细心甄选阅读内容要比盲目阅读更重要,更有效!

2.目的性阅读:带着正确、明确的目的阅读才能收到一定的预想效果!

阅读是理解的基础,缺少阅读的理解是单薄的、浅显的,同样缺少理解的阅读是低效的,因此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千万不要忽视阅读,否则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真格教育


感恩邀请,我是教大育小。关于孩子的理解能力,家长要仔细分析孩子在理解能力的薄弱环节。

所谓的理解能力是指:意思是对某个事物或事情的认识、认知、转变过程的能力

具体来看包含以下几方面:

1.整体思考的能力

2.洞察问题的能力

3.想象力和类比力

4.直觉力

5.解释力

6·对事物的分析力和转变思维的能力

这些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知识积累和对生活经验的沉淀上。那么对于二年级的要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家长可以这样来做:

1.跳出死读书,只针对考试的模式,培养孩子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培养孩子深度阅读的能力。

2.让孩子在课余生活中多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孩子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解释直觉能力和洞察事物的能力。

3.家长要善于发问和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否定孩子或者直接给出答案,那么这样不利于孩子理解能力的增长。

4.家长不要用成人化的思维去要求孩子,而是复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事,支持,鼓励,引导而不是轻易的打击,这样会伤害孩子,最终会显得畏首畏尾不利于孩子成长。

总之:生活处处皆学问,要让孩子有所成长,家长也要做好榜样引领孩子。这样坚持下去,孩子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增长。

祝福你!


教大育小


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小朋友,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不要三心二意。还有多做一些趣味活动的游戏,可以利用在睡觉前的互动,或者是放学后。主要目的就是开发孩子的反应力。

然后对于学习,引导孩子正面去理解问题。可能有些孩子理解能力比较差,那么就需要家长的耐心,从另一方面引申,让他更容易懂得知识的内容。如果是遇到数学,家长们不妨了解一下趣味教学,活动。孩子也不会反感,反而会觉得很有趣,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


AIM61415608


我女儿也正好是小学二年级学生,说实在话二年级知识也挺深奥的,很多孩子难以理解,需要老师及家长耐心引导讲解。比如前几天女儿学的加法与乘法混合运算,回来做家庭作业的时候总是先算前面的步骤,才算后面。很多时候前面是加法先算了,才去乘以后面的数,我慢慢引导她加法和乘法混合的时候要先算乘法在算加法,慢慢的她就记得了。最主要的还是孩子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多读课外读物。平常多练习思考有助于孩子健康的问题!


家有萌宝小杨阳


多听多复述。

比如找儿童书的朗读版,听一段,让孩子复述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解说下什么意思?

最好多听一些正能量的小故事,如果能找到相关故事听更好。


身行丨引导成长


多阅读,多练手。写作没有捷径可言,阅读是累积,写作是成果。多看些课外书,特别是名著,譬如说国内国际获奖的。理解力自然就提高了。


HSJY张老师


阅读能力的提高光凭读得多不行,关键是孩子自己要---“悟”。训练时

1、“独学”,反复研究一篇文章,直到有所感悟。

2、复习。领悟,将已经学习的阅读理解题目,自己反复研究。-------别人讲解作用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