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丞相、宰相和首輔的區別有哪些?

趣鑑歷史


相國、丞相、首輔都是官職,相國、丞相多個朝代設置的官職;首輔,只有明朝設置。



宰相是指不設丞相職務時,行使丞相職權的、類似丞相職務的官職統稱;歷史上,只有遼朝設為官職。

一、相國、丞相是同樣官職,兩個稱謂,多稱丞相。

古代的帝王,綜理國家大事,軍民工農財文法,繁瑣雜務,根本忙不過來,於是自春秋戰國始設置丞相一職,協助帝王處理政務。

秦、漢相沿設置,丞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為百官之首,相當於現在的國家政府首腦,也就是總理、首相大臣職務。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如秦朝助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封建帝國的丞相李斯,漢朝助漢高祖劉邦成就帝業的“漢初三傑”之一的丞相蕭何 ,漢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丞相曹操,歷史上“大名垂宇宙”的賢相、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等。


二、宰相,歷史上只有遼朝設為官職。

宰相是在不設丞相的朝代,對行使丞相職權、類似丞相官職的統稱。

唐朝、宋朝,汲取前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權傾朝野,甚而奪取皇位,權力太大,嚴重的威脅皇權,因而不設丞相一職。

但皇帝綜理軍國大事又忙不過來,唐太宗時,設“同中書門下三品”之職,後改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行使丞相職權,習稱宰相,為避免集權,設置多人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太宗親信重臣李績,成為歷史上“同中書門下”第一人。

宋朝時,鑑於自家太祖皇帝趙匡胤,原為後周掌握重權的大臣,“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唯恐歷史重演,為防止文武大臣權力集中,更是設置多人擔任類似副相的參知政事官職,分散權臣的權力。

三、明朝建國初期曾設置丞相,因丞相胡惟庸結黨營私,權傾朝野,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深感皇權受到威脅,以謀反案誅殺胡惟庸後,裁撤丞相一職。

但紛繁的政務,皇帝難以應付,於是,以內閣大學士備皇帝諮詢處理政務,形成內閣大學士多人分散權力行使丞相職權,也就是事實上的宰相;後又設內閣首輔大學士,就是實際上的首席宰相。


四、清朝始仿明制,設置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皆為最高品級一品官員,以殿閣大學士行使丞相職權,多達6人,避免集權,

但自雍正皇帝,為西北戰事需要,設立軍機房,於皇宮內廷牆外的皇宮外廷辦公,晝夜值守。

軍機處,於皇宮內廷牆外。

後改軍機處,初僅為辦理軍務事宜,後逐漸擴大到軍國大事皆經辦理,為清朝最高中樞權力機關,軍機大臣設置多人,員額不定,由能力卓著的親信大臣擔任,一般首席軍機大臣出自滿人,軍機大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殿閣大學士由行使丞相職權的實職,變成尊崇位高的虛職,成為皇帝授予文武勳臣的榮譽性加銜職務。

晚清重臣左宗棠,任軍機大臣,習稱宰相,榮譽加銜東閣大學士。


z山海


以上四種稱呼只有丞相是一官職,其他都是稱呼。相國:其名已知可以左右一個國家的動向和相貌,。丞相:一品大員其位在皇帝、相國之下,又比很多一品大員身高一職。宰相:一品大員,與丞相相當。首輔:一品大員,同丞相相當。是元后對受皇帝待見的人一種稱呼。如果詳細區分,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相國,但丞相、宰相、首輔可以多位。


天缺子


這些稱謂所代表的都是古代最高行政長官,但像“宰相”這樣的稱謂更多的時候是一種通稱,實際設“宰相”位的只有遼。另外“首府”應作“首輔”,明朝內閣大學士稱“輔政大臣”,“首輔”即“首席輔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