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口是心非的人?

資深級睡夢者


道家-以德報怨:“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老子》六十三章)《老子》六十三章

也就是所謂的以德報怨,通俗的理解就是別人欺負你了,你不生氣,用你的教養的德行讓他羞愧,其實很符合老子的“無為而治”。

儒家-以直報怨:《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是說,不以有舊惡舊怨而改變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堅持了正直,“以直報怨”對於個人道德修養極為重要。

佛家-大慈大悲:佛家追求的境界上的慈悲,經書中曾記載,大慧菩薩問佛陀的境界,佛陀說,若百千萬億眾生同時現於如來眼前,打罵如來百千萬億年,如來不動一絲嗔心。這就是佛陀的境界。

當然在現在的社會當中,我們更多的應結合現實的處境和時代,當真正面對口是心非的人是,如果你做不到當面揭穿或正直對待,那麼就遠離,得罪不起但躲得起。


布衣百態


讀歷史,看到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餘載之後,在范蠡和文種的幫助下,終於復仇成功,大敗夫差,順利平吳,成就大業。大功臣范蠡對鐵哥們兒文種說,老哥啊,咱們走吧,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這個人,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以共患難,但絕不是能與你我共享富貴之輩啊。文種不聽,范蠡只好留下書信自己閃人了。

如今之人,只知勾踐臥薪嚐膽、蒼天不負苦心人、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勵志,只知范蠡能急流勇退、曉得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大智慧,卻不知范蠡能從勾踐的面相中看出勾踐的為人與日後的陰狠。

帝王之術講究恩威並重、牽制平衡、我的心思你來猜。殊不知,再有城府、泰山崩於前而不動聲色的帝王,也終究逃不過一個“相由心生”。長頸鳥喙、鷹視狼步的勾踐,早已在眉目表情之間,透露了他不容旁人酣睡於榻前的內心。范蠡懂,所以早早的逃了,終於免卻了被賜寶刀自刎之禍;我想文種他並非不懂,只是仍然會對人心抱有幻想,抑或就是心存不甘,自欺欺人地做著榮享富貴的春秋大夢,所以最後迎來了當初勾踐賞給夫差自赴黃泉的那把刀。

其實,所有的博弈,最終都是自己跟自己的博弈。而自己跟自己的博弈,無非就是自己所願想與自己所判斷之間的一場拔河比賽。

所以,表裡不一、內心信奉一套標準、做事奉行另一套標準的人是最最痛苦的,因為每遇到一件事,兩套標準都會蹦出來相繼拷問你,究竟選哪套?是按照自己願望的那個標準走,還是按照世俗認可的那個標準走?你來我往,好不熱鬧。竊以為,這種折磨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痛苦,這是人給自己的桎梏,也是在人間便生生品嚐了十八層地獄的種種酷刑。上刀山、下油鍋,也不過如此吧。除非,你內心信奉的,早已弱弱地在另一方面前繳了械、投了降,最終就像闌尾一樣退化了原有的功能,只保留著一個小小的存在,向人證明著,它曾經存在過。哦,不對,闌尾尚且還有自己的功能,能在炎症侵身的時候,給主人擋一把病害,那繳了械的信仰呢?無非是留在內心那個小小角落裡,冷眼瞅著你一次次退讓,最終底線盡失、敬畏皆無,然後在你借酒澆愁、悔不當初的某個夜晚,適時地蹦躂出來,笑話一遍你的可笑行徑罷了。

世上之事總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算計別人的人,最終一定會被人算計;不懂得厚待自己的人,最終一定會死在自己手上。所以,何必讓自己那麼尷尬,去受那兩套標準的夾板氣?放過自己,也就成就了新生。


趣味聊八卦


那樣的人太可怕了,我親身經歷著,把我身邊朋友都挑撥離間,詆譭,誹謗,最後還來個惡人先告狀,說你人緣不好,身邊沒有朋友,我沒有朋友也不喜歡用濫情換朋友,


繞道而行123


小時後很討厭這樣的人,但是當你張大以後才發現。我們還是因為太年輕,什麼都不懂。有時候,口是心非或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事與願違ヾ


中國人,有幾個不是口是心非的人?


朗朗等鑑


那樣的人傷害自己最深,到後來自己都不知道真假了,心理承受最多,我不憎恨那樣的人只是同情。


西北枯木


可憐人,不好說真話


承運通訊小牛


其實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問心無愧,要堅信人心本善,不要因為個別的人就改變了自己多年來對人的看法和自己的原則.既然你知道了誰是這樣的人,那你以後對這樣的人時,就要多個心眼,不要隨便相信別人的話,要通過他們的所做所為去推理.


正能量報道


不用理他,隨便聽聽就可以了!



口是心非的人朋友不多,相處幾次後,人人都會遠離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