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飞豹公开照片!第三款实战隐身飞机问世?

黑白键弹不出我的伤悲-


隐形飞豹公开照片那是不可能的,都是军迷网友们美好的想象图。以前还歼-10版隐形飞机,还有“枭龙”版隐形飞机,枭龙版还有个隐形版的模型,看起来还相当真实。

隐形飞豹PS图

有理想的青年就是好青年,但这个理想必须要落地,通过努力能够成为现实,如果只是空想,那注定是一场春秋大梦。笔者认为,现役战机改为隐形战机就是一场春秋大梦。

第五代战机核心价值就在于其隐身性,比上一代战机全向360度雷达散射面积(RCS)小了将近1000倍,包括飞机前方、侧方、后方的雷达反射面积都达到设计指标。隐身要求如此苛刻,在保持原有机体机构不动大手术的前提下,进行“削角”“压扁”等方法降低雷达散射面积,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如果RCS从10降到5,对方雷达探测距离只能少二三十公里,这在现代空战中没有太大实战价值。

隐形枭龙实拍图也就是个模型

隐形枭龙的PS水平达到了一个以假乱真的新高度

隐身性与气动特性是反比例关系,高度的隐身性必须以牺牲气动特性为代价。如隐形战机的锐化边缘设计,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就非常大。有多了分离的平面组成的F-117战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不能进行超音速飞行,空战格斗能力也基本为零,这就是追求隐身性付出的代价。第五代战机的研发过程中,经过大量风洞试验,目前就是在隐身性与机动性中找到最佳切合点。在确保隐身性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飞控系统、推力矢量发动机、多组合活动翼面来提高飞机的机动性。如果我们对现有第四代飞机进行改造,势必也得经过这个复杂的过程,这与重新设计一架飞机又有什么区别呢!

隐形歼-10手绘图,水平一般般

不要再梦想什么隐形歼-10、隐形枭龙、隐形飞豹了,采取DSI进气道降低正面的雷达散射面积,这种局部修正已经足够了。再深度搞下去,又一款新型隐形战机要面世了,搞三种隐形战机是不是太高调了呢!


红龙防务观察


没有所谓的隐身飞豹,所谓的隐身飞豹照片是假的,中国也不需要一款隐身飞豹。

所谓隐身飞豹的传闻大多都是因为这张照片而产生。这张照片有强烈的暗示感,照片很像近距离的偷拍,给人一种真实的带入感,而这管中规豹的“偷拍”中显然是一种具有隐身设计、DSI进气道以及双座的隐形机型。

事情的真相确令人沮丧,这一切只不过是水平低下的PS而已。原图是一架F-35的黄皮机的底片,好事者在这个底片得基础上拼凑了一个飞豹的双座座舱,所谓的隐身飞豹就是如此而已。

说起来,再过两天就是飞豹首飞30周年纪念日了(飞豹于1988年12月14日首飞),算起来飞豹也是30而立的老兵了。作为我国空中力量中一名功勋卓著的老兵,飞豹身世非常坎坷,差点胎死腹中。

飞豹本来是海空军共同投资的项目,但是后来空军拿不出钱来半途退出。迫切需要反舰能力的海军了紧裤腰带独自投资完成了飞豹基本型的研发。1999年5月份,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烈士的鲜血使得情况发生变化,在巨大的压力下,空军又回心转意,投资完成了性能更好的飞豹A。

飞豹可以挂载丰富多样的国产对面打击弹药,单论对面打击能力,还略胜苏30MKK一筹。更重要的是,飞豹完全国产,价格便宜,在军费尚不宽裕的那个年代,在海空军获得了大量订单。入列后,飞豹已皮实耐用、性价比高获得海空军的一致称赞。

以性价比为主要卖点的飞豹基本型及A型大获成功,尝到甜头的西飞打算再接再厉,推出了飞豹B,外形保持不变,提高复合材料使用比例,降低了空重,使得飞豹本来就很出色的载荷航程性能进一步提高。最重要的改进来自于航电方面,飞豹B使用了电传飞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糟糕的飞行性能,而且新型火控系统使得对地打击能力进一步提高。总之,飞豹B在花费不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飞豹本来的长处,但是对其缺陷的改进乏善可陈---飞豹作为歼击轰炸机,自卫能力聊胜于无,在高烈度的战争中生存能力较差。此时的中国空军作为重点建设军种,手头宽裕了不少,物美价廉已经没有吸引力,空军需要更上档次的东西。

歼16的横空出世终结了飞豹的未来。歼16承袭苏27家族良好的平台性能,更以一套以大功率有源电扫雷达为核心的四代机级别的航电系统,再加上可以挂载琳琅满目的国产精确弹药,歼16无论是制空还是对地,都要远远好于歼轰7B(当然,价格也远远超出)。经费充裕的中国军队不再抠抠索索的过日子,攻防兼备的歼16就顺理成章的接过了飞豹的岗位,成为我军对面打击的中坚力量。

至此,飞豹的传奇告一段落。至于所谓的隐身飞豹,既不符合当今战术飞机的发展规律,又不满足我国空军未来的需求,只是军迷的一厢情愿而已。

进入四代机时代,无论是美、中、俄,都只发展了单座型四代机,因为由于态势感知能力和航电系统的巨大进步,这些多用途的单座型四代机也能较好的完成对地打击任务,不需要再开发一款专职对地打击的双座型战斗轰炸机。

即便是“三分制空、七分对地”的联合攻击机F-35,也是单座型。当然,美国也不是没动过发展专职对地打击的隐身攻击机,但是都毫无例外的没有下文,比如空军的FB-22、海军的A-12。

FB-22效果图,以F-22为基础改进,取消垂尾、加大机身面积,以高度隐身换取高生存性,同时载荷航程性能大大提高。

美国海军A-12效果图,串列双座,本来要接班A6攻击机,基本放弃空战能力,但是载荷航程性能较A6提高60%,

FB-22和A-12下马的原因就是这种专职对地打击的隐身战术飞机效费比太低,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不会研发一种只能舔地、制空性能约等于0的隐身战术飞机。

对于中国来说,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发展一款双座型专职对地打击的隐身战轰既没必要、也不经济。歼20和未来的中型四代机都可以胜任对地打击任务。

就拿歼20来说,优秀的载荷航程性能、尺寸巨大的内置弹仓、完善而先进的航电系统使得它拥有世界顶尖的对地打击能力,而且还有隐身性能带来的高生存能力。有研制和采购隐身飞豹的数百甚至数千亿人民币,不如多采购一些歼20更划算。而如果从未来作战需求考虑,性价比更高的隐身无人攻击机是执行对地打击更好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西飞方面当年确实也参与研制过隐身战机,参加过空军四代机竞标,但是知名度远不如成飞的歼20和沈飞的雪鹄方案,网上流传的照片也非常寥寥。

这是网上能找到的西飞四代机方案很少的照片之一,明显可以看出是一款采用加莱特进气道的隐形战机,估计借鉴了F-22的经验(话说谁没借鉴过F-22呢)。

而且,现在的西飞恐怕没有多余的心思搞一款隐身飞豹这样不上不下的战术飞机,西飞作为我国大型飞机研制能力最强的单位,目前的研制生产任务已经满负荷,比如战神轰炸机、运20运输机、运20加油机,更不用说那个令亿万军迷魂牵梦绕的大杀器。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隐身飞豹歼轰7超级魔改型(暂且这么称呼)再次证明了网络信息的真真假假,首次看到这个话题记不清是那个时候了,应该是N年以前了,如果真的存在,那可真是值得军迷为之庆祝的,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事实上证明这真的是网络的闹剧。


当歼20首飞、歼31首飞时,我国的军事科研和制造部门用事实狠狠地打了那些认为我们没有能力、没有技术、更没有工业基础的国外媒体和国内消极悲观之人,国人为之雀跃欣喜,更为之激动,毕竟能拥有四代机研制技术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和我们,能同时研制并试飞的也只有美国和我们,一时间举国欢腾。

随之网络上各种拼图出来的最新型号战机层出不穷,这期间就有飞豹隐身版,这说明了人们对祖国军事力量不断强大的期望,更证明了国人对军工科研制造水平的认可。



但是冷静下来我们还是要平静的看待这样的问题,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整体国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并不代表着我们就真的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和更多综合武器系统、平台来讲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不断地缩小这个代差年限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结合问题,那个所谓的隐身版飞豹更有可能是当时正处在试飞阶段的歼轰7的改进版,个别的图片很可能就是歼10改进版。正确的对待差距,才能不断的进步,才能真正实现强大。


冰雹蓝天


隐身飞豹这是扯蛋的话题,根本不存在的主题,如果能把一款2.5代战机设计成,第四代(我军方标准,国际标准五代机)隐身战斗机,那一定不是现在的飞豹(歼轰-7A),完全是一款全新的隐形战斗机,完全脱离了飞豹的,目前的机体结构状态。
歼轰-7A战斗轰炸机

在我们的网络上,早在2003年歼-10战机出现的时候就曾有歼-10战机的隐身改进型设计,结果最后证明的都是ps出来的。包括对飞豹战机的ps隐身设计也确实做到惟妙惟肖,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当时在网络上引起很多的猜测,最终的结果最后都证明了不可能。之所以会出现最终的不可能其原因还是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一,隐身设计不是改进,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确。隐身涉及到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设计,而目前对于雷达隐身,首先就要从气动外形开始,然后基体表面涂层,大量复合材料的应用等。飞豹战机作为一款只有2.5标准的战机来说,在气动外形设计上根本不存在隐身设计的考虑,更不可能对其进行隐身外形的更改。



因为道理很简单,一旦按照隐身外形设计,就必然破坏飞豹目前的气动外形设计,这就直接需要对整个战机的机体结构调整,显然这是一个不可能的改进过程,这几乎相当重新设计了一架战机。改进的目的是不大面积破坏机体结构的前提下,对战机系统进行改进与升级。而所谓的隐身版的飞豹设计已经完全推倒了,飞豹的机体结构设计,那么这样的工程根本就不是改进,而是设计一款全新的隐身战机。
网友们设计的隐身版飞豹三面图

二,隐身版飞豹的现实需求,这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没有现实的需求,就没有研究的必要,没有哪个国家随便的浪费资源在根本不需要的方向上。尤其是对战机这样的,高端制造业产业。飞豹战机,也就是我们的歼轰-7A,是我们海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也就是说我们海军航空兵有没有需要大载弹量、大航程隐身战机的需求呢?答案是肯定的。
网络上的隐身版飞豹

不过根据我们目前现实的隐身战机研制状况,我们目前还无法承担一新的一款隐身战机的研制需求,毕竟我们已经有了歼20隐身战机和歼31隐身战机,这样的成就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了。我们国家虽然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对于高性能隐身战机的研制上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没有那么财大气粗。因此,在设计一款隐身的飞豹战机,根本就不切实际。



三,技术与成本的考虑,从表面上看似乎飞豹战机作为一款低成本的海航战机,应该可以设计出来,一款低成本的隐身战机。可是实际情况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样的一款战机完全是一款,与飞瀑豹截然不同的隐身战机,那就不存在所谓的低成本,完全是一款,全新开发的战机。而且作为汇报的技术基础根本无法胜任,第四代隐身战机的需求,最起码的发动机都不过关,更何况其他的子系统呢?
曾经传言的沈飞歼14最终还是ps的

而且设计这样的战机,都不如把,歼20战机进行海航版改进,歼-20战机,无论在隐身性、航程上、载弹量上都完全能够满足,海军航空兵的需求。而对歼20战机的改进反而更划算,而且不会对机体结构进行过大的调整,完全超越在飞瀑的基础上进行的隐身化改进。只不过目前的歼20战机没有完全配备涡扇15发动机没有满血状态而已,未来歼20战机的系列化发展必然会有海军航空兵版本的出现。
当年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轰-10轰炸机

所以对于网络上出现的所谓的隐身版的飞豹,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是一个ps的假消息。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来,我们的军迷,对于祖国国防事业的关注,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那这样的消息用来炒作就似乎有点不合事宜了,我们应该杜绝这样的混淆视听的行为,还网络空间一片净土!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淡然小司


假的假的

1.这款飞豹战机的机头设计,可以看见非菱形的机头设计侧面雷达反射截面积大增,连各国都觉得没有什么隐身能力的T50战机都知道用菱形机头,反而我国越发展越落后?歼20和歼31都采用菱形机头减少雷达反射面积。

苏57的菱形机头,难道中国专家越活越回去?


2.进气道设计,从此图来看进气道不知道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大?而且没有F35 歼20 歼31的收窄式设计,这种收窄设计可以遮挡部分进气道,以避免大量雷达波在进气道内反射。而且其鼓包那么小不知道是不是光线原因,但是就此图来看显然不能完全遮蔽发动机。

注意歼20进气道的收窄式设计

3.垂直尾翼,这款所谓的隐身飞豹尾翼居然是垂直设计,这样设计侧面看能隐身吗?舰只就是扯淡,歼20 歼31 F22 F35 T50哪一个采用了垂直尾翼?都是采用的双倾斜式垂尾。

连伊朗都知道采用双倾斜的垂尾可以减少雷达波反射,中国专家不知道?

所以军迷P图麻烦上点心,P个隐身战机图上一堆反隐身设计,这个图太模糊暂时找不到更多糟点。


李晓伟


隐身飞豹是哪年流传出来的都市传说了,起码是10年前的事情了好吧。

记得在歼-10战斗机于2005年左右公开之后网络上很是掀起了一阵航空热潮——毕竟是我们自行研制和批量装备的第一种第三代战斗机露面了啊!后来杨伟总师(歼-10S的总师)出来说我们跟美国人的距离是“望其项背”更是点燃了大家的热情激情——看来我们的隐形战斗机也不远了哟!这两个因素融合起来造成了那几年网上各种或真或假的消息与爆料,充斥着各种或精细或粗糙的PS图片或者CG图片。


比如一开始传的有鼻子有眼的那个什么双发歼10,接着更是出现了引爆全网热情(可惜后来知道是高山画的CG)的“歼-14”。这个什么“隐身飞豹”的模糊照片(看起来像是偷拍的照片,但是后来有人分析似乎有PS的痕迹)也不例外。

其实,一直到2010年左右,飞豹的后续改进型才逐渐有消息流传出来,就是传说中的为了携带YJ-12K型空射反舰导弹而专门对机体进行加强的歼轰-7B。从极为有限的几张照片可以看出歼轰-7B相对于歼轰-7A所做的改进极为有限,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复合材料的运用比重,更何况紧接着601所就拿出了更加先进的双重任务战斗机歼-16,连歼轰-7B的研发计划都转储备了。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飞豹隐身改进型就更是镜中花水中月了。


军武次位面


隐身战斗机不能通过改进二三代机实现。

人们都知道歼七E的故事。仅仅是改了一下机翼,就大幅度提高飞机性能。就做了几千次风洞实验,反复计算气动载荷。

隐身战斗机的机翼必须符合隐身平行和角度规律。由此带来飞机质量重心和气动中心的变化,也改变了机翼受力分布,涉及到飞机全机载荷谱。不仅气动,静力和疲劳都要重新试验。

其次,机身形状要改变,菱形机身,飞机阻力系数会变化。进气道要重新设计,连座舱盖都要修改。尾翼要改双垂尾,平尾更要改。

可以说除了发动机不变,其余的都变了。如果发动机也变了,就是重新设计一架新飞机。


天明遥遥山海关


不存在的。网友做的cg罢了。隐身有那么容易?这么说吧,所有试图以非四代机为蓝本,通过升级改装达到接近甚至等于四代机作战能力的,都是耍流氓。四代机的设计要求非常高。飞机翼面设计,进气道设计,油箱设计,机头设计都完全不一样!改造三代机使其隐身,所需要的花费绝对不输重新研发。所以,扔了这些捕风捉影的消息吧。


愤怒的海军司令


是在吓美国吗🇺🇸?


徹底悟了


这种对海对路攻击的战斗机,隐身不了,那么大的对陆对海的巡航导弹怎么内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