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解救第6集團軍的任務為什麼不由B集團軍群執行,而是新組建一個頓河集團軍群?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這就涉及到當時德軍南翼指揮體制的混亂問題,當時A集團軍群根本沒有自己的司令,而是由希特勒順便接管,B集團軍群下轄的兵力達到了7個集團軍,其中包括4個聯軍集團軍。一般的情況,一個集團軍群司令部最合理的是以指揮3到5個集團軍為宜。7個集團軍的兵力本就過多,其中還有一半多是聯軍集團軍,無疑已經大大超過了一個集團軍群司令部的能力範圍,無法實施全面有效的指揮。



基於B集團軍群指揮上的困難,陸軍總司令部準備組建一個頓河集團軍群,由羅馬尼亞的元首安東內斯庫元帥指揮,但是這個集團軍群最終並未組建,因為希特勒想等攻陷斯大林格勒以後再說。直到蘇軍發起大規模的反攻,合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時,陸軍總司令部才下令組建頓河集團軍群,由曼施坦因元帥的第11集團軍司令部改編而來。


也就是說早在斯大林格勒危機還沒有發生前陸軍總司令部就認識到了新組建一個集團軍群司令來改善該方向作戰的必要性,只不過在危機發生後,這個需求更加迫切了而已。當時的形勢更加複雜,急需一個集團軍群司令部來專門的負責斯大林格勒方向的作戰,尤其是對第6集團軍的解圍行動,該集團軍群的任務是:“阻止敵人的攻勢,奪回在其進攻前己方所佔領的出發地位。”

新組建的頓河集團軍群並沒有配屬新的作戰部隊,只是從B集團軍群手裡接管了第4裝甲集團軍、第6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的指揮權,加強的兵力只有一個軍和一個師,顯然陸軍總司令部並沒有意識斯大林格勒態勢的嚴重性。頓河集團軍群需要的不是幾個師的問題,而是至少一個集團軍規模的兵力才能有可能恢復之前的態勢。


小小狼王


就在下達命令的當天,第6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2個羅馬尼亞軍以及大量炮兵預備隊、工兵部隊被蘇軍合圍,計有5個軍、20個師、22萬人。

由於希特勒禁止第6集團軍撤出斯大林格勒地區,錯過了撤出蘇軍的包圍的最好的機會。

為了解救包圍圈中的第6集團軍,希特勒下令組建新的頓河集團軍群,由曼施坦因元帥擔任司令,空軍司令戈林配合他在空中為第6集團軍提供補給。

曼施坦因所屬的部隊就有:第4裝甲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霍利特集團軍級集群、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30個師,總兵力50萬人。

1942年12月12日,曼施坦因率領新的頓河集團軍群發起了大反攻,以第4裝甲集團軍為先導,4天后突破了蘇聯紅軍第51集團軍在阿克賽河上的防線。

當曼施泰因艱難地趕到阿克塞河時,發現被相當於自己數倍的蘇聯紅軍包圍,於是下令保盧斯向南突圍與第4裝甲集團軍會合,而保盧斯認為不是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便以燃料不足為由拒絕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棄了這最後一次機會。

1943年1月10日蘇軍發起總攻,7000門火炮一齊攻擊。德軍陣地一塊塊在丟失,希特勒命令他們戰鬥到最後一人。被圍的保盧斯部隊彈盡糧絕,走投無路,只得選擇投降。

2月2日德軍最後一支部隊投降,保盧斯元帥、費爾中將、巴赫中將、費斯少將等23名將官,2000名校官和91000名德軍士兵被俘,約14萬人死亡,3萬多傷員陸續空運撤出。

第6集團軍全軍覆沒,新的頓河集團軍群的解救行動以失敗告終。(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


天寧閣


德國的兵力本身就不足,在當時b集團軍群也抽調不出多少兵力來進行這個任務,以曼施泰因當時的威望,需要有一個適當頭銜來安置的,讓他負起解救第六集團軍的責任,那麼搞一個頓河集團軍,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實際上這個所謂的集團軍兵力非常小,希特勒能夠給他的東西也不多。實際上當時解救第六集團軍必須徵調整個b集團軍群的所有剩餘兵力,最好是由b集團軍群的領導人來充當這個責任,但估計是當時希特勒認為b集團軍群的領導人擔負不了這個任務,而以曼施泰因當時的威望,還不足以充當b集團軍群的負責人,而僭主式的臨時認命負責人也不符合普魯士的傳統。在不破壞普魯士軍官團的整個習慣的前提下,組建一個頓河集團軍這也是一個選擇!


帝國曆史觀察者


這是由德國狂人主宰希特勒自命不凡的性格而決定的,,其閃擊戰打的蘇軍狼狽不堪損失了150萬大軍,,風聲水起看似天下無敵,,但他犯了一個大錯誤,不是集中優勢兵力,攻其一點,,,而是多路進攻,多處開花,分散了兵力,將攻打斯大林格勒的古德里安,調走攻打它處,,使蘇聯險中取勝個各擊破,,加上冬天到來,寒冷的天氣和後勤保障不利,陷入泥團,,個各分身乏術無力迴天,,,第六集團軍司令保羅斯頭腦非常清醒,,自知難以取勝,,要求早點退軍,,被希特勒拒絕,,有加官進爵封他為陸軍元帥,苟延殘喘的堅持著,,。B集團軍也分身無招被死死釘止了,,,但如當時用B集團軍反戈一擊勢必反轉,,,希特勒自以為強大無比令曼施坦因的集團軍內外攻打無果,,,保羅斯才帥九萬多萬名第六集團軍將土投降了,,此戰成為二戰的轉拆點,,朱可夫元帥功高蓋世,,也如同於中國的抗戰初期,,戰役層面日軍佔進先機,節節勝利,,但戰略層面早以敗定,,,


94310417小云


因為當時納粹德國軍隊的攻勢已經到了強駑之末,A軍群負責北方列寧格勒的防禦性,B軍群負責中央莫斯科正面地帶的防禦性,而C軍群負責南方斯大林格勒到黑海的防禦性。

因此1942年結束了B與A的重大戰略上的受挫,莫斯科與列寧格勒攻擊失敗,損失慘重,面臨的防守上的壓力巨大,無力抽兵去增援到,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戰略中,第六集團軍,應該是南方C軍群的精銳主力,如果希特勒不瞎指揮,第六軍團完全不會被圍困,希特勒過高估計了,第六集團軍的實力,這支軍隊經歷了波蘭戰略,法蘭西戰略,第一個進入巴黎的德國軍隊。

希特勒是希望堅守待援,不準後退,第六集團軍也太聽話了,鮑盧斯沒有曼斯泰因的果斷,因此猶豫不決中失去了撤退突圍。結果被蘇軍圍殲。

如果此時抽調B軍團,那莫斯科的中線蘇軍會集中精力反攻,德軍的防線太長,壓力太大了,無法抽調,只好臨時性組建頓河軍團來解圍,但曼斯泰因也無力突破蘇聯的防禦,只好作罷了。


隨雨飄渺


B集團軍群本身有自己的任務,它不能一方面防備莫斯科方向的蘇軍,又去完成解救A集團軍群的任務,組建頓河集團,就為了便於集中救援兵力,專心完成任務,而不會在兩邊難以取捨,牽制指揮人員的精力。七個集團軍對於一個集團軍群司令部來說,管理不是問題,而不同任務才是問題。中途島戰役中,南雲忠一就因為同時面臨支援奪取中途島和打擊美國航母的雙重任務而猶豫不決,上演了魚雷換炸彈,炸彈換魚雷的鬧劇。


沉140769451


德軍兵力不夠,只能由曼斯坦因的11集團軍組成頓河集團軍群。


淵源166339088


無法分兵,重新組建是正確的。可是這些組建兵力分散,無法短時間內完成集結、展開,導致零星投入作戰,無法形成局部的優勢兵力。曼帥力不從心,即要作戰,又要保護翼側,還要守護龐大的運輸車隊。


楓丹白露211735932



西出陽關楊時明


因為當時頓河地區哥薩克人是蘇聯時期彪悍中的彪悍民族,由他們組建而成的集團軍的戰鬥力肯定是很強捍的,所以派遣新組建的頓河集團軍去解救第六集團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