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应用题,该怎么简单易懂的解释给小孩听?

A幸福果园超市18小时免配送费


我现在教的就是二年级的小孩子,我来给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题主所问的是如何简单易懂,而且要讲的透彻明白。要求倒是不高,很多老师和家长也自认为自己讲的很清楚明白了,可是孩子还是没明白。家长、老师都很郁闷。

其实不管什么方法,你的孩子能接受,能明白那就是好方法。网上给家长出注意的也不少,但是适合你家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我就把我怎么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应用题的方法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到你。

首先是要学会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提出的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以上图为例。让孩子读题时明确的说出,哪些是数学条件?(过去叫已知条件)哪个是提出的数学问题?

比如上图提出的数学问题是:离站时有多少人?

我们要解决的也就是这个问题。然后回头分析题里给出的已知条件。

原来有34人,到站15人下车,18人上车。

孩子们清楚下车人数会减少,用减法,34_15=19(人)车站有下车就有上车的,上来了18人,也就是增加了18人,用加法。

19+18=37(人)所以离站时有37人。

记得做应用题时,注明单位名数。很多孩子不会找单位名数,就是提出问题后“多少”或者“几”字紧挨着的就是单位名数。

我为什么强调读题时一定要先区分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个是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下面举例给大家说明一下。


上图。大家看过了这是正确的题解。不过有的孩子会把这两道题的答案都写成4X6=24,这就是没有读明白题。不知道什么是已知条件,什么是人家要我们计算的题目。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解题方法。

理解题意。确定运用哪种运算来完成题目。

目前我们二年级学了四种运算,加减乘除,也可以说说是三种,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要孩子学会边做题边总结,什么时候用哪种运算方式,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孩子不能只闷头做题,不懂得总结规律。

下面是我积累的一些各市区二年级期末统测试卷,家长看看,孩子们要考的类型。




这些类型就是在讲了100以内的加减混合之后要孩子练习的。很多市区的的题都大同小异,并且这和一年级的学的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除了数大一点,思路一模一样。孩子们学起来非常快。

二年级新学到的知识点就是乘法和除法。

下面列举试题类型。



看看上面几道题。它们很多也有个共同点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或者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都是用乘法解决的。

下面列举几道除法的算式。







我们可以看到上面这些用除法的应用题,都是这样的几个类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用除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

接着是列式计算,得出答案。记得写清楚单位,并从二年级开始学会解应用题写上答。

最后把自己的答案放到应用题里检查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不是运算使用错误,就是计算出了差错,要赶紧重新去读题,看看哪里出现了纰漏,直到做对为止。

总之孩子们多练习,多动脑,勤总结,二年级的应用题就会信手拈来,战胜他们不在话下。

这是我的一些看法,也不知道能否帮到家长朋友们,希望你们反馈留言。我可以从朋友们那里学到更多的好方法用于教学,是孩子的成绩和水平更上一层楼!


心中百合静静开


二年级应用题开始以文字叙述型题目为主了。题主讲的明白透彻,是抓住了辅导真正的意义了。我们不是教孩子会做一类题目,而是掌握一类题目的解题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另外一个要点就是简单易懂,这就要求解题策略要结合孩子认知特点,所以这个问题非常好!从方法理解到灵活运用才是目的。我是王老师,致力于小学数学的精品问答!二年级开始应用题题型就不是简单应用题了,逐步拓展到一些分类题型,比如和差倍问题,年龄问题,植树问题,排队问题等不同数量关系题型。不要死记硬背数量关系式!建议用逐步让孩子掌握图示辅助理解的方法,有了方法,就相当于有了解题的一个工具。以下整理相应题型策略详解,供您参考!详细可关注王老师二年级趣味数学专栏

二年级应用题

① 和差倍问题线段图示解题策略举例


② 植树问题数量关系手指辅助理解举例

③ 排队问题图示方法示例

④ 年龄问题基本数量关系图解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学习方法

【专栏特色】以精美教学素材,涵盖基础概念,拓展认知,课外培优,趣味游戏,综合能力五大版块,助力孩子全面启智,打造精品专栏!


一学堂王老师


解决应用题的问题,包含四个步骤:

审题、分析题意、列式计算、检查

下面以两个个二年级常见的应用题为例,让孩子们体会如何解决问题:

第一道题,其实是一道乘法问题,第二道题是一道加法问题。如何来思考呢?画图:

通过画图分析,我想每位同学都能轻松的把算式列出来。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两步:审题+分析。

如果读题准确了,理解到位了,那么所用的算法就很大程度能够正确,同时,适当地使用画图法来理解,能够让孩子更直观地体会算法。


下面,我们列举一下二年级常见的一些题型,通过系统学习,用对比、联系的方法,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

上面这张图,是简单加法类问题,只需一步计算即可完成。

这一张图,是一些常用的减法问题,理解这些用词非常重要。

乘法类问题:

当然,还要除法类的问题,倍数问题,其他杂题。

总之,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形象化、场景化的题目,往往比较容易让孩子理解。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会做,而是ta无法体会题意。很多家长都要这样的体会,孩子自己读题,就无法做对。可是一旦家长帮助读题,孩子就很容易做对。为什么呢?


实际上,这是因为孩子读题的时候,有一些坎无法越过,靠猜。而家长读题的时候,可能会适当地“翻译”给孩子听,能够让题意更加地贴近孩子的理解力。

所以说,孩子文字理解能力的增强,对于数学也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家长读题时的停顿和强调,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关键的地方。很多孩子读题就是在读字,没有把题目的意思连成片,这也是无法准确解题的原因之一。


在辅导孩子的时候,家长可以试着用划线,强调,画图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形成思考路线。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阅读!点击关注翼翔老师,更多教育思考与您分享!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作为多年从事教学一线的我,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二年级上册应用题讲解的诀窍:第一,让孩子们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把题多读几遍,分清题里的条件是什么,各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问的什么,这是做应用题的关键所在。第二,根据题意,分析做题的思路,看怎样解决问题。第三,按照自己求出的问题答案,顺题意理解一遍,看是不是跟原题说的意思一致。

例如:今年养殖场养了53只鸡,今年比去年多18只,去年养了多少只?

这道题的关键是,明确今年养的多还是去年养的多(今年养的多),条件是知道今年养了53只(知道的是多的),问题是求去年养了多少只(是求少的,要用减法),明确题意后引导孩子找出答案:53-18=35(只)

如果这道题的第二个条件换成“今年比去年少18只”其他条件和问题不变,那这道题应这样分析:今年养的少,去年养的多,求去年养多少只,是求多的,要用加法:53+18=71(只)

再例如:一捆电线长100米,一班先用去20米,又用去30米,一共用去多少米?

分析:这是一道多条件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求一共用去多少,是把两次用去的加一起,电线的长度100米是一个干扰条件,做这道题用不到100,正确列式是20+30=50(米)

假如上面的题问题是:求还剩多少米?就需要用电线的长减去用去的,就是剩下的:100-20-30=50(米)

例题:超市里7号电池有两种包装,一种是一板4节;另一种是一板6节,(1)两种各买一板,一共几节?(2)买4板6节的,一共几节?

分析:这道题是学生们很容易出错的,是乘法还是加法要认真审题。问题(1)是买了两板,一板4节,一板6节,求一共多少节,是把这两板加起来,列式:4+6=10(节)问题(2)是买了4板,每板都是6节,求一共多少节,也就是求4个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列式4*6=24(节)

例题:小明拿40元钱去买蛋糕,买了5盒,每盒7元,还剩多少钱?

分析:根据孩子们买东西的常识去理解这道题:先求花了多少钱,每盒7元,买了5盒就花去5个7元,也就是5*7=35(元);再求还剩下多少钱,拿了40元,给售货员35元,还剩的就要用拿的钱,减去给售货员的,就是剩下的,40-35=5(元)

以上这几个例题是二年级学生容易出错的应用题,讲题思路仅是我个人见解,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能更好的给孩子们传授知识。


学海无涯教一线教育


我家孩子现在就读二年级,他的成绩还不错,我来谈谈这个问题吧。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语文学得好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数学成绩,我家孩子的老师就很直白地说过,看一个孩子的语文成绩就大概知道这个孩子的数学学得好不好了。

二年级应用题有不少都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考察的不仅是孩子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还考察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孩子阅读理解能力不行,根本就不明白题目说得是什么意思,当然也就不会做题了。

我家孩子学校是这样的,二年级的孩子考试的话,要求自己读题,一年级的孩子,考试的时候是由老师给读题的,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题主的孩子已经二年级了,应该让他自己读题比较好,如果实在不理解,家长在帮忙解释,要提高孩子对题目的理解能力,还得靠平时多阅读,阅读量上去了,理解能力也会提高。如果光靠家长给读题,孩子来做,对提高孩子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沛泽妈读心理


从很多成年人的眼光来看,二年级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无非就是加减法,然后是把口诀表所包含的所有的内容。

但实际上我们要从深层次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可能很少有家长去反思12年级的孩子为什么知识能够得到满分,34年级开始分化,56年级却很难得到满分的具体原因。

正因为12年级属于记忆性知识比较多,九九乘法口诀表里面包含了81道题,如果这81道题掌握的话,对于乘法的计算就完成了。

这就是一个例子,34年级的乘法口诀应用就比较复杂了,它已经不是单纯的记忆问题,而涉及到应用,涉及到了提高归纳总结,科学的思维方式。

面对二年级应用题的解决方案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种理由。

这种理由是建立在我们对于知识结构和层次的认识之上的,孩子在二年级阶段,他的知识还是停留在记忆知识转向与实践知识的练习开始阶段。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数量关系与应用题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让孩子通过应用题中的文字提炼出部分的数量关系。

简单的来讲,举几个例子。

每个盘子里面有八个苹果,一共九个盘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每个盘子里面有九个苹果,一共八个盘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每个小组有八个人,一共九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同学们去餐厅吃饭,每六个人一个桌子。一共七桌,一共去了多少人?

上面这几个例子,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讲,如果理解了她的生活含义,理解了它的场景涵义,解决问题,都是比较简单的。

我们的难点,现在存在于孩子的生活实际与数量关系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

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觉得应当从孩子的场景方面入手,我的家长对生活场景的理解远远超出了孩子的场景理解,比如说六个人一桌,对于有的孩子他可能就不能理解这个场景。

我实在不能理解场景的时候,建议家长教会孩子进行替换式的理解。有替换式的理解,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可能很好的掌握,有的孩子在掌握的时候却非常困难。

即使是再困难的场景替换经过训练也是可以达到目标的,所以家长朋友在遇到孩子遇到应用题特别困难的时候,想办法为孩子进行替换,让孩子自己摸索着,时间长了自己来替换一些不能理解的场景。

总之如果不理解知识的实质含义,不理解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不理解孩子在掌握知识中的梯度,那么很难解决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做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就知道知识的真实含义和随着年级递增的恐怖容量。

假如一年级只学习了十个数字,如果学会了三个数字的,那么一年级的内容就是3的1次方,二年级的知识量就是3的2次方,三年级的知识量就是3的3次方,他们在呈几何倍级的增长;同理学会十个数字的同学,一年级的内容就是10的1次方二年级的内容就是10的2次方

……

或许聪明的家长已经发现3的1次方和10的1次方,他们之间的差距更不大,但是到了他们的十次方的时候,他们的差距将会无穷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基础打好的原因。

聪明的家长能看明白了吗?基础必须打好,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过高的拔高孩子的要求。否则的话,高年级学习差,这不是后悔能够解决问题的。

内容有点多,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来阅读了,如果觉得好点个赞呗,关注一下也可以,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私聊。


杜宜城老师


可以先让孩子自己认真读三遍题,最好是点读式的读,美一个字都要读懂,因为现在小孩子的题简直是扣字眼,你一个不仔细就答错题了,孩子实在读不懂妈妈再一句一句的解释给孩子听,可以结合着画图。举例子。把书面语换成通俗易懂的说法。画图最直接,线段图,实物图等都可以,也可以借助身边的东西摆一摆。



方玲心


应用题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要让孩子有生活,有经验。生活和经验是慢慢体会,慢慢积累的!例如:逛超市的时候就问,买这样物品和那样物品一共多少钱?带的钱够不够?还差多少? 逛公园的时候可以问,跳舞的爷爷奶奶有几行?每行几人?一共多少人? 在家里也可以问,爸爸比妈妈大几岁?爷爷的年龄是你的几倍?买馒头的时候三个装一袋,5个馒头需要几个袋子?等等,好多场景都可以训练,让孩子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应用题就是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孩子喜欢数学,学会数学,会用数学!这样随着知识的增加,经验的积累孩子就会解决应用题了!


ppt教学


看懂应用题要孩子认真读题,语文程度跟上了自然读完了就理解了,不然家长解释明白了一道题不可能所有都去一一解释。要让孩子自己多看多说多了解多积累,不要着急。





绒绒兔玩具


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让孩子读懂题,理解题意即:己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对二年级学生也不容,因为语文基础较弱,有些话难理了。家长在做这一骤时,耐心引导,逐渐让孩子自己能够理题意。这样,余下的就不是难题了,可启发孩子自己动脑,自行解决,家长不要包办代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