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教你解讀三張財務報表,活用起來方便且實用

一、解讀資產負債表

當巴菲特試圖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時,他首先會去查看公司擁有多少資產(包括現金和財產),承擔多少債務(包括公司對供貨商的應付款、銀行貸款以及債券)。要了解這些信息,則必須查看資產負債表。

巴菲特分析資產負債表,主要關注以下指標:

1、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通常有三種途徑可以產生大量現金:第一,向公眾發行出售新的債券或股票,所融得的資金未使用完;第二,通過出售部分現有業務或其他資產所得;第三,運營收益的現金流入持續大於運營成本的現金流出,帶來大量現金累積。此類公司往往具有某種對其有利的持續性競爭優勢。當巴菲特所關注的公司在短期內面臨經營問題時(那些短視的華爾街投資者會因此而拋售公司股票,從而壓低股價),巴菲特會查看公司囤積的現金或有價證券總額,由此來判斷這家公司是否具有足夠的財務實力去解決當前的經營困境。——如果一家公司持有大量的現金庫存而幾乎沒有什麼債務,並且沒有出售股份或資產,同時公司過去一直保持盈利。那麼很可能這家公司能順利渡過這個黑暗的困難時期。但如果這家公司現金緊缺,並且揹負著一大堆債務,那麼這家公司很可能會倒閉,再有能耐的經理恐怕也救不了它。

2、存貨:對於製造類企業,要查看其存貨增長的同時淨利潤是否相應增長。如果答案肯定,則意味著該公司能找到一種有利可圖的方式,從而增加銷售,這必然會導致存貨相應增加,以滿足源源不斷的訂單。存貨在某些年份迅速增加,而其後又迅速減少的製造類公司,它很可能處於高度競爭、時而繁榮、時而衰退的行業,其中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讓人變得富有。

3、應收賬款:如果一家公司持續顯示出比其競爭對手更低的應收賬款佔總銷售的比率,那麼它很可能具有某種相對競爭優勢。

4、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通常來說,流動比率越高,公司的流動性越好。而流動比率小於1則可能說明公司存在短期債務償還困難。但是,很多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其流動比率都小於1,這大大異於傳統的流動比率指標評判標準,原因是它們的盈利能力足夠強勁,融資能力強大,能夠輕鬆自如地用盈利或融資來償還其流動負債。因此,在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時,流動比率指標會顯得毫無用處。

5、房產、廠房和機器設備:一家優秀公司的產品經常穩定不變,一般在廠房和設備報廢時才進行更新,而那些不具備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為了在競爭中不至於落後,不得不經常更新其廠房和設備。同時,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應該完全有能力使用其內部資金去購買新廠房和設備,但是沒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為了保持相對於同行的競爭力,可能被迫舉債,去滿足不斷更新設備而產生的資金需求。

6、無形資產:巴菲特能發現其他人所不能發現的資產負債表之外的無形資產,那就是優秀公司的持續性競爭優勢,以及由此產生的長期盈利能力。拿可口可樂公司來說,該公司的品牌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但由於這只是公司內部形成的品牌,作為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則不能反映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同樣的事發生在箭脾、百事、麥當勞,甚至是沃爾瑪這些公司身上。

7、資產回報率=淨利潤除以總資產:大多數分析師認為資產回報率越高越好,但巴菲特卻發現,過高的資產回報率可能暗示這個公司的競爭優勢在持續性方面是脆弱的。

8、短期貸款:“持續性”就是保守投資帶來的穩定性。銀行業最靈活、最安全的賺錢方式就是借入長期資金並以此提供長期貸款。當投資於金融機構時,巴菲特通常回避那些短期貸款比長期貸款多的公司。

9、長期貸款:通常來說,那些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通常負擔很少的長期貸款,或壓根沒有長期貸款。這是因為這些公司具有超強的盈利能力,當需要擴大生產規模或進行企業併購時,它們完全有能力自我融資。一般而言,它們有充足的盈餘在3~4年時間內償還所有長期債務。而當一家公司負擔著大量即將到期的長期貸款時,它很可能不是一傢俱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

10、債務股權比率:總負債÷股東權益:從理論上講,越是好公司盈利能力越強,股東權益較高\總債務較低。通常而言,債務股權比率低於0.80較好,越低越好。但一些公司通常會將積累起來的股東權益和留存收益用於回購公司股票,這樣會減少其股東權益或留存收益的總量。如此一來,公司的債務股權比率反而會增高,所以需要將所有的庫存股票價值加回到其股東權益中,再去區分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和那些沒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對金融機構,如銀行借入大量的資金,然後將它們全部貸出,貸出資金的利息收益和借入資金的利息成本之間的差價就是銀行的利潤來源。其平均債務股權比率要比同規模的製造類公司高得多。

11、留存收益:在資產負債表上,留存收益是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其原因是,如果一家公司不能保持其留存收益一直增加的話,它的淨資產是不會增長的。可口可樂公司在過去5年一直保持留存收益為7.9%的年增長率;箭牌公司一直保持10.9%的留存收益增長率;伯靈頓北方聖太菲鐵路運輸公司則一直保持在15.6%的水平;而巴菲特所擁有的伯克希爾公司,其留存收益增長率高達到23%。並不是所有的留存收益增長都歸因於產品銷售量的增加,它也可能是收購其他公司所導致。當兩家公司合併時,它們的留存收益將合併起來形成更大的儲備。例如,當寶潔公司在2005年收購吉利公司時,它的留存收益從130億美元一躍上升到310億美元。當然,這裡有個前提條件,公司必須持續買入那些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

12、庫存股票:如果資產負債表上出現了庫存股票,表明公司曾經回購股票,那麼這家公司很可能具有一種與之有利的持續性競爭優勢。但中國法律規定回購股份必須註銷,因此資產負債表中沒有庫存股票。

13、股東權益回報率=淨利潤除以股東權益:高股東權益回報率意味著公司有效地利用了留存收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高額的股東權益回報總會累積起來,並增加公司的內在價值,有朝一日股票市場會認可其價值,並將股價推向高位。巴菲特發現,那些受益於某種持續性或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往往有較高的股東權益回報率。巴菲特鍾愛的可口可樂公司,其股東權益回報率高達30%;箭牌公司的股東權益回報率也達到了24%;好時食品公司的股東權益回報率竟達到33%;百事公司更是高達34%。所以規律就是:高股東權益回報率意味著“近玩”,而低股東權益回報率意味著“遠觀”。

14、財務槓桿:財務槓桿是指公司通過借債來進行投資以擴大利潤。巴菲特會盡量避開那些靠使用大量槓桿來獲取利潤的公司。從短期來看,這些公司可能是隻下金蛋的鵝,但最終它們將一無是處。

15、商譽:只要看到公司的商譽連續幾年都在增加,就可以斷定這家公司在不斷地併購其他公司。如果公司所併購的企業也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話,那將是錦上添花。如果一家公司的商譽賬戶每年都保持不變,那要麼是因為公司以低於賬面價值的價格併購其他公司,要麼就是公司在這期間內沒有任何併購行為。

那些得益於某種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基本上不會以低於其賬面價值的價格出售。當然,也不排除偶爾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倘若確有其事,那是一次終生難得的買入的好機會。

二、解讀利潤表

巴菲特分析損益表主要關注以下8個指標:

1、毛利率:巴菲特認為,只有具備某種可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才能在長期運營中一直保持贏利,尤其是毛利率在40%及其以上的公司。而毛利率低於40%的公司,則一般都處於高度競爭的行業。如果一個行業的毛利率低於20%(含20%),顯然說明這個行業存在著過度競爭。在此類行業中,沒有一家公司能在同行競爭中創造出可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出於穩妥考慮,應該查找公司在過去十年的年毛利率以確保是否具有“持續性”。

2、期間費用:銷售費用及一般管理費用越少越好,其佔銷售毛利的比例保持在30%以下最好。如果能一直保持較低的水平,那當然更好。

3、研發開支:長期的競爭優勢,常常是通過專利權或者技術上的領先地位賦予公司在同行中的相對優勢。如果公司的競爭優勢是專利權帶來的,例如那些製藥類公司,到一定期限之後專利權會過期,公司的競爭優勢會由此而消失。如果公司的競爭優勢是某種技術革新的結果,也經常會面臨技術革新將其取而代之的威脅。

這些公司不僅要在研發上花費鉅額資金,而且必須不斷地進行產品創新,所以也必須不斷重新設計和升級其產品銷售計劃,而這意味著不得不同時在銷售和管理費用上耗費巨資。巴菲特總是迴避那些經常必須花費鉅額研發開支的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鉅額研發一旦失敗,其長期經營前景將受到很大影響,這意味著公司業務未來長期並不穩定,持續性不強。如果不是一項比較保險的投資,巴菲特是不會對其產生興趣的。

4、折舊費用:巴菲特堅信,折舊費是一項真實的開支,因此不管以何種方式計算利潤,必須將折舊費包括進來。那些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相對那些陷入過度競爭困境的公司而言,其折舊費佔毛利潤的比例較低。對那些吞噬公司毛利潤的各種費用,巴菲特認為它們越少,就意味著越高的保底線。

5、利用費用:利息支出被稱為財務成本,而不是運營成本。如果利息支出佔營業利潤的比重較高,公司很可能是屬於以下兩種類型之一:其一是處於激烈競爭行業的公司,因為在這類領域要保持競爭力,就必須承擔高額的資本開支;其二是具有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但在槓桿式收購中承擔了大量債務的公司。在任何行業領域,那些利息支出佔營業利潤比例最低的公司,往往是最有可能具有競爭優勢的。巴菲特指出,那些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幾乎不需要支付利息,甚至沒有任何利息支出。在消費品類領域,巴菲特所鍾愛的那些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其利息支出均小於其營業利潤的15%。

6、稅前利潤:指將所有費用開支扣除之後但在所得稅被扣減之前的利潤。有一傢俱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實際上是投資於一種息票利率逐漸增長的“權益債券”。巴菲特經常談到稅前條件下的公司利潤,這使他能在同等條件下將一家公司或投資與另一項投資進行比較,稅前利潤也是他計算投資回報率常用的一個指標。

7、淨利潤:淨利潤是否能保持長期增長態勢;淨利潤佔總收入的比例是否明顯高於它們的競爭對手;淨利潤是否一直保持在總收入的20%以上。但銀行和金融公司如果出現異常高的淨利潤率,通常意味著其風險管理部門過於鬆懈。

8、每股收益:連續10年的每股收益數據就足以明確判斷出公司是否具有長期競爭優勢。巴菲特所尋找的是那些每股收益連續10年或者10年以上都表現出持續上漲態勢的公司。持續的利潤通常表明公司所銷售的產品或產品系列都不需要經過一個昂貴的交換過程,或者說銷售成本很低。利潤的上升走勢意味著公司強大的經濟實力足以支付為擴大市場份額而投入的廣告費用,或者為擴大生產規模而產生的各種開支,同時公司也有充裕資金進行類似於股票回購的投資活動。

三、解讀現金流量表

巴菲特發現,當我們判斷公司是否得益於某種持續性競爭優勢時,現金流量表所提供的信息非常有幫助。

巴菲特分析現金流量表時最關注兩個指標:

1、資本開支:指購買廠房和設備等長期資產(持有時間超過一年以上)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支出。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公司1O年來的累計資本開支與該公司同期的累積淨利潤進行比較,以真實地反映公司的長期發展前景。經驗告訴我們,那些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其資本開支佔淨利潤的比率都非常小。巴菲特發現,如果一家公司將淨利潤用於資本開支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之下,那麼你可以把它列入具有持續競爭優勢公司的候選者名單。如果該比例保持低於25%的水平,那這家公司就很可能具有與之有利的持續性競爭優勢。例如,箭牌公司每年使用大概49%的淨利潤用於資本開支;奧馳亞集團大概使用20%的淨利潤用於資本開支;寶潔的這一比例為28%;百事可樂為36%;美國運通為23%;可口可樂為19%;穆迪公司為5%。

2、回購股票:巴菲特發現,如果一家公司每年都進行股票回購,那麼很可能這是一傢俱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因為只有這樣的公司才有充裕的資金從事股票回購。通過使用公司多餘的閒置資金用於回購股票,會減少流通股數量,從而提高每股收益,最終推動公司股票價格上漲。

若覺得小編文章有意思,可關注公眾號越聲情報(ystz927),獲取更多的股票投資要訣,不斷地優化自身的投資體系。

(本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時應審慎評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