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有什么功效?哪些人不适合吃?

用户3247083697750


黄芪主要用于补气,即可补肺气又可补脾气。所以在应用中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气虚多汗,身体水肿,大便溏泄等症状。中药学中这样记载: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以下三点,决定你是否适用黄芪

看面貌

凡适用黄芪者,其人多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浮肿面貌,目无精彩。

看肌肉

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就像棉花枕头,按着没有抵抗感以及胀感。

看体质

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易于浮肿,特别是下肢肿,手足易麻木。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芪?

1、肾阴虚的人,不适合吃黄芪,可能会加重病情。

2、对热性和体格壮实的表实症,气滞湿阻,食积停滞者均须禁服。如口干口渴,咽喉肿痛,上火等这些是不适合吃的。

3、月经期间的女性不能够服用黄芪水,可能会造成月经过多。

4、感冒发热的患者也别服用黄芪,这不利于身体退烧。

5、正在备孕以及怀孕期间的女性不适合吃黄芪,有可能导致体内的羊水减少,这样在分娩的时候产程就有可能增加,这增加了胎儿的危险。

补药都属温性,若服药之后出现上火,口腔溃烂说明补的太过了或者你并不适合吃。





小喜有话说

1、使用黄芪进补,一般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边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或是否出现闷、痛的感觉,一旦有则应停用或配药才能用;如果乏力、多汗或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改善而又无上述副作用,可增加用量。

2、也可以先用党参,有效而无副作用后再加用或改用黄芪,使用黄芪时采用逐步加量的办法,以身体能耐受而无副作用为度。还可以加一点大枣,当归,补气活血效果更好。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若有疑问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提问,我们将会为您悉心解答,欢迎关注,了解更多健康知识,我们值得你信赖!

图片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小喜探医号


一、黄芪有以下几大功效



如果脾胃气虚,会导致疲倦,乏力,纳差,甚至大便稀溏,黄芪有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如果配合白术,健脾益气效果更佳。如果脾胃虚弱,导致生化气血乏源,还可以配合当归,益气补血。




如果脾虚严重,可以出现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表现为头昏,眼花、耳鸣,甚至乏力,久泻,胃下垂,子宫脱垂,肛门脱垂。黄芪配合人参、升麻、柴胡有很好的升举阳气,改善上述症状。比如,著名的补中益气汤就是这种思路。



如果先天体质虚弱,或后天慢性疾病消耗,导致肺气亏虚,可以出现疲倦乏力,易感冒,怕冷,自汗,盗汗的情况。使用黄芪有很好的补益肺气的作用,经典名方玉屏风散就包含黄芪,白术,防风,可以增强体表对寒邪的抵抗力,达到固表止汗,增强体质的作用。



如果气虚日久,也会导致气血的运行功能下降,局部的循环差,出现溃疡久不愈合。常常表现为创面颜色暗淡,久不愈合。黄芪配合人参,当归,有很好的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收肌敛疮的功效。能够加速疮疡,伤口的愈合。



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需要脾阳充足,肺气充沛,如果脾肺气虚,也会导致水液也代谢障碍,从而形成气虚水肿。比如慢性肾炎,长期下肢水肿,小便出现蛋白尿,通过黄芪补脾益气利水,有很好的消肿,消蛋白尿的作用。



二、以下情况不适合使用黄芪


1、阴虚人群不适合使用


体型消瘦,舌质偏红舌瘦小,舌面干,津液少。心烦失眠,口燥咽干,性情急躁,手心、脚心发热,心胸烦热。符合以上特点人群体质多是阴虚状态,这类人群不适合使用用。


2、湿热明显人群不用


容易口干口腻,舌苔黄腻,怕热易出汗,头昏头重,食欲不佳,身体困重或酸痛,长期嗜酒之人。这类人群不适合使用用。


3、体质阳热偏盛人群不用


皮肤易生疮,怕热,口干口渴,大便易结燥,尿黄。舌红,舌面多干燥。以上人群多阳热偏盛,不适合使用黄芪。



4、食积明显人群不用


平时易出现腹胀腹痛,食欲低下,嗳气反酸,舌苔厚腻。体内有食积,不适合使用黄芪。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中医杜川


黄芪的功效有:

补中益气,补肺固表,解毒生肌,利水消肿。


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温。

归脾,肺经。

适用于:

中气不足,表虚出汗,自汗,盗汗,各类溃疡,疮疡,出脓不止,治溃疡化脓,脚气水肿,面目浮肿,降低血压等。



用量:

每次9~ 15克。

不宜服用人群:

体内积滞者不宜服用。

阳虚阳亢者不宜服用。

内有实热者不宜服用。

感冒者不宜服用。

月经期间不宜服用。


罗氏中医信息网


黄芪有多种功效,补气是最基本的功效,具体功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补脾肺之气。适合于脾肺气虚所导致的身体乏力、饮食减少、气短懒言、神疲、易感冒等病症。

2、补气固表。黄芪适合因为脾肺气虚、卫表不固所导致的自汗出、容易感冒,容易感受风寒邪气,著名的方药玉屏风散就是用黄芪配白术配防风组成。

3、升阳托毒生肌。黄芪能够补足人体的中气正气、托邪外出、升提阳气,比如最著名的方药补中益气丸,以及很多治疗病程日久气虚久不敛疮,伤口溃烂久久不愈合的病症,都会使用黄芪以补足正气,促进肌肉伤口的恢复。

临床上有一些经典的配伍,能够体现出黄芪的具体功效,比如黄芪配人参或者配党参,两者相互相承,加强了补气的作用,很多补气的方药都会用到这两个药;黄芪配当归,一补气,一补血,补气能生血,常用于气血两虚症;黄芪配防风,以补气固表,又能够发汗升阳,又能补足正气,又能驱邪外出,就是比较经典的配伍。

由此可见,黄芪是在中药的历史上一个补气的经典药材,味道甘甜,很多老百姓也会使用黄芪制作药膳,结合自己的情况,可以配伍大枣、龙眼肉、当归、人参等,可以炖煮猪肚、牛肉、鸡肉等,根据自己的喜爱可以灵活选择。

咨询获取更多中医健康知识,关注我,可发私信。


中医心得杂谈


黄芪,甘,微温。归脾经,肺经。具有以下功效

1--补气升阳。

2--益卫固表。

3--托毒排脓。

4--益气利水。

健康的儿童和青少年最好不用。


名老中医养生汇


黄芪:味甘性温,䃼气固表、利尿托毒、抗菌排脓、敛疮生肌。对慢性溃疡和体虚自汗,盗汗四肢浮肿,红斑狼疮患者有疗效,感冒发烧期和过敏体质者慎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