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一、人口、民族及宗教信仰

斯里蘭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全國總人口約為2,144萬(2017),年均人口增長率為0.7%。從歷史上發展到現在,斯里蘭卡分為四大族群:第一大族群是僧伽羅人(Sinhalese),約佔總人口的74.9%,聚居於全島的大部分地區;第二大族群是泰米爾人(Tamils),約佔總人口的15.4%,主要集中在錫蘭島北部和東部地區;起源於阿拉伯國家的摩爾人(moors,穆斯林)是第三大族群,包括斯里蘭卡摩爾人、印度摩爾人和馬來西亞摩爾人3個分支,約佔總人口的9.2%;葡萄牙和荷蘭後裔等義民為第四大族群,約佔總人口的0.5%。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1. 僧加羅人

僧伽羅人不是斯里蘭卡的土著居民。

傳說公元前6世紀,北印度王子僧伽羅人維加亞(Vijaya)帶領700名隨從來到錫蘭島,建立了錫蘭王朝,定都於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並與島上原住民通婚繁衍,形成了最早的斯里蘭卡僧伽羅族群。

僧伽羅人帶來了北印度的農業經濟和語言文字、設計了斯里蘭卡最早的農業灌溉系統,使乾旱的土地變良田,斯里蘭卡的經濟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僧伽羅人最早接受了佛教信仰,他們建立佛寺,廣播佛理,使斯里蘭卡逐步成為了南亞最重要的佛教國家。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2. 泰米爾人

泰米爾人是來自南亞次大陸的民族之一,有記錄的歷史幾乎兩千年,早在史前時代就開始向錫蘭島移民,但大規模移民潮出現在公元5、6世紀的佐拉王朝,其母語為印度半島最古老的泰米爾語言,這屬於錫蘭島土著的泰米爾人,他們從印度南部帶來了較為先進的農業和技術,在錫蘭島北部地區建立王國。

在錫蘭島還有一個印度的泰米爾人群體,其祖先在英國的統治時期(1796—1948),從印度南部來到斯里蘭卡中部高地的茶園工作,以彌補斯里蘭卡勞動力的不足。至今,他們還沒有成為斯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外國人的印度泰米爾人的人口一直在下降,因為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後來返回了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

雖然分屬泰米爾的不同群體,但他們的語言文化相通,約80%的斯里蘭卡泰米爾人和90%的印度泰米爾人都是印度教教徒。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3. 摩爾人

幾千年以前,來自中東的阿拉伯商人(即摩爾人或稱穆斯林)和水手先後在錫蘭島海岸沿線登陸,他們都是先知默罕默德的信徒。到10世紀,斯里蘭卡的阿拉伯社區應運而生,並大舉開始發展西南港口的貿易,因為與當地人關係友好,而當時的國家又沒有專門掌管貿易的部門,僧伽羅國王就任命了摩爾人管理國家的商業事務。這些摩爾人分散居住在斯里蘭卡沿海地區,信奉著伊斯蘭教,是斯里蘭卡社會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為國家的商業貿易事業中發揮著顯著的作用。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4. 義民

義民名稱起源於葡萄牙對斯里蘭卡殖民統治的初期。由於當時島上的葡萄牙婦女很少,葡萄牙政府鼓勵殖民者與當地婦女通婚獲得成功,其後人即混血兒講葡萄牙語、信奉天主教,比在歐洲出生的葡萄牙人更適合當地的熱帶氣候,更易於管理日常事務。

後來荷蘭人擊敗了葡萄牙人,開始對錫蘭島實施統治,他們也讓荷蘭公民與當地婦女(印度、葡萄牙混血婦女)通婚。

在斯里蘭卡的歐洲後裔發展分為兩個不同的社區:葡萄牙語義民和荷蘭語義民。葡萄牙義民是那些所謂的歐洲血統的黑皮膚後裔,他們是天主教徒,講克里奧爾葡萄牙語。荷蘭義民是那些能夠證明他們的歐洲父系血統的白人。在英國統治時期,義民受聘於殖民政府,並把英語作為自己的語言,葡萄牙語僅被用作口語。英國統治結束後,義民的特權逐漸喪失,許多人在1961年移民到了澳大利亞或加拿大。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二、官方語言

僧伽羅語(Sinhalese)、泰米爾語(Tamil)、英語(English)。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教育情況

據2013年統計數據:斯里蘭卡國民識字率為95.6%,適齡學生入學率在98.4%,接受教育程度位列南亞地區前茅。斯里蘭卡大部分學校都是政府公立學校,小學、中學實行12年一貫制(即:5+4+2)。自1947年起,全國公立學校實行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免費教育。不僅課本免費,連同不同季節的校服(含髮卡、領帶以及鞋襪和書包等等)都是免費提供,曾經還免費提供午餐。學校一般在早8:00上課,13:30就放學了。課外,小朋友們也有參加各類興趣學習的,不過更多的孩子們玩得是不亦樂乎,童年時代還是很幸福的。

斯里蘭卡高等教育程度考試相當嚴格,通常只有50%的學生可以及格達到大學可錄取的程度,而能被大學錄取的學生只有16.8%,在20~24歲適齡青年中只有5%左右的人可以進入大學學習。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看到了吧,在如此欠發達的國家,全國的學生都是免費被武裝的,令人羨慕嗎?!

四、醫療情況

斯里蘭卡雖然經濟相對落後,但衛生事業還比較發達,醫療開支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69%,佔政府總開支的7.2%。

斯里蘭卡共有醫院500多所,床位55,000多張。全民(含外籍人士)公立醫院實行免費醫療已有50多年的歷史,其範圍包括門診、住院、醫藥、膳食、手術、輸血等,看病非常方便。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09年斯里蘭卡全國醫療衛生總支出佔GDP的4.0%,人均醫療健康支出193美元,2000—2010年間全國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5名、護理和助產人員19人、牙醫1人、醫院床位31張。2007年,居民平均壽命為男性70.3歲,女性77.9歲。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五、人均GDP及工資收入

2017年統計數據:836億美元,年度增長率為3.11%,位居世界第64位;人均4,065美元,位居世界第115位。

低技能月平均工資收入22,500RS,相當於1,125元人民幣;

高技能月平均工資收入55,000RS,相當於2,750元人民幣。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六、飲食習慣

斯里蘭卡大多以大米、椰肉、玉米、木薯等為主要食物;當地盛產香料,咖喱質量上乘,咖喱拌飯是經常食用的美味佳餚,與印度相比更嗆更辣,但很值得品嚐與食用;雞、魚、蝦、牛肉、羊肉,青菜、白菜、黃瓜、豆角、西紅柿、蘿蔔、冬瓜、辣椒等是常見蔬菜,菜餚比較清新、略帶些辛辣;肉桂、小豆蔻、丁香、檸檬、番紅花、咖喱等是主要調味品,椰汁和紅辣椒幾乎是所有菜餚中都離不開的調料。

斯里蘭卡人一般用手抓食進餐,用餐時習慣在每人面前擺兩碗水,清水供淨手用,冷開水供飲用;飲用紅茶時喜歡放糖和牛奶;農民一般多喜歡飲用一種用椰花釀造的淡酒。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七、習俗與禁忌

在斯里蘭卡,點頭和搖頭的含義與中國相反,點頭是表示否定,而搖頭則表示是。

與人初次見面,多采用握手、雙手合十的方法來打招呼,雙手在面部合十是最為規範的做法。

斯里蘭卡人喜歡紅色、白色、黃色等顏色,更視烏鴉為吉祥物,喜歡用燃燈的方式來慶祝開業、奠基、宗教儀式等。

斯里蘭卡人吃飯是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這三根指頭拿起食物食用。

視左手為骯髒下賤之手,用左手為他們遞送物品是極不禮貌的,因此吃飯和接受禮物時,都要用右手。

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僧侶格外尊敬,與其對話時,不論是坐著還是站著,都要設法略低於僧侶的頭部,不能用左手拿東西遞給僧侶。乘公共汽車時普通人要從後門上車,而僧人則從前門上車,車前還有僧人專座。

佛教徒有“過午不食”的教規,還有不進娛樂場所,不騎車,不快跑,不乘母畜拉的車,不戴手錶,廟內赤足的規矩。

斯里蘭卡人的婚俗比較特別,以僧伽羅人的婚俗為代表,男女雙方先訂親,確定婚期後互換戒指,結婚當日內弟要為新郎洗腳、系“同心結”和打破椰子等……

不要給當地人送花。

幸福的斯里蘭卡人

(文+圖:王永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