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黛玉看到宝钗坐在宝玉床边绣肚兜为什么没有生气?

大萌小之行


宝玉睡中觉,宝钗独在宝玉床边绣肚兜,确实有失礼仪,面对那种情景,黛玉到底生不生气不知道,不过醋意一定会有的。只是不好发作罢了。纵是如此,黛玉也想奚落宝钗几句。



黛玉当时“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并且招手叫湘云来看,但湘云看后也要笑时,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她厚道,便忙掩住口,找个理由把林黛玉拉走了。林黛玉虽然心下明白,却也并不愿将此事闹大,便冷笑了两声完事。



不过,黛玉虽然醋海有波,却也并未执著此事,并不似过往对宝玉冷嘲热讽。这主要是黛玉曾经偷听到宝玉私下里大肆赞扬自己,疏远湘云与宝钗的话,内心充满了甜蜜,对宝钗偶尔的失仪也不愿计较过多了。



另外,黛玉只是一个寄居贾府的孤女,虽然与宝玉感情深厚,甚至是心有灵犀,但也是上不得台面的私情,而台面上,她也不过是宝玉的一个表妹而已,哪有资格插手宝玉的屋里事,宝钗此举纵然再忘形于外,说到底,那也不关她林家的事,她根本没有立场说嘴。


萍风竹雨123



《红楼梦》第36回,湘云约黛玉给袭人道喜,湘云见院中静悄悄的,便转身先到厢房里找袭人,黛玉则隔着纱窗往里看,只见宝玉随便躺在床上睡觉,宝钗就坐在他身边做针线。

许多人看到这里,觉得黛玉一定会拈酸吃醋或是生气,然曹雪芹神来之笔,偏不按正常的套路出牌,“林黛玉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这个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招手儿叫湘云。”

此时黛玉的反应就像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一个笑话,但不敢笑出声一样,故对宝钗坐在宝玉床边绣肚兜一事,黛玉是纯粹觉得好玩,并没有其他想法,这实在是黛玉的可爱了。


在36回之前,黛玉和宝玉有多次拌嘴的场景,多半因误会、不放心而起,到34回,两人之间的感情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宝玉叫晴雯给黛玉送去了两块半新不旧的手帕,黛玉在收到手帕后,千般思绪涌起,并不顾嫌隙避讳,就在手帕上题了三首诗。

此时,黛玉对宝玉的心意已经明了,已无嫌隙,而宝玉梦中所喊“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几乎是宝玉日后只会钟情于黛玉的一个明证了,两人心意已通,黛玉自然不会因宝钗绣针线之事就生气。

其二,黛玉对宝玉,更注重心灵与精神上的契合,所以她会应湘云之约来给袭人道喜,会打趣称袭人一声嫂子,对袭人封为姨娘之事,她尚不着恼,又如何会恼宝钗?且此时黛玉对日后是否能嫁宝玉,是否能一生一代一双人,并未深想,她所沉浸的仍是宝玉能与她心意相通的喜悦。


第三,曹雪芹在书中虽说“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宝、黛追求自由爱情,也打破了以往许多小说的固定模式,但时代仍有时代的局限性,曹雪芹笔下的黛玉虽灵动、不俗、真性情,亦不免要受封建枷锁的桎梏,所以宝玉令人私相传递手帕给她,她觉得可惧。

私下也不敢跟宝玉拉拉扯扯,如23回,宝玉把她比作崔莺莺,她就红着眼圈说要告诉舅舅、舅妈;32回,宝玉想给黛玉拭泪,黛玉的反应是“忙向后退了几步”,并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动手动脚的!”

因此,黛玉与宝玉,即便真心相爱,她也只能在无助中等待大人给自己做主。黛玉对宝钗不生气,一是觉得无气可生;二是黛玉单纯,没有那么多花花心思。


少读红楼


黛玉当时确实是有点不悦的

表现形式是“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并且招手叫湘云来看,“湘云一见这般景况,只当有什么新闻,忙也来一看,也要笑时,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她厚道,便忙掩住口。知道林黛玉不让人,怕言语之中取笑,便忙拉过来道:走罢。我想起袭人来,她说午间要到池子里去洗衣裳,想必去了,咱们那里找她去。
林黛玉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只得随她走了。”

湘云想起宝钗的好处就把黛玉拉走了,

可见,她知道这种取笑是缺乏善意的。黛玉对湘云不肯跟她一起取笑宝钗,反应是“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只得随她走了”,可见她自己原本也没当成一个普通的玩笑。

这或者就是曹公的高明之处,他“爱而知其恶”,爱她,如她所是,他从不惮于暴露黛玉的弱点,但是,这些弱点,并不能减损她的光彩。黛玉的诗意,和她的敏感尖锐是她个性中的两面,她最初对于宝钗的各种敲打,也呈现出一个爱而不得其门的少女的委屈与无措。

在宝玉跟她诉肺腑之前,黛玉的处境是很尴尬的。古代女孩子感情上早熟,黛玉又无依无靠,对于宝玉这样一个温柔体贴知冷知热的人,她很难不产生依恋。但宝玉跟她虽然亲厚,又似乎跟其他女孩子也不错,宝钗更是劲敌,她体健貌端,容颜丰美,又无书不读,多次让宝玉产生发自内心的佩服

。黛玉无法确定,宝玉是不是一台中央空调,“见了姐妹,就忘了妹妹”。

像这种情况眼下也屡屡发生,遇到一个又温暖又含糊的人,你又能怎么样?即便看到他和别人关系亲近,你也没有勇气追问,没有资格生气,只能在旁边说些酸溜溜的话而已,做点酸溜溜的表情而已。


这种状态对于黛玉本人也是个折磨,直到听到宝玉跟她诉肺腑,她迅速地变成了一个友善豁达的人,对宝钗和宝琴都以姐妹视之,这样一个转折,更见黛玉的可爱。


闫红说


林黛玉爱贾宝玉爱到了最高境界:只要对方高兴就好,自己不重要。

她知道妙玉和宝玉关系微妙,就让宝玉自己去要红梅不让人跟着;当黛玉看见宝钗坐在宝玉旁边,她真的不是吃醋,她的一声冷笑是给史湘云的。

就像湘云把她比戏子那次,她没生湘云的气,她气的是宝玉给湘云使眼色。

后来的黛玉,她的宝哥哥娶谁都没关系只要他幸福就好,宝琴的出现就是这个意思。

林妹妹更加看重的,是心灵的契合、理解与尊重。



红楼梦李醒


林黛玉见宝钗坐在宝玉床前绣肚兜只觉得可笑,没必要生气。

这里边其实只有两个最简单的原因。

第一,黛玉对宝钗有意见并非因为爱情!

很多读者一提宝黛钗就讲三人的爱情。其实根本不是!《红楼梦》里大部分时间是几个人青梅竹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三人之间随着时间的推进产生了初恋,到最后才应该不得求化成人生一出遗憾!之所以不是悲剧,只因无人棒打鸳鸯,几个人甚至都算不得鸳鸯!林黛玉和贾宝玉薛宝钗闹,所谓“金玉”之说不过是幌子,就好像小时候几个小朋友,我抓住了你尿床的把柄,每次不开心都要拿出来说一样。

林黛玉因为薛宝钗的到来抢了她在贾府的风头和宠爱,先天上就排斥薛宝钗。这一点和史湘云当初排斥林黛玉一样,没有林黛玉,史湘云才是荣国府亲戚中第一红人。所以形成的关系就是史湘云排斥林黛玉排斥薛宝钗。而三十六回这一段更将三人之间的微妙描写出来,而无关于爱情。

扯远了。

第二,薛宝钗情不自禁身陷窘境。

薛宝钗中午来看贾宝玉时间很不巧,这确实有点唐突了。第二个唐突是她不该情不自禁绣起了鸳鸯。这个寓意太明显,所以读者都认为薛宝钗对贾宝玉有情,我也认可。这些都是青梅竹马的表现,读者只觉得画面很美好。但对于她们这些小伙伴就不一样了。黛玉第一眼看到,“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湘云一见要笑却强忍住了。可见薛宝钗这会的小媳妇举动也属于被小伙伴抓住了马脚。

与之对应的是有一回,贾宝玉给麝月梳头,被晴雯撞见,晴雯就嘲讽他俩“还没拜堂就上头了”,意思是一样的。而这只是日常的笑料,以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感情形式,说黛玉要吃醋生气,绝不至于!因为宝玉和黛玉也才只是互相有意罢了。

综上两点,林黛玉和贾宝玉还没有发展到要因为薛宝钗的下意识之举吃醋生气的地步。林黛玉当时也只是因为薛宝钗做了不该做的事而觉得可笑,甚至史湘云也觉得好笑,只是没笑而已,所以林黛玉倒是对史湘云有了点不满意,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

这也佐证了我上面说的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关系就是因为对方的到来而侵犯了自己受到的宠爱和地位,而产生的排斥。并不是小小年纪林黛玉就对初来乍到的薛宝钗因为爱情而吃醋。十一二岁,有爱也不会深!您觉得呢?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君笺雅侃红楼


这个,生气也要分情形的。不见得非要发作出来才算生气。

我们看看当时的情形。

林黛玉却来至窗外,隔着纱窗往里一看,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林黛玉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招手儿叫湘云。

一般来说,黛玉生气,最容易生的就是宝玉的气,可是这个时候,宝玉睡着了。而宝钗一个人在做着不该她来做的事情(替袭人代刺),这明显违犯了封建闺范。黛玉心里明白,只是不好发作。因为不存在发作的机遇。

一则宝玉正在睡觉,玩笑起来,惊醒了宝玉,不太好。

二则好不容易抓住宝钗有意“金玉良缘”的“明证”,她一定要拉一个人一起来见证。

她其实想说,看看你们知书达礼的宝姐姐也会有春心荡漾的一天,这就可见我平日里的醋意不是乱发的。正要叫湘云一起看呢!不料湘云想起了宝钗平日对她的好,不好这样,所以找了个理由要将她拉走。

林黛玉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只得随他走了。

从这个表现来看,黛玉其实挺生气的。一则生宝钗的气,怎么可以这么不自重?你素日的冷静端庄去哪儿了?二则生史湘云的气,你们素日只知道说我小性子,哪知我小性子并非毫无来由。所以“冷笑了两声”。

但黛玉是个直性子的人,肚子里到底藏不住话。不久后薛姨妈过生日,宝玉原来准备不去的,但是黛玉却让他去。

玉未说话,黛玉便先笑道:“你看着人家赶蚊子分上,也该去走走。”宝玉不解,忙问:“怎么赶蚊子?”袭人便将昨日睡觉无人作伴,宝姑娘坐了一坐的话说了出来。

由此可见,宝玉对宝钗没有男女之想,只是将其当作一朵白莲花一样敬着,尊敬大于喜爱。而对黛玉则不一样,他觉得黛玉和他一样,是可以和她说心里话的。


半瓣花上阅乾坤


先来说黛玉为什么不生气。其实黛玉吃醋生气,只有《红楼梦》三十四回之前。“情中情因情感妹妹”,宝黛用两块旧帕子表明了心意,也就形成了默契。就像《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吃华筝的醋,因为她和郭靖有婚约;吃穆念慈的醋,因为有人要让他俩结婚;但当黄蓉知道程瑶迦喜欢郭靖的时候,她反倒高兴。原因就是黄蓉很清楚,郭靖不可能喜欢程瑶迦,也不可能和她在一起。吃醋是因为不信任,黛玉知道宝玉喜欢的是自己而不是宝钗,也就不需要吃醋,不需要生气了。

先说了为什么不生气,再说为什么会笑。黛玉隔窗看见了什么?宝玉午睡,宝钗坐在他身边做针线,还放着一把苍蝇刷子。这个画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办公室,中午,一个男生躺在长椅上午休,一个女生坐在他身边绣十字绣——画面不要太美好。

当然,这画面也没有什么,如果这男生女生是夫妻或者恋人。但如果只是普通同事关系,就不好解释了吧?宝玉身边的位置,本来是袭人坐的。这就没有什么。袭人已经是半公开的宝玉“屋里人”,而且黛玉湘云此来,就是向她道喜,恭喜王夫人给她加了薪水,在待遇上承认她的姨娘地位。所以这个位置,袭人坐着,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宝钗就不同了。本来大中午睡午觉的时间,你跟到宝玉的房间来,就有点嫌疑。还好宝玉不是住男生宿舍,而是住怡红院,还可以托辞是来找袭人。结果袭人出去了,别人也不在,你坐到宝玉身边绣起花来,绣的还是宝玉的贴身衣服。要说没有一点感情因素,鬼也不会相信。

宝钗对宝玉有情,因为宝玉是她在少女时代唯一接触到的适龄异性,并且颜值爆表,态度又那么温柔。但这两人志趣不投。宝钗恐怕也看不上宝玉。即使看得上,有心嫁给他,以宝钗的谨慎自持,也绝不会以色相诱。所以坐在宝玉身边,只能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她没有考虑到后果,才会“便不留心”地坐下来。也正是因为这不留心,才造成那美好的画面。就宝钗而言,这个画面是相当尴尬的。

黛玉笑,而湘云不笑。湘云不笑,并不是因为不可笑,只是因为宝钗平时待她好,不忍心笑。也幸亏湘云打了个岔,否则黛玉把这一幕传出去,或者引来人看,宝钗意识到自己这一坐有多么暧昧,那就不用活了。


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其实我们看《红楼梦》是不能去看外在的热闹,而应该挖掘内在的隐匿的内容来看待来思考!宝玉对黛玉的情那可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深的,我想除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内心深处也会感同身受吧?



既然爱情是真实的,那么两个人在一起也一定会是灵犀相通,彼此心灵呼应也会在各个方面互相信任的!他们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愫就是我们所说的热恋中的你侬我侬的信任感与安全感吧。



虽说他们的婚姻大事是父母做主,但也是要两个人互生好感从能让事情发展下去!如果两个人相爱,作为希望儿女能够幸福的家人是一定会撮合的,就是因为贾府有最高的统治者贾母的支持,黛玉才不会对宝玉的情有所怀疑,所以只要是有颦儿的存在,任何人是不会强占与抢夺了去的。



平时两个人的小吵小闹主观上也不是因为黛玉的吃醋才会是这样的!那种小性情小任性的吵闹只能说是一种小情趣小撒娇而已,“不是冤家不聚头”可是贾母对他们两个人最真实的评价了。



看得出宝钗并不是真得很爱宝玉,她只是想为自己找一个好前程,想嫁一个好人家罢了!宝钗是现实主义者,而黛玉是理想主义者,两个人无论是性情还是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都是不同的,所以懂得所爱的人最真实的想法是没有必要胡乱给自己找不痛快,感觉他们没戏是最好的对待方法。



看《红楼梦》,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想法,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人的思想!最真实的曹公的想法是我们这些平庸的人所猜不透的,所以只能是浅浅的粗评一下,惹得好事者贻笑大方罢了。



红裙有爱


没有。很多人说黛玉小性,但其实黛玉的爱情观比现在绝大部分的女性都要成熟。

贾母去清虚观打醮,29回黛玉因为张道士给宝玉说亲,两人又吵了起来,甚至闹到摔玉的地步。这一回里也说明了为什么两人经常吵架,那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争。


所以宝黛之间的口角根本原因不在宝钗,在于他们自己。他们之间是从青梅竹马转变成男女之情,谁都不能确定对方的心意,因此总有口角发生。黛玉因宝玉的态度而气,宝玉因黛玉的态度而气。黛玉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

林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为我而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私以为这是最正的爱情观!


那黛玉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当然有。32回黛玉听到宝玉的一番表白,知道宝玉以自己为知己,听到宝玉对她说“你放心”。从32回之后,两人再没有口角之争,想想宝玉招惹过多少人?然而黛玉仅仅因为他的一句话就真的信他,再没起口角,那些说黛玉小性的人,有几个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宝钗歪坐在宝玉床前绣鸳鸯肚兜,她的第一反应是想笑,而不是生气。湘云不想笑吗?“忙也来一看,也要笑时,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平日里端庄老成的宝姐姐忽然歪坐在一个男子的床前绣起了鸳鸯肚兜,难道不好笑吗?



小品红楼


这是一个夏日的中午,宝玉在睡午觉,袭人坐在床边给宝玉绣肚兜。院子里鸦雀无声,一并连两只仙鹤也在芭蕉下睡着了,这是一个多么静谧的午后,觉得这简直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偏偏宝钗这时候来到怡红院看望宝玉,袭人看到宝钗进来又故意找了借口出去了。只留下了宝钗一人陪着熟睡中的宝玉,百般无聊之中,宝钗随手拿起了刚才袭人绣的肚兜继续绣下去……

这时候,黛玉和湘云本来是要来怡红院恭喜袭人的,但是,隔着窗看到这一场景,就没进去了。有人说黛玉生气了,因为湘云拉她走的时候她“冷笑”了两声。

我以为黛玉并没有生气,黛玉一向在乎的是宝玉对别人的态度,比如说宝玉偷偷地收起了那个金麒麟,宝玉对宝钗的各种细节,她并不在乎别人对宝玉的态度。这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一个人是无法去控制别人对他的好与坏的,但是,他可以决定自己对谁好对谁不好,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也是后来当黛玉听到宝玉说“林妹妹从来不说这样的混帐话”之后,心底一颗石头落了地的感觉,然后对宝钗都掏心掏肺。因为她觉得宝玉既然在心里认定了她,别人再怎么样于她而言都不重要。

其实,大夏天的,宝玉穿着个肚兜熟睡,宝钗坐在一旁毫不避嫌,是有悖她大家闺秀的身份的。但是,作者就是想要通过宝玉梦里说的一番真心话:“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来告诉宝钗他对她的态度。果然,“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如果是黛玉当时也听到这话,那就更早坚定了对宝玉的信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