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楼市角力——土著和外码永远互称SB

最近武汉本地楼市论坛上,一场针对汉阳滨江的骂战,把哥笑抽了。

两位朋友躺枪,遭网友怒怼。

哥有针对性安慰——

跟刚需谈商办房产的现金流,是鸡同鸭讲;

骂你说明心里有你,作为武汉购房者的贴心老棉袄,值了;

关于引发撕逼的汉阳滨江,其实挺可惜。

当年拆迁平整、卖地、分拆一波骚操作,结合操盘者挖坑+填坑的彪悍过往,天时地利人和,大有cosplay上海大宁板块之势。

遗憾的是,一轮限价、行情反复……

厄运女神为何总是长情此地?最终只剩一句,是金子总会发光。

逆袭不是不来,依然时机未到。

武汉楼市角力——土著和外码永远互称SB

今天我们不再谈这个板块如何,只谈骂战本身。

武汉楼市,已经呈现典型二元结构”,主要参与者是土著和外码(“新武汉人”俗称,哥反正没有歧视之意)。

两类人,完全异型的价值观,在对方眼里,都是SB。

所以认知某个板块,不能脱离微观人群结构——这个板块,谁比较中意?他们能出价多少?


01

既然要PK角力,我们首先要介绍双方出场队员。

土著代表队:人数853万,内含大量老弱病残、歪瓜裂枣。

外码代表队:

人数236万,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

以上数据来自武汉截止2017年末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据。

考虑武汉户口获取难度比较低,853万人中,还有很多初代新武汉人,他们的价值观、喜好依然非土著。

站在房地产购买力角度,武汉土著和外码,已经势均力敌。

而且你要算平均素质,学历、年龄啥的,可能新武汉人占优。

这个很好理解,他们背井离乡,是来武汉打拼,不是养老。


武汉楼市角力——土著和外码永远互称SB

直观上,外码买房冲动更强,自然也是开发商眼里肥肉。

开发商盖房子,明里暗里要围绕新武汉人的喜好转。

——这块地以前干嘛的,不重要,不存在地脉一说。

以前是水荡子还是垃圾场都无所谓,有所谓的是现在的城市界面,一定要好。

马路必须宽阔,建筑必须高大,有大城市样子,父老乡亲来串门,才会觉得你出息了。

一出门就是各种门面/夜市/棋牌室,那是万万不行的,我擦,跟我们县城有啥区别?

你看这就跟土著审美观很不一样。

武汉对土著意味着生活,不是什么标签,除非买豪宅。


武汉楼市角力——土著和外码永远互称SB

既然审美观如此不同,对同一个板块的判断就完全不一样,互称SB合理。


02

本地土著买房,或多或少都有点地段情节总要问这个地方,以前干嘛的。

比如哥在的这个地方,城市界面看不算差,建筑硬件矮子里拔将军,他还是不怵的。

但一位土著朋友很鄙夷的说,呵呵,你真是不讲究。你这个地方以前是屠宰场,有好多猪葬身于此,不好。

土著守护的所谓腔调,在武汉这座城市,总有一种喜感。

武汉楼市角力——土著和外码永远互称SB

这种情节会跟记忆关联,潜移默化影响你买房。

很多老城区有新盘出来,开发商满大街送汽水,就是提醒你把根留住。

问题不是土著想不想留,是这个价格根本留不住。

执念让土著错失时间窗口。

武汉大规模的城市改造,翻新城中村,起步于2008年。

然后到2011年,二环内56个城中村都改造出让,是一个节点。

武汉楼市角力——土著和外码永远互称SB

新闻图来源网络

那几年,武汉房价也不高,是二环内置换的时间窗口。

从白沙洲到余家头,武昌二环以内到处都是售楼部,6000~1万出头的盘一大把。

人总是有从众心里,越多越不在乎。

然后在本轮行情启动时,这些新盘大部分进入销售尾声。

偶尔有点余货的,捂盘捂到天昏地暗。

武昌土著终于开始惊恐——为什么我日常活动的区域,没有售楼部了?

武汉楼市角力——土著和外码永远互称SB

那段时间,外地人热火朝天买光谷白沙洲,在土著眼里简直愚蠢至极。

二环内新房数量断崖式下滑,为房价大调整蓄势。

2015年行情的启动阶段,二环内次新房的涨幅,其实相当惊人,武昌二环附近,房价从1万2、3涨到3万,用时不到2年。

当土著猛然醒悟,想在熟悉区域找次新房,发现价格已经高得无力承受。

然后加入外地人排队大军,冲向自己根本看不上的三环外,发现便宜的房子也已经被买走,一波行情导致长期积压的库存清空,能买的,都是土地价格重置后的新房。


03

事实胜于雄辩。于是在外码眼里,土著留下傻又缺心眼的印象。

固守地段偏见,完美错过郊区波澜壮阔的城市化和M2泛滥红利。

没错。武汉有很多板块,都是外地人拉起来的。

典型如光谷。

包括杨春湖,吴家山,都有可能被出价能力高的外地人抬着逆袭。

但对内心毫无地段秩序感的新武汉人,也可能在韭菜地里难以自拔。

传统地段,能出来一个新项目,相当不容易。

地价,就是市场对板块现有价值的共识。

他不需要去抬谁,也不需要被卖地的价格数字证明,好或者不好,都在视线范围。

西北湖也好,万松园也罢,价值就在那里,开发商不会对未来画饼子,画了你也呵呵,你不在乎,眼前的苟且,就值3万8。

武汉楼市角力——土著和外码永远互称SB

图源网络:西北湖夜景

新板块,就不一样。

ZF打造一个新板块多难啊,不投钱修地铁修路,做学校、医院,你怎么会就范?

更关键的,新区不是一蹴而就,他是漫长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地价和房价互相成就。

武汉现在人口刚刚1100万,过去5年净增60万+人口,未来据说要到1300万,1700万……

人这么多要找地方装,城市边界外扩不可避免,这是客观规律。

但怕的是“操控”。

主城区旧改停滞,新房斩断供应,还建房不确权,锁死商品房价格。

卖地,集中2~3个板块,你想买,对不起,只能到这里。

只要人口持续流入,每一个新区都有存活基础。

新武汉人的买房经验告诉他,板块逆袭才够刺激。

房价1.5万,地价1万,我擦这不是房价要到2万?

这才是买房的真谛啊。

武汉楼市角力——土著和外码永远互称SB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新板块势头猛烈,并不是房价上涨,升值的纯市场反馈,而是土地成本被人为推高?

进而掩护现在的房价,凸显当下房价的“合理”?

土著经常嘲笑外地人,花快2万买鸟不拉屎的地方,脑壳有包。

他的潜台词是,过往经历已经教他做人,但脱离价格谈一个板块的潜力前景,都有点扯淡。

一有风吹草动,谁先裸奔谁心里有数。


04

土著和外地人,在对方眼里都是SB。

房地产重要的是共识,SB的共识也是共识。

所以被叫什么不重要,你应该担心的是同好数量不够。

土著在楼市的弱势,就是很难形成共识,内部都有着鲜明的鄙视链。

武汉楼市角力——土著和外码永远互称SB

否则,土著的能量,也可能无穷。

很多开发商都说,土著穷,错过时间窗口,估计再没能力换房。

武汉房价从3000到8000,他们也是这样说的。

从8000到15000,他们还是这样说。

现在说武汉人穷的,那是没见过2000年之前,武汉人有多穷。

工资不到1000,一台486居然卖12000,买电视洗衣机都得存几年钱。

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

政策的红包,可以发给长沙也可以发给南昌,但透过房地产商品化,发到很多武汉土著手里。

土著有地方住,手上也有点闲钱,只是住得不爽。

前几年,低密度洋房对土著具有高度杀伤力。

他们不缺地方住,缺的是稀缺,是与众不同。

传统地段有爆款产品,土著才会爆发能量。

所以,文章开头关于汉阳滨江的争论,确实有一点忧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