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15年,產品如人品

王瑾:15年,產品如人品

在安徽淮北,“曦強”的名字家喻戶曉。

“十幾年了,俺全家一直喝曦強的冷鮮奶,口感好又放心!”清晨,居民樓下,50歲的劉阿姨從奶箱裡取出新鮮派送的冷鮮奶,上樓開始準備一家人的早餐。

曦強乳業,淮北鳳凰山食品經濟開發區的龍頭企業。女“掌門”王瑾,2002年接手,搞改制、提質量,讓這家瀕臨倒閉的國營乳品老廠“起死回生”,如今已擁有6個奶牛場,5000多頭奶牛,企業產值超4億元。年消化淮北市周邊1萬餘畝玉米、小麥秸稈。

15年裡,王瑾專心養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生態養殖,一心只為老百姓做一瓶“放心奶”。

1年,國營老廠“起死回生”

初冬的陽光,曬在身上暖暖的。

位於黃裡的1號養牛場裡,數百頭奶牛,或在牛舍裡安靜地吃草,或徜徉在暖陽下悠閒地散步,井然有序、安閒舒適。

“剛接手時可不是這樣。”15年前,被剛剛收購這家老廠的哥哥“連哄帶騙”帶進這裡時,31歲的王瑾“傻眼了”:一人高的荒草,破敗的廠門淹沒其中;僅剩的100多頭奶牛,老弱病殘;幾十只塑料桶歪歪倒倒,沒銷售掉的牛奶發出酸腐的味道。上百名老員工,看著細皮嫩肉的王瑾,眼裡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就你,還能來幹廠長?”

“既然答應了,硬著頭皮上唄。”帶著從六安新買的24頭奶頭,在國企當了近十年會計的王瑾,換上白大褂,戴上衛生帽,扛起草料,當起了養牛工。

打小連農活都沒幹過的王瑾哪會養牛。“可牛奶的品質好不好,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奶牛,牛都養不好,咋把關?咋管理?咋讓員工信服?”

王瑾說,不會,那就學。直到現在她還記得,進廠第二天就搬著兩塊磚頭走進臭氣熏天的牛棚,坐在一旁觀察奶牛如何反芻,奶工如何擠奶,如何給奶牛接生。學完了養牛,再學牛奶加工、銷售。“那時候不像現在網絡資訊那麼發達,各種雜誌、報紙訂了一摞又一摞,晚上回家都在看書。”

短短几個月,從“張嘴就是外行話”到“說話常常能說到關鍵點上”,昔日準備看笑話的、鬧離職的員工,漸漸服了王瑾。

當年,曦強就實現銷售收入670萬元,原本準備“關張大吉”的國營奶廠扭虧為盈,員工收入比之前漲了一大截。

15年,專注品質只做“放心奶”

讓王瑾清醒地意識到“食品企業質量是天,食品安全高於一切”,是兩個月後的一件事。

一天,一位銷售商打來電話,有個孩子喝了曦強的奶,腸胃出現反應。“儘管事後經過調查,並非是我們的奶品有問題”,但這事在王瑾心裡敲響了警鐘。

而真正讓員工們看到王瑾“整治”的決心,是幾天後的一個清晨。一名工人因為操作失誤,把200公斤的水注入了4700公斤的鮮奶。“這在過去可能是睜隻眼閉隻眼就過去的事”,王瑾決定“亮劍”。

晨會上,近5000公斤鮮奶,在員工面前被倒進下水道。一旁,王瑾的聲音振聾發聵:“企業要想生存,必須拿質量說話。今天如果把摻水的牛奶賣出去,明天就有可能對混進牛奶的致病菌視而不見。那是對所有喝曦強牛奶的老百姓不負責任,長此以往,也會把我們的企業推向死路。”

“如果不是‘那一倒’把大家驚醒,我們可能不會對質量這麼上心,咱們企業也挺不過2008年‘三聚氰胺’造成的乳製品‘寒冬’。”在企業工作了十幾個年頭的質量技術部負責人陳朝華,對“那一倒”記憶深刻。

而如今,重品質、緩發展,早已成了王瑾的座右銘。接手後第二年已實現扭虧為盈的王瑾,沒有急於向外擴張,而是不斷向內發力,在轉型發展中提升企業和產品的“硬實力”——

為了給奶牛更加舒適、健康的生長環境,一次次整修、搬遷、升級改造奶牛場。

在奶牛場實行TMR全自動飼餵、機械化清糞,採用先進的並列式擠奶大廳集中擠奶,配套項目1000立方米大型牛糞處理沼氣發電工程,形成“種植—養殖—加工”廢物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模式。

農作物秸稈是奶牛飼料最好的“添加劑”,大範圍收購秸稈,既解決了當地政府每年“禁燒”難題,給周圍農戶增加了每畝上千元的額外收入,也節約了企業成本,確保飼料品質。

為每頭奶牛配備高科技的“奶牛項圈”。項圈裡儲存著奶牛每一分鐘的活動數據,計算機系統根據這些數據檢測每頭奶牛的身體狀態、活動規律、營養需求、產奶狀況……最終有效保證奶源的質量。

對品質的執著,也讓曦強收穫了滿牆的榮譽,並在2012年榮登“中國馳名商標”,之後又成為首批197家學生飲用奶奶源基地之一。“這些榮譽,是對曦強的認可和信任,更意味著我們要對乳品安全有更加嚴苛的把關。”王瑾說。

幾年前,王瑾特地在曦強的辦公區開闢出一處“道德講堂”,經常性開展宣講,十九大之後,迅速將十九大精神融入其中。“產品如人品。我們將崇德向善、互助友愛、愛廠愛家作為‘企業文化’, 就是要用人品來保障產品的質量,做有良心的企業,做有社會責任的企業。”

記者手記

在採訪淮北曦強乳業的女“掌門”王瑾之前,不止一位媒體同行向我推薦過她。

——有故事。當然,這是一個人物入媒體“法眼”的必備因素。

——2008年乳製品三聚氰胺事件後,當時的市委書記曾在鏡頭前喝下曦強的冷鮮奶,讓市民心頭一振。淮北遠不止這一家食品企業,能讓市領導做出這樣的舉動,憑藉的絕不僅是企業家的個人魅力。

——15年,依然只做“一瓶奶”,堅守品質的紅線,穩步發展,從未向其他產業延伸。乳製品是薄利行業,這幾年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依然能夠堅守“本職”,可見這位“掌舵人”的定力。

越來越多的好奇心,驅使著我要去淮北看一看。

養牛、擠奶、銷售、質檢……王瑾對各個環節都瞭如指掌。

品質,品質,品質,是她一再強調的“企業之本”——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只有真正讓老百姓放心的牛奶,才能在市場屹立不倒,才能真正贏得民心,讓政府放心。

多年堅持奉獻愛心,資助貧困家庭、兒童,為地震後的災民們捐款捐物,累積達近2000萬元。在企業弘揚道德的力量,以愛心、善心做實良心,最終也還是為了讓企業上下一心,不忘“初心”。

彈指一揮的時光裡,王瑾常常會忘記時間的流逝。如今的她,依然記得15年前第一次走進曦強時說的話:“既然幹,就要把它幹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