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垂陵区的发现——考古揭秘下

1994年3月,大地刚解冻,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礼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进入了大堡子山,对被盗掘的墓葬进行抢救性的清理发掘。虽然疯狂的盗墓和当地政府野蛮的炸药回填为考古发掘带来了重重难题,考古人员依然经过246天的紧张工作,清理出两座中字形大墓和一座瓦刀形车马坑,基本探明了大堡子山中心区域的墓葬分布情况。可令人震惊的是,分别长为88米、115米的两座大墓和埋着48匹马、12辆车的大型车马坑,考古人员居然在里面没发现一件较大而完整的文物,它们被盗墓者洗劫的干干净净。戴春阳见此情景痛心地说:“发生在现代文明社会光天化日之下的盗墓丑行及其令人发指的恶果,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耻辱和不幸。”

西垂陵区的发现——考古揭秘下

大堡子山秦公陵园墓葬位置示意图

虽然两座中字形大墓的形制和规模透露了墓主身份的特殊性,但因没发现可资断代的重要文物,要准确、具体地分析认定墓主极为困难。而于此时,李学勤、韩伟、马承源等发现的大堡子山被盗流散文物信息先后反馈了回来。有了一点资料,学者们立即研究两座大墓的墓主和该墓地的性质。历史信息的严重破坏,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干扰,学者们对墓主的研究结论也就极不统一,从西周时期的秦仲到春秋时期的出子,观点多达7种。虽然如此,有一个认识却是统一的,那就是大堡子山的这两座大墓埋葬的是秦国建国前后的某两位君主,大堡子山和周边一些区域就是学术界苦苦寻求多年的秦第一陵区——西垂陵区。

西垂陵区的发现——考古揭秘下

秦西垂陵区墓葬位置示意图

秦西垂陵区找着了,但已是一个伤痕累累的西垂陵区,秦公大墓的盗掘损毁,国宝重器的四散流失,不只给学术研究带来重重困难,同时也使得秦西垂陵区永远失去了完整展现她珍贵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机会和条件。

虽然如此,秦西垂陵区的发现依然意义重大,她对研究秦早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冶金、铸造、礼制、陵寝制度等方面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填补了秦早期文化研究的空缺,使秦人由西垂到雍城再而咸阳的发祥、发展壮大直至统一全国的历史渊源流变,得到了系统可靠的解释,在一个重要领域内充实了华夏文明史。

1998年和2000年,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和礼县博物馆又对陵区内的圆顶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一共发掘了四座墓和一座车马坑,出土了一批精品青铜器,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永兴乡圆顶山秦贵族墓葬遗址

西垂陵区的发现——考古揭秘下
西垂陵区的发现——考古揭秘下

圆顶山秦贵族墓葬遗址车马坑发掘现场

发现了秦第一陵区“西垂陵区”,第一都城“西垂”当离此不远,必定就在礼县西汉水上游一带,那它具体在哪呢?秦人在西垂活动时间长达几百年,有十几代秦人首领和国君都埋葬在西垂,而大堡子山只发现了两座秦公大墓,其他先公先祖的陵墓又在哪里?除了大堡子山,甘肃东南部还有哪些早期秦人的重要遗迹?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国家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五家单位组成联合课题组,于2004年启动了早期秦文化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

2004年课题组首先对礼县西汉水上游及其支流进行了详细考古调查,新发现早期秦文化遗址38处,并发现“西山坪—鸾亭山—石沟坪”“大堡子山—圆顶山”“六八图—费家庄”三个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早期秦文化大遗址群。

在此调查基础上,2005年钻探和发掘了礼县县城附近的西山坪早期秦文化遗址,发掘发现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西周中晚期城址一座,并发掘了同时期的墓葬、夯土建筑基址、马坑等重要遗迹。西山坪城址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秦人城址,城址内发掘的2003号墓,出土有三鼎两簋,为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秦人墓。2005年还在西山坪遗址相邻的鸾亭山山顶发掘了西汉皇家祭天遗址。

西垂陵区的发现——考古揭秘下

2005年西山遗址发掘现场

西山遗址祭祀坑

西垂陵区的发现——考古揭秘下

2006年,课题组对大堡子山遗址进行了全面钻探和较大规模的发掘,发现一座面积达 50万平方米、年代属于春秋早期的城址,钻探发现20多处夯土建筑基址、400余座中小型墓葬以及较丰富的文化层堆积。其中,发掘了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一处、中小型墓葬7 座,“乐器坑”一座,坑中出土了具有秦子铭文的成套大型青铜钟镈及石磬。值得一提的是乐器坑。乐器坑位于当年被盗秦公大墓M2西南20米处,它的发现纯属意外,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是当年盗掘的重灾区,考古人员对这一区域一开始就没报多大希望,但当钻探发掘出3枚青铜镈钟、8枚青铜甬钟、3枚回头虎和十枚石磬时,他们的惊喜之情无以言表。而就在这组乐器周围就发现密密麻麻很多盗洞,距离最近的一个盗洞与乐器只隔10cm,怪不得参加发掘的梁云先生说乐器坑纯粹是一个漏网之鱼,是给考古工作者的一次馈赠。这次考古发现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

西垂陵区的发现——考古揭秘下

乐器坑及出土器物

西垂陵区的发现——考古揭秘下

大堡子山乐器坑回首虎出土情况

2005年和2008年,课题组详细调查了渭河支流牛头河流域,在清水县城附近发现了面积达百万平方米、堆积丰富的西周中晚期秦文化遗址——李崖遗址,并于2010年进行了局部钻探和发掘。

2012-2014年课题组对甘谷县毛家坪遗址进行了钻探发掘,三年间累计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发掘墓葬199座,车马坑5座,极大丰富了早期秦文化的内涵。

2015年课题组重回礼县,重点对大堡子山、圆顶山和六八图遗址钻探发掘,把早期秦文化的研究继续向前推进。

通过西汉水上游和渭河上游的考古调查,以及在西山坪遗址、大堡子山遗址、李崖遗址和毛家坪遗址的考古钻探及发掘,学术界对早期秦文化的分布地域、文化面貌、聚落形态、经济类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秦族来源和秦文化渊源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但西垂的具体位置和其他先公先祖的陵墓依然还没确定,有待继续的考古发掘。

西垂陵区的发现——考古揭秘下

2015年7月20日,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移交仪式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国家文物局将通过外交途径促使法国收藏家捐赠回国的32件出自大堡子山的金饰片,正式移交给甘肃省博物馆收藏展示。为纪念流失文物回归,由国家文物局、甘肃省政府主办,甘肃省文物局承办,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礼县博物馆协办的“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同日于甘肃省博物馆开幕。两月后法国收藏家戴迪安又将他收藏的另外24件不同形制的金饰片返还中国,直接移交甘肃省博物馆收藏。

西垂陵区的发现——考古揭秘下

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

在2005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启动“中国流失海外文物调查项目”,完成了《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被盗流失文物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已知有81件大堡子山文物流失境外,部分藏于日本、美国、法国、比利时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其中有一些仍在私人博物馆或个人的手中。这些年国家文物局和有关文博单位积极努力,在相关国家政府和友好人士的支持下,已陆续促成一些流失海外的大堡子山文物回归祖国。

2009年,美国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将自己所藏的6件大堡子山出土的秦国早期青铜器捐赠给中国,包括秦公鼎3件、秦公簋2件(均有铭文)、秦式鍑1件。

西垂陵区的发现——考古揭秘下

范季融先生捐赠秦式鍑

2011年,全国政协委员郭炎将自境外征集的2 件鸷鸟形金饰片、1组小型金饰片捐赠给国家。

越来越多大堡子山流散文物的不断回归,是对这座饱受屈辱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些许安慰,也是对关注她、痛心她不幸命运人们的些许安慰。

西垂陵区的发现——考古揭秘下

美国私人藏秦式青铜虎

西垂陵区的发现——考古揭秘下

美国私人藏秦子盉

我们期盼着更多西垂陵区流散文物回归祖国,回归家乡!

监制/李玉明主编/马小春编辑/赵靖 赵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